新聞推薦
字幕提示: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公開審理三起醉駕入刑案件
2011年5月17日 9:00陳家醉駕案庭審
陳家:希望你們能夠原諒我,原諒我的過失和無知。
字幕提示:2011年5月17日14:00北京醉駕入刑第一人李俊杰案庭審
李俊杰:我對別人造成威脅,是我的不對。
字幕提示:2011年5月17日14:30高曉松醉駕案庭審
高曉松:我沒有任何要為自己辯護的,我有的全部就是懺悔,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解說:集體公訴,公開審理,北京、廣州、常州,三個不同的城市,在審理醉駕案件時卻都選擇了集體審理的方式,似乎在向公眾傳遞著特殊的示范和警示意義。
醉駕入刑施行近一個月里,被刑拘、被起訴、被宣判,全國各地陸續曝出“醉駕第一人”。作為刑事案件,醉駕案件一般要經過三道程序,公安部門偵查、經檢查部門審查起訴,最后由法院審理判決。而事實上,各地法院對于醉駕案件普遍采用了快辦機制。偵查速度最快的從偵查到審理判決只用了4天完成。醉駕入刑執行上的堅決可見一斑。但是以身試法者似乎還是不斷闖進公眾視線。
字幕提示:山東2011年5月22日
鄭增海(樂陵市交警大隊民警):把車門給他關上,他就硬擠過去了,就往前竄了,擠著我的肚子,(我)整個人轉了兩圈。
解說:面對醉駕檢查這位司機選擇的是撞交警逃跑,卻又撞上了一輛車,疾駛而去。追上他的交警發現,他車上竟然還放著沒有喝完的白酒。抽血化驗證實,他確實是醉酒駕駛。
警察:你為什么反而跑呢?
肇事司機 楊某:當時記不清了。
解說:同一天醉駕的貨車司機王先生卻自投羅網,這位司機的大貨車因為超高超寬,被高速收費站工作人員攔下,他直接找交警理論。
沙特(德州市交警支隊高速二大隊交警):對我罵罵咧咧,后來我和他接觸中發現他飲酒了。
解說:民警立即對這位司機抽血檢驗酒精,而急于脫身的司機對民警掄起了拳頭,和民警周旋了四個多小時,民警把醫生請到派出所給他抽血,結果是每100L血液中酒精含量高達87.3毫克,屬于醉酒駕駛。
記者:你打警察時候怎么想的?
醉駕司機:大腦一片空白。
字幕提示:青島2011年5月23日
交警 蘆杰:該車女駕駛員渾身酒氣,趴在方向盤上,下車以后,醉態百出,推搡我們民警。
醉駕司機:當時為了躲東西,往左一打方向,撞到護欄了。
解說:這位女司機喝了4杯洋酒,駕駛奇瑞QQ轎車撞扁了產業園門前的護欄,最后撞上一個桶才停下。經測試,她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116毫克,屬于醉酒駕駛,被刑事拘留。
醉駕司機:肯定后悔,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再喝酒開車,哪怕喝一點也不能開。
主持人:看完了這一系列的例子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
白巖松:我的感想是,我看到了有這樣一些評論,就支持某位領導的,說在我們這樣一個酒文化如此盛行的國度里頭,如果都嚴格執法的話,只要是醉駕就入刑,那看守還不得爆滿,得修多少看守所?我的意見恰恰跟他相反,正因為我們是這樣一個有酒文化,同時車文化又剛剛開始,沒有悠久的車文化結合的這樣一個國度里頭,恰恰要醉駕入刑要嚴格執行,否則的話后果將是如何。
主持人:剛才我們說到,可能在醉駕入刑這個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的表態,在這個時候我們應當做些什么,因為它會出現混淆。
白巖松:我先舉一個例子吧,由于這樣的一個表態,其實我覺得回頭要感謝他這個表態,因為正是有這個表態引發了大家的爭議、討論,然后使不清楚的東西越發清楚,難怪真理越辯越明,法律看來也是如此。我先舉一個例子,在四川有這樣一個局的副局長醉駕駕車被抓了,抓了之后就打算不嚴格處理,但是面對大家質疑的時候又醉駕入刑了。解釋,你為什么開始差點沒嚴格處理?說我們聽到了領導的表態,不是所有的醉駕都要入刑。你看,人們就有可能,一他真的是這樣認為,二是拿這個當借口,多可怕。不僅混淆了人們的想法,而且使執法者在執法的時候出現了松緊帶這樣的行為,那法律神圣的那種東西都蕩然無存。所以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任何一個法律的出臺,尤其是跟公眾的行為,以及社會的行為緊密連接的一個法律出臺的時候,就要提前思考好在未來執法過程當中各個部門的標準統一和銜接。
主持人:你看當立法和司法之間的銜接不是這么緊密的時候,中間這個空隙我們應當怎么去彌補?
白巖松:所以我覺得媒體、公眾的質疑和監督就非常重要。我們說老百姓有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監督什么呢?一是監督政府權力的運行在陽光下,二就是要監督法律的運行。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剛才我說的啟示就是如果能更有提前量,比如說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就像剛才我們片子一開始采訪的時候說了,接下來我們要根據具體的案例,我們三方要坐在一起。如果今后我們很多的法律都是能更早地坐在一起,統一了標準,也不至于出現容易讓人誤讀的某些言論,就是兩個“不對”,內容可能不對,時機也可能不對。所以我覺得壞事變好事,希望他說的那番話也許產生了誤解,但是對這個法律的清晰化也起到了某種督促作用。
主持人:可是法律條文的執行往往都是事后諸葛,完了之后大家再想以前要怎么辦更好。
白巖松:可是像這樣一個跟老百姓的關系如此緊密,跟社會行為如此緊密的一個法律的時候,出臺之前要更加謹慎。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字幕提示: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公開審理三起醉駕入刑案件
2011年5月17日 9:00陳家醉駕案庭審
陳家:希望你們能夠原諒我,原諒我的過失和無知。
字幕提示:2011年5月17日14:00北京醉駕入刑第一人李俊杰案庭審
李俊杰:我對別人造成威脅,是我的不對。
字幕提示:2011年5月17日14:30高曉松醉駕案庭審
高曉松:我沒有任何要為自己辯護的,我有的全部就是懺悔,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解說:集體公訴,公開審理,北京、廣州、常州,三個不同的城市,在審理醉駕案件時卻都選擇了集體審理的方式,似乎在向公眾傳遞著特殊的示范和警示意義。
醉駕入刑施行近一個月里,被刑拘、被起訴、被宣判,全國各地陸續曝出“醉駕第一人”。作為刑事案件,醉駕案件一般要經過三道程序,公安部門偵查、經檢查部門審查起訴,最后由法院審理判決。而事實上,各地法院對于醉駕案件普遍采用了快辦機制。偵查速度最快的從偵查到審理判決只用了4天完成。醉駕入刑執行上的堅決可見一斑。但是以身試法者似乎還是不斷闖進公眾視線。
字幕提示:山東2011年5月22日
鄭增海(樂陵市交警大隊民警):把車門給他關上,他就硬擠過去了,就往前竄了,擠著我的肚子,(我)整個人轉了兩圈。
解說:面對醉駕檢查這位司機選擇的是撞交警逃跑,卻又撞上了一輛車,疾駛而去。追上他的交警發現,他車上竟然還放著沒有喝完的白酒。抽血化驗證實,他確實是醉酒駕駛。
警察:你為什么反而跑呢?
肇事司機 楊某:當時記不清了。
解說:同一天醉駕的貨車司機王先生卻自投羅網,這位司機的大貨車因為超高超寬,被高速收費站工作人員攔下,他直接找交警理論。
沙特(德州市交警支隊高速二大隊交警):對我罵罵咧咧,后來我和他接觸中發現他飲酒了。
解說:民警立即對這位司機抽血檢驗酒精,而急于脫身的司機對民警掄起了拳頭,和民警周旋了四個多小時,民警把醫生請到派出所給他抽血,結果是每100L血液中酒精含量高達87.3毫克,屬于醉酒駕駛。
記者:你打警察時候怎么想的?
醉駕司機:大腦一片空白。
字幕提示:青島2011年5月23日
交警 蘆杰:該車女駕駛員渾身酒氣,趴在方向盤上,下車以后,醉態百出,推搡我們民警。
醉駕司機:當時為了躲東西,往左一打方向,撞到護欄了。
解說:這位女司機喝了4杯洋酒,駕駛奇瑞QQ轎車撞扁了產業園門前的護欄,最后撞上一個桶才停下。經測試,她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116毫克,屬于醉酒駕駛,被刑事拘留。
醉駕司機:肯定后悔,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再喝酒開車,哪怕喝一點也不能開。
主持人:看完了這一系列的例子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
白巖松:我的感想是,我看到了有這樣一些評論,就支持某位領導的,說在我們這樣一個酒文化如此盛行的國度里頭,如果都嚴格執法的話,只要是醉駕就入刑,那看守還不得爆滿,得修多少看守所?我的意見恰恰跟他相反,正因為我們是這樣一個有酒文化,同時車文化又剛剛開始,沒有悠久的車文化結合的這樣一個國度里頭,恰恰要醉駕入刑要嚴格執行,否則的話后果將是如何。
主持人:剛才我們說到,可能在醉駕入刑這個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的表態,在這個時候我們應當做些什么,因為它會出現混淆。
白巖松:我先舉一個例子吧,由于這樣的一個表態,其實我覺得回頭要感謝他這個表態,因為正是有這個表態引發了大家的爭議、討論,然后使不清楚的東西越發清楚,難怪真理越辯越明,法律看來也是如此。我先舉一個例子,在四川有這樣一個局的副局長醉駕駕車被抓了,抓了之后就打算不嚴格處理,但是面對大家質疑的時候又醉駕入刑了。解釋,你為什么開始差點沒嚴格處理?說我們聽到了領導的表態,不是所有的醉駕都要入刑。你看,人們就有可能,一他真的是這樣認為,二是拿這個當借口,多可怕。不僅混淆了人們的想法,而且使執法者在執法的時候出現了松緊帶這樣的行為,那法律神圣的那種東西都蕩然無存。所以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任何一個法律的出臺,尤其是跟公眾的行為,以及社會的行為緊密連接的一個法律出臺的時候,就要提前思考好在未來執法過程當中各個部門的標準統一和銜接。
主持人:你看當立法和司法之間的銜接不是這么緊密的時候,中間這個空隙我們應當怎么去彌補?
白巖松:所以我覺得媒體、公眾的質疑和監督就非常重要。我們說老百姓有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監督什么呢?一是監督政府權力的運行在陽光下,二就是要監督法律的運行。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剛才我說的啟示就是如果能更有提前量,比如說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就像剛才我們片子一開始采訪的時候說了,接下來我們要根據具體的案例,我們三方要坐在一起。如果今后我們很多的法律都是能更早地坐在一起,統一了標準,也不至于出現容易讓人誤讀的某些言論,就是兩個“不對”,內容可能不對,時機也可能不對。所以我覺得壞事變好事,希望他說的那番話也許產生了誤解,但是對這個法律的清晰化也起到了某種督促作用。
主持人:可是法律條文的執行往往都是事后諸葛,完了之后大家再想以前要怎么辦更好。
白巖松:可是像這樣一個跟老百姓的關系如此緊密,跟社會行為如此緊密的一個法律的時候,出臺之前要更加謹慎。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