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qū)
龐發(fā)平(右)了解村民生活情況。
龐發(fā)平的座右銘。
“龐海明看病,借款4500元。”“龐學定蓋房,借款5000元。”“王新孩子結婚,借款1萬元”……在修武縣郇封鎮(zhèn)龐屯村,有一項救急基金,凡是該村村民遇到困難急需用錢時,都可提出申請,經審核批準后便可獲得半年內的無息借款。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12年救急基金成立以來,近10年間,共幫助村里30多個家庭擺脫了困境,直接受益者200余人。
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怎么會有救急基金?成立這項救急基金的初衷又是什么?帶著這些疑問,11月11日,記者走進龐屯村采訪了救急基金的創(chuàng)立者龐發(fā)平。
遵從母親遺愿
成立王秀泉救急基金
提起龐發(fā)平,龐屯村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贊不絕口。“發(fā)平每年都惦記著我們,給我們送來米、面、油,真是個好孩子。”村民丁秀英說。
今年61歲的龐發(fā)平是土生土長的龐屯村人,曾在焦作堅固水泥有限公司任職,后與朋友合伙下海經商,憑借能吃苦、腦子活、講信譽,他很快站穩(wěn)腳跟,事業(yè)蒸蒸日上,于2012年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焦作石龍混凝土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
回到家鄉(xiāng)的近10年間,龐發(fā)平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他積極投身村里的公益事業(yè),捐資助學、幫打機井,逢年過節(jié)還為村里的老人送去米、面、油以及棉衣,為孩子們送去文具,真正把村里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鄉(xiāng)親當家人。
龐發(fā)平所做的這些公益事業(yè),源于母親王秀泉對他的教誨。他的父母都是龐屯村的老黨員,一生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王秀泉曾擔任村里的婦女干部,是大伙兒公認的熱心腸,不管誰家有事,她總是跑前跑后忙個不停,為鄉(xiāng)親們辦了不少好事。
2012年,王秀泉臨終前將龐發(fā)平兄弟姐妹五人叫到跟前,把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5萬元錢交到龐發(fā)平手中,并叮囑他們:“要聽黨的話,跟黨走。鄉(xiāng)親們掙錢不容易,誰家都有可能急用錢的時候,要用這筆錢幫急幫難。”
遵從母親的遺愿,也為了幫助村里更多有困難的人,龐發(fā)平將母親的5萬元錢拿出來,自己又出資5萬元,成立了以母親名字命名的王秀泉救急基金,本著“救急不救懶”的原則,將基金委托龐屯村委會管理。凡是龐屯村村民遇到困難急需用錢時,均可提出申請,經審核批準后便可獲得1萬元以內的無息借款,期限一般為6個月,如到期后無法償還,還可申請延期。
十年愛心涌動
惠及村民200余人
自2012年開始,近10年間,龐屯村很多村民在急需用錢時都會申請王秀泉救急基金,看病、結婚、翻蓋新房……救急基金幫鄉(xiāng)親們渡過一次次難關。
78歲的村民富不旦是該基金的受益者。幾年前,他生病需要做手術,兒子在外打工無法回家,但是急需交手術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富不旦向王秀泉救急基金申請了5000元錢,龐屯村委會當即批下這筆救命錢,讓老人及時做了手術。
由于長年看病,再加上修繕房屋,富不旦先后三次從救急基金借款8000多元,這對僅靠打零工和0.2公頃土地收入的他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但自從病好后,他將還錢當成自己的頭等大事,每天省吃儉用,不到兩年時間還清了借款。
龐發(fā)平也格外關心富不旦老人,每年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都會來到老人家里,送去肉、大米、雞蛋等。
“發(fā)平住村南頭,俺住村北頭,平時沒啥交集,但在俺最困難的時候,他借錢幫俺渡過難關。今年中秋節(jié),他不僅給俺送了月餅,還給俺了200元錢,比親兒子還親。”富不旦一邊說一邊抹眼淚。
2014年,39歲的龐永富因車禍重傷急需手術,否則就有成為植物人的風險。就在一家人為近萬元的手術費發(fā)愁時,村委會將5000元救急金交到其父龐磚頭的手里。
由于救治及時,龐永富出院后不僅沒落下殘疾,還在村子附近的屠宰廠找了份工作,重新撐起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多年來,救急基金里的錢借了還、還了借,雖然偶爾會有村民因實際困難延期還款,但從未出現過賴賬,大家努力維持著基金的運作,以便幫到更多人。
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12年開始,王秀泉救急基金共幫助30多個家庭擺脫困境,直接受益者200余人。
延續(xù)良好家風
愛心接力代代相傳
近10年的愛心堅守,龐發(fā)平被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為“龐屯村的好兒子”。他卻表示,王秀泉救急基金并不是他一個人創(chuàng)立,而是兄弟姐妹共同建立起來的。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要多做好事,多幫助有困難的人。在父母的熏陶下,我們兄弟姐妹都很熱心,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龐發(fā)平說。
今年中秋節(jié),龐發(fā)平的弟弟龐保國為龐屯村2000余人每人送了2.5公斤餃子、1公斤月餅。而在此之前,每逢過節(jié),龐保國都會為村里180余名70歲以上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資。
兄弟二人“相互攀比”做好事。弟弟給村里的老人送生活物資,哥哥就給老人送精神食糧。每年春節(jié),龐發(fā)平都會自掏腰包,邀請省、市戲劇團的演員來到龐屯村表演,以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疫情期間,龐發(fā)平的生意也受到影響,但他仍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捐款捐物1萬余元。
龐發(fā)平還計劃每年再向救急基金注資5萬元,并安排兒子龐首彬參與基金的日常管理。
“我們這代人終將老去,我希望后代能管理好、運作好基金,為更多村民解燃眉之急,將這分愛心傳承下去。”龐發(fā)平說。
■記者手記
在龐屯村村委會,記者看到了王秀泉救急基金的賬本,一頁頁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村民的借款詳情,患有疾病、婚喪嫁娶、修房蓋房,只要村民有所需,村委會干部會在第一時間將款項打給困難村民。
更令人感動的是,近10年來,救急基金正常運轉,沒有出現過一名村民賴賬,一股股愛心暖流在群眾間流動。
龐發(fā)平情系桑梓,用自己的愛心感染著身邊的親人以及同事,也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公益事業(yè)中,體現了一名企業(yè)家的為民情懷,也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一分力量。
(記者 寧江東 攝影報道)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龐發(fā)平(右)了解村民生活情況。
龐發(fā)平的座右銘。
“龐海明看病,借款4500元。”“龐學定蓋房,借款5000元。”“王新孩子結婚,借款1萬元”……在修武縣郇封鎮(zhèn)龐屯村,有一項救急基金,凡是該村村民遇到困難急需用錢時,都可提出申請,經審核批準后便可獲得半年內的無息借款。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12年救急基金成立以來,近10年間,共幫助村里30多個家庭擺脫了困境,直接受益者200余人。
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怎么會有救急基金?成立這項救急基金的初衷又是什么?帶著這些疑問,11月11日,記者走進龐屯村采訪了救急基金的創(chuàng)立者龐發(fā)平。
遵從母親遺愿
成立王秀泉救急基金
提起龐發(fā)平,龐屯村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贊不絕口。“發(fā)平每年都惦記著我們,給我們送來米、面、油,真是個好孩子。”村民丁秀英說。
今年61歲的龐發(fā)平是土生土長的龐屯村人,曾在焦作堅固水泥有限公司任職,后與朋友合伙下海經商,憑借能吃苦、腦子活、講信譽,他很快站穩(wěn)腳跟,事業(yè)蒸蒸日上,于2012年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焦作石龍混凝土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
回到家鄉(xiāng)的近10年間,龐發(fā)平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他積極投身村里的公益事業(yè),捐資助學、幫打機井,逢年過節(jié)還為村里的老人送去米、面、油以及棉衣,為孩子們送去文具,真正把村里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鄉(xiāng)親當家人。
龐發(fā)平所做的這些公益事業(yè),源于母親王秀泉對他的教誨。他的父母都是龐屯村的老黨員,一生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王秀泉曾擔任村里的婦女干部,是大伙兒公認的熱心腸,不管誰家有事,她總是跑前跑后忙個不停,為鄉(xiāng)親們辦了不少好事。
2012年,王秀泉臨終前將龐發(fā)平兄弟姐妹五人叫到跟前,把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5萬元錢交到龐發(fā)平手中,并叮囑他們:“要聽黨的話,跟黨走。鄉(xiāng)親們掙錢不容易,誰家都有可能急用錢的時候,要用這筆錢幫急幫難。”
遵從母親的遺愿,也為了幫助村里更多有困難的人,龐發(fā)平將母親的5萬元錢拿出來,自己又出資5萬元,成立了以母親名字命名的王秀泉救急基金,本著“救急不救懶”的原則,將基金委托龐屯村委會管理。凡是龐屯村村民遇到困難急需用錢時,均可提出申請,經審核批準后便可獲得1萬元以內的無息借款,期限一般為6個月,如到期后無法償還,還可申請延期。
十年愛心涌動
惠及村民200余人
自2012年開始,近10年間,龐屯村很多村民在急需用錢時都會申請王秀泉救急基金,看病、結婚、翻蓋新房……救急基金幫鄉(xiāng)親們渡過一次次難關。
78歲的村民富不旦是該基金的受益者。幾年前,他生病需要做手術,兒子在外打工無法回家,但是急需交手術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富不旦向王秀泉救急基金申請了5000元錢,龐屯村委會當即批下這筆救命錢,讓老人及時做了手術。
由于長年看病,再加上修繕房屋,富不旦先后三次從救急基金借款8000多元,這對僅靠打零工和0.2公頃土地收入的他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但自從病好后,他將還錢當成自己的頭等大事,每天省吃儉用,不到兩年時間還清了借款。
龐發(fā)平也格外關心富不旦老人,每年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都會來到老人家里,送去肉、大米、雞蛋等。
“發(fā)平住村南頭,俺住村北頭,平時沒啥交集,但在俺最困難的時候,他借錢幫俺渡過難關。今年中秋節(jié),他不僅給俺送了月餅,還給俺了200元錢,比親兒子還親。”富不旦一邊說一邊抹眼淚。
2014年,39歲的龐永富因車禍重傷急需手術,否則就有成為植物人的風險。就在一家人為近萬元的手術費發(fā)愁時,村委會將5000元救急金交到其父龐磚頭的手里。
由于救治及時,龐永富出院后不僅沒落下殘疾,還在村子附近的屠宰廠找了份工作,重新撐起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多年來,救急基金里的錢借了還、還了借,雖然偶爾會有村民因實際困難延期還款,但從未出現過賴賬,大家努力維持著基金的運作,以便幫到更多人。
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12年開始,王秀泉救急基金共幫助30多個家庭擺脫困境,直接受益者200余人。
延續(xù)良好家風
愛心接力代代相傳
近10年的愛心堅守,龐發(fā)平被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為“龐屯村的好兒子”。他卻表示,王秀泉救急基金并不是他一個人創(chuàng)立,而是兄弟姐妹共同建立起來的。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要多做好事,多幫助有困難的人。在父母的熏陶下,我們兄弟姐妹都很熱心,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龐發(fā)平說。
今年中秋節(jié),龐發(fā)平的弟弟龐保國為龐屯村2000余人每人送了2.5公斤餃子、1公斤月餅。而在此之前,每逢過節(jié),龐保國都會為村里180余名70歲以上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資。
兄弟二人“相互攀比”做好事。弟弟給村里的老人送生活物資,哥哥就給老人送精神食糧。每年春節(jié),龐發(fā)平都會自掏腰包,邀請省、市戲劇團的演員來到龐屯村表演,以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疫情期間,龐發(fā)平的生意也受到影響,但他仍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捐款捐物1萬余元。
龐發(fā)平還計劃每年再向救急基金注資5萬元,并安排兒子龐首彬參與基金的日常管理。
“我們這代人終將老去,我希望后代能管理好、運作好基金,為更多村民解燃眉之急,將這分愛心傳承下去。”龐發(fā)平說。
■記者手記
在龐屯村村委會,記者看到了王秀泉救急基金的賬本,一頁頁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村民的借款詳情,患有疾病、婚喪嫁娶、修房蓋房,只要村民有所需,村委會干部會在第一時間將款項打給困難村民。
更令人感動的是,近10年來,救急基金正常運轉,沒有出現過一名村民賴賬,一股股愛心暖流在群眾間流動。
龐發(fā)平情系桑梓,用自己的愛心感染著身邊的親人以及同事,也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公益事業(yè)中,體現了一名企業(yè)家的為民情懷,也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一分力量。
(記者 寧江東 攝影報道)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