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待見
新聞專題制作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的最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思想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也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我們黨是伴隨著近代中國新文化運動而創立,在成立之初就清醒認識到文化興則民族興,始終追求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期盼中華民族以文明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澤東同志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充分考慮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際的前提下,開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的進程,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都要硬。江澤民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胡錦濤同志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黨和人民在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立足于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建設的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文化理論方面的重大創新。
習近平文化思想創新性提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概念,并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確立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意味著從文明的維度來定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用科學理論來指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帶來的風險挑戰,如何做到既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又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面對信息化浪潮迅猛發展、融媒體矩陣閃亮登場的新形勢,如何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把互聯網這個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增量,匯聚網上網下同心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把9800多萬黨員的思想統一到黨中央的思想上來,把14億多人的思想引領到黨的旗幟下,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定力,以變應變的應變能力,解決好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一系列難題,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習近平文化思想彰顯人民至上的實踐要求,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起磅礴力量。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繁榮要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謀幸福,要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旨歸的文化立場。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以人民為主體創造文明,文明發展目的在于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這一重要思想為新時代文化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既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文明理想、文明追求,又激發了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磅礴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的最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思想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也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我們黨是伴隨著近代中國新文化運動而創立,在成立之初就清醒認識到文化興則民族興,始終追求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期盼中華民族以文明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澤東同志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充分考慮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際的前提下,開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的進程,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都要硬。江澤民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胡錦濤同志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黨和人民在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立足于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建設的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文化理論方面的重大創新。
習近平文化思想創新性提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概念,并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確立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意味著從文明的維度來定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用科學理論來指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帶來的風險挑戰,如何做到既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又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面對信息化浪潮迅猛發展、融媒體矩陣閃亮登場的新形勢,如何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把互聯網這個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增量,匯聚網上網下同心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把9800多萬黨員的思想統一到黨中央的思想上來,把14億多人的思想引領到黨的旗幟下,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定力,以變應變的應變能力,解決好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一系列難題,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習近平文化思想彰顯人民至上的實踐要求,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起磅礴力量。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繁榮要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謀幸福,要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旨歸的文化立場。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以人民為主體創造文明,文明發展目的在于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這一重要思想為新時代文化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既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文明理想、文明追求,又激發了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磅礴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