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馬騁。(圖片來自中國通號網)
本報記者 張艷
深陷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通號)昨天曝出大新聞——集團總經理馬騁8月22日突發心臟病逝世。由于7·23事故即將進入責任認定的關鍵階段,因此馬騁的突然病逝立即引發各方關注。
1
暴病去世
昨天,中國通號在其官網“中國通號網”上發布訃告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馬騁在深圳項目安全檢查期間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于8月22日逝世,終年55歲。記者登錄“中國通號網”看到,網站首頁的顏色已變為黑白。
“他是在深圳向檢查組匯報工作時發病去世的。”昨天,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國通號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馬騁死于“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不過,在網絡上,一位自稱熟悉馬騁的人士稱,馬騁原來并無心臟病史。
記者了解到,馬騁發病時正在陪同“國務院高速鐵路安全大檢查”檢查組檢查廣深港客專鐵路,向檢查組匯報工作。對于馬騁為何突發心臟病,上述中國通號內部人士稱自己并不了解。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此次高鐵安全大檢查從12個部委抽調了286名工作人員,組成12個檢查組,在10個鐵路局對49個在建的高鐵項目進行全面大檢查。據悉,檢查組已到過中國通號多次,“8月17日還曾到過總部”,上述人士稱。
2
眾矢之的
7·23事故發生以后,中國通號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因為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7月28日公開表示,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后,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而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副組長、鐵道部副部長彭開宙更是透露,在全國鐵路中,和溫州南站使用同類型信號設備的有58個車站、18個中繼站。
溫州南站信號設備的設計單位是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通號的子公司。“信號設計缺陷”的說法出來以后,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于7月28日當天便在官網貼出《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傷者及家屬的道歉信》,表示將“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和鐵道部的事故調查工作,敢于承擔責任,接受應得的處罰”。一時間,中國通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對剛剛成立通號股份準備上市的中國通號來說,無疑壓力巨大。
然而,從事態后續的發展來看,中國通號似乎充當了替罪羊的角色,分擔了鐵道部的壓力。事實上,早在7月28日,中國通號負責宣傳的人士便一再跟記者強調,被指存在設計缺陷的信號系統已交付鐵道部兩年了,其間沒有發生過傷亡事故。
3
壓力使然?
在“中國通號網”上,沒有馬騁的簡歷。據悉,馬騁是恢復高考后第二屆大學生,在通號領域干了近20年。“他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工作嚴謹,對下屬要求也很嚴格,我們都很尊敬他。”一位中國通號員工昨天在接受采訪時這樣描述馬騁。
7·23事故調查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昨天告訴記者,自己對馬騁的去世感到震驚,“我知道,事情出來以后,他們(中國通號的領導及員工)覺得壓力特別大。”
馬騁及其掌管的中國通號壓力大是無疑的。記者查閱“中國通號網”發現,7月28日到8月22日,即馬騁去世前這段時間,集團新聞幾乎都是安全檢查、安全自查、用戶培訓等內容。
似乎是一個巧合,就在8月22日馬騁去世這一天,國家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做客新華網時稱,7·23事故是一起不該發生的、可以避免和防范的責任事故。7·23動車事故調查組已掌握了對事故原因分析、責任認定的大量證據和信息,下一步就要進入事故責任的認定階段。
王夢恕告訴記者,上述表態表明7·23事故已被明確為責任事故,而非技術事故,所以中國通號的壓力應該大減。信號系統的技術是成熟的,只是個別產品存在問題,針對個別產品的問題可能會單獨立案調查。
>>公司說法
此事與7·23事故無關
本報訊 (記者張劍)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豐臺區豐體北路的中國通號總部,門衛拒絕記者進入。隨后,記者與該公司一名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系。該負責人稱,馬騁平時身體狀況穩定,但工作壓力較大。對馬騁的突然離世,公司很多人都覺得悲痛和意外,“但這件事和‘7·23’事故無關”。目前,公司很多領導員都在深圳處理善后事宜。馬騁逝世后,暫時還不能確定公司的領導層變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馬騁。(圖片來自中國通號網)
本報記者 張艷
深陷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通號)昨天曝出大新聞——集團總經理馬騁8月22日突發心臟病逝世。由于7·23事故即將進入責任認定的關鍵階段,因此馬騁的突然病逝立即引發各方關注。
1
暴病去世
昨天,中國通號在其官網“中國通號網”上發布訃告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馬騁在深圳項目安全檢查期間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于8月22日逝世,終年55歲。記者登錄“中國通號網”看到,網站首頁的顏色已變為黑白。
“他是在深圳向檢查組匯報工作時發病去世的。”昨天,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國通號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馬騁死于“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不過,在網絡上,一位自稱熟悉馬騁的人士稱,馬騁原來并無心臟病史。
記者了解到,馬騁發病時正在陪同“國務院高速鐵路安全大檢查”檢查組檢查廣深港客專鐵路,向檢查組匯報工作。對于馬騁為何突發心臟病,上述中國通號內部人士稱自己并不了解。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此次高鐵安全大檢查從12個部委抽調了286名工作人員,組成12個檢查組,在10個鐵路局對49個在建的高鐵項目進行全面大檢查。據悉,檢查組已到過中國通號多次,“8月17日還曾到過總部”,上述人士稱。
2
眾矢之的
7·23事故發生以后,中國通號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因為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7月28日公開表示,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后,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而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副組長、鐵道部副部長彭開宙更是透露,在全國鐵路中,和溫州南站使用同類型信號設備的有58個車站、18個中繼站。
溫州南站信號設備的設計單位是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通號的子公司。“信號設計缺陷”的說法出來以后,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于7月28日當天便在官網貼出《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傷者及家屬的道歉信》,表示將“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和鐵道部的事故調查工作,敢于承擔責任,接受應得的處罰”。一時間,中國通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對剛剛成立通號股份準備上市的中國通號來說,無疑壓力巨大。
然而,從事態后續的發展來看,中國通號似乎充當了替罪羊的角色,分擔了鐵道部的壓力。事實上,早在7月28日,中國通號負責宣傳的人士便一再跟記者強調,被指存在設計缺陷的信號系統已交付鐵道部兩年了,其間沒有發生過傷亡事故。
3
壓力使然?
在“中國通號網”上,沒有馬騁的簡歷。據悉,馬騁是恢復高考后第二屆大學生,在通號領域干了近20年。“他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工作嚴謹,對下屬要求也很嚴格,我們都很尊敬他。”一位中國通號員工昨天在接受采訪時這樣描述馬騁。
7·23事故調查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昨天告訴記者,自己對馬騁的去世感到震驚,“我知道,事情出來以后,他們(中國通號的領導及員工)覺得壓力特別大。”
馬騁及其掌管的中國通號壓力大是無疑的。記者查閱“中國通號網”發現,7月28日到8月22日,即馬騁去世前這段時間,集團新聞幾乎都是安全檢查、安全自查、用戶培訓等內容。
似乎是一個巧合,就在8月22日馬騁去世這一天,國家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做客新華網時稱,7·23事故是一起不該發生的、可以避免和防范的責任事故。7·23動車事故調查組已掌握了對事故原因分析、責任認定的大量證據和信息,下一步就要進入事故責任的認定階段。
王夢恕告訴記者,上述表態表明7·23事故已被明確為責任事故,而非技術事故,所以中國通號的壓力應該大減。信號系統的技術是成熟的,只是個別產品存在問題,針對個別產品的問題可能會單獨立案調查。
>>公司說法
此事與7·23事故無關
本報訊 (記者張劍)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豐臺區豐體北路的中國通號總部,門衛拒絕記者進入。隨后,記者與該公司一名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系。該負責人稱,馬騁平時身體狀況穩定,但工作壓力較大。對馬騁的突然離世,公司很多人都覺得悲痛和意外,“但這件事和‘7·23’事故無關”。目前,公司很多領導員都在深圳處理善后事宜。馬騁逝世后,暫時還不能確定公司的領導層變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