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王延輝
鄭州何以挑大梁?一場會議給出答案。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1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連續16個月保持9個國家中心城市首位。”“首創‘中歐班列+TIR國際公路運輸’聯運模式,國際公路發運規模居全國首位。”“累計運營項目55個5.8萬套,人才公寓投運規模全國第一。”“新設經營主體33.53萬戶,實有經營主體208.8萬戶。”……12月24日,鄭州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一串串通報的數據引人注目。
“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鄭州責無旁貸。今年以來,鄭州市全力以赴拼經濟、奮勇爭先挑大梁,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好中向新、逆勢上揚,扛起了經濟大市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蓄勢躍升有突破、有標志。
工業經濟是鄭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近些年來,鄭州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智能網聯客車生產基地,以及全國最大的氣體傳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材、鋁板帶箔、冷鏈食品、體外診斷產品等生產基地。今年1-11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7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實際下線52.9萬輛、增速112.9%,帶動鄭州汽車產量歷史性突破100萬輛大關,邁入全國第一方陣,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產業向“新”,發展提“質”。規上工業企業首次突破3000家,達到3050家;作為“一號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超7000億元,超聚變國產化服務器市場份額全國第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500億元,集成電路、充電樁、太陽能電池、服務器產量大幅增長,成為鄭州“新特產”;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40%,產業體系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持續提升。
創新發展已成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最強音。深入推進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累計落地科研大院大所8家、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8個;省實驗室數量增至18家,占全省66.7%;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達14家、國家級創新平臺達63家。“中原之光”超短超強激光平臺主體完工,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加速推進,環大科學裝置創新生態圈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成勢。科技型企業評價入庫累計超過1.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800多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增至486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至1129家,創新主體活力迸發。
買賣全球,樞紐優勢正逐步轉變為發展勝勢。鄭州機場今年新開貨運航線19條,單日保障全貨機航班近90架次,年貨郵吞吐量突破80萬噸,創歷史新高。中歐班列(鄭州)前11個月開行3363班次標準列、增長18.2%;鐵海聯運完成超6萬標箱、增長50%以上,跨境電商交易額完成超1350億元。
人才吸引力決定城市競爭力。今年以來,鄭州招引各類人才28萬余人,其中招引院士級頂尖人才13人、領軍人才92人、博士及以上科創人才2318人、海外優秀人才1560人,引留高校畢業生27.5萬人(三年累計超70萬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300萬人。
“鄭州的發展有目共睹,一項項數據刻畫出了鄭州努力奮進的樣子。”列席會議的工商銀行鄭州分行黨委書記史衛紅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將持續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科技創新等,為鄭州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每一次抵達,都意味著新的出發。
“當好全省‘領頭羊’是本色本能,在國家中心城市行列中爭先進位是本領本事。”做好明年工作,鄭州市提出要增強戰略定力,加快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國家開放高地,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化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全國重地和鄭州都市圈,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架梁立柱、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優勢、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培育壯大樞紐經濟、塑造城市鮮明標識和品牌形象、促進特大城市轉型發展。
歲末年終,既是收官之時,又是開局之機。一場會議吹響了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新號角。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王延輝
鄭州何以挑大梁?一場會議給出答案。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1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連續16個月保持9個國家中心城市首位。”“首創‘中歐班列+TIR國際公路運輸’聯運模式,國際公路發運規模居全國首位。”“累計運營項目55個5.8萬套,人才公寓投運規模全國第一。”“新設經營主體33.53萬戶,實有經營主體208.8萬戶。”……12月24日,鄭州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一串串通報的數據引人注目。
“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鄭州責無旁貸。今年以來,鄭州市全力以赴拼經濟、奮勇爭先挑大梁,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好中向新、逆勢上揚,扛起了經濟大市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蓄勢躍升有突破、有標志。
工業經濟是鄭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近些年來,鄭州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智能網聯客車生產基地,以及全國最大的氣體傳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材、鋁板帶箔、冷鏈食品、體外診斷產品等生產基地。今年1-11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7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實際下線52.9萬輛、增速112.9%,帶動鄭州汽車產量歷史性突破100萬輛大關,邁入全國第一方陣,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產業向“新”,發展提“質”。規上工業企業首次突破3000家,達到3050家;作為“一號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超7000億元,超聚變國產化服務器市場份額全國第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500億元,集成電路、充電樁、太陽能電池、服務器產量大幅增長,成為鄭州“新特產”;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40%,產業體系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持續提升。
創新發展已成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最強音。深入推進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累計落地科研大院大所8家、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8個;省實驗室數量增至18家,占全省66.7%;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達14家、國家級創新平臺達63家。“中原之光”超短超強激光平臺主體完工,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加速推進,環大科學裝置創新生態圈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成勢。科技型企業評價入庫累計超過1.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800多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增至486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至1129家,創新主體活力迸發。
買賣全球,樞紐優勢正逐步轉變為發展勝勢。鄭州機場今年新開貨運航線19條,單日保障全貨機航班近90架次,年貨郵吞吐量突破80萬噸,創歷史新高。中歐班列(鄭州)前11個月開行3363班次標準列、增長18.2%;鐵海聯運完成超6萬標箱、增長50%以上,跨境電商交易額完成超1350億元。
人才吸引力決定城市競爭力。今年以來,鄭州招引各類人才28萬余人,其中招引院士級頂尖人才13人、領軍人才92人、博士及以上科創人才2318人、海外優秀人才1560人,引留高校畢業生27.5萬人(三年累計超70萬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300萬人。
“鄭州的發展有目共睹,一項項數據刻畫出了鄭州努力奮進的樣子。”列席會議的工商銀行鄭州分行黨委書記史衛紅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將持續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科技創新等,為鄭州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每一次抵達,都意味著新的出發。
“當好全省‘領頭羊’是本色本能,在國家中心城市行列中爭先進位是本領本事。”做好明年工作,鄭州市提出要增強戰略定力,加快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國家開放高地,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化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全國重地和鄭州都市圈,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架梁立柱、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優勢、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培育壯大樞紐經濟、塑造城市鮮明標識和品牌形象、促進特大城市轉型發展。
歲末年終,既是收官之時,又是開局之機。一場會議吹響了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新號角。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