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萬人助萬企:河南發展的重要抓手 優化環境的重要名片
——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集體典型經驗采擷
□陳暉
2021年6月起,一場“萬人助萬企”的能力作風大轉變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風,各地各部門圍繞省委、省政府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決策部署,堅持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全省工作大局理念,把抓經濟工作的著力點聚焦到產業、企業、企業家上,紓解痛點堵點,改善政商關系,錘煉能力作風,讓企業發展信心大為增強。
實踐證明,“萬人助萬企”活動已成為我省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名片。
2022年,各級各部門持續把“萬人助萬企”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策,圍繞“八個深化”完善助企服務體制機制,加快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產業生態。全省共派出助企干部7.6萬名,包聯企業13.5萬家,累計解決企業反映問題88435個,問題解決率99.8%。各地把打通堵點與優化環境相結合,著力優存量、擴增量、謀變量,有效紓解了企業困難、穩住了經濟大盤、提振了市場信心,全省經濟發展穩步向好。
在此過程中,各地各部門在工作中探索,在服務中創新,涌現出了一批敢于擔當、崇尚實干、成效突出的優秀集體,10個省轄市、19個省直和中央駐豫單位、9個助企服務工作組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表揚。
鄭州創新建設“親清在線”平臺、實現財政惠企資金在線兌付直達企業,漯河高標準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構建食品產業全鏈條科研轉化機制,鶴壁建立企業間淡旺季用工余缺調劑機制、一體解決就業難和用工缺;開封、洛陽、新鄉、許昌、南陽、商丘、駐馬店等地也都持續打好助企“組合拳”,有效提升了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推動全省營商環境不斷升級。
我們相信,只要長期堅持、持續深化、常態推進,“萬人助萬企”這張金名片一定會越擦越亮,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營商品牌,為推進河南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鄭州
“親清在線”優服務
惠企政策直接達
2022年,鄭州市縱深推進“萬人助萬企”,創新建設“親清在線”平臺,形成全市涉企資金兌現“一張網”,實現財政惠企資金在線兌付、直達企業,累計接受訪問281萬人次,直接兌付資金2.5萬余筆,合計60.4億元,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優化讓企業“零跑腿”,為企業發展送去“及時雨”。
“政策中心”主動推。以惠企政策為基礎建設“政策中心”,匯聚市級政策289條、區縣(市)政策823條,形成惠企利民“政策庫”。全面梳理政策。通過分類甄別、篩選要點,對所有政策實行清單化、結構化、動態化管理,在平臺集中發布。主動推送政策。提供政策分類查詢和檢索服務,依托城市大腦人工智能技術,根據企業標簽,主動推送政策2萬余次,逐步實現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動態更新政策。開發建設政策中心管理賬號,定向賦予主管部門政策修改權限,實時對政策進行動態調整。
“審批中心”簡流程。以精簡流程為導向建設“審批中心”,實現政策申請、審批、資金兌付“全鏈條”線上辦理,累計開放116個市級財政補貼事項線上辦理。政策便捷申報。優化政策核定流程,客觀數據通過城市大腦數據共享,快速比對、鑒別、認定相關政府信息,實行企業信用承諾,有效壓縮申報資料,精簡線上審批流程。政策免申即享。開辟“免申即享”專區,政府部門能夠提供結果信息的,不再要求企業提供證明材料,實現企業獎補政策的“免申即享”。政策透明兌現。辦理過程全留痕、可追溯,實時反饋審批當前節點和狀態,結果及時通過平臺公布,實現政策兌現透明公開。
“兌付中心”直接達。以資金直達為目的建設“兌付中心”,對接財政資金支付系統,實時線上兌付,大幅縮短資金到賬時間。突出“一體化”建平臺。對接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設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全市范圍內財政系統與平臺的實時數據貫通。突出“便捷化”優流程。明確市級以上涉企資金由市直部門直接支付,通過平臺直達企業賬戶,最快惠及企業。突出“動態化”強保障。重點保障平臺兌付資金需求,動態調撥財政資金,強化庫款保障,確保資金及時兌付到位。
“沙盤推演”強輔助。以數據應用為保障建設“沙盤推演”引擎,歸集各類涉企數據,為政策執行效果提供全面分析預測,起到輔助決策作用。推動數據分析。聯通城市大腦,綜合調度企業營收、用能、稅收數據等,分析受惠企業經營狀況、發展水平,反饋政策執行部門,研判政策執行效果。加強數據應用。建立企業標簽庫,通過組合判定滿足條件的企業數量、分布,需要的資金預算等信息,為制定政策、修改政策提供數據支撐。強化數據預警。通過多維度數據分析研判,對重復申報項目等違規情況提出預警,防止弄虛作假。
“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鄭州市6027名助企干部深入包聯企業解難題、通堵點、辦實事,累計解決問題13013個,形成一批像鄭州市“親清在線”、管城“云直播間”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推動了企業健康發展、經濟提質增效。
開封
打造“智慧大腦”平臺
開創數字助企新格局
開封市去年以來持續打造“萬人助萬企”數字服務平臺,實現自動化數據采集、標準化建模計算、可視化指揮調度、便捷化助企服務,有效提高活動質效和精細化水平,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2022全年共收集問題3429件,解決率100%,企業滿意率100%。
以需求定目標,突出運行管理科學化。該平臺含數據層、展示層、業務層,功能包括問題上報流轉、任務派發審核、數據分析匯總等,為助企服務工作開拓了新模式。一是建立終端數據庫,將助企服務從人工帶入數字化時代。全市5000多家企業基本信息、營收情況,40多家市直單位、近4000名助企服務官等納入平臺管理,建立終端數據庫。二是建立展示頁面,讓企業對助企工作可感、可觀、可管。細化平臺8大板塊,包括企業位置輻射圖,考核模塊,新聞動態展示模塊,企業包聯情況,八個深化、四項對接活動開展情況和各項惠企政策展示。三是明晰具體業務,切實做到“減負提效”。平臺分設近萬個賬號,將全市助企工作通過平臺延伸至企業,通過一部手機一個賬號重塑工作流程。
用數據創路徑,實現任務下達落實精準化。平臺形成“雙向交辦”工作機制,打破部門分割和落實梗阻,使企業問題快速“上浮”和上級指令高效“下沉”。一是形成“自上而下一條線”。任務向下交辦直達部門和首席服務官,惠企政策宣傳、業務辦理流程直通企業負責人,實現自上而下快速交辦。2022年共下發任務通知184件,規定時間內任務完成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二是形成“自下而上一條線”。創新問題發現方式方法,由過去的發現問題,變成企業通過手機端自主上報,平臺向上交辦流轉,限時辦結,跟蹤反饋。三是形成全市助企一張網,以“日計劃、周研判、月考核、季總結、年總評”模式,規范服務流程。全市各助企主體發揮平臺聯系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實現線上溝通、靠前服務,借助數字化提升服務溫度。
憑實戰交答卷,實現成效結果可量化。建立并實施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日報告制度,通過平臺一張任務通知單及時掌握企業運行情況,協調解決影響生產經營的各類問題。一是落實重點工作報送機制,壓實縣區主體責任。各縣區每天上報規上工業企業滿負荷生產和復工達產計劃情況,不漏一企,不落一人,通報結果納入考核。二是加強線上調度,強化數據對比。強化線上調度,實現“企業吹哨、政府報到”的服務新機制。利用平臺數據比對,對各縣區復工復產企業抽查,多角度匯總分析生產數據,強化對上報告和對下指導。三是實施重點監測,做好要素保障。及時掌握企業訂單、物資儲備實時動態,協助企業備足備好生產原料及水電氣暖等各類要素穩定供應。
借平臺稱能力,實現考評考核公正化。各級各部門助企工作均可通過線上評估考核,通過平臺明確任務清單,細化考核對象,自動生成結果。平臺自主打分,一鍵提取生成月度考核排序表,結果運用到全市“四大班子”聯席會議。平臺建成以來,提拔任用優秀助企干部20余名,大大激發了助企干部隊伍活力,構建了助企工作的新格局。
洛陽
打好“組合拳”
搶灘新賽道
洛陽市堅持把“萬人助萬企”活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策,聚焦重點任務,創新服務舉措,突出主體培育,推動了全市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持續向好。2022年,全市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4.5%,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1%;經營主體新增13.1萬戶,同比增長23%。
聚焦重點任務,完善體制機制。聚焦“幫扶更精準、幫扶更有效、幫扶更務實”,著力破解瓶頸制約,確保活動扎實有效。一是強化專人服務。市縣鄉三級4717名助企干部包聯6867家企業,16個助企服務工作組“一對一”分包縣區,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高成長性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升規”入庫企業全包聯。二是強化專班推進。健全完善領導包聯、專班服務、督促督辦、問題調度會、考評獎懲、政策宣講六項制度,召開市級調度會19次、解決問題179個。三是強化專項服務。建立健全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企業服務機制解難題。2022年,累計開展“四項對接”活動567場,為企業融資408.7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4.6萬個、達成產銷意向3.1億元、成交技術合同107億元。
創新服務舉措,提升服務質效。把解決問題與育企強企相統籌、紓困解難與激發活力相結合,助企活動亮點紛呈。一是多渠道搭建政策宣傳“連心橋”。開展“河洛同心、政策助企”政策宣講直播活動,超10萬人次觀看,制發國家、省、市二十大類103項惠企政策匯編4萬套,線下開展惠企政策宣講280余場。二是全方位疏通道路“解癥結”。優化“4+1+3”問題受理平臺,上線運營“洛企通”服務平臺,確保企業問題隨時上報、辦理進度實時監測、辦理結果及時反饋。2022年,辦結企業反映問題1651個、辦結率100%。三是深化部門協同聯動“組合拳”。工信、衛健、交通等部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工業經濟運行,全力保障重點企業不停產;發改、自然資源規劃、住建等單位縱深推進“標準地+承諾制”聯動改革,推行“拿地即開工”極簡審批模式,中州時代新能源生產基地項目從簽約到開工用時不到100天。
突出主體培育,搶抓發展動能。堅持以風口產業為主線,聚焦十大重點產業集群,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突出企業主體作用。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形成以“頭雁”企業引領、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撐的高成長性企業雁陣格局。創新出臺“成長貸”為104家試點企業提供37.24億元信貸支持;落實高成長政策獎勵資金2361萬元,148家試點企業營業收入增幅近20%。14家企業獲評省制造業頭雁企業,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二是突出“項目為王”導向。常態化開展“三個一批”,實施工業項目建設百日攻堅,全年完成項目投資91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5.6%,259個項目開工建設,330個項目竣工投產。三是突出產業轉型。制定出臺光電元器件、高端軸承等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推進制度和考評辦法,出臺新一輪“三大改造”支持政策,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風口”產業轉型。
鶴壁
聚焦“服務+生態”
打造助企升級版
鶴壁市在縱深推進“萬人助萬企”活動上下真功、求實效,營商環境評價連續四年全省第三、企業滿意度連續三年全省第一。堅持供需兩端發力,一體破解就業難、用工缺難題受到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202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8%、全省第一,經營主體增長23.2%、全省第五,全市經濟穩中向好、進中提質。
聚焦服務最優,創新“五位一體”標準化服務機制。堅持標準化、制度化提升服務水平,為“萬人助萬企”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構筑服務體系。構建服務管家領銜,金融服務員、法律服務專員、警務專員、營商環境監督員等專員各有側重、相互配合的“五位一體”服務機制,選派助企干部4377名,實現各類企業主體、創新主體“全覆蓋”,提供“一企一策、專人專業”服務。以立法做保障。以人大立法形式明確“五位一體”服務職責和服務標準,建立獎懲機制,讓服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創新評價辦法。由人大代表和1000家樣本企業對市直單位“判卷打分”,以“晾曬評比”促“比學趕超”,推動“萬人助萬企”活動走深做實。
聚焦紓困解難,多措并舉激發企業活力。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個性問題即知即辦、共性問題全程盯辦、遺留問題提級督辦,共幫扶企業解決問題4726個,企業滿意率100%。如針對“招工難、用工缺”的問題,探索建立了“共享用工”機制,引導企業之間淡旺季用工余缺調劑,24家企業共享員工8470人次,實現了供需雙方和職工三方共贏。針對“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開展“百億投放”計劃、“金融機構園區行”、“惠潤工程”等活動,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方案,幫助企業融資452億元。針對“引才難、留人難”的問題,以人大立法形式確立了“人才節”,建立“興鶴聚才”人才服務平臺,創立了“事業編企業用”人才驛站,引進科技副總17名、高層次人才1438名。針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問題,常態化開展產銷、產融、產學研、用工、運力、升規納統等“六項”對接活動695場次,創新開展優勢工業品供需發布活動,達成產銷合同11.2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高于全省7.4個百分點。
聚焦生態賦能,打造“企業服務+產業生態”融合服務模式。由服務企業向服務產業升級,破解產業發展難點堵點痛點,打造“萬人助萬企”升級版。“雙長制”凝聚發展合力。明確12個產業的鏈長和盟長,建立“八個一”產業服務機制,推動產業上下協調、左右聯動發展。筑平臺集聚生態資源。實施“研究院+公司+園區”產業導入模式,高標準規劃建設科創新城、特種尼龍小鎮等32個專業園區,開展鏈式服務,實施拎包辦公、拎包入駐模式,推動以企業為主體,集聚產業生態要素,構建產業大腦。育龍頭引領產業拓展。聚焦“四優三新”主導產業,發揮頭部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以天海集團為龍頭帶動了386家汽車電子企業、以仕佳光子為龍頭帶動47家光分路器芯片企業、以龍芯中科為龍頭帶動25家信創企業落戶鶴壁,實現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
新鄉
精準服務優環境
示范引領促轉型
2022年,新鄉市進一步強化“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全市工作大局”理念,統籌實施“八個深化”,凝神聚力通堵點、接斷點、除痛點,助力企業強信心、穩生產、提質效,精準服務優環境、強示范、促轉型,引領帶動全市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市GDP同比增長5.3%,居全省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居全省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7%,居全省第2位。
精準服務,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一是持續拓寬政企溝通渠道。在全省率先設立“企業家活動日”,建立“政企面對面”月度座談會機制,結合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雙長制”,分行業開展交流研討、政策宣講、考察觀摩等活動,暢通政企溝通交流渠道,傾聽企業家心聲,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研究推動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政企同心,促進發展。二是著力構建優質企業培育體系。梯度建立“小升規”、專精特新、頭雁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庫,通過企業家培訓、惠企政策宣講、專家入企輔導等,精準服務企業實現政策應享盡享,聚力打造梯次結構合理的優質企業培育體系,2022年獲批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專精特新”企業150家,數量分別居全省第1位、第3位、第2位;新增上市企業3家、省制造業“頭雁”企業11家,數量均居全省前3位。三是不斷提升企業服務質效。助企服務持續擴面增效,新增包聯經營主體4856家,服務對象涵蓋三次產業各類經營主體。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有訴即辦,采取重大項目聯審聯批、“多規合一”“區域評估”“容缺辦理”“不見面審批”等舉措,優化審批流程。企業反映問題數量逐年下降,問題解決速度與質量不斷提升,全年1821個問題實現了100%解決,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
示范引領,以信息消費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2022年,新鄉市成功獲評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特色型),全省唯一。一是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突出目標導向,大力推動“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通信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設5G基站8169個,實現城市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131.43%。二是加速形成“高校即實驗室、城市即孵化器、企業即創新場”的創新生態。圍繞產業發展關鍵環節和卡脖子技術,建立校地合作產學研聯盟,推進校地、校校深度合作,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56%以上,各類研發機構和研發平臺1480家,城市創新能力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76位。三是公共服務信息消費持續提升。持續推動縱向到底扁平化的“黨建+大數據+全科網格”綜合指揮體系和橫向到邊創新型大數據綜合服務監管體系建設,實現“平臺之外無審批”。搭建“互聯網+監管”平臺,全市監管事項主項覆蓋率超標準1.2個百分點。四是行業融合信息消費不斷深化。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建成2400個益農信息社,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98%。推動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2%,能源利用率最高提升1.25倍。五是特色領域信息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成功入選全國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全省率先上線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系統,同步開發完成移動端應用,將全市10717個項目納入監管服務范圍;“一碼惠企”、“12345”熱線監管平臺、渣土車全流程監管系統投入運行,逐步實現監管服務的線上化。
許昌
強化機制高站位
助企紓困促發展
許昌市將“萬人助萬企”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策,堅持高位推動,實行雙線嵌合,開展六項對接,助企干部深入工廠車間,幫助企業協調解決了一系列制約發展難題,切實為企業解困、為發展賦能。該市連續獲得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集體。
堅持“雙長制”和“三單制”,高位推動解難題。許昌市堅持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工作機制。落實每月10日、20日的助企“雙十工作日”制度和交辦單、催辦單、問效建議單“三單制”辦理制度。市級層面成立金融服務、產業發展、要素保障、涉法涉訴四個由分管副市長牽頭的專項工作小組。市長每周召開包括“萬人助萬企”工作在內的周交辦會,分管副市長每周召開企業服務、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周例會,實行月講評積分排名通報制度。對已辦結問題實施“回頭看”,組織企業填寫問卷調查和企業填寫問題辦理評價單,切實提高“問題解決率”“企業滿意度”。開發助企信息化平臺,該市成為全省第一個與省活動辦信息化平臺打通的省轄市。
“三辦”聯動促發展,雙線嵌合保運行。用地空間不足、資金緊張、電力缺口大、用工短缺……企業遇到的一個個實際困難很可能就是一道道“生死關”。許昌市著眼全局整合資源、凝聚合力,市“萬人助萬企”活動辦持續加強與市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運行調度機制指揮部辦公室、市穩經濟重要項目集中攻堅行動指揮部辦公室的工作聯動,實行“三辦”聯動,鞏固雙線嵌合工作機制。建立省市縣三級“白名單”體系,認定市級“白名單”工業企業812家。疫情期間協調許繼、許昌卷煙廠、西繼迅達電梯等近500家企業的近萬名人員返崗、近千臺車輛通行,保障了疫情期間重點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實現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雙線兼顧、雙戰雙贏。
開展六項對接活動,推進深度耦合。2022年全年累計開展政策、產銷、銀企、用工、產學研、兩化融合對接活動483場次,累計簽約銷售金額29億元,融資60.16億元,開發用工崗位95679個,六項對接活動的開展,有效打通了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堵點、卡點、痛點,推動了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政策鏈的深度耦合。許昌德通振動攪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組織的產學研對接中成功聯姻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后,產品的一次校驗合格率由80%提升至95%,項目新增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
活動開展以來,全市2742名干部聯系3975家企業,累計辦理各類問題3964個,辦結率100%(不含涉法涉訴類問題)。得益于活動的開展,全市兩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400家;主板上市企業達到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4家,分居全省第三位、第四位;許昌電力裝備等11個重點產業鏈鏈條不斷完善,8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持續壯大,許昌智能電力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襄城縣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獲批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漯河
建立問題解決閉環機制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漯河市堅持破解難題、引導發展、優化服務一體推進,激發企業活力,推動經濟提質提速發展。去年以來,企業反映問題解決率100%,并實現了動態清零。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在2021年增長9.1%、全省第一位的基礎上,增長5.2%,居全省第2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省領先。
建立五級問題解決閉環機制,推動問題清倉見底。漯河包企干部走進企業、走進車間,面對面訪、心交心問,精準梳理企業問題。收集到的問題首先由首席服務官協調解決;縣區周例會能解決的,由縣區解決;較為復雜、需多個部門參與的,由市級周例會解決;重大疑難問題和需要通過點辦理、批處理出臺政策解決的,由相關市領導和部門提出建議,市委書記、市長研究解決;市級層面窮盡辦法解決不了的,借助全省“萬人助萬企”平臺,提請省級層面解決。由此建立發現問題、收集問題、解決問題、辦結反饋的工作閉環,確保企業問題在相應層面協調解決。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收集各類企業問題2611個,均已辦結銷號,實現了問題的動態清零。雙匯網絡貨運資質辦理、河南省肉品技術創新中心申建、金大地公司土地報批、曙光醫療不銹鋼針頭生產許可等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快速辦結。
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創新助企服務舉措。構建發現問題、收集問題、解決問題、辦結反饋和項目招引入駐、建設運營、發展壯大的企業“全生命周期”兩大工作閉環。建立周交辦、月講評機制,充分發揮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服務企業、城建交通四個周例會平臺作用,為項目落地、企業運行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去年以來召開市級服務企業周例會35次,研究解決問題115個,辦結銷號98個;召開縣區級周例會283次,研究問題563個。全省率先開發政策計算器,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通過匯集各級各類惠企政策,精準匹配推送到相關企業,有效推動惠企政策直達企業、應享盡享。平臺上線以來,已累計錄入惠企政策3051條,1468家企業注冊使用,累計精準匹配惠企政策1856次,發送智能推薦報告2425份,訪問量超6.91萬次。跑出開工新速度。推行“拿地即開工”,創新輕資產項目“拎包入漯”、重資產項目“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模式,探索“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大幅壓縮審批時間。金大地綠色聯堿轉型項目2個月完成1200畝土地征收,3個月時間完成各項手續辦理,創造項目開工新速度。堅持創新引領。高標準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打造食品產業創新“發動機”,瞄準“立足漯河、服務河南萬億食品產業集群、面向全國大市場”的功能定位,推動“實驗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試基地+產業基金+產業園區”“六位一體”全鏈條發展。聘請中國農大任發政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組建了12支由國家杰青、長江學者和300名研究生組成的創新團隊,雙匯、衛龍、金大地等一批重點骨干企業積極參與,以創新引領全省萬億級食品產業迭代升級。
南陽
政企直通全域服務
打造親商“金名片”
2022年,南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按照“八個深化”“五個抓好”要求,打造政企直通車,建立全域服務平臺,推進助企法治化,“萬人助萬企”活動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全市新增經營主體26萬戶,增速全省第一,總量全省第二;新入庫規上工業企業155家,全省第一,規上企業567家,全省第二;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全省第一;前五期“三個一批”綜合考評全省前三。
打造政企直通車。通過舉辦“暢聊早餐會”“企業服務日”,實施企業包聯全覆蓋,全面暢通政企溝通。對標先進經驗,結合南陽實際出臺《南陽市企業家“暢聊早餐會”會商機制實施意見》,市級定期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召集,邀請相關企業負責人、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由市委書記帶領四大班子領導、市直相關部門和相關縣(市、區)負責同志參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暢敘企業發展大計,現場解決和交辦問題;縣級參照市級開展。目前,以集中解決產業、企業發展問題的市縣兩級暢聊早餐會(茶話會)已連辦156期次,這一做法已成為南陽親商服企的“金名片”。在全市設立“企業服務日”制度,由市領導帶頭,全市各級包聯干部深入企業,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確實無法入企的,可以通過電話等方式與企業進行聯系,通過與企業常態化溝通,及時了解企業所思所盼,所困所難,把各級惠企政策及時快速傳達到企業。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類經營主體包聯全覆蓋,包聯干部由7730人增加到5.2萬人,包聯企業由11000家擴大到18萬家,把包保和聯系延伸到每個市場細胞。
建設全域服務平臺。以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為契機,成立正處級的企業服務中心,建成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中部地區最大的實體大廳,配套建設“興企網”線上平臺,已注冊企業11萬余家;遴選引進省內外38家專業中介服務機構進駐,構建一站式、套餐式、點單式、低成本的實體化、數字化、專業化服務載體。同時,成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人才服務中心、物流產業發展中心、重點項目建設促進中心、工業項目建設促進中心等處級涉企服務事業單位,籌劃建立聯合黨組織,統籌各涉企服務單位,打造全域服務體系。
推進助企法治化。全國首創設立地方性法定節日“南陽市企業家節”。通過市人大立法,從2022年起,將每年的5月18日設立為“南陽市企業家節”,這是全國首個通過法定程序設立的針對特定群體的地方性節日。2022年首屆企業家節舉辦期間,南陽市企業服務中心、南陽市企業家學院、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院和河南省范蠡經濟文化研究院揭牌,圍繞企業家節,南陽市舉行了企業家表彰大會和第十九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峰會。出臺《南陽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經市人大通過,報省人大審查批準,這是南陽市有立法權以來制定的第十一部地方性法規,為持續提升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商丘
擦亮“企業服務日”品牌建立
“面對面”溝通機制
2022年,商丘市聚焦萬人助萬企“八個深化”,致力打造“七個強市”,著力落實政策、解決問題、破解瓶頸、加強服務、優化環境,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262.68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居全省第4位;工業投資增長47.5%,增速居全省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居全省第5位,項目建設、經濟運行呈現穩固攀升、持續向好、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通過持續完善“企業服務日”、“企業家大講堂”、市領導“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晚茶會等工作機制,高效解決企業所想所盼,強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提供持續動力,舉辦“企業家大講堂”培訓。依托商丘華商學院(商丘企業家學院),每月15日,以“主課堂+各縣(市、區)分課堂”的形式,著力培育具有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和開拓精神的企業家隊伍。截至目前,共舉辦講座18期,培訓6708人次。目前,“企業家大講堂”已成為商丘企業家提升能力的助推器和充電站。典型做法被省“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評為優秀范例予以推廣。創建商丘市職業技能評價中心、商丘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致力打造“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商丘新高地。2022年度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4.12萬人次,培養技能人才19.4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4萬人,全部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擦亮服務品牌,深化“企業服務日”活動。將每月12日確定為全市“企業服務日”。“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共開展18次“企業服務日”活動,在市委書記、市長雙組長的率先垂范和引領推動下,市、縣、鄉三級2248名助企干部深入5161家包聯企業,爭創企業“金牌服務員”,宣傳貫徹惠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難點痛點堵點,提振發展信心。
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建立市領導“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機制。建立市四大班子領導“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晚茶會工作機制。堅持每周二晚上7時30分準時召開由企業、相關縣(市、區)政府和市直有關單位共同參加的“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晚茶會,認真傾聽參會企業問題訴求,現場研究并推動問題解決。會后,市委督查室成立工作專班強化企業反映問題訴求落實,確保得到真正解決。截至目前,已連續召開21期市領導“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晚茶會,幫助124家企業反映的195個問題訴求得到推動、解決。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推動全市上市企業清零。成功申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89家,新認定省級中試基地2家,入庫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06家;新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創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4家。省頭雁和頭雁培育企業5家,神火集團、閩源鋼鐵入選2022中國制造企業500強。制定并實施《商丘市上市清零計劃》,扎實推進上市企業清零,繼2021年力量鉆石在深交所上市后,2022年,惠豐鉆石在北交所上市,利盈環保成功登陸新三板。
駐馬店
打造服務總入口
優化生態增活力
2022年以來,駐馬店市按照“八個深化”要求,轉變助企幫扶理念,突出“593460”發力方向,打造“九大產業集群”,推進“中國藥谷”建設,優化了產業發展生態,釋放了企業發展潛能,全市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257.4億元,增長5.2%,增速居全省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5%,居全省第三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7%,居全省第一位。2022年全市“萬人助萬企”活動問題辦結率100%、企業滿意度100%。
樹牢服務理念,激發主體活力。聚焦“八個深化”,全市上下樹牢“每天都是企業服務日”的理念,市委書記、市長以上率下,躬身入局,每月召開“萬人助萬企”推進會,每周到企業和項目工地現場調研,幫助企業厘思路、出主意、想辦法,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恒都集團泌陽10萬噸牛肉深加工項目,僅用15天時間便完成了道路硬化、廠區綠化、設備安裝調試等建設任務,比企業原定目標提前了兩個月。全市上下形成重視企業、重視產業、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極大激發了經營主體的活力。
完善包聯機制,拓寬服務廣度。進一步拓寬活動覆蓋面,持續增強包聯企業發展信心,實現三次產業全覆蓋和規模以上企業、中小微企業、雙創團隊等各類經營主體、創新主體全覆蓋,組建助企工作組158個,5499名干部包聯企業5584家,形成了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的服務體系。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整合服務職能,開通助企窗口,實行主動辦、聯合辦、容缺辦、貼心辦、智能辦、延時辦的“六辦”
服務模式,為經營主體營造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
打造服務平臺,暢通問題渠道。率先上線“駐馬店企業服務總入口”,用數字化手段高效落實惠企政策、精準對接企業融資、及時響應企業訴求,助力企業辦事便捷。推進“一網匯聚、智能匹配、精準推動和一鍵申報”,精準對接、有效服務,確保惠企政策直達快享見效,被省“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辦作為典型在全省復制推廣,2022年成功創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
精準開展對接,助力企業發展。積極搭建對接平臺,幫助企業擴寬市場,開展產銷、產融、產學研、用工對接活動共512次。全市開展調研活動,動態掌握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情況,協調金融部門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服務。積極為標準化廠房建設爭取政策性貸款資金,已對接標準化廠房建設融資項目8個,總投資54.3億元,融資金額37.9億元。
加強政策宣講,推動落地落細。線上線下相結合,組織“減稅降費惠企政策”“保暢通、穩鏈條、促生產”等政策宣講活動,有效破解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問題,共惠及全市5000余家企業。聚焦“全國一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目標,高效運營、擦亮品牌,打造一站式信息匯集中心和集孵化、研究、交互、分享于一體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集聚區,為全市引人才、增動力、添活力。營造助企氛圍,提振發展信心,建立縣區、工作組、市直單位“三位一體”的信息報送渠道,形成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的良好宣傳氛圍,大力宣傳企業家精神,堅定了企業家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萬人助萬企:河南發展的重要抓手 優化環境的重要名片
——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集體典型經驗采擷
□陳暉
2021年6月起,一場“萬人助萬企”的能力作風大轉變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風,各地各部門圍繞省委、省政府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決策部署,堅持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全省工作大局理念,把抓經濟工作的著力點聚焦到產業、企業、企業家上,紓解痛點堵點,改善政商關系,錘煉能力作風,讓企業發展信心大為增強。
實踐證明,“萬人助萬企”活動已成為我省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名片。
2022年,各級各部門持續把“萬人助萬企”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策,圍繞“八個深化”完善助企服務體制機制,加快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產業生態。全省共派出助企干部7.6萬名,包聯企業13.5萬家,累計解決企業反映問題88435個,問題解決率99.8%。各地把打通堵點與優化環境相結合,著力優存量、擴增量、謀變量,有效紓解了企業困難、穩住了經濟大盤、提振了市場信心,全省經濟發展穩步向好。
在此過程中,各地各部門在工作中探索,在服務中創新,涌現出了一批敢于擔當、崇尚實干、成效突出的優秀集體,10個省轄市、19個省直和中央駐豫單位、9個助企服務工作組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表揚。
鄭州創新建設“親清在線”平臺、實現財政惠企資金在線兌付直達企業,漯河高標準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構建食品產業全鏈條科研轉化機制,鶴壁建立企業間淡旺季用工余缺調劑機制、一體解決就業難和用工缺;開封、洛陽、新鄉、許昌、南陽、商丘、駐馬店等地也都持續打好助企“組合拳”,有效提升了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推動全省營商環境不斷升級。
我們相信,只要長期堅持、持續深化、常態推進,“萬人助萬企”這張金名片一定會越擦越亮,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營商品牌,為推進河南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鄭州
“親清在線”優服務
惠企政策直接達
2022年,鄭州市縱深推進“萬人助萬企”,創新建設“親清在線”平臺,形成全市涉企資金兌現“一張網”,實現財政惠企資金在線兌付、直達企業,累計接受訪問281萬人次,直接兌付資金2.5萬余筆,合計60.4億元,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優化讓企業“零跑腿”,為企業發展送去“及時雨”。
“政策中心”主動推。以惠企政策為基礎建設“政策中心”,匯聚市級政策289條、區縣(市)政策823條,形成惠企利民“政策庫”。全面梳理政策。通過分類甄別、篩選要點,對所有政策實行清單化、結構化、動態化管理,在平臺集中發布。主動推送政策。提供政策分類查詢和檢索服務,依托城市大腦人工智能技術,根據企業標簽,主動推送政策2萬余次,逐步實現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動態更新政策。開發建設政策中心管理賬號,定向賦予主管部門政策修改權限,實時對政策進行動態調整。
“審批中心”簡流程。以精簡流程為導向建設“審批中心”,實現政策申請、審批、資金兌付“全鏈條”線上辦理,累計開放116個市級財政補貼事項線上辦理。政策便捷申報。優化政策核定流程,客觀數據通過城市大腦數據共享,快速比對、鑒別、認定相關政府信息,實行企業信用承諾,有效壓縮申報資料,精簡線上審批流程。政策免申即享。開辟“免申即享”專區,政府部門能夠提供結果信息的,不再要求企業提供證明材料,實現企業獎補政策的“免申即享”。政策透明兌現。辦理過程全留痕、可追溯,實時反饋審批當前節點和狀態,結果及時通過平臺公布,實現政策兌現透明公開。
“兌付中心”直接達。以資金直達為目的建設“兌付中心”,對接財政資金支付系統,實時線上兌付,大幅縮短資金到賬時間。突出“一體化”建平臺。對接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設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全市范圍內財政系統與平臺的實時數據貫通。突出“便捷化”優流程。明確市級以上涉企資金由市直部門直接支付,通過平臺直達企業賬戶,最快惠及企業。突出“動態化”強保障。重點保障平臺兌付資金需求,動態調撥財政資金,強化庫款保障,確保資金及時兌付到位。
“沙盤推演”強輔助。以數據應用為保障建設“沙盤推演”引擎,歸集各類涉企數據,為政策執行效果提供全面分析預測,起到輔助決策作用。推動數據分析。聯通城市大腦,綜合調度企業營收、用能、稅收數據等,分析受惠企業經營狀況、發展水平,反饋政策執行部門,研判政策執行效果。加強數據應用。建立企業標簽庫,通過組合判定滿足條件的企業數量、分布,需要的資金預算等信息,為制定政策、修改政策提供數據支撐。強化數據預警。通過多維度數據分析研判,對重復申報項目等違規情況提出預警,防止弄虛作假。
“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鄭州市6027名助企干部深入包聯企業解難題、通堵點、辦實事,累計解決問題13013個,形成一批像鄭州市“親清在線”、管城“云直播間”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推動了企業健康發展、經濟提質增效。
開封
打造“智慧大腦”平臺
開創數字助企新格局
開封市去年以來持續打造“萬人助萬企”數字服務平臺,實現自動化數據采集、標準化建模計算、可視化指揮調度、便捷化助企服務,有效提高活動質效和精細化水平,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2022全年共收集問題3429件,解決率100%,企業滿意率100%。
以需求定目標,突出運行管理科學化。該平臺含數據層、展示層、業務層,功能包括問題上報流轉、任務派發審核、數據分析匯總等,為助企服務工作開拓了新模式。一是建立終端數據庫,將助企服務從人工帶入數字化時代。全市5000多家企業基本信息、營收情況,40多家市直單位、近4000名助企服務官等納入平臺管理,建立終端數據庫。二是建立展示頁面,讓企業對助企工作可感、可觀、可管。細化平臺8大板塊,包括企業位置輻射圖,考核模塊,新聞動態展示模塊,企業包聯情況,八個深化、四項對接活動開展情況和各項惠企政策展示。三是明晰具體業務,切實做到“減負提效”。平臺分設近萬個賬號,將全市助企工作通過平臺延伸至企業,通過一部手機一個賬號重塑工作流程。
用數據創路徑,實現任務下達落實精準化。平臺形成“雙向交辦”工作機制,打破部門分割和落實梗阻,使企業問題快速“上浮”和上級指令高效“下沉”。一是形成“自上而下一條線”。任務向下交辦直達部門和首席服務官,惠企政策宣傳、業務辦理流程直通企業負責人,實現自上而下快速交辦。2022年共下發任務通知184件,規定時間內任務完成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二是形成“自下而上一條線”。創新問題發現方式方法,由過去的發現問題,變成企業通過手機端自主上報,平臺向上交辦流轉,限時辦結,跟蹤反饋。三是形成全市助企一張網,以“日計劃、周研判、月考核、季總結、年總評”模式,規范服務流程。全市各助企主體發揮平臺聯系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實現線上溝通、靠前服務,借助數字化提升服務溫度。
憑實戰交答卷,實現成效結果可量化。建立并實施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日報告制度,通過平臺一張任務通知單及時掌握企業運行情況,協調解決影響生產經營的各類問題。一是落實重點工作報送機制,壓實縣區主體責任。各縣區每天上報規上工業企業滿負荷生產和復工達產計劃情況,不漏一企,不落一人,通報結果納入考核。二是加強線上調度,強化數據對比。強化線上調度,實現“企業吹哨、政府報到”的服務新機制。利用平臺數據比對,對各縣區復工復產企業抽查,多角度匯總分析生產數據,強化對上報告和對下指導。三是實施重點監測,做好要素保障。及時掌握企業訂單、物資儲備實時動態,協助企業備足備好生產原料及水電氣暖等各類要素穩定供應。
借平臺稱能力,實現考評考核公正化。各級各部門助企工作均可通過線上評估考核,通過平臺明確任務清單,細化考核對象,自動生成結果。平臺自主打分,一鍵提取生成月度考核排序表,結果運用到全市“四大班子”聯席會議。平臺建成以來,提拔任用優秀助企干部20余名,大大激發了助企干部隊伍活力,構建了助企工作的新格局。
洛陽
打好“組合拳”
搶灘新賽道
洛陽市堅持把“萬人助萬企”活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策,聚焦重點任務,創新服務舉措,突出主體培育,推動了全市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持續向好。2022年,全市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4.5%,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1%;經營主體新增13.1萬戶,同比增長23%。
聚焦重點任務,完善體制機制。聚焦“幫扶更精準、幫扶更有效、幫扶更務實”,著力破解瓶頸制約,確保活動扎實有效。一是強化專人服務。市縣鄉三級4717名助企干部包聯6867家企業,16個助企服務工作組“一對一”分包縣區,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高成長性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升規”入庫企業全包聯。二是強化專班推進。健全完善領導包聯、專班服務、督促督辦、問題調度會、考評獎懲、政策宣講六項制度,召開市級調度會19次、解決問題179個。三是強化專項服務。建立健全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企業服務機制解難題。2022年,累計開展“四項對接”活動567場,為企業融資408.7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4.6萬個、達成產銷意向3.1億元、成交技術合同107億元。
創新服務舉措,提升服務質效。把解決問題與育企強企相統籌、紓困解難與激發活力相結合,助企活動亮點紛呈。一是多渠道搭建政策宣傳“連心橋”。開展“河洛同心、政策助企”政策宣講直播活動,超10萬人次觀看,制發國家、省、市二十大類103項惠企政策匯編4萬套,線下開展惠企政策宣講280余場。二是全方位疏通道路“解癥結”。優化“4+1+3”問題受理平臺,上線運營“洛企通”服務平臺,確保企業問題隨時上報、辦理進度實時監測、辦理結果及時反饋。2022年,辦結企業反映問題1651個、辦結率100%。三是深化部門協同聯動“組合拳”。工信、衛健、交通等部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工業經濟運行,全力保障重點企業不停產;發改、自然資源規劃、住建等單位縱深推進“標準地+承諾制”聯動改革,推行“拿地即開工”極簡審批模式,中州時代新能源生產基地項目從簽約到開工用時不到100天。
突出主體培育,搶抓發展動能。堅持以風口產業為主線,聚焦十大重點產業集群,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突出企業主體作用。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形成以“頭雁”企業引領、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撐的高成長性企業雁陣格局。創新出臺“成長貸”為104家試點企業提供37.24億元信貸支持;落實高成長政策獎勵資金2361萬元,148家試點企業營業收入增幅近20%。14家企業獲評省制造業頭雁企業,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二是突出“項目為王”導向。常態化開展“三個一批”,實施工業項目建設百日攻堅,全年完成項目投資91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5.6%,259個項目開工建設,330個項目竣工投產。三是突出產業轉型。制定出臺光電元器件、高端軸承等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推進制度和考評辦法,出臺新一輪“三大改造”支持政策,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風口”產業轉型。
鶴壁
聚焦“服務+生態”
打造助企升級版
鶴壁市在縱深推進“萬人助萬企”活動上下真功、求實效,營商環境評價連續四年全省第三、企業滿意度連續三年全省第一。堅持供需兩端發力,一體破解就業難、用工缺難題受到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202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8%、全省第一,經營主體增長23.2%、全省第五,全市經濟穩中向好、進中提質。
聚焦服務最優,創新“五位一體”標準化服務機制。堅持標準化、制度化提升服務水平,為“萬人助萬企”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構筑服務體系。構建服務管家領銜,金融服務員、法律服務專員、警務專員、營商環境監督員等專員各有側重、相互配合的“五位一體”服務機制,選派助企干部4377名,實現各類企業主體、創新主體“全覆蓋”,提供“一企一策、專人專業”服務。以立法做保障。以人大立法形式明確“五位一體”服務職責和服務標準,建立獎懲機制,讓服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創新評價辦法。由人大代表和1000家樣本企業對市直單位“判卷打分”,以“晾曬評比”促“比學趕超”,推動“萬人助萬企”活動走深做實。
聚焦紓困解難,多措并舉激發企業活力。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個性問題即知即辦、共性問題全程盯辦、遺留問題提級督辦,共幫扶企業解決問題4726個,企業滿意率100%。如針對“招工難、用工缺”的問題,探索建立了“共享用工”機制,引導企業之間淡旺季用工余缺調劑,24家企業共享員工8470人次,實現了供需雙方和職工三方共贏。針對“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開展“百億投放”計劃、“金融機構園區行”、“惠潤工程”等活動,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方案,幫助企業融資452億元。針對“引才難、留人難”的問題,以人大立法形式確立了“人才節”,建立“興鶴聚才”人才服務平臺,創立了“事業編企業用”人才驛站,引進科技副總17名、高層次人才1438名。針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問題,常態化開展產銷、產融、產學研、用工、運力、升規納統等“六項”對接活動695場次,創新開展優勢工業品供需發布活動,達成產銷合同11.2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高于全省7.4個百分點。
聚焦生態賦能,打造“企業服務+產業生態”融合服務模式。由服務企業向服務產業升級,破解產業發展難點堵點痛點,打造“萬人助萬企”升級版。“雙長制”凝聚發展合力。明確12個產業的鏈長和盟長,建立“八個一”產業服務機制,推動產業上下協調、左右聯動發展。筑平臺集聚生態資源。實施“研究院+公司+園區”產業導入模式,高標準規劃建設科創新城、特種尼龍小鎮等32個專業園區,開展鏈式服務,實施拎包辦公、拎包入駐模式,推動以企業為主體,集聚產業生態要素,構建產業大腦。育龍頭引領產業拓展。聚焦“四優三新”主導產業,發揮頭部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以天海集團為龍頭帶動了386家汽車電子企業、以仕佳光子為龍頭帶動47家光分路器芯片企業、以龍芯中科為龍頭帶動25家信創企業落戶鶴壁,實現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
新鄉
精準服務優環境
示范引領促轉型
2022年,新鄉市進一步強化“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全市工作大局”理念,統籌實施“八個深化”,凝神聚力通堵點、接斷點、除痛點,助力企業強信心、穩生產、提質效,精準服務優環境、強示范、促轉型,引領帶動全市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市GDP同比增長5.3%,居全省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居全省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7%,居全省第2位。
精準服務,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一是持續拓寬政企溝通渠道。在全省率先設立“企業家活動日”,建立“政企面對面”月度座談會機制,結合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雙長制”,分行業開展交流研討、政策宣講、考察觀摩等活動,暢通政企溝通交流渠道,傾聽企業家心聲,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研究推動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政企同心,促進發展。二是著力構建優質企業培育體系。梯度建立“小升規”、專精特新、頭雁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庫,通過企業家培訓、惠企政策宣講、專家入企輔導等,精準服務企業實現政策應享盡享,聚力打造梯次結構合理的優質企業培育體系,2022年獲批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專精特新”企業150家,數量分別居全省第1位、第3位、第2位;新增上市企業3家、省制造業“頭雁”企業11家,數量均居全省前3位。三是不斷提升企業服務質效。助企服務持續擴面增效,新增包聯經營主體4856家,服務對象涵蓋三次產業各類經營主體。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有訴即辦,采取重大項目聯審聯批、“多規合一”“區域評估”“容缺辦理”“不見面審批”等舉措,優化審批流程。企業反映問題數量逐年下降,問題解決速度與質量不斷提升,全年1821個問題實現了100%解決,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
示范引領,以信息消費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2022年,新鄉市成功獲評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特色型),全省唯一。一是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突出目標導向,大力推動“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通信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設5G基站8169個,實現城市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131.43%。二是加速形成“高校即實驗室、城市即孵化器、企業即創新場”的創新生態。圍繞產業發展關鍵環節和卡脖子技術,建立校地合作產學研聯盟,推進校地、校校深度合作,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56%以上,各類研發機構和研發平臺1480家,城市創新能力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76位。三是公共服務信息消費持續提升。持續推動縱向到底扁平化的“黨建+大數據+全科網格”綜合指揮體系和橫向到邊創新型大數據綜合服務監管體系建設,實現“平臺之外無審批”。搭建“互聯網+監管”平臺,全市監管事項主項覆蓋率超標準1.2個百分點。四是行業融合信息消費不斷深化。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建成2400個益農信息社,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98%。推動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2%,能源利用率最高提升1.25倍。五是特色領域信息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成功入選全國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全省率先上線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系統,同步開發完成移動端應用,將全市10717個項目納入監管服務范圍;“一碼惠企”、“12345”熱線監管平臺、渣土車全流程監管系統投入運行,逐步實現監管服務的線上化。
許昌
強化機制高站位
助企紓困促發展
許昌市將“萬人助萬企”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策,堅持高位推動,實行雙線嵌合,開展六項對接,助企干部深入工廠車間,幫助企業協調解決了一系列制約發展難題,切實為企業解困、為發展賦能。該市連續獲得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集體。
堅持“雙長制”和“三單制”,高位推動解難題。許昌市堅持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工作機制。落實每月10日、20日的助企“雙十工作日”制度和交辦單、催辦單、問效建議單“三單制”辦理制度。市級層面成立金融服務、產業發展、要素保障、涉法涉訴四個由分管副市長牽頭的專項工作小組。市長每周召開包括“萬人助萬企”工作在內的周交辦會,分管副市長每周召開企業服務、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周例會,實行月講評積分排名通報制度。對已辦結問題實施“回頭看”,組織企業填寫問卷調查和企業填寫問題辦理評價單,切實提高“問題解決率”“企業滿意度”。開發助企信息化平臺,該市成為全省第一個與省活動辦信息化平臺打通的省轄市。
“三辦”聯動促發展,雙線嵌合保運行。用地空間不足、資金緊張、電力缺口大、用工短缺……企業遇到的一個個實際困難很可能就是一道道“生死關”。許昌市著眼全局整合資源、凝聚合力,市“萬人助萬企”活動辦持續加強與市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運行調度機制指揮部辦公室、市穩經濟重要項目集中攻堅行動指揮部辦公室的工作聯動,實行“三辦”聯動,鞏固雙線嵌合工作機制。建立省市縣三級“白名單”體系,認定市級“白名單”工業企業812家。疫情期間協調許繼、許昌卷煙廠、西繼迅達電梯等近500家企業的近萬名人員返崗、近千臺車輛通行,保障了疫情期間重點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實現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雙線兼顧、雙戰雙贏。
開展六項對接活動,推進深度耦合。2022年全年累計開展政策、產銷、銀企、用工、產學研、兩化融合對接活動483場次,累計簽約銷售金額29億元,融資60.16億元,開發用工崗位95679個,六項對接活動的開展,有效打通了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堵點、卡點、痛點,推動了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政策鏈的深度耦合。許昌德通振動攪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組織的產學研對接中成功聯姻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后,產品的一次校驗合格率由80%提升至95%,項目新增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
活動開展以來,全市2742名干部聯系3975家企業,累計辦理各類問題3964個,辦結率100%(不含涉法涉訴類問題)。得益于活動的開展,全市兩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400家;主板上市企業達到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4家,分居全省第三位、第四位;許昌電力裝備等11個重點產業鏈鏈條不斷完善,8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持續壯大,許昌智能電力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襄城縣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獲批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漯河
建立問題解決閉環機制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漯河市堅持破解難題、引導發展、優化服務一體推進,激發企業活力,推動經濟提質提速發展。去年以來,企業反映問題解決率100%,并實現了動態清零。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在2021年增長9.1%、全省第一位的基礎上,增長5.2%,居全省第2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省領先。
建立五級問題解決閉環機制,推動問題清倉見底。漯河包企干部走進企業、走進車間,面對面訪、心交心問,精準梳理企業問題。收集到的問題首先由首席服務官協調解決;縣區周例會能解決的,由縣區解決;較為復雜、需多個部門參與的,由市級周例會解決;重大疑難問題和需要通過點辦理、批處理出臺政策解決的,由相關市領導和部門提出建議,市委書記、市長研究解決;市級層面窮盡辦法解決不了的,借助全省“萬人助萬企”平臺,提請省級層面解決。由此建立發現問題、收集問題、解決問題、辦結反饋的工作閉環,確保企業問題在相應層面協調解決。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收集各類企業問題2611個,均已辦結銷號,實現了問題的動態清零。雙匯網絡貨運資質辦理、河南省肉品技術創新中心申建、金大地公司土地報批、曙光醫療不銹鋼針頭生產許可等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快速辦結。
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創新助企服務舉措。構建發現問題、收集問題、解決問題、辦結反饋和項目招引入駐、建設運營、發展壯大的企業“全生命周期”兩大工作閉環。建立周交辦、月講評機制,充分發揮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服務企業、城建交通四個周例會平臺作用,為項目落地、企業運行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去年以來召開市級服務企業周例會35次,研究解決問題115個,辦結銷號98個;召開縣區級周例會283次,研究問題563個。全省率先開發政策計算器,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通過匯集各級各類惠企政策,精準匹配推送到相關企業,有效推動惠企政策直達企業、應享盡享。平臺上線以來,已累計錄入惠企政策3051條,1468家企業注冊使用,累計精準匹配惠企政策1856次,發送智能推薦報告2425份,訪問量超6.91萬次。跑出開工新速度。推行“拿地即開工”,創新輕資產項目“拎包入漯”、重資產項目“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模式,探索“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大幅壓縮審批時間。金大地綠色聯堿轉型項目2個月完成1200畝土地征收,3個月時間完成各項手續辦理,創造項目開工新速度。堅持創新引領。高標準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打造食品產業創新“發動機”,瞄準“立足漯河、服務河南萬億食品產業集群、面向全國大市場”的功能定位,推動“實驗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試基地+產業基金+產業園區”“六位一體”全鏈條發展。聘請中國農大任發政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組建了12支由國家杰青、長江學者和300名研究生組成的創新團隊,雙匯、衛龍、金大地等一批重點骨干企業積極參與,以創新引領全省萬億級食品產業迭代升級。
南陽
政企直通全域服務
打造親商“金名片”
2022年,南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按照“八個深化”“五個抓好”要求,打造政企直通車,建立全域服務平臺,推進助企法治化,“萬人助萬企”活動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全市新增經營主體26萬戶,增速全省第一,總量全省第二;新入庫規上工業企業155家,全省第一,規上企業567家,全省第二;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全省第一;前五期“三個一批”綜合考評全省前三。
打造政企直通車。通過舉辦“暢聊早餐會”“企業服務日”,實施企業包聯全覆蓋,全面暢通政企溝通。對標先進經驗,結合南陽實際出臺《南陽市企業家“暢聊早餐會”會商機制實施意見》,市級定期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召集,邀請相關企業負責人、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由市委書記帶領四大班子領導、市直相關部門和相關縣(市、區)負責同志參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暢敘企業發展大計,現場解決和交辦問題;縣級參照市級開展。目前,以集中解決產業、企業發展問題的市縣兩級暢聊早餐會(茶話會)已連辦156期次,這一做法已成為南陽親商服企的“金名片”。在全市設立“企業服務日”制度,由市領導帶頭,全市各級包聯干部深入企業,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確實無法入企的,可以通過電話等方式與企業進行聯系,通過與企業常態化溝通,及時了解企業所思所盼,所困所難,把各級惠企政策及時快速傳達到企業。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類經營主體包聯全覆蓋,包聯干部由7730人增加到5.2萬人,包聯企業由11000家擴大到18萬家,把包保和聯系延伸到每個市場細胞。
建設全域服務平臺。以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為契機,成立正處級的企業服務中心,建成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中部地區最大的實體大廳,配套建設“興企網”線上平臺,已注冊企業11萬余家;遴選引進省內外38家專業中介服務機構進駐,構建一站式、套餐式、點單式、低成本的實體化、數字化、專業化服務載體。同時,成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人才服務中心、物流產業發展中心、重點項目建設促進中心、工業項目建設促進中心等處級涉企服務事業單位,籌劃建立聯合黨組織,統籌各涉企服務單位,打造全域服務體系。
推進助企法治化。全國首創設立地方性法定節日“南陽市企業家節”。通過市人大立法,從2022年起,將每年的5月18日設立為“南陽市企業家節”,這是全國首個通過法定程序設立的針對特定群體的地方性節日。2022年首屆企業家節舉辦期間,南陽市企業服務中心、南陽市企業家學院、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院和河南省范蠡經濟文化研究院揭牌,圍繞企業家節,南陽市舉行了企業家表彰大會和第十九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峰會。出臺《南陽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經市人大通過,報省人大審查批準,這是南陽市有立法權以來制定的第十一部地方性法規,為持續提升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商丘
擦亮“企業服務日”品牌建立
“面對面”溝通機制
2022年,商丘市聚焦萬人助萬企“八個深化”,致力打造“七個強市”,著力落實政策、解決問題、破解瓶頸、加強服務、優化環境,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262.68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居全省第4位;工業投資增長47.5%,增速居全省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居全省第5位,項目建設、經濟運行呈現穩固攀升、持續向好、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通過持續完善“企業服務日”、“企業家大講堂”、市領導“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晚茶會等工作機制,高效解決企業所想所盼,強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提供持續動力,舉辦“企業家大講堂”培訓。依托商丘華商學院(商丘企業家學院),每月15日,以“主課堂+各縣(市、區)分課堂”的形式,著力培育具有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和開拓精神的企業家隊伍。截至目前,共舉辦講座18期,培訓6708人次。目前,“企業家大講堂”已成為商丘企業家提升能力的助推器和充電站。典型做法被省“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評為優秀范例予以推廣。創建商丘市職業技能評價中心、商丘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致力打造“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商丘新高地。2022年度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4.12萬人次,培養技能人才19.4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4萬人,全部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擦亮服務品牌,深化“企業服務日”活動。將每月12日確定為全市“企業服務日”。“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共開展18次“企業服務日”活動,在市委書記、市長雙組長的率先垂范和引領推動下,市、縣、鄉三級2248名助企干部深入5161家包聯企業,爭創企業“金牌服務員”,宣傳貫徹惠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難點痛點堵點,提振發展信心。
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建立市領導“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機制。建立市四大班子領導“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晚茶會工作機制。堅持每周二晚上7時30分準時召開由企業、相關縣(市、區)政府和市直有關單位共同參加的“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晚茶會,認真傾聽參會企業問題訴求,現場研究并推動問題解決。會后,市委督查室成立工作專班強化企業反映問題訴求落實,確保得到真正解決。截至目前,已連續召開21期市領導“服務企業面對面”工作晚茶會,幫助124家企業反映的195個問題訴求得到推動、解決。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推動全市上市企業清零。成功申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89家,新認定省級中試基地2家,入庫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06家;新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創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4家。省頭雁和頭雁培育企業5家,神火集團、閩源鋼鐵入選2022中國制造企業500強。制定并實施《商丘市上市清零計劃》,扎實推進上市企業清零,繼2021年力量鉆石在深交所上市后,2022年,惠豐鉆石在北交所上市,利盈環保成功登陸新三板。
駐馬店
打造服務總入口
優化生態增活力
2022年以來,駐馬店市按照“八個深化”要求,轉變助企幫扶理念,突出“593460”發力方向,打造“九大產業集群”,推進“中國藥谷”建設,優化了產業發展生態,釋放了企業發展潛能,全市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257.4億元,增長5.2%,增速居全省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5%,居全省第三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7%,居全省第一位。2022年全市“萬人助萬企”活動問題辦結率100%、企業滿意度100%。
樹牢服務理念,激發主體活力。聚焦“八個深化”,全市上下樹牢“每天都是企業服務日”的理念,市委書記、市長以上率下,躬身入局,每月召開“萬人助萬企”推進會,每周到企業和項目工地現場調研,幫助企業厘思路、出主意、想辦法,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恒都集團泌陽10萬噸牛肉深加工項目,僅用15天時間便完成了道路硬化、廠區綠化、設備安裝調試等建設任務,比企業原定目標提前了兩個月。全市上下形成重視企業、重視產業、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極大激發了經營主體的活力。
完善包聯機制,拓寬服務廣度。進一步拓寬活動覆蓋面,持續增強包聯企業發展信心,實現三次產業全覆蓋和規模以上企業、中小微企業、雙創團隊等各類經營主體、創新主體全覆蓋,組建助企工作組158個,5499名干部包聯企業5584家,形成了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的服務體系。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整合服務職能,開通助企窗口,實行主動辦、聯合辦、容缺辦、貼心辦、智能辦、延時辦的“六辦”
服務模式,為經營主體營造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
打造服務平臺,暢通問題渠道。率先上線“駐馬店企業服務總入口”,用數字化手段高效落實惠企政策、精準對接企業融資、及時響應企業訴求,助力企業辦事便捷。推進“一網匯聚、智能匹配、精準推動和一鍵申報”,精準對接、有效服務,確保惠企政策直達快享見效,被省“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辦作為典型在全省復制推廣,2022年成功創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
精準開展對接,助力企業發展。積極搭建對接平臺,幫助企業擴寬市場,開展產銷、產融、產學研、用工對接活動共512次。全市開展調研活動,動態掌握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情況,協調金融部門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服務。積極為標準化廠房建設爭取政策性貸款資金,已對接標準化廠房建設融資項目8個,總投資54.3億元,融資金額37.9億元。
加強政策宣講,推動落地落細。線上線下相結合,組織“減稅降費惠企政策”“保暢通、穩鏈條、促生產”等政策宣講活動,有效破解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問題,共惠及全市5000余家企業。聚焦“全國一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目標,高效運營、擦亮品牌,打造一站式信息匯集中心和集孵化、研究、交互、分享于一體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集聚區,為全市引人才、增動力、添活力。營造助企氛圍,提振發展信心,建立縣區、工作組、市直單位“三位一體”的信息報送渠道,形成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的良好宣傳氛圍,大力宣傳企業家精神,堅定了企業家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