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張建新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冰珂
長江以北能種植白茶嗎?安曉軍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4月17日,在舞鋼市廟街鄉人頭山村,2500余畝高低起伏的山坡上,蔥蘢的茶園呈梯田式分布,100多名村民正在采茶。這里是平頂山市唯一的茶葉種植項目,也是全國白茶種植的最北端。
“白茶常見于南方,但舞鋼素有‘北國小江南’的美譽,嚴寒使茶園大部分病蟲害無法過冬,晝夜溫差大利于茶葉內含物質積累,造就了其獨特的品質。”千寶農業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安曉軍說。
安曉軍曾在浙江、江蘇等地工作,偶然得知舞鋼可能適應白茶樹生長,便運回3000余株茶樹試種。試種成功后,安曉軍正式返鄉創業,流轉200余畝荒山,開啟了“南茶北移”的規模化種植。
安曉軍的種茶理念是綠色、高效,嚴格按照有機種植標準,用牛羊糞、菌菇棒添加復合菌發酵成有機肥,每畝地施加2噸,堅持人工拔草、物理防蟲,不施用化肥和農藥。
時下正是采茶季,一批五六十歲的村民經過培訓,加入了采茶隊伍。“快的話一天能采10來斤,賺200多元錢。”村民劉芹說。
走進公司炒茶車間,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安曉軍介紹,采下的茶葉攤晾幾個小時,便可進行加工,選取“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為原料,使用現代化制茶設備,經過16道傳統工藝炒制而成。“因為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綠茶高出3倍,茶湯喝起來不苦也不澀。”安曉軍說。
2017年,該公司建設了4000平方米的標準制茶車間,安裝電氣化自動制茶設備57臺,極大提高了炒茶效率。盡管如此,他還前往安徽農大、西湖龍井核心產區等地,跟隨制茶大師學習傳統制茶技藝。
嚴格的質量管理,使茶葉品質得到市場認可。該公司注冊了“靈瓏山白茶”商標,取得有機茶檢驗報告,通過了綠色食品審核;獲得中國第二十一屆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
近幾年,該公司還圍繞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茶苗培育、生產技術與生產工藝研發、地方標準制定等方面,同科研院所和專家教授合作,先后取得5項實用新型專利,開發出5項軟件操作系統,主導了2項企業生產加工標準的制定。
技術的進步,推動產業快速壯大。當地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群眾種植白茶3000多畝。村民或將土地流轉給村集體,或承包代管茶園,或簽訂茶樹代種合同,或在茶園務工,年用工2萬余人次。
70多歲的人頭山村村民王順,是一名脫貧戶,在白茶種植基地務工的同時,把自家4畝多地也種上了茶樹,由安曉軍免費提供茶苗和技術,并收購其茶葉。看著一天天長大的樹苗,他臉上寫滿了幸福。
如今,茶山生態越來越好,當地發展起民宿和農家樂,安曉軍又借機開發出研學游,構建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真正實現了“一片葉子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張建新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冰珂
長江以北能種植白茶嗎?安曉軍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4月17日,在舞鋼市廟街鄉人頭山村,2500余畝高低起伏的山坡上,蔥蘢的茶園呈梯田式分布,100多名村民正在采茶。這里是平頂山市唯一的茶葉種植項目,也是全國白茶種植的最北端。
“白茶常見于南方,但舞鋼素有‘北國小江南’的美譽,嚴寒使茶園大部分病蟲害無法過冬,晝夜溫差大利于茶葉內含物質積累,造就了其獨特的品質。”千寶農業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安曉軍說。
安曉軍曾在浙江、江蘇等地工作,偶然得知舞鋼可能適應白茶樹生長,便運回3000余株茶樹試種。試種成功后,安曉軍正式返鄉創業,流轉200余畝荒山,開啟了“南茶北移”的規模化種植。
安曉軍的種茶理念是綠色、高效,嚴格按照有機種植標準,用牛羊糞、菌菇棒添加復合菌發酵成有機肥,每畝地施加2噸,堅持人工拔草、物理防蟲,不施用化肥和農藥。
時下正是采茶季,一批五六十歲的村民經過培訓,加入了采茶隊伍。“快的話一天能采10來斤,賺200多元錢。”村民劉芹說。
走進公司炒茶車間,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安曉軍介紹,采下的茶葉攤晾幾個小時,便可進行加工,選取“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為原料,使用現代化制茶設備,經過16道傳統工藝炒制而成。“因為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綠茶高出3倍,茶湯喝起來不苦也不澀。”安曉軍說。
2017年,該公司建設了4000平方米的標準制茶車間,安裝電氣化自動制茶設備57臺,極大提高了炒茶效率。盡管如此,他還前往安徽農大、西湖龍井核心產區等地,跟隨制茶大師學習傳統制茶技藝。
嚴格的質量管理,使茶葉品質得到市場認可。該公司注冊了“靈瓏山白茶”商標,取得有機茶檢驗報告,通過了綠色食品審核;獲得中國第二十一屆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
近幾年,該公司還圍繞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茶苗培育、生產技術與生產工藝研發、地方標準制定等方面,同科研院所和專家教授合作,先后取得5項實用新型專利,開發出5項軟件操作系統,主導了2項企業生產加工標準的制定。
技術的進步,推動產業快速壯大。當地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群眾種植白茶3000多畝。村民或將土地流轉給村集體,或承包代管茶園,或簽訂茶樹代種合同,或在茶園務工,年用工2萬余人次。
70多歲的人頭山村村民王順,是一名脫貧戶,在白茶種植基地務工的同時,把自家4畝多地也種上了茶樹,由安曉軍免費提供茶苗和技術,并收購其茶葉。看著一天天長大的樹苗,他臉上寫滿了幸福。
如今,茶山生態越來越好,當地發展起民宿和農家樂,安曉軍又借機開發出研學游,構建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真正實現了“一片葉子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