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跨越時空 追尋“紅旗渠犧牲第一人”
更新時間:2023-3-27 11:42:04    來源:大河網

在紅旗渠紀念館“獻身人員”的山碑上,吳祖太的名字鐫刻在第一排第一位。

紅旗渠雙龍洞是吳祖太犧牲的地方,當地人在洞前立起雕像紀念他。圖為吳祖釗久久佇立在雕像前。本文圖片均為徐磊拍攝

就是這張內部發行的小報,讓徐永立“發現”了吳祖太。

徐永立和吳祖釗的尋訪之旅有不少“獨家發現”,找到了吳祖太和妻子薄慧貞唯一存世的全身照。圖為照片被放大后展示在吳祖太紀念館。

吳祖太紀念館吸引近十萬人次群眾參觀、瞻仰,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圖為徐永立(右四)在向前來參觀的小學生講述吳祖太的故事。

徐永立和吳祖釗前往林州、開封、山西等地上百次,訪問2000余人次,涉及關鍵人物近百人。圖為吳祖釗(左一)采訪紅旗渠建設者。

  □本報記者 李虎成 趙同增 本報通訊員 賀洪強

  清明節臨近,在原陽縣原興街道白廟村,吳祖太紀念館的外聯電話“忙爆”了——已有200多個單位和個人先后提出參觀瞻仰預約,屆時前來聆聽吳祖太事跡,在吳祖太陵園祭掃,向他致以深深的緬懷和敬仰之情。

  吳祖太是誰?

  他是“人工天河”紅旗渠的設計者,為修建紅旗渠犧牲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外鄉人。他犧牲后的近63年中,林州人民感激他、懷念他,在紅旗渠紀念館“獻身人員”的山碑上,把他的名字鐫刻在第一排第一位。

  一張多年前的“小報”,揭開塵封歷史

  吳祖太在林州家喻戶曉,但在老家原陽一度有點“落寞”——吳祖太求學在鄭州、開封,工作在安陽林州,犧牲在山西省平順縣,雖葬在家鄉卻早已無直系親屬。隨著時間的推移,吳祖太的名字和事跡正逐漸淡出原陽人的視野。

  多虧了“老家人”徐永立和吳祖釗。正是他倆歷時7年多、行程數萬里,跨越時間、空間,把吳祖太“接回”原陽,讓紅旗渠精神在這里發出新枝。

  時光回溯到2014年,原陽縣委宣傳部牽頭籌備“走南闖北原陽人”大型活動,擬集中宣傳報道一批在各行各業出色出彩的“原陽老鄉”。當時59歲的徐永立,已在宣傳部工作二十多年,馬上就要光榮退休。他主動攬下查閱資料、電話采訪等工作。

  誰知,這一下子竟然攬出了“重大發現”——徐永立在1960年4月28日出版的《原陽報》上,“發現”了老鄉吳祖太。

  《原陽報》是一份內部發行的“小報”,早已停刊,在宣傳部留存的這份老報紙上,不僅有當時林縣縣委對吳祖太的追悼詞、社會各界追悼吳祖太的報道,還有一篇時任林縣水土保持局副局長靳林年撰寫的長篇人物通訊《山區建設的堅強戰士——吳祖太》。

  徐永立流著淚看完報紙,立即去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想查找吳祖太的更多信息,翻來翻去,卻只找到兩三百字的簡單介紹。徐永立又跑到其出生地白廟村走訪,發現該村叫“吳祖×”的村民有幾十人,但知道“吳祖太”這個名字的卻寥寥無幾。這讓徐永立心里很不是滋味:“原陽不該忘記吳祖太。”

  退休干部“搭班”普通農民,踏上漫漫尋訪路

  徐永立白廟村之行的最大收獲,是結識了吳祖太的族弟吳祖釗。

  吳祖釗當時48歲,從小聽長輩講過吳祖太的故事,對這位比他年長33歲的族兄充滿了好奇和敬仰之情。可惜的是,長輩們和吳祖太交集也不多,再加上時間過于久遠,留下的印象越來越模糊。

  徐永立退休后,找到吳祖釗。幾次深談后,二人很快達成共識,決定從吳祖太的出生地白廟村出發,前往他的求學地、工作地和犧牲地,探訪曾經和他打過交道的群眾,收集和他有關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物件。

  說走就走,這個退休干部和普通農民結成的“二人組”,循著吳祖太的足跡,踏上了尋訪之旅。

  旅程并非坦途,一路充滿坎坷曲折。上路伊始,擺在二人面前的就有“三難”。

  行路難。行到太行深處,導航經常“失靈”,不熟悉路況的“二人組”常常把車開到絕路,還要跋山涉水,中間出現過好幾次險情。

  交流難。第一次聽林州方言,兩人直感嘆外語恐怕都沒這么難懂。有些年齡大的受訪者說到吳祖太,難免情緒激動、語速加快,“二人組”經常聽得一頭霧水。

  經濟難。吳祖釗在村里開了一個作坊式的小企業,經營狀況并不景氣,徐永立每個月只有3000多元退休金。哪怕“二人組”精打細算、處處節儉,在支出方面仍“壓力山大”。

  “讓我倆咬牙堅持下來的,除了內心的責任和使命,還有社會各界的鼓勵和支持。”吳祖釗說,原陽縣委、縣政府對他倆的工作持續關心關注,總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予支持;素不相識的紅旗渠特等勞模張買江,不僅熱情接受采訪,還主動當“向導”領他們去拜訪其他紅旗渠建設者;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王家莊村不僅立碑紀念吳祖太,村里的干部群眾更是把吳祖太的“老家人”當成親人盛情相待……

  “二人組”把大家的支持化作強大動力,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如今,二人堪稱林州市的“活地圖”,張口就來的林州方言更是可以“以假亂真”。

  和時間展開“賽跑”,搶回寶貴史料

  “實際上‘三難’不算啥,最難的是‘時間’。”徐永立說,半個多世紀過去,修建紅旗渠的當事人、見證人逐漸“凋零”,這都是越來越稀缺的“寶貴資源”。要挖掘、收集吳祖太第一手史料,就得和時間激烈“賽跑”。

  然而,他們經常“輸”。

  王文全是紅旗渠指揮部第一任辦公室主任,和吳祖太吃住在一起,關系最為要好。“二人組”兩次采訪王文全,次次都收獲頗豐,但當他們著手第三次采訪時,卻得到了老人去世的消息。

  林州收藏家楊來福,收藏了不少與吳祖太相關的實物和史料。“二人組”輾轉聯系上在鄭州住院的老人,準備等他身體好轉就去探望。老人對吳祖太“老家人”信任有加,一再表示愿意無償捐獻部分藏品。但令人遺憾的是,還未等到正式謀面,楊來福就溘然長逝……

  但更多時候,他們“跑贏”了。2014年至2021年,7年多時間,倆人前往林州、開封、山西等地上百次,訪問2000余人次,涉及關鍵人物近百人,收集了大量的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其中不少都是“獨家發現”。

  吳祖太與妻子薄慧貞相識相戀,“媒人”是薄慧貞的哥哥薄慧善。如今,薄慧善老人已經90多歲,一般不見外客,但對吳祖太的“老家人”卻格外熱情。在老人那里,他們不僅詳細了解到吳祖太夫妻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還找到了他們唯一存世的全身照。

  吳祖太犧牲后,媒體報道他“被追認為共產黨員”。徐永立和吳祖釗三訪林州市檔案館,意外發現“中共林縣縣委組織部”批準吳祖太同志成為中共正式黨員的信函,落款日期“60.3.28”,正是吳祖太犧牲的那一天。

  他們還發現一份《漳河沿途各地高程示意圖》,圖上清晰標注著“一九五四年十月廿三號隨同中央水利部楊工程師、李德紹同志和專署水利科吳祖太同志與咱縣栗科長,前往勘察漳河,初測各地高程示意圖”,由此找到了“引漳入林”的開端,確定了吳祖太最初參與紅旗渠勘察設計的具體時間。

  他們還找到了吳祖太的畢業證、工作證、會員證等證件的原件。“這些發現并不驚天動地,但都十分珍貴,互相印證還原了一個‘立體’的吳祖太。”徐永立說。

  從太行山到黃河灘,吳祖太被人民永記心間

  2021年3月28日,在吳祖太犧牲61周年之際,原陽縣委、縣政府撥出專款把吳祖太烈士墓修繕一新,還以徐永立、吳祖釗多年的尋訪所得為主,在白廟村建起紀念館,館內分10個篇章詳細還原了吳祖太的生平。

  同年,原陽縣委專門下發通知,號召全縣干部群眾學習吳祖太,并把他的故事編進中小學思政課堂。

  兩年來,吳祖太紀念館被安陽學院、鄭州輕工業大學等十多家單位和部門掛牌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接待了300多家單位、近十萬人次來訪,成了弘揚紅旗渠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精神地標”。

  原陽縣委書記劉兵說,吳祖太是紅旗渠英雄,也是原陽英雄。他的事跡和精神必將成為原陽的“精神寶藏”和“發展動力”。

  縣長郭新杰說,吳祖太沒有子女,但他的“子女”遍布黃河灘。原陽人將繼承弘揚吳祖太的精神,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重走“紅旗路”,遍訪修渠人。徐永立和吳祖釗并沒有停下對吳祖太尋訪的腳步,他們創建了由近百位志愿者參加的吳祖太研究籌委會,不斷推出系列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致力把吳祖太事跡搬上戲劇舞臺、電影銀幕,讓吳祖太精神成為更多人的信仰,讓吳祖太成為更多青少年的“偶像”。

  “叮鈴鈴”,電話預約的鈴聲再次響起,年近七旬的徐永立忙不迭地進行情況登記、時間安排,整個過程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徐永立說,歡迎越來越多的人來參觀,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吳祖太身上的紅旗渠精神,并將之轉化成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懈動力。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跨越時空 追尋“紅旗渠犧牲第一人”
    2023-3-27 11:42:04    來源:大河網

    在紅旗渠紀念館“獻身人員”的山碑上,吳祖太的名字鐫刻在第一排第一位。

    紅旗渠雙龍洞是吳祖太犧牲的地方,當地人在洞前立起雕像紀念他。圖為吳祖釗久久佇立在雕像前。本文圖片均為徐磊拍攝

    就是這張內部發行的小報,讓徐永立“發現”了吳祖太。

    徐永立和吳祖釗的尋訪之旅有不少“獨家發現”,找到了吳祖太和妻子薄慧貞唯一存世的全身照。圖為照片被放大后展示在吳祖太紀念館。

    吳祖太紀念館吸引近十萬人次群眾參觀、瞻仰,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圖為徐永立(右四)在向前來參觀的小學生講述吳祖太的故事。

    徐永立和吳祖釗前往林州、開封、山西等地上百次,訪問2000余人次,涉及關鍵人物近百人。圖為吳祖釗(左一)采訪紅旗渠建設者。

      □本報記者 李虎成 趙同增 本報通訊員 賀洪強

      清明節臨近,在原陽縣原興街道白廟村,吳祖太紀念館的外聯電話“忙爆”了——已有200多個單位和個人先后提出參觀瞻仰預約,屆時前來聆聽吳祖太事跡,在吳祖太陵園祭掃,向他致以深深的緬懷和敬仰之情。

      吳祖太是誰?

      他是“人工天河”紅旗渠的設計者,為修建紅旗渠犧牲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外鄉人。他犧牲后的近63年中,林州人民感激他、懷念他,在紅旗渠紀念館“獻身人員”的山碑上,把他的名字鐫刻在第一排第一位。

      一張多年前的“小報”,揭開塵封歷史

      吳祖太在林州家喻戶曉,但在老家原陽一度有點“落寞”——吳祖太求學在鄭州、開封,工作在安陽林州,犧牲在山西省平順縣,雖葬在家鄉卻早已無直系親屬。隨著時間的推移,吳祖太的名字和事跡正逐漸淡出原陽人的視野。

      多虧了“老家人”徐永立和吳祖釗。正是他倆歷時7年多、行程數萬里,跨越時間、空間,把吳祖太“接回”原陽,讓紅旗渠精神在這里發出新枝。

      時光回溯到2014年,原陽縣委宣傳部牽頭籌備“走南闖北原陽人”大型活動,擬集中宣傳報道一批在各行各業出色出彩的“原陽老鄉”。當時59歲的徐永立,已在宣傳部工作二十多年,馬上就要光榮退休。他主動攬下查閱資料、電話采訪等工作。

      誰知,這一下子竟然攬出了“重大發現”——徐永立在1960年4月28日出版的《原陽報》上,“發現”了老鄉吳祖太。

      《原陽報》是一份內部發行的“小報”,早已停刊,在宣傳部留存的這份老報紙上,不僅有當時林縣縣委對吳祖太的追悼詞、社會各界追悼吳祖太的報道,還有一篇時任林縣水土保持局副局長靳林年撰寫的長篇人物通訊《山區建設的堅強戰士——吳祖太》。

      徐永立流著淚看完報紙,立即去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想查找吳祖太的更多信息,翻來翻去,卻只找到兩三百字的簡單介紹。徐永立又跑到其出生地白廟村走訪,發現該村叫“吳祖×”的村民有幾十人,但知道“吳祖太”這個名字的卻寥寥無幾。這讓徐永立心里很不是滋味:“原陽不該忘記吳祖太。”

      退休干部“搭班”普通農民,踏上漫漫尋訪路

      徐永立白廟村之行的最大收獲,是結識了吳祖太的族弟吳祖釗。

      吳祖釗當時48歲,從小聽長輩講過吳祖太的故事,對這位比他年長33歲的族兄充滿了好奇和敬仰之情。可惜的是,長輩們和吳祖太交集也不多,再加上時間過于久遠,留下的印象越來越模糊。

      徐永立退休后,找到吳祖釗。幾次深談后,二人很快達成共識,決定從吳祖太的出生地白廟村出發,前往他的求學地、工作地和犧牲地,探訪曾經和他打過交道的群眾,收集和他有關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物件。

      說走就走,這個退休干部和普通農民結成的“二人組”,循著吳祖太的足跡,踏上了尋訪之旅。

      旅程并非坦途,一路充滿坎坷曲折。上路伊始,擺在二人面前的就有“三難”。

      行路難。行到太行深處,導航經常“失靈”,不熟悉路況的“二人組”常常把車開到絕路,還要跋山涉水,中間出現過好幾次險情。

      交流難。第一次聽林州方言,兩人直感嘆外語恐怕都沒這么難懂。有些年齡大的受訪者說到吳祖太,難免情緒激動、語速加快,“二人組”經常聽得一頭霧水。

      經濟難。吳祖釗在村里開了一個作坊式的小企業,經營狀況并不景氣,徐永立每個月只有3000多元退休金。哪怕“二人組”精打細算、處處節儉,在支出方面仍“壓力山大”。

      “讓我倆咬牙堅持下來的,除了內心的責任和使命,還有社會各界的鼓勵和支持。”吳祖釗說,原陽縣委、縣政府對他倆的工作持續關心關注,總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予支持;素不相識的紅旗渠特等勞模張買江,不僅熱情接受采訪,還主動當“向導”領他們去拜訪其他紅旗渠建設者;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王家莊村不僅立碑紀念吳祖太,村里的干部群眾更是把吳祖太的“老家人”當成親人盛情相待……

      “二人組”把大家的支持化作強大動力,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如今,二人堪稱林州市的“活地圖”,張口就來的林州方言更是可以“以假亂真”。

      和時間展開“賽跑”,搶回寶貴史料

      “實際上‘三難’不算啥,最難的是‘時間’。”徐永立說,半個多世紀過去,修建紅旗渠的當事人、見證人逐漸“凋零”,這都是越來越稀缺的“寶貴資源”。要挖掘、收集吳祖太第一手史料,就得和時間激烈“賽跑”。

      然而,他們經常“輸”。

      王文全是紅旗渠指揮部第一任辦公室主任,和吳祖太吃住在一起,關系最為要好。“二人組”兩次采訪王文全,次次都收獲頗豐,但當他們著手第三次采訪時,卻得到了老人去世的消息。

      林州收藏家楊來福,收藏了不少與吳祖太相關的實物和史料。“二人組”輾轉聯系上在鄭州住院的老人,準備等他身體好轉就去探望。老人對吳祖太“老家人”信任有加,一再表示愿意無償捐獻部分藏品。但令人遺憾的是,還未等到正式謀面,楊來福就溘然長逝……

      但更多時候,他們“跑贏”了。2014年至2021年,7年多時間,倆人前往林州、開封、山西等地上百次,訪問2000余人次,涉及關鍵人物近百人,收集了大量的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其中不少都是“獨家發現”。

      吳祖太與妻子薄慧貞相識相戀,“媒人”是薄慧貞的哥哥薄慧善。如今,薄慧善老人已經90多歲,一般不見外客,但對吳祖太的“老家人”卻格外熱情。在老人那里,他們不僅詳細了解到吳祖太夫妻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還找到了他們唯一存世的全身照。

      吳祖太犧牲后,媒體報道他“被追認為共產黨員”。徐永立和吳祖釗三訪林州市檔案館,意外發現“中共林縣縣委組織部”批準吳祖太同志成為中共正式黨員的信函,落款日期“60.3.28”,正是吳祖太犧牲的那一天。

      他們還發現一份《漳河沿途各地高程示意圖》,圖上清晰標注著“一九五四年十月廿三號隨同中央水利部楊工程師、李德紹同志和專署水利科吳祖太同志與咱縣栗科長,前往勘察漳河,初測各地高程示意圖”,由此找到了“引漳入林”的開端,確定了吳祖太最初參與紅旗渠勘察設計的具體時間。

      他們還找到了吳祖太的畢業證、工作證、會員證等證件的原件。“這些發現并不驚天動地,但都十分珍貴,互相印證還原了一個‘立體’的吳祖太。”徐永立說。

      從太行山到黃河灘,吳祖太被人民永記心間

      2021年3月28日,在吳祖太犧牲61周年之際,原陽縣委、縣政府撥出專款把吳祖太烈士墓修繕一新,還以徐永立、吳祖釗多年的尋訪所得為主,在白廟村建起紀念館,館內分10個篇章詳細還原了吳祖太的生平。

      同年,原陽縣委專門下發通知,號召全縣干部群眾學習吳祖太,并把他的故事編進中小學思政課堂。

      兩年來,吳祖太紀念館被安陽學院、鄭州輕工業大學等十多家單位和部門掛牌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接待了300多家單位、近十萬人次來訪,成了弘揚紅旗渠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精神地標”。

      原陽縣委書記劉兵說,吳祖太是紅旗渠英雄,也是原陽英雄。他的事跡和精神必將成為原陽的“精神寶藏”和“發展動力”。

      縣長郭新杰說,吳祖太沒有子女,但他的“子女”遍布黃河灘。原陽人將繼承弘揚吳祖太的精神,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重走“紅旗路”,遍訪修渠人。徐永立和吳祖釗并沒有停下對吳祖太尋訪的腳步,他們創建了由近百位志愿者參加的吳祖太研究籌委會,不斷推出系列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致力把吳祖太事跡搬上戲劇舞臺、電影銀幕,讓吳祖太精神成為更多人的信仰,讓吳祖太成為更多青少年的“偶像”。

      “叮鈴鈴”,電話預約的鈴聲再次響起,年近七旬的徐永立忙不迭地進行情況登記、時間安排,整個過程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徐永立說,歡迎越來越多的人來參觀,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吳祖太身上的紅旗渠精神,并將之轉化成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懈動力。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kbd id="66666"><abbr id="66666"></abbr></kbd><samp id="66666"><tr id="66666"></tr></samp>
  • <s id="66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