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疫情下社區服務面臨“新挑戰” 看鄭州這位85后社區書記如何想方設法化解難題
更新時間:2022-11-14 20:39:44    來源:河報·豫視頻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物業人員為居民配送生活保障物資。

司麗芳和工作人員在忙核酸檢測統計

樂觀愛笑的司麗芳希望盡心盡力為百姓搞好服務

為表示感謝,任老先生和老伴兒送來感謝信和一面錦旗。

社區招募的志愿者忙著為居民分裝84泡騰片。抗疫期間,志愿者幫了大忙。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蔡君彥 文受訪者供圖

  一袋饅頭,一盒餃子,一大飯缸炒好的菜,還有一張老父親給女兒留言的信紙:這些是爸媽給你準備的,放心吃……

  這天一大早,身穿防護服的司麗芳在青秀佳苑A區的居民樓上忙活時,看到前一天轉送來的一大袋食物還“躺”在居民任女士的房門外,“頭都大了”。

  這些東西,是82歲的任老先生和老伴兒事先備好、跨社區為患有精神障礙的女兒轉送來的,生怕一天到晚“宅”在屋里的女兒餓著。平時,老兩口每周二登門,給女兒送來一周的口糧,這種規律性的呵護,在疫情封閉管理期間,遇到了不小挑戰。

  司麗芳是鄭州市二七區京廣路街道青秀佳苑社區黨支部書記,接到老人求助后,她答應由社區工作人員幫忙轉送飯菜,很快發現,要把東西送到“宅女”手里,麻煩一個接一個。

  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疫情下,也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非常時期,如何既抓好疫情防控,又為群眾做好服務?這位85后社區書記和同事們一道,講方法,聚人心,化解了不少難題。

  咋給“宅女”送飯?愁壞老父親

  打開鄭州地圖,南三環以南、漓江路以北、連云路以西、京廣路以東這片區域,便是青秀佳苑社區的轄區。這里,共有4個小區,3434戶居民,男女老少近萬人。面積不算大,但由于居民中有70%為公租房、經適房等保障性住房群體,還有孤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要操心的事可不少。

  10月上旬,鄭州出現新一輪疫情,司麗芳和同事們的心,也隨之越揪越緊。10月19日,轄區居民核酸檢測時發現異常,有人確診,隨后,確診人數漸漸增至幾個、十幾個。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人員、醫護人員、志愿者等一道,起早貪黑忙碌在抗疫一線,根本顧不上家和孩子。

  作為社區書記,司麗芳要操心、忙碌的事更多。“這段時間,最揪心的就是夜幕降臨——辦事處會在工作群里通知各社區的核酸檢測結果,那感覺就像‘拆盲盒’,一旦有異常,后半夜就基本睡不成覺了,要趕緊聯系衛生服務中心入戶‘追陽’,還要協調封樓、基本信息流調、消殺、轉運等一系列問題。”

  正是在這種像打仗一樣的忙碌中,任老先生的電話打到了社區,找到了司麗芳。“我女兒一個人在那邊住,平時吃飯都是我們老兩口送過去,現在小區封了,送不過去可咋辦?”10月25日,該給女兒送飯菜的任老先生心急火燎地打電話求助,生怕女兒斷了伙食。

  原來,老人的女兒受刺激后導致精神障礙,非常自閉,除了爸媽,不與任何人接觸,平時的飯菜均由二老每周二備好送來,放進冰箱慢慢吃,生活用品也由老人置辦。當時,她所在的樓棟有人確診,正實施封閉管理。

  “可憐天下父母心呀!我一聽老人很著急,趕緊安撫他說,社區會幫忙想辦法。”經過司麗芳多方溝通、協調,社區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前往老人居住的社區取東西,消毒后,馬不停蹄送到其女兒的房門外。

  問題來了!工作人員敲了半天門,只聽見里邊的人有動靜,卻不見來開門,只好把東西放門外,著急忙別的去了。心想:屋里的人若餓了,自然會開門把東西拎進去。

  司麗芳第二天上門看時,發現一大兜東西還在門外擱著,大吃一驚,“不是爸媽親自送,她還不收?”她又試著敲門,千呼萬喚,那扇門依舊緊閉著。怎么辦?

  “特事特辦” 救急暖了老人心

  “叔,您會不會用微信?要不咱視頻聊天,你們喊她開門試試?”情急之下,司麗芳趕緊與任老先生聯系,建議他找身邊的志愿者幫忙操作,順利開通了微信,嘗試視頻連線。

  很快,老人隔空召喚女兒的場景出現:“快開門,是爸爸和媽媽呀!我們托社區的人幫忙給你送吃的……”聲聲呼喚,終于喚開了房門,任女士探出頭,看到司麗芳手機上爸媽視頻聊天的畫面,好奇地問:“你們倆咋擱這兒?”好在,她聽爸媽勸,把一大袋吃的拎進了屋。

  11月1日,又到了老人給女兒送飯菜的日子。問題又來了!工作人員取來東西后,繼續通過讓老人視頻喊話的方法轉送東西,卻“失靈”了——老人隔著屏幕喊了半個多小時,嗓子都喊啞了,仍不見任女士開門。

  怎么辦?任老先生急得紅了眼圈,忙著多方詢問;司麗芳也忙著給領導匯報、請示,尋求解決辦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決定“特事特辦”:讓任老先生穿戴好口罩、面屏和防護服,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進入樓棟,給女兒送飯,再穿著防護服返回他所在的社區。

  “開門,我是爸爸!”當天中午,老人順利來到女兒房門外,喚開了女兒的房門,把又一大袋飯菜遞了進去……

  解了燃眉之急,老人如釋重負,感謝工作人員的幫助。看到老人安心,任女士安好,司麗芳和同事們也松了一口氣,“再忙也值了!”

  自制病例分布圖 意外發現有“規律”

  疫情形勢嚴峻復雜,抗疫,如同不見硝煙的戰爭。社區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關鍵防線,疫情防控要做好,敢干還不夠,還得“動腦子”。

  轄區陸續出現多個確診病例后,司麗芳填報表格時,摸索著制作“病例分布圖”,詳細標注確診者所在的小區、樓號、單元、樓層以及戶型等。“通過看病例分布圖,便于社區整體研判,以及各個小區的研判。”細心的她從中發現一些“規律”:多位確診者是同一個單元的鄰居,有的在同一樓層,有的就住樓上樓下……

  任何細節問題,都不能大意。司麗芳和同事們開會商議后,決定采取一些應對之策,加強防范。比如,居民做核酸檢測時,根據各小區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搞“一刀切”,有確診病例的單元,上門給居民做,其他單元錯時、錯峰來做,由醫護、掃碼人員搬著桌子“流動”采樣,社區招募的志愿者提醒本單元的居民積極配合,盡可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只要是能夠盡快阻斷疫情蔓延的方法,就是我們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必須要做的!”司麗芳說。

  志愿者很給力 背后“功夫在平時”

  通過有挑戰、亦有收獲的社區抗疫實戰,司麗芳對做好基層社會治理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

  連日來,該社區從居民中發動、組織了50多名骨干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為避免院內人員交叉感染,由每個單元出一名志愿者,再組建微信群。在需要開展各個單元的居民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等工作時,由志愿者接力,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當然,社區給志愿者派活兒也有講究。司麗芳的原則是:風險高的活兒,由她和社區工作人員、醫護人員來干;風險較低的,分給志愿者幫忙,還要給大家發防護服等,做好防護。

  這些志愿者成為助力社區防疫的一支主力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志愿服務是無償的,出力不說,還有風險,為啥社區能發動這些志愿者給力支援?司麗芳表示,并非一時之功,“功夫在平時”。

  據介紹,社區非常注重志愿服務氛圍的營造,以及對志愿者的激勵,專門出臺了激勵措施,對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志愿者,按照統計時長進行積分,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積分兌換,可根據積分多少,兌換米面油、香皂、手提袋、文具、玩具等物品。此外,社區每年還會進行優秀志愿者表彰,把大家請上臺,戴紅花,頒發榮譽證書,儀式感滿滿,也讓志愿者成就感十足。漸漸地,帶動更多熱心居民加入愛心隊伍。

  下一步,在提升治理水平方面,司麗芳也有長遠打算:優中選優,讓有格局、有公心、有愛心的優秀志愿者成為打造社區自治組織的骨干力量,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沒有“局外人” 人人都能成為一束光

  小社區,大社會。35歲的司麗芳2013年到社區工作,踏實肯干有想法,兩年前,被推到社區主任、書記一肩挑的崗位上歷練。對于工作,其稱:想干好社區工作,內心要足夠強大,一邊工作一邊修煉自己。“面對疫情,大家不是旁觀者也沒有‘局外人’,大家都不容易。”司麗芳說,面對困境,人人都能成為一束光,面對個別一味苛責別人的居民,她也曾提議:光抱怨、說風涼話解決不了啥問題,如果您真關心社區抗疫,歡迎來當志愿者,來督促、協助一下,順帶看看大家是咋忙的,感受可能就不一樣了。

  非常時期,社區書記要當好大家的“主心骨”,必須做好表率。社區出現確診病例后,需要有人和醫護人員一道上樓,為居民做核酸采樣,司麗芳主動攔下任務:“這個樓有確診病例,風險大,我上!”緊要關頭,社區還及時成立了樓院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由黨員分包涉疫樓棟,助力阻斷疫情傳播。經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截至目前,該社區所轄樓院全部解封,居民生活正逐漸恢復正常。

  11月9日,就在小區解封不久,任老先生和老伴兒帶著錦旗和感謝信送到青秀佳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感謝司麗芳和同事幫他們家解決了大問題。這讓司麗芳不由得感慨,他們只是盡力做了應該做的事,沒想到老人家如此感激。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司麗芳很喜歡這句話,也深知作為一名普通社區工作者,與如此高的境界相差甚遠,自己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崗位一天,就盡心盡力為百姓搞好服務。

  困難?肯定會有。這位樂觀愛笑的85后社區書記有句口頭禪:“遇到困難我們無需抱怨,要去想解決的方法,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事兒!”說這話時,她眼里充滿光亮。

  記者手記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社會基本單元,社區連著千家萬戶,也是抗疫關鍵防線,非常時期,基層工作者的忙碌和壓力可想而知。有人需要幫助,首先想到的是他們,有人心有不滿,首先吐槽的也是他們……

  司麗芳和同事們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又盡心服務群眾的故事,正是社區抗疫一線眾多基層工作者忙碌的縮影。他們,玩命死磕,只為守護萬家燈火。

  “社區工作者真不容易!”這些天,周圍有不少人這般感慨,體恤中充滿溫情。疫情下,這種理解尤為可貴,因為理解,所以支持、包容和尊重,對仍需繼續奮戰的基層工作者來說,何嘗不是一份力量?大家齊心協力,守護共同的“家”。

文章編輯:崔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疫情下社區服務面臨“新挑戰” 看鄭州這位85后社區書記如何想方設法化解難題
2022-11-14 20:39:44    來源:河報·豫視頻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物業人員為居民配送生活保障物資。

司麗芳和工作人員在忙核酸檢測統計

樂觀愛笑的司麗芳希望盡心盡力為百姓搞好服務

為表示感謝,任老先生和老伴兒送來感謝信和一面錦旗。

社區招募的志愿者忙著為居民分裝84泡騰片。抗疫期間,志愿者幫了大忙。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蔡君彥 文受訪者供圖

  一袋饅頭,一盒餃子,一大飯缸炒好的菜,還有一張老父親給女兒留言的信紙:這些是爸媽給你準備的,放心吃……

  這天一大早,身穿防護服的司麗芳在青秀佳苑A區的居民樓上忙活時,看到前一天轉送來的一大袋食物還“躺”在居民任女士的房門外,“頭都大了”。

  這些東西,是82歲的任老先生和老伴兒事先備好、跨社區為患有精神障礙的女兒轉送來的,生怕一天到晚“宅”在屋里的女兒餓著。平時,老兩口每周二登門,給女兒送來一周的口糧,這種規律性的呵護,在疫情封閉管理期間,遇到了不小挑戰。

  司麗芳是鄭州市二七區京廣路街道青秀佳苑社區黨支部書記,接到老人求助后,她答應由社區工作人員幫忙轉送飯菜,很快發現,要把東西送到“宅女”手里,麻煩一個接一個。

  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疫情下,也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非常時期,如何既抓好疫情防控,又為群眾做好服務?這位85后社區書記和同事們一道,講方法,聚人心,化解了不少難題。

  咋給“宅女”送飯?愁壞老父親

  打開鄭州地圖,南三環以南、漓江路以北、連云路以西、京廣路以東這片區域,便是青秀佳苑社區的轄區。這里,共有4個小區,3434戶居民,男女老少近萬人。面積不算大,但由于居民中有70%為公租房、經適房等保障性住房群體,還有孤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要操心的事可不少。

  10月上旬,鄭州出現新一輪疫情,司麗芳和同事們的心,也隨之越揪越緊。10月19日,轄區居民核酸檢測時發現異常,有人確診,隨后,確診人數漸漸增至幾個、十幾個。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人員、醫護人員、志愿者等一道,起早貪黑忙碌在抗疫一線,根本顧不上家和孩子。

  作為社區書記,司麗芳要操心、忙碌的事更多。“這段時間,最揪心的就是夜幕降臨——辦事處會在工作群里通知各社區的核酸檢測結果,那感覺就像‘拆盲盒’,一旦有異常,后半夜就基本睡不成覺了,要趕緊聯系衛生服務中心入戶‘追陽’,還要協調封樓、基本信息流調、消殺、轉運等一系列問題。”

  正是在這種像打仗一樣的忙碌中,任老先生的電話打到了社區,找到了司麗芳。“我女兒一個人在那邊住,平時吃飯都是我們老兩口送過去,現在小區封了,送不過去可咋辦?”10月25日,該給女兒送飯菜的任老先生心急火燎地打電話求助,生怕女兒斷了伙食。

  原來,老人的女兒受刺激后導致精神障礙,非常自閉,除了爸媽,不與任何人接觸,平時的飯菜均由二老每周二備好送來,放進冰箱慢慢吃,生活用品也由老人置辦。當時,她所在的樓棟有人確診,正實施封閉管理。

  “可憐天下父母心呀!我一聽老人很著急,趕緊安撫他說,社區會幫忙想辦法。”經過司麗芳多方溝通、協調,社區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前往老人居住的社區取東西,消毒后,馬不停蹄送到其女兒的房門外。

  問題來了!工作人員敲了半天門,只聽見里邊的人有動靜,卻不見來開門,只好把東西放門外,著急忙別的去了。心想:屋里的人若餓了,自然會開門把東西拎進去。

  司麗芳第二天上門看時,發現一大兜東西還在門外擱著,大吃一驚,“不是爸媽親自送,她還不收?”她又試著敲門,千呼萬喚,那扇門依舊緊閉著。怎么辦?

  “特事特辦” 救急暖了老人心

  “叔,您會不會用微信?要不咱視頻聊天,你們喊她開門試試?”情急之下,司麗芳趕緊與任老先生聯系,建議他找身邊的志愿者幫忙操作,順利開通了微信,嘗試視頻連線。

  很快,老人隔空召喚女兒的場景出現:“快開門,是爸爸和媽媽呀!我們托社區的人幫忙給你送吃的……”聲聲呼喚,終于喚開了房門,任女士探出頭,看到司麗芳手機上爸媽視頻聊天的畫面,好奇地問:“你們倆咋擱這兒?”好在,她聽爸媽勸,把一大袋吃的拎進了屋。

  11月1日,又到了老人給女兒送飯菜的日子。問題又來了!工作人員取來東西后,繼續通過讓老人視頻喊話的方法轉送東西,卻“失靈”了——老人隔著屏幕喊了半個多小時,嗓子都喊啞了,仍不見任女士開門。

  怎么辦?任老先生急得紅了眼圈,忙著多方詢問;司麗芳也忙著給領導匯報、請示,尋求解決辦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決定“特事特辦”:讓任老先生穿戴好口罩、面屏和防護服,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進入樓棟,給女兒送飯,再穿著防護服返回他所在的社區。

  “開門,我是爸爸!”當天中午,老人順利來到女兒房門外,喚開了女兒的房門,把又一大袋飯菜遞了進去……

  解了燃眉之急,老人如釋重負,感謝工作人員的幫助。看到老人安心,任女士安好,司麗芳和同事們也松了一口氣,“再忙也值了!”

  自制病例分布圖 意外發現有“規律”

  疫情形勢嚴峻復雜,抗疫,如同不見硝煙的戰爭。社區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關鍵防線,疫情防控要做好,敢干還不夠,還得“動腦子”。

  轄區陸續出現多個確診病例后,司麗芳填報表格時,摸索著制作“病例分布圖”,詳細標注確診者所在的小區、樓號、單元、樓層以及戶型等。“通過看病例分布圖,便于社區整體研判,以及各個小區的研判。”細心的她從中發現一些“規律”:多位確診者是同一個單元的鄰居,有的在同一樓層,有的就住樓上樓下……

  任何細節問題,都不能大意。司麗芳和同事們開會商議后,決定采取一些應對之策,加強防范。比如,居民做核酸檢測時,根據各小區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搞“一刀切”,有確診病例的單元,上門給居民做,其他單元錯時、錯峰來做,由醫護、掃碼人員搬著桌子“流動”采樣,社區招募的志愿者提醒本單元的居民積極配合,盡可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只要是能夠盡快阻斷疫情蔓延的方法,就是我們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必須要做的!”司麗芳說。

  志愿者很給力 背后“功夫在平時”

  通過有挑戰、亦有收獲的社區抗疫實戰,司麗芳對做好基層社會治理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

  連日來,該社區從居民中發動、組織了50多名骨干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為避免院內人員交叉感染,由每個單元出一名志愿者,再組建微信群。在需要開展各個單元的居民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等工作時,由志愿者接力,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當然,社區給志愿者派活兒也有講究。司麗芳的原則是:風險高的活兒,由她和社區工作人員、醫護人員來干;風險較低的,分給志愿者幫忙,還要給大家發防護服等,做好防護。

  這些志愿者成為助力社區防疫的一支主力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志愿服務是無償的,出力不說,還有風險,為啥社區能發動這些志愿者給力支援?司麗芳表示,并非一時之功,“功夫在平時”。

  據介紹,社區非常注重志愿服務氛圍的營造,以及對志愿者的激勵,專門出臺了激勵措施,對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志愿者,按照統計時長進行積分,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積分兌換,可根據積分多少,兌換米面油、香皂、手提袋、文具、玩具等物品。此外,社區每年還會進行優秀志愿者表彰,把大家請上臺,戴紅花,頒發榮譽證書,儀式感滿滿,也讓志愿者成就感十足。漸漸地,帶動更多熱心居民加入愛心隊伍。

  下一步,在提升治理水平方面,司麗芳也有長遠打算:優中選優,讓有格局、有公心、有愛心的優秀志愿者成為打造社區自治組織的骨干力量,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沒有“局外人” 人人都能成為一束光

  小社區,大社會。35歲的司麗芳2013年到社區工作,踏實肯干有想法,兩年前,被推到社區主任、書記一肩挑的崗位上歷練。對于工作,其稱:想干好社區工作,內心要足夠強大,一邊工作一邊修煉自己。“面對疫情,大家不是旁觀者也沒有‘局外人’,大家都不容易。”司麗芳說,面對困境,人人都能成為一束光,面對個別一味苛責別人的居民,她也曾提議:光抱怨、說風涼話解決不了啥問題,如果您真關心社區抗疫,歡迎來當志愿者,來督促、協助一下,順帶看看大家是咋忙的,感受可能就不一樣了。

  非常時期,社區書記要當好大家的“主心骨”,必須做好表率。社區出現確診病例后,需要有人和醫護人員一道上樓,為居民做核酸采樣,司麗芳主動攔下任務:“這個樓有確診病例,風險大,我上!”緊要關頭,社區還及時成立了樓院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由黨員分包涉疫樓棟,助力阻斷疫情傳播。經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截至目前,該社區所轄樓院全部解封,居民生活正逐漸恢復正常。

  11月9日,就在小區解封不久,任老先生和老伴兒帶著錦旗和感謝信送到青秀佳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感謝司麗芳和同事幫他們家解決了大問題。這讓司麗芳不由得感慨,他們只是盡力做了應該做的事,沒想到老人家如此感激。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司麗芳很喜歡這句話,也深知作為一名普通社區工作者,與如此高的境界相差甚遠,自己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崗位一天,就盡心盡力為百姓搞好服務。

  困難?肯定會有。這位樂觀愛笑的85后社區書記有句口頭禪:“遇到困難我們無需抱怨,要去想解決的方法,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事兒!”說這話時,她眼里充滿光亮。

  記者手記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社會基本單元,社區連著千家萬戶,也是抗疫關鍵防線,非常時期,基層工作者的忙碌和壓力可想而知。有人需要幫助,首先想到的是他們,有人心有不滿,首先吐槽的也是他們……

  司麗芳和同事們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又盡心服務群眾的故事,正是社區抗疫一線眾多基層工作者忙碌的縮影。他們,玩命死磕,只為守護萬家燈火。

  “社區工作者真不容易!”這些天,周圍有不少人這般感慨,體恤中充滿溫情。疫情下,這種理解尤為可貴,因為理解,所以支持、包容和尊重,對仍需繼續奮戰的基層工作者來說,何嘗不是一份力量?大家齊心協力,守護共同的“家”。

文章編輯:崔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kbd id="66666"><abbr id="66666"></abbr></kbd><samp id="66666"><tr id="66666"></tr></samp>
  • <s id="66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