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打開城鄉融合發展新空間——當前抓改革促發展觀察之七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于文靜、姜琳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從東部到西部,從城市到鄉村,各地各部門探索創新,積極行動,全面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抓緊完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
夏秋之交,驕陽如火。
安徽鳳陽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每天都在家庭農場忙碌。他的家庭農場建有標準化育秧工廠、倉儲用房,流轉土地700多畝。
2023年,程夕兵的農場提供育秧服務面積2800畝,插秧服務面積2200畝,水稻、小麥飛防服務面積5000畝,糧食和經營服務純收入70多萬元。
“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符合生產力發展規律,順應廣大農民需求,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以來,隨著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探索實踐,適度規模經營有序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同時,也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鄉、工農、區域協調發展。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表示,今年啟動了二輪延包三個整省試點,其他省份也在組織整縣、整鄉試點,要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下一步,還要繼續引導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健全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好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牢牢守住的兩條底線。
當前,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必須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確保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等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
按決定部署,一方面,我國將健全產業富民機制,依托農村特色資源,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強化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制度,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
一系列政策舉措正在加快部署、落實——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有關部門將在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推動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的短板。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將推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今年內在全國全面實施;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貼息試點,引導金融資源、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入到農業領域;積極支持200個左右縣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公共充換電設施短板。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將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必將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有法可依,盤活“沉睡的資源”,村集體經濟資產一年比一年厚實,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
各地各有關部門還將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功能作用,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因地制宜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經營性財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帶動農民增收。
讓農業轉移人口“留得住”“融得進”
暑期是短期工求職高峰,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的零工市場里,工作人員忙著向一位位求職者推薦崗位。
與過去只前往發達省份就業不同,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增長27.1%。順應這一新趨勢,黔東南州在外出務工、就近就業兩方面同步發力,建了180多個零工市場,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就業。
實施智能制造、家政服務等吸納就業支持舉措;持續做好“春暖農民工”等行動,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基層;深入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促進農民工“以技增收”……各地推出一項項措施,助力農業轉移人口就業空間更廣、質量更優。
8月,合肥面積最大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高新區保障性租賃住房二期項目正火熱施工。
這一項目7月28日開工,預計2027年8月竣工后,可提供1940套住房,幫助外來務工人員等新市民安家立業。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全面放開放寬戶口遷移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更均等的服務、更完善的保障,將讓廣大外來務工人員愿進城、能進城,“留得住”“融得進”。
近日,國務院出臺《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行動計劃以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為重點、兼顧城市間流動人口,統籌推進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著力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最關心的穩定就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會保險等問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民工工作司司長尚建華表示:“下一步將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擴大農民工社會保險覆蓋面,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
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幾億農民同步邁向全面現代化,會釋放巨大的創造動能和消費潛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表示,我國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億元消費需求,拉動萬億規模新增投資需求。
讓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距北京城區約50公里外,懷柔區橋梓鎮上王峪村常住人口不過100余人,卻開了多家鄉村咖啡店,一到周末就人來人往。
閑置老宅為店,拿鐵咖啡為媒,城與鄉融合、“洋”與“土”碰撞,人流、資金等要素在這里“返鄉”。
縣域具有城鄉聯系緊密、地域范圍適中、文化同質性強等特點,最有條件率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崗巴”是藏語“雪山附近的村莊”的意思。今年上半年,海拔約4700米的西藏日喀則市崗巴縣,迎來了第一位途家房東。
縣域房東正成為我國民宿行業的新生力量,在途家平臺上以每年超20%速度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138個縣民宿房東數量同比增長超50%,西藏崗巴縣、新疆鐵門關博古其鎮、海南儋州木棠鎮等實現房東“零”的突破。
“客流、資金流、數據流從城市向鄉村流動,這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途家民宿高級副總裁胡陽說。
決定強調,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就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市場化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保障農民在勞動、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交換上獲得平等權益。要盡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為最終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奠定基礎。
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要暢通城鄉人口、資金和技術流動渠道,推動城市資本、人才、技術下鄉,構建城鄉要素雙向合理流動的新格局。要加快推進在縣域就業的農民工就地市民化,同時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引導城市居民下鄉消費和養老。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說,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要把著力點放在城鄉人口遷移、資金流動和土地流轉等方面。要盡快破解縣域資金外流與農民貸款難的矛盾,加大金融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城市資本下鄉,建立鄉村振興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決定明確,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愿有償退出的辦法。
“這既是消除進城落戶農民后顧之憂,也是防止農村要素單向流出進一步加劇!敝袊茖W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說,當務之急是從“產業、就業、創業”著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擴大農村人口就近就業,更好為“逆城鎮化”投資創業創造條件。
“要激活鄉村人口、土地、產業等要素活力和內生動力!眲╇S說,城鄉融合不是要用“城”把“鄉”融掉,要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同時要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守住農耕文明、鄉村文化的根脈。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打開城鄉融合發展新空間——當前抓改革促發展觀察之七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于文靜、姜琳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從東部到西部,從城市到鄉村,各地各部門探索創新,積極行動,全面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抓緊完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
夏秋之交,驕陽如火。
安徽鳳陽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每天都在家庭農場忙碌。他的家庭農場建有標準化育秧工廠、倉儲用房,流轉土地700多畝。
2023年,程夕兵的農場提供育秧服務面積2800畝,插秧服務面積2200畝,水稻、小麥飛防服務面積5000畝,糧食和經營服務純收入70多萬元。
“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符合生產力發展規律,順應廣大農民需求,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以來,隨著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探索實踐,適度規模經營有序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同時,也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鄉、工農、區域協調發展。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表示,今年啟動了二輪延包三個整省試點,其他省份也在組織整縣、整鄉試點,要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下一步,還要繼續引導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健全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好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牢牢守住的兩條底線。
當前,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必須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確保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等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
按決定部署,一方面,我國將健全產業富民機制,依托農村特色資源,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強化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制度,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
一系列政策舉措正在加快部署、落實——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有關部門將在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推動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的短板。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將推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今年內在全國全面實施;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貼息試點,引導金融資源、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入到農業領域;積極支持200個左右縣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公共充換電設施短板。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將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必將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有法可依,盤活“沉睡的資源”,村集體經濟資產一年比一年厚實,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
各地各有關部門還將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功能作用,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因地制宜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經營性財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帶動農民增收。
讓農業轉移人口“留得住”“融得進”
暑期是短期工求職高峰,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的零工市場里,工作人員忙著向一位位求職者推薦崗位。
與過去只前往發達省份就業不同,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增長27.1%。順應這一新趨勢,黔東南州在外出務工、就近就業兩方面同步發力,建了180多個零工市場,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就業。
實施智能制造、家政服務等吸納就業支持舉措;持續做好“春暖農民工”等行動,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基層;深入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促進農民工“以技增收”……各地推出一項項措施,助力農業轉移人口就業空間更廣、質量更優。
8月,合肥面積最大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高新區保障性租賃住房二期項目正火熱施工。
這一項目7月28日開工,預計2027年8月竣工后,可提供1940套住房,幫助外來務工人員等新市民安家立業。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全面放開放寬戶口遷移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更均等的服務、更完善的保障,將讓廣大外來務工人員愿進城、能進城,“留得住”“融得進”。
近日,國務院出臺《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行動計劃以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為重點、兼顧城市間流動人口,統籌推進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著力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最關心的穩定就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會保險等問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民工工作司司長尚建華表示:“下一步將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擴大農民工社會保險覆蓋面,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
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幾億農民同步邁向全面現代化,會釋放巨大的創造動能和消費潛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表示,我國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億元消費需求,拉動萬億規模新增投資需求。
讓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距北京城區約50公里外,懷柔區橋梓鎮上王峪村常住人口不過100余人,卻開了多家鄉村咖啡店,一到周末就人來人往。
閑置老宅為店,拿鐵咖啡為媒,城與鄉融合、“洋”與“土”碰撞,人流、資金等要素在這里“返鄉”。
縣域具有城鄉聯系緊密、地域范圍適中、文化同質性強等特點,最有條件率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崗巴”是藏語“雪山附近的村莊”的意思。今年上半年,海拔約4700米的西藏日喀則市崗巴縣,迎來了第一位途家房東。
縣域房東正成為我國民宿行業的新生力量,在途家平臺上以每年超20%速度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138個縣民宿房東數量同比增長超50%,西藏崗巴縣、新疆鐵門關博古其鎮、海南儋州木棠鎮等實現房東“零”的突破。
“客流、資金流、數據流從城市向鄉村流動,這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蓖炯颐袼薷呒壐笨偛煤栒f。
決定強調,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就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市場化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保障農民在勞動、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交換上獲得平等權益。要盡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為最終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奠定基礎。
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要暢通城鄉人口、資金和技術流動渠道,推動城市資本、人才、技術下鄉,構建城鄉要素雙向合理流動的新格局。要加快推進在縣域就業的農民工就地市民化,同時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引導城市居民下鄉消費和養老。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說,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要把著力點放在城鄉人口遷移、資金流動和土地流轉等方面。要盡快破解縣域資金外流與農民貸款難的矛盾,加大金融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城市資本下鄉,建立鄉村振興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決定明確,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愿有償退出的辦法。
“這既是消除進城落戶農民后顧之憂,也是防止農村要素單向流出進一步加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說,當務之急是從“產業、就業、創業”著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擴大農村人口就近就業,更好為“逆城鎮化”投資創業創造條件。
“要激活鄉村人口、土地、產業等要素活力和內生動力!眲╇S說,城鄉融合不是要用“城”把“鄉”融掉,要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同時要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守住農耕文明、鄉村文化的根脈。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