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百年煤城”河南焦作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通水10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焦作市供水超4.3億立方米,生態補水6000多萬立方米,這條渠不僅讓焦作人吃上了好水,還讓他們享受到了生態之美。
焦作人為穿過城市的這段南水北調渠取名“天河”,穿城河道兩側建成了10公里長的綠色廊道,被稱為天河公園,共有300多種樹木,為焦作市區增添了200多萬平方米的綠地。
深秋的天河公園一半黃一半綠,市民們在公園里散步、跑步、遛狗、唱歌、唱戲,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嬉戲。
市民李女士習慣在天河公園里跑步,每次跑5公里左右。她告訴記者,原來這一片是城中村,又臟又亂,基礎設施比較差,現在變成了公園,環境很好。
“以前我們家的自來水燒開后水垢很多,用上南水北調的水后,水燒開后水垢很少,口感也好多了。”李女士說。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的水來自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地表水二類及以上。截至目前,焦作市約80%的城鄉居民吃上了南水北調優質水。
在天河公園的一處戲臺上,幾名業余演員在唱戲,71歲的市民常學道在臺下聽得津津有味。
“只要是晴天,他們都會來唱戲,我閑著沒事就過來看看。”常學道說。常學道的家曾經就在這條“綠帶”上,因為南水北調工程綠色廊道建設而被征遷。
據焦作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趙整社介紹,因為南水北調穿城而過以及綠色廊道建設,總共征遷了13個村、近3萬人,建了30多個安置小區。
常學道看戲的地方原本就是西王褚村的戲臺,為了給遷走的村民留下一些“鄉愁”,建公園時被保留下來并進行了修繕。在戲臺一側的墻上刻著西王褚村征遷前的村戶分布圖,每戶戶主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村民很容易就能在分布圖上找到自己的家。
“征遷的13個村都保留了一定的遺跡,為的是給村民留下一些記憶。”趙整社說。
焦作市有100多年煤炭開采歷史,隨著煤炭資源日漸枯竭,近年來焦作市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陸續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等稱號。
在天河公園,挖南水北調渠產生的土被堆成一個個小山,站在較高的山坡上,能夠看到一渠清水向北京的方向緩緩流動。
(新華社鄭州11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劉金輝 郝源)
總值班:呂正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聶 楠 |
編 輯:劉鳴捷 |
校 對:王經東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百年煤城”河南焦作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通水10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焦作市供水超4.3億立方米,生態補水6000多萬立方米,這條渠不僅讓焦作人吃上了好水,還讓他們享受到了生態之美。
焦作人為穿過城市的這段南水北調渠取名“天河”,穿城河道兩側建成了10公里長的綠色廊道,被稱為天河公園,共有300多種樹木,為焦作市區增添了200多萬平方米的綠地。
深秋的天河公園一半黃一半綠,市民們在公園里散步、跑步、遛狗、唱歌、唱戲,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嬉戲。
市民李女士習慣在天河公園里跑步,每次跑5公里左右。她告訴記者,原來這一片是城中村,又臟又亂,基礎設施比較差,現在變成了公園,環境很好。
“以前我們家的自來水燒開后水垢很多,用上南水北調的水后,水燒開后水垢很少,口感也好多了。”李女士說。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的水來自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地表水二類及以上。截至目前,焦作市約80%的城鄉居民吃上了南水北調優質水。
在天河公園的一處戲臺上,幾名業余演員在唱戲,71歲的市民常學道在臺下聽得津津有味。
“只要是晴天,他們都會來唱戲,我閑著沒事就過來看看。”常學道說。常學道的家曾經就在這條“綠帶”上,因為南水北調工程綠色廊道建設而被征遷。
據焦作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趙整社介紹,因為南水北調穿城而過以及綠色廊道建設,總共征遷了13個村、近3萬人,建了30多個安置小區。
常學道看戲的地方原本就是西王褚村的戲臺,為了給遷走的村民留下一些“鄉愁”,建公園時被保留下來并進行了修繕。在戲臺一側的墻上刻著西王褚村征遷前的村戶分布圖,每戶戶主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村民很容易就能在分布圖上找到自己的家。
“征遷的13個村都保留了一定的遺跡,為的是給村民留下一些記憶。”趙整社說。
焦作市有100多年煤炭開采歷史,隨著煤炭資源日漸枯竭,近年來焦作市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陸續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等稱號。
在天河公園,挖南水北調渠產生的土被堆成一個個小山,站在較高的山坡上,能夠看到一渠清水向北京的方向緩緩流動。
(新華社鄭州11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劉金輝 郝源)
總值班:呂正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聶 楠 |
編 輯:劉鳴捷 |
校 對:王經東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