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今天中午給孫子做啥好?”“你家孩子晚上啥時候睡覺?”“現在的天氣早晚有點涼,你給孫女穿長褲沒?”中午放學時分,各小學門口熱鬧起來,承擔接送孫子輩上下學重任的老人,因為同樣的生活節奏聚集在一起聊天。除了接送孩子,這些老人還會約在一起散步、打牌,相互撐起了彼此新的朋友圈。
9月11日11時30分,解放區學生路小學門口圍滿了等待接孩子放學的家長。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人,他們三三兩兩,或站或坐,有的拿著水果,有的提著水壺,不時地向學校門口張望,盼望著孩子走出校門的身影。“孩子開學了,我們這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跟著‘開學’了。”一位老人說。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年齡在60歲上下的老人,了解她照顧孩子上下學的經歷。這位老人姓張,老家在修武縣西村鄉,今年9月份來到焦作,承擔起接送小孫子上下學的任務。“主要負責中午接送和孩子的午餐。”她說,別看只是一頓午餐,加上接送,也得忙活好幾個小時。她剛開始也不太適應,接送幾天后發現學校門口和自己一樣的老人很多,還結識了一些同年級、同班的家長,經常在一起交流,也就適應了目前的生活節奏。
和張阿姨一樣,學校門口很多老人從不適應到適應。因為照顧孩子,如今他們的生活規律完全和孩子保持一致。“孩子開學,我們也‘開學’;孩子放假,我們也放假回老家住幾天。生活節奏很緊張,但是也很充實。”接孫子放學的蘇先生說。據介紹,他和老伴退休后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照顧孫子、孫女身上。這些年,他們因為照顧孩子,也結識了很多新朋友,照顧孩子之余,會相約到附近的市人民公園散步、聊天,生活也別有一番滋味。
與接送孩子的年輕人只顧著低頭玩手機不同,很多老人更喜歡圍在一起聊天。他們之間都以“××奶奶”“××爺爺”“××姥姥”“××姥爺”稱呼,顯得十分熟絡。他們以孩子為紐帶,在一起交流的話題也離不開孩子:“你家孩子挑食嗎?”“孩子寫作業需要不需要家長陪伴?”“放學一起帶孩子去公園玩耍吧?”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一些性格開朗的老人還會趁著空閑時間約起來,來一場沉浸式交流。柴阿姨的老家在新鄉市延津縣,她性格開朗,在老家就和街坊鄰居相處得非常好。由于孫女、孫子都需要照顧,她和老伴兒5年前從老家來到焦作生活。很快,性格開朗的她就建立了自己的新朋友圈。因為有了新朋友,雖然離開了老家,她也不感到寂寞。陪伴孩子這幾年,她和結交的新朋友一起聊天、散心,也加入了一個廣場舞隊伍,每天生活得樂呵呵。
“老人進城幫我們帶孩子我們很感激,總擔心老人不習慣這里的生活,我們希望老人能盡快建立自己的交友群。”家住解放路遠大南苑小區的曹女士說。對于習慣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來說,進城幫子女照顧孩子就意味著離開家鄉,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朋友,適應起來需要一個過程。婆婆從老家來照顧孩子后,整天就窩在家里,很少與人交流,時常還會情緒低落。看到婆婆整日悶悶不樂,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和愛人商量后,她通過孩子的小伙伴,幫婆婆建立了幾個家庭的交友群,他們相約一起逛公園、聚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婆婆的生活變得豐富、有趣起來。
對此,曹女士的婆婆也非常認可。她說,剛從老家來焦作,一切都是陌生的。如今通過小孫女的同班同學,她認識了很多同齡人,他們經常在一起聊天,有時候遇到困難還會打電話求助,生活也不再單調了。“這學期我們幾個老姐妹報名了老年大學,一起學繪畫。這不,剛上了兩節課,很有意思。”她說。
(記者 梁智玲)
總值班:李相宜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李 琳 |
編 輯:劉鳴捷 |
校 對:李藝斐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今天中午給孫子做啥好?”“你家孩子晚上啥時候睡覺?”“現在的天氣早晚有點涼,你給孫女穿長褲沒?”中午放學時分,各小學門口熱鬧起來,承擔接送孫子輩上下學重任的老人,因為同樣的生活節奏聚集在一起聊天。除了接送孩子,這些老人還會約在一起散步、打牌,相互撐起了彼此新的朋友圈。
9月11日11時30分,解放區學生路小學門口圍滿了等待接孩子放學的家長。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人,他們三三兩兩,或站或坐,有的拿著水果,有的提著水壺,不時地向學校門口張望,盼望著孩子走出校門的身影。“孩子開學了,我們這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跟著‘開學’了。”一位老人說。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年齡在60歲上下的老人,了解她照顧孩子上下學的經歷。這位老人姓張,老家在修武縣西村鄉,今年9月份來到焦作,承擔起接送小孫子上下學的任務。“主要負責中午接送和孩子的午餐。”她說,別看只是一頓午餐,加上接送,也得忙活好幾個小時。她剛開始也不太適應,接送幾天后發現學校門口和自己一樣的老人很多,還結識了一些同年級、同班的家長,經常在一起交流,也就適應了目前的生活節奏。
和張阿姨一樣,學校門口很多老人從不適應到適應。因為照顧孩子,如今他們的生活規律完全和孩子保持一致。“孩子開學,我們也‘開學’;孩子放假,我們也放假回老家住幾天。生活節奏很緊張,但是也很充實。”接孫子放學的蘇先生說。據介紹,他和老伴退休后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照顧孫子、孫女身上。這些年,他們因為照顧孩子,也結識了很多新朋友,照顧孩子之余,會相約到附近的市人民公園散步、聊天,生活也別有一番滋味。
與接送孩子的年輕人只顧著低頭玩手機不同,很多老人更喜歡圍在一起聊天。他們之間都以“××奶奶”“××爺爺”“××姥姥”“××姥爺”稱呼,顯得十分熟絡。他們以孩子為紐帶,在一起交流的話題也離不開孩子:“你家孩子挑食嗎?”“孩子寫作業需要不需要家長陪伴?”“放學一起帶孩子去公園玩耍吧?”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一些性格開朗的老人還會趁著空閑時間約起來,來一場沉浸式交流。柴阿姨的老家在新鄉市延津縣,她性格開朗,在老家就和街坊鄰居相處得非常好。由于孫女、孫子都需要照顧,她和老伴兒5年前從老家來到焦作生活。很快,性格開朗的她就建立了自己的新朋友圈。因為有了新朋友,雖然離開了老家,她也不感到寂寞。陪伴孩子這幾年,她和結交的新朋友一起聊天、散心,也加入了一個廣場舞隊伍,每天生活得樂呵呵。
“老人進城幫我們帶孩子我們很感激,總擔心老人不習慣這里的生活,我們希望老人能盡快建立自己的交友群。”家住解放路遠大南苑小區的曹女士說。對于習慣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來說,進城幫子女照顧孩子就意味著離開家鄉,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朋友,適應起來需要一個過程。婆婆從老家來照顧孩子后,整天就窩在家里,很少與人交流,時常還會情緒低落。看到婆婆整日悶悶不樂,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和愛人商量后,她通過孩子的小伙伴,幫婆婆建立了幾個家庭的交友群,他們相約一起逛公園、聚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婆婆的生活變得豐富、有趣起來。
對此,曹女士的婆婆也非常認可。她說,剛從老家來焦作,一切都是陌生的。如今通過小孫女的同班同學,她認識了很多同齡人,他們經常在一起聊天,有時候遇到困難還會打電話求助,生活也不再單調了。“這學期我們幾個老姐妹報名了老年大學,一起學繪畫。這不,剛上了兩節課,很有意思。”她說。
(記者 梁智玲)
總值班:李相宜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李 琳 |
編 輯:劉鳴捷 |
校 對:李藝斐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