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仔細,遇到類似“陷阱”要警惕
社會新聞
網購首飾不能享7天無理由退貨?孩子在游樂場受傷商家不想負責?日前,市消協發布2023年十大消費維權案例。案例涉及網購、預付卡等方方面面。通過典型案例,希望為消費者提供維權提示,同時警示經營者要依法依規經營。
案例一:家電故障不予調換
2023年1月,劉先生投訴稱,他花2400元購買了一臺熱水器,但在使用時突然不制熱,他找商家維修了8天也未能修好。劉先生認為熱水器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要求調換,但商家不同意。
經市消協調查,劉先生投訴情況屬實。經調解,商場免費給劉先生調換了一臺同款熱水器,劉先生對協調結果表示滿意。
消協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購買家用電器應到證照齊全、信譽度高的商場、授權專賣店等,產品質量和服務更有保障。
案例二:網購首飾難以退貨
2023年2月,趙女士在某直播平臺看中一款手鐲,主播承諾訂購后可7天無理由退貨。趙女士付款7500元訂購手鐲,到貨后發現實物和視頻中有差別,提出退貨申請。可商家此時又稱,該手鐲是定制商品,不享受7天無理由退貨。
市消協仔細分析相關情況,認定主播口頭承諾與商品銷售頁面聲明不一致。在消協的指導下,趙女士找到了證據資料。后經調解,銷售方同意退貨。
消協提醒:售后服務難保障是直播帶貨的最大痛點,消費者一定要注意商家促銷活動的真實性,多關注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再下單。
案例三:特價商品沒有售后
2023年2月,謝先生在某商場購買了一雙休閑鞋,不到一個月,鞋子就出現斷底、開膠等情況,找商家協商退貨,商家稱這款鞋為特價商品,也是處理品,不退不換。
市消協介入調查,告知商家銷售“處理品”必須在商品顯著位置和購貨憑證、信譽卡上向消費者明示,否則應承擔“三包”責任。經調解,商場同意等價調換新鞋。
消協提醒:商家混淆了“特價商品”與“處理品”的概念,拒絕承擔“三包”責任,這種做法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特價商品應按正常商品對待,享有一樣的售后服務保障。
案例四:房屋裝修問題較多
2023年3月,王女士投訴稱,去年她與某裝修工程公司簽訂了施工合同。但是,裝修過程中出現了質量不合格、未按照合同約定交工等問題,和裝修公司多次協商無果,王女士提出賠償訴求。
市消協馬上組織調解,開始未形成有效結論,之后又連續多次開展工作,終于達成調解協議,商家一次性支付賠償款2.6萬元,對施工合同未盡事宜在規定日期前履約完畢。
消協提醒:裝修時消費者不要被所謂“一口價”“全包價”等吸引,一定要先簽合同再交定金,同時要求商家將口頭承諾內容寫進合同附件并簽章。
案例五:婚慶服務不退余額
2023年3月,程女士投訴稱,2022年在某婚慶公司選購7800元的婚慶服務,后因相關原因不能履約,和商家協商可扣除前期服務費用,退還余款。誰知,商家以各種理由不予退款。
市消協展開調查,確定程女士投訴情況屬實。因商家沒有實際損失,希望能夠終止合同并退款。經多次協調,商家最終退還余款6500元。
消協提醒:婚慶服務一定簽訂書面合同,做到內容程序清晰、項目準確,避免現場增項。合同中應約定違約責任,明確違約成本,避免出現糾紛。
案例六:游玩受傷索賠不易
2023年5月,張先生帶孩子到某商場兒童樂園玩耍。其間,孩子從蹦床跳落導致右腿受傷,后診斷為骨折。張先生遂向商家提出賠償,但協商不成。
市消協調查發現,該兒童樂園缺少清晰安全警示,入場前未進行安全事項告知提醒,且蹦床設計存在安全隱患,責令經營者予以改正后,經營者賠付相關醫藥費、營養費等。
消協提醒:類似兒童樂園的某些項目具有一定風險,消費者應了解相關安全措施與風險,商家應采取積極規范的安全措施,保護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案例七:車燈損壞拒絕維修
2023年6月,唐先生投訴稱,之前在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輛汽車,近期發現車燈損壞,由于還在質保期內,要求商家免費更換大燈,雖多次溝通,但商家拒絕更換。
市消協馬上介入,商家稱汽車大燈是唐先生使用不當造成損壞,但又不能提供相關證據。消協詳解介紹相關法規,商家最終同意免費更換汽車大燈。
消協提醒:《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明確指出,家用汽車產品在包修期內出現質量問題或者易損耗零部件在其質量保證期內出現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憑“三包”憑證選擇修理者免費修理。
案例八:家政培訓引發糾紛
2023年7月,郭女士投訴稱,2021年在某家政培訓公司交付培訓費1.2萬元,約定培訓結束后安排好崗位,之后對商家安排的崗位很不滿意,要求退還部分培訓費,商家不同意。
市消協調查發現,郭女士投訴情況基本屬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法律進行調解,希望商家能退還部分錢款。經多次協調,最終商家退款2000元,消費者表示滿意。
消協提醒:消費者與培訓機構簽訂合同條款時,要清晰約定培訓項目、內容和質量標準、違約責任等內容,一定注意不要參加違規培訓,尤其警惕明顯超出實際保障能力的誘導類培訓。
案例九:二手商品暗藏貓膩
楊某在某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平臺發布知名品牌無線耳機交易信息,稱耳機系二手正品,閑置低價轉讓。2023年8月,高某與楊某達成交易,收貨后發現該無線耳機系假冒產品,遂進行投訴。
市消協調查發現,楊某銷售的二手商品確系假冒產品。經處理,楊某退還高某已支付的商品價款,并承擔商品價款三倍的懲罰性賠償。
消協提醒:網購二手商品切勿脫離正規交易平臺進行線下交易,請使用平臺官方承認的交易聊天工具進行溝通,收到二手商品后要查驗清楚再確認付款。
案例十:卡上余額糊涂過期
2023年11月,郭女士投訴稱,2021年在某超市游樂場充值300元,2022年再次充值400元。2023年7月使用時得知卡里還有余額,到了11月帶孩子再消費時,被告知卡已過期不能使用。消費者不認可,商家拒絕處理。
市消協進行調查,發現商家在游樂場售票處張貼有充值卡使用期限,但不在醒目位置,且未明確告知消費者。商家承認存在工作不嚴謹,最終同意郭女士繼續使用該充值卡余額。
消協提醒:預付卡是投訴高發領域,消費者辦卡時要仔細了解自己的權利與義務,特別是使用范圍、有效日期、違約責任等相關條款。
(記者 杜挺勇)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網購首飾不能享7天無理由退貨?孩子在游樂場受傷商家不想負責?日前,市消協發布2023年十大消費維權案例。案例涉及網購、預付卡等方方面面。通過典型案例,希望為消費者提供維權提示,同時警示經營者要依法依規經營。
案例一:家電故障不予調換
2023年1月,劉先生投訴稱,他花2400元購買了一臺熱水器,但在使用時突然不制熱,他找商家維修了8天也未能修好。劉先生認為熱水器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要求調換,但商家不同意。
經市消協調查,劉先生投訴情況屬實。經調解,商場免費給劉先生調換了一臺同款熱水器,劉先生對協調結果表示滿意。
消協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購買家用電器應到證照齊全、信譽度高的商場、授權專賣店等,產品質量和服務更有保障。
案例二:網購首飾難以退貨
2023年2月,趙女士在某直播平臺看中一款手鐲,主播承諾訂購后可7天無理由退貨。趙女士付款7500元訂購手鐲,到貨后發現實物和視頻中有差別,提出退貨申請。可商家此時又稱,該手鐲是定制商品,不享受7天無理由退貨。
市消協仔細分析相關情況,認定主播口頭承諾與商品銷售頁面聲明不一致。在消協的指導下,趙女士找到了證據資料。后經調解,銷售方同意退貨。
消協提醒:售后服務難保障是直播帶貨的最大痛點,消費者一定要注意商家促銷活動的真實性,多關注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再下單。
案例三:特價商品沒有售后
2023年2月,謝先生在某商場購買了一雙休閑鞋,不到一個月,鞋子就出現斷底、開膠等情況,找商家協商退貨,商家稱這款鞋為特價商品,也是處理品,不退不換。
市消協介入調查,告知商家銷售“處理品”必須在商品顯著位置和購貨憑證、信譽卡上向消費者明示,否則應承擔“三包”責任。經調解,商場同意等價調換新鞋。
消協提醒:商家混淆了“特價商品”與“處理品”的概念,拒絕承擔“三包”責任,這種做法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特價商品應按正常商品對待,享有一樣的售后服務保障。
案例四:房屋裝修問題較多
2023年3月,王女士投訴稱,去年她與某裝修工程公司簽訂了施工合同。但是,裝修過程中出現了質量不合格、未按照合同約定交工等問題,和裝修公司多次協商無果,王女士提出賠償訴求。
市消協馬上組織調解,開始未形成有效結論,之后又連續多次開展工作,終于達成調解協議,商家一次性支付賠償款2.6萬元,對施工合同未盡事宜在規定日期前履約完畢。
消協提醒:裝修時消費者不要被所謂“一口價”“全包價”等吸引,一定要先簽合同再交定金,同時要求商家將口頭承諾內容寫進合同附件并簽章。
案例五:婚慶服務不退余額
2023年3月,程女士投訴稱,2022年在某婚慶公司選購7800元的婚慶服務,后因相關原因不能履約,和商家協商可扣除前期服務費用,退還余款。誰知,商家以各種理由不予退款。
市消協展開調查,確定程女士投訴情況屬實。因商家沒有實際損失,希望能夠終止合同并退款。經多次協調,商家最終退還余款6500元。
消協提醒:婚慶服務一定簽訂書面合同,做到內容程序清晰、項目準確,避免現場增項。合同中應約定違約責任,明確違約成本,避免出現糾紛。
案例六:游玩受傷索賠不易
2023年5月,張先生帶孩子到某商場兒童樂園玩耍。其間,孩子從蹦床跳落導致右腿受傷,后診斷為骨折。張先生遂向商家提出賠償,但協商不成。
市消協調查發現,該兒童樂園缺少清晰安全警示,入場前未進行安全事項告知提醒,且蹦床設計存在安全隱患,責令經營者予以改正后,經營者賠付相關醫藥費、營養費等。
消協提醒:類似兒童樂園的某些項目具有一定風險,消費者應了解相關安全措施與風險,商家應采取積極規范的安全措施,保護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案例七:車燈損壞拒絕維修
2023年6月,唐先生投訴稱,之前在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輛汽車,近期發現車燈損壞,由于還在質保期內,要求商家免費更換大燈,雖多次溝通,但商家拒絕更換。
市消協馬上介入,商家稱汽車大燈是唐先生使用不當造成損壞,但又不能提供相關證據。消協詳解介紹相關法規,商家最終同意免費更換汽車大燈。
消協提醒:《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明確指出,家用汽車產品在包修期內出現質量問題或者易損耗零部件在其質量保證期內出現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憑“三包”憑證選擇修理者免費修理。
案例八:家政培訓引發糾紛
2023年7月,郭女士投訴稱,2021年在某家政培訓公司交付培訓費1.2萬元,約定培訓結束后安排好崗位,之后對商家安排的崗位很不滿意,要求退還部分培訓費,商家不同意。
市消協調查發現,郭女士投訴情況基本屬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法律進行調解,希望商家能退還部分錢款。經多次協調,最終商家退款2000元,消費者表示滿意。
消協提醒:消費者與培訓機構簽訂合同條款時,要清晰約定培訓項目、內容和質量標準、違約責任等內容,一定注意不要參加違規培訓,尤其警惕明顯超出實際保障能力的誘導類培訓。
案例九:二手商品暗藏貓膩
楊某在某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平臺發布知名品牌無線耳機交易信息,稱耳機系二手正品,閑置低價轉讓。2023年8月,高某與楊某達成交易,收貨后發現該無線耳機系假冒產品,遂進行投訴。
市消協調查發現,楊某銷售的二手商品確系假冒產品。經處理,楊某退還高某已支付的商品價款,并承擔商品價款三倍的懲罰性賠償。
消協提醒:網購二手商品切勿脫離正規交易平臺進行線下交易,請使用平臺官方承認的交易聊天工具進行溝通,收到二手商品后要查驗清楚再確認付款。
案例十:卡上余額糊涂過期
2023年11月,郭女士投訴稱,2021年在某超市游樂場充值300元,2022年再次充值400元。2023年7月使用時得知卡里還有余額,到了11月帶孩子再消費時,被告知卡已過期不能使用。消費者不認可,商家拒絕處理。
市消協進行調查,發現商家在游樂場售票處張貼有充值卡使用期限,但不在醒目位置,且未明確告知消費者。商家承認存在工作不嚴謹,最終同意郭女士繼續使用該充值卡余額。
消協提醒:預付卡是投訴高發領域,消費者辦卡時要仔細了解自己的權利與義務,特別是使用范圍、有效日期、違約責任等相關條款。
(記者 杜挺勇)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