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張瑞連細心呵護著每一棵小樹。
給果樹整形、施肥、調控溫度……在馬村區演馬街道河馬仙果小鎮上,75歲的果樹種植專家張瑞連日夜守護著一畝多地、400棵蟠桃苗,人稱“桃爺爺”。
擇一業精一事謀一生,張瑞連年輕時從商丘農校畢業后,開始從事果樹種植工作。大半輩子,他種桃種李種春風,不僅桃李滿天下,還曾獲得過多項榮譽:1994年榮獲“河南省勞動模范”稱號,199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08年,張瑞連參加完成的科技成果被確認為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
去年冬天,張瑞連來到馬村區演馬街道河馬仙果小鎮,和他的關門弟子李應杰一起種蟠桃。他就住在蟠桃園旁邊一個小屋,日夜守護著5個蟠桃大棚和一個葡萄大棚。
有了好苗子,還需要用心栽培。“它們就像小學生一樣,必須從小教育好,將來才能考上好大學。”張瑞連打比方說。這些苗子,就像他的“孩子”一樣,為了讓它們個個成材,老人對它們是該嬌嬌、該敲敲。
先從整形開始。張瑞連說,整形很關鍵,整好形果子的質量才有保證;施肥很重要,不能亂施肥,什么時候施什么樣的肥有講究,前期需要施氮肥,中期需要施磷肥,后期主要是防治病蟲害,防大于治;溫室里的花果管理,室溫調控不能馬虎,什么時候需要什么室溫,要特別精準。“可以說,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這里真離不人,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所有付出都會前功盡棄。”張瑞連說,為了守護好蟠桃苗,他每日6時就到園子里,18時左右才離開,晚上還要通過手機收看一些最新的果樹種植技術和信息。
張瑞連說,他也是帶著使命而來,自己掙不掙錢都是小事兒,主要是馬村區要將這個蟠桃園打造成示范園,如果能探索出可復制的成功經驗,讓更多的人致富,才算完成使命、不辱使命,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
75歲高齡,依然奮戰在種植果樹一線。張瑞連用心、用情、用力,只為來年蟠桃滿枝頭。
(記者 趙改玲/文 吉亞南/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張瑞連細心呵護著每一棵小樹。
給果樹整形、施肥、調控溫度……在馬村區演馬街道河馬仙果小鎮上,75歲的果樹種植專家張瑞連日夜守護著一畝多地、400棵蟠桃苗,人稱“桃爺爺”。
擇一業精一事謀一生,張瑞連年輕時從商丘農校畢業后,開始從事果樹種植工作。大半輩子,他種桃種李種春風,不僅桃李滿天下,還曾獲得過多項榮譽:1994年榮獲“河南省勞動模范”稱號,199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08年,張瑞連參加完成的科技成果被確認為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
去年冬天,張瑞連來到馬村區演馬街道河馬仙果小鎮,和他的關門弟子李應杰一起種蟠桃。他就住在蟠桃園旁邊一個小屋,日夜守護著5個蟠桃大棚和一個葡萄大棚。
有了好苗子,還需要用心栽培。“它們就像小學生一樣,必須從小教育好,將來才能考上好大學。”張瑞連打比方說。這些苗子,就像他的“孩子”一樣,為了讓它們個個成材,老人對它們是該嬌嬌、該敲敲。
先從整形開始。張瑞連說,整形很關鍵,整好形果子的質量才有保證;施肥很重要,不能亂施肥,什么時候施什么樣的肥有講究,前期需要施氮肥,中期需要施磷肥,后期主要是防治病蟲害,防大于治;溫室里的花果管理,室溫調控不能馬虎,什么時候需要什么室溫,要特別精準。“可以說,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這里真離不人,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所有付出都會前功盡棄。”張瑞連說,為了守護好蟠桃苗,他每日6時就到園子里,18時左右才離開,晚上還要通過手機收看一些最新的果樹種植技術和信息。
張瑞連說,他也是帶著使命而來,自己掙不掙錢都是小事兒,主要是馬村區要將這個蟠桃園打造成示范園,如果能探索出可復制的成功經驗,讓更多的人致富,才算完成使命、不辱使命,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
75歲高齡,依然奮戰在種植果樹一線。張瑞連用心、用情、用力,只為來年蟠桃滿枝頭。
(記者 趙改玲/文 吉亞南/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