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專題
5月16日,一場模擬的7.6級地震“突襲”云南麗江。
4300名各類應急力量聞“震”而動;動力舟橋、翼龍無人機等先進裝備輪番登場……有序、有力、有效的應急救援,生動詮釋著演習現場醒目的標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厲兵秣馬練精兵,枕戈待旦防未然。
為扎實推動做好抗大震、搶大險、救大災應急準備,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在麗江等地聯合舉行高山峽谷地區地震災害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演習,代號“應急使命·2023”。
(小標題)突出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行動
模擬強震過后,“災區”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大量人員被困。精準高效救援,查明災情為先。
在空中,“彩虹-4”無人機偵察測繪,構建“災區”三維地形;垂起固定翼無人機全域勘察,實時回傳災情影像;多旋翼無人機,蜂群編隊,低空飛行偵察,精確獲取被困人員情況。
“報告指揮部,進入古鎮的3座橋梁全部坍塌,大部分房屋倒塌,急需開辟空地救援通道,報告完畢!”作為第一支進入“災區”的空中力量,昆明航空救援支隊02307號機機長張英海對“災區”實施低空偵察,并通過機載應急廣播安撫受災群眾。
在地面,麗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前突小隊,攀懸崖、蹚激流,奔赴“災區”開展災情偵察。
開展空地災情偵察的這一幕,正是本次演習特點的集中體現。本次演習結合云南高山峽谷地區災害特點和高原環境實際,突出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行動,開展空地災情偵察、空地應急投送、空地聯合搜救等演習。
“此次演習,聚焦高山峽谷復雜環境和空地協同戰法難題,將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行動貫穿演習全程。”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副局長顏彬介紹,演習中動用11架直升機、3架大型無人機參加,涉及空地協同的科目占比將近50%。充分發揮航空救援力量優勢作用,將航空救援行動與地面救援行動相結合。
(小標題)尖端設備破解救援難題
模擬地震后不久,“千里信使”翼龍無人機飛抵麗江上空,迅速搭建應急通信網絡,并開展災情偵察,實時回傳現場畫面。
應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安全生產監察專員張斌川表示,本次參演的翼龍無人機從過去只支持一家運營商服務1200人,到現在實現移動、聯通、電信全網通,最多可同時服務2400人。帶寬提升以后,翼龍還可以邊偵查、邊掃描、邊回傳數據,后方邊建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抗震救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演習中,新裝備新技術各顯神通,構筑起生命安全屏障。
云南省地震局工作組依托云南地震預警系統,在廢墟搜救等點位布設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及時為救援工作提供強余震預警,確保救援隊伍安全;
在高山叢林搜救現場,救援人員制作720度全景指揮定位圖,搜尋失聯人員,無人機、紅外熱成像多種搜索方式并用,快速定位被困人員,并成功實施營救;
堰塞湖險情處置中,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布設水域應急監測成套裝備,運用水下機器人實時監測回傳堰塞湖容積、流量、壩體暗流、裂隙等相關數據……
“演習突出現代化救援手段運用。”顏彬說,演習中堅持人機結合,大幅度使用工程機械、電子科技、無人智能等一大批高性能、高科技的救援裝備,探索創新救援戰法,提升搶險救援效能。
(小標題)全力打通“信息孤島”
電力、通信和道路中斷,一個個村莊變成“信息孤島”,打通“信息孤島”,成為決勝救援的關鍵。
一部部手機信號逐漸滿格。云南省信息通信行業派出40人組成的搶修隊,攜帶應急通信設施徒步挺進“災區”,采用“應急車+基站+機載融合通信中繼”的應急通信新模式,在“信息孤島”區域,迅速開通應急基站,形成大面積網絡覆蓋,保障“災區”群眾通信需求。
一盞盞燈漸次點亮。災情勘查、驗電、裝設接地線……在電力設施搶修現場,云南電網麗江供電局搶修人員確保安全后,登桿更換橫擔瓷瓶、修復導線,快速恢復電力供應。
一條條路全力搶通。在公路橋梁搶通現場,中國安能利用鋪路機在通往“震區”損毀地段鋪設臨時活動路面,同時快速架設目前國內單體跨度最長的51米應急機械化橋,保障各種輪式和履帶式裝備通過損毀路段。
……
“此次演習按照精銳用兵、精準救援、實戰實練、實導實演的方式開展指揮演習和綜合演習。”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演習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的優勢,達到了提高應急指揮效能和救援合力、推動各地強化抗大震救大災準備、促進抗震救災能力提升的預期效果。
(記者周圓、林碧鋒)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5月16日,一場模擬的7.6級地震“突襲”云南麗江。
4300名各類應急力量聞“震”而動;動力舟橋、翼龍無人機等先進裝備輪番登場……有序、有力、有效的應急救援,生動詮釋著演習現場醒目的標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厲兵秣馬練精兵,枕戈待旦防未然。
為扎實推動做好抗大震、搶大險、救大災應急準備,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在麗江等地聯合舉行高山峽谷地區地震災害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演習,代號“應急使命·2023”。
(小標題)突出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行動
模擬強震過后,“災區”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大量人員被困。精準高效救援,查明災情為先。
在空中,“彩虹-4”無人機偵察測繪,構建“災區”三維地形;垂起固定翼無人機全域勘察,實時回傳災情影像;多旋翼無人機,蜂群編隊,低空飛行偵察,精確獲取被困人員情況。
“報告指揮部,進入古鎮的3座橋梁全部坍塌,大部分房屋倒塌,急需開辟空地救援通道,報告完畢!”作為第一支進入“災區”的空中力量,昆明航空救援支隊02307號機機長張英海對“災區”實施低空偵察,并通過機載應急廣播安撫受災群眾。
在地面,麗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前突小隊,攀懸崖、蹚激流,奔赴“災區”開展災情偵察。
開展空地災情偵察的這一幕,正是本次演習特點的集中體現。本次演習結合云南高山峽谷地區災害特點和高原環境實際,突出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行動,開展空地災情偵察、空地應急投送、空地聯合搜救等演習。
“此次演習,聚焦高山峽谷復雜環境和空地協同戰法難題,將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行動貫穿演習全程。”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副局長顏彬介紹,演習中動用11架直升機、3架大型無人機參加,涉及空地協同的科目占比將近50%。充分發揮航空救援力量優勢作用,將航空救援行動與地面救援行動相結合。
(小標題)尖端設備破解救援難題
模擬地震后不久,“千里信使”翼龍無人機飛抵麗江上空,迅速搭建應急通信網絡,并開展災情偵察,實時回傳現場畫面。
應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安全生產監察專員張斌川表示,本次參演的翼龍無人機從過去只支持一家運營商服務1200人,到現在實現移動、聯通、電信全網通,最多可同時服務2400人。帶寬提升以后,翼龍還可以邊偵查、邊掃描、邊回傳數據,后方邊建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抗震救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演習中,新裝備新技術各顯神通,構筑起生命安全屏障。
云南省地震局工作組依托云南地震預警系統,在廢墟搜救等點位布設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及時為救援工作提供強余震預警,確保救援隊伍安全;
在高山叢林搜救現場,救援人員制作720度全景指揮定位圖,搜尋失聯人員,無人機、紅外熱成像多種搜索方式并用,快速定位被困人員,并成功實施營救;
堰塞湖險情處置中,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布設水域應急監測成套裝備,運用水下機器人實時監測回傳堰塞湖容積、流量、壩體暗流、裂隙等相關數據……
“演習突出現代化救援手段運用。”顏彬說,演習中堅持人機結合,大幅度使用工程機械、電子科技、無人智能等一大批高性能、高科技的救援裝備,探索創新救援戰法,提升搶險救援效能。
(小標題)全力打通“信息孤島”
電力、通信和道路中斷,一個個村莊變成“信息孤島”,打通“信息孤島”,成為決勝救援的關鍵。
一部部手機信號逐漸滿格。云南省信息通信行業派出40人組成的搶修隊,攜帶應急通信設施徒步挺進“災區”,采用“應急車+基站+機載融合通信中繼”的應急通信新模式,在“信息孤島”區域,迅速開通應急基站,形成大面積網絡覆蓋,保障“災區”群眾通信需求。
一盞盞燈漸次點亮。災情勘查、驗電、裝設接地線……在電力設施搶修現場,云南電網麗江供電局搶修人員確保安全后,登桿更換橫擔瓷瓶、修復導線,快速恢復電力供應。
一條條路全力搶通。在公路橋梁搶通現場,中國安能利用鋪路機在通往“震區”損毀地段鋪設臨時活動路面,同時快速架設目前國內單體跨度最長的51米應急機械化橋,保障各種輪式和履帶式裝備通過損毀路段。
……
“此次演習按照精銳用兵、精準救援、實戰實練、實導實演的方式開展指揮演習和綜合演習。”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演習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的優勢,達到了提高應急指揮效能和救援合力、推動各地強化抗大震救大災準備、促進抗震救災能力提升的預期效果。
(記者周圓、林碧鋒)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