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
百余年來,北京師范大學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22年,學校12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入選學科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北京師范大學是國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資源豐富,是國家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正向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穩步邁進。
“下一站,夢想。”今年的畢業季,北京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發出了“木鐸青春號”,畢業生們奔赴全國各地。
離校之前,他們在校園里拍照留念,矗立在學校東南門附近的校訓碑是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對于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每個學生都很熟悉,并且在學習中逐步理解其深意。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師大看望教師學生,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節日敬禮和祝賀。在同學校師生代表進行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北京師范大學是百年名校,是我國最早的現代師范教育高等學府,學校“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十分精練地詮釋了“師范”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百年學府,再啟新程。近年來,北師大聚焦“四有”好老師培養,實施了“優師計劃”“教師能力提升計劃”等,為各地輸送了一批批優秀教師,服務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
尊師重教的風尚也在全國越來越濃厚,教師日益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北師大實施了“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支持各地師范院校發展,提升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助力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
思政大課堂,點燃理想信念
“每一屆學生都不一樣,學生們成長的環境在變,他們討論的話題也在變。”在北師大做了十多年的輔導員及思政課教師之后,高超深有感慨。
有些新生入校的時候很迷惘,輔導員會跟他們談心。“青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幫助他們樹立理想信念,規劃職業生涯非常重要。”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任雅才說。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師大考察并與師生代表座談,北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潤枝作為教師代表參加。她記得,總書記對教師提出四點要求,第一就是要有理想信念。
“未來讓有信仰的人去講信仰,用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北師大黨委書記程建平說,北師大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著眼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培養十年、二十年之后發揮價值引領作用的高素質教師和各行業領軍人才。
學校推動了思政課改革創新,打造“身邊的思政課”和“行走在祖國大地的思政課”。每年都組織學生開展各類實踐課程,引導學生既“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
對于怎么上好思政課,北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費了很多心思集體備課,學校還選聘了哲學、教育等學科專家參與思政課教學。高超承擔了本科生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她說,“現在的大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都很強,不是你講什么他們就信什么,他們會提出很多問題。我們要把最新的思想融入課堂里,把理論講透徹。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敢于并善于做國際比較。”
她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要讓學生更愛聽思政課,還得了解學生關注什么問題,有哪些疑惑。2016年,她在學校的支持下成立了“明德滋蘭”思想引領工作室,通過發放問卷、舉辦午餐會,捕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分析背后需求,為宣講員宣講、輔導員工作、思政課教師教學提供有效參考。通過“木鐸思享”網絡平臺,推出了“你想要怎樣的生活”“愛國那些事”等微課堂,延展思政課教學。“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我們要有意識地回應一些網絡熱點問題,也要用好網絡載體,做好網絡思政教育。”高超說。
學校還積極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幫助更多學校的教師講好思政課,用好校園陣地。
“做一個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包括了對我們國家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你們要樹立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斗的理想,還要樹立一個理想,就是忠實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北師大2023屆赴基層任教畢業生崗前公益培訓上,面對將走上三尺講臺的畢業生,94歲的資深教授顧明遠諄諄教誨,“教師面對的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兒童,責任重大。你們要用自己的精神魅力、人格魅力、知識魅力去影響學生。”
育“人師”,鑄“師魂”
今年畢業的北師大公費師范生獲得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師魂》,這是北師大資深教授林崇德著的書,凝聚了他從教以來對師德的感悟。
“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林崇德說。從教近60年來,他是師德教育的研究者,也是高尚師德的踐行者,曾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師德模范教師”等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在林崇德看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要求,為新時代師德建設指明了方向。對于加強師德建設,他認為一方面要遵守底線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另一方面要倡導崇高師德,因為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從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偉大事業。
對于師德的培養,他強調言傳身教。比如,他從不收在讀學生任何禮物,但只要學生有困難,他會盡可能給予幫助。獲得2021年度杰出教學獎后,他把100萬元獎金捐贈給北師大教育基金會,用來激勵對基礎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作出貢獻的師范院校的老師。
“學校把師德涵養融入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北師大副校長汪明說,“希望未來我們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去傳承教育的理念,去教書育人的時候,他們自身為人師表的師德素養能夠影響他們的學生。”
2021年9月,北師大迎來了首批“優師計劃”學生,這些學生是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定向培養的師資。“優師計劃”的培養方案與公費師范生一致,超越常規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踐行教師“養成教育”。比如,通過“家國情懷與價值理想”模塊課程,培養教師職業理想與道德情操;從大一開始觀摩基礎教育改革前沿成果,培養適應教育變革意識;將“職業信念與養成教育”課程和樂育講壇貫穿大學四年的培養,通過邀請優秀中小學校長、教師對師范生言傳身教,讓學生感受名師的人生追求,領會教師職業精神。
北師大珠海校區開展“學院+書院”雙院制協同育人,學院主要負責教學工作,書院主要負責育人工作,學院和書院通力協作實現師范生第一和第二課堂的整體設計和實施。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等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學院和書院不僅注重我們的專業課程學習,還組織了很多特色研究、道德實踐活動,讓我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北師大弘文書院優師計劃定向就業師范生劉家輝說。
2022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師大“優師計劃”師范生的回信中提出,希望你們繼續秉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砥礪品格,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畢業后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收到回信那天,我們都很激動,這是對學校的一種激勵。”程建平說。這是總書記繼2014年考察北師大、2015年給“國培計劃(2014)”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回信后,對北師大人的又一次鼓勵、再一次動員。2023年,學校“優師計劃”的招生規模增加到800人,加上之前已經啟動的“啟航計劃”,力保給每一個脫貧縣輸送一名優秀畢業生。
“我的家鄉在云南省臨滄市,我希望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幫助家鄉的孩子實現理想,也培養更多的人才,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劉家輝說。
涵養扎實學識,強“師能”
在崗前培訓及畢業典禮結束之后,北師大化學學院2019級公費師范生鐘海英便收拾行囊,回到自己的家鄉江西省贛州市贛縣,成為贛縣一名中學教師。
剛入校時,鐘海英并不是公費師范生,但在學習了一門門關于化學、關于教學的專業課之后,她想要成為教師的想法愈加強烈,于是在大二提交了申請,轉成公費師范生。
她還記得教育實訓課上,老師介紹了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學習模式。“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回想我的中小學,課堂上基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如果能夠把這種先進的教育方法帶回家鄉,該有多好啊!”鐘海英說。
在畢業季面臨就業選擇的時候,鐘海英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家鄉。經過4年的學習,她對自己的從教之路充滿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指出,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
9年來,為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北師大積極探索實施“強師工程”,按照“培養一批、輸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推進六大計劃,形成從招生、培養、輸送到職后支持、教育質量監測診斷、獎勵的系統性改革舉措。
北師大有12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以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北師大進一步完善多學科支撐的教師教育體系。學校堅持教師教育優先,充分發揮其他學科對教師教育的助推作用,形成全校所有學科共同支撐教師教育的辦學格局。
對師范生的培養,北師大從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教師職業素養教育三個維度確定培養方案,制定了各有側重又相互融通的課程體系。比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四門教師素養類通識必修課,讓每名學子都打上“師范”烙印。
對于教師來說,光有知識還不夠,還需要過硬的課堂教學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實踐鍛煉中形成。北師大從大一到大四全學段合理安排學生參與教育實習實踐環節,讓學生從入學開始逐步了解教師職業、熟悉不同的基礎教育教學環境、鍛煉教學能力。
北師大推出了教育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實踐育人模式。一方面讓師范生利用寒暑假以支教、教育調研等方式到邊遠地區實習,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到發達地區省市示范校實習,“這樣我們的師范生既能了解偏遠地區的教育實際,也能了解發達地區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技術。”汪明說。
此外,北師大堅持“研習”。讓學生總結在實習中看到的教育教學問題,帶到學校和老師一起研究,在科研的訓練中學會主動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升教學能力。
2020年,北師大開始實施“啟航計劃”,獎勵赴基層任教的畢業生,并組建導師團,為這些畢業生開展職后培訓。
“我們對學生是‘扶上馬、送一程、服務終身’。”程建平說,學校以線上線下培訓結合的方式繼續支持這些畢業生。比如,不會當班主任怎么辦?學校邀請基礎教育一線的優秀班主任來講課。
程建平表示,今年暑假學校將邀請到脫貧縣任教的畢業生回來,開展職業發展沙龍,跟專家、優秀教師一起進行交流。同時,學校會設置一批關于基礎教育的課題,讓這些畢業生邊教學邊思考,保持研究不斷線。
鐘海英入選了今年的“啟航計劃”,獲得了10萬元的專項獎勵。但更讓她興奮的是,畢業后學校還提供一系列支持。一年之后,她還可以再次回到校園,攻讀在職教育碩士。“我相信,在‘啟航計劃’支持下,我會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四有’好老師。”
嚴慈相濟,用愛培育愛
教育的方法有千萬種,但最讓人動容的還是老師對學生的愛。老師教過的知識可能會被忘卻,但老師為學生付出的感情卻會被銘記。
任雅才記得,在習近平總書記同北師大師生代表的座談會上,她匯報的主題是做大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
走上輔導員工作崗位以來,任雅才一直是用真情、真心、真誠在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她被評為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她非常珍視學生頒給她的 “最佳大伙伴獎”。
在她看來,北師大的很多學生是未來的教師,要用愛去培育、激發他們的“仁愛之心”。任雅才所帶的本科班級每學期都會拍攝班級合影,合影的時候每個學生的站位不變。幾個學期下來,就會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比如,大一寒假結束,大家都還穿著色彩艷麗的棉服,到了大四的寒假拍照,他們就身著灰白色系的職業裝了。在大學的4年中,拍照也變成了一種儀式,讓學生跟老師有了一種情感連接。
“很多同學畢業后想要以前的照片了,會到我這里來找。”任雅才說,一屆又一屆學生的照片都還存在她的電腦里。
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任雅才會留心觀察學生,對不同特點的學生給予不同支持。比如,對活潑外向、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她會給他們推薦更多實踐鍛煉的平臺。對于內向靦腆、不善言辭的學生,她會給他們創造一些走出自我、挑戰更多可能的機會。
“教好學生需要一個感情基礎,沒有一顆仁愛之心,沒有愛,就沒有感情基礎,也就不可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目標。”林崇德說。
他強調嚴慈相結合,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光有愛沒有嚴,就是溺愛。光有嚴沒有愛,就是空洞的說教。”
林崇德愛學生,他關心學生的發展平臺,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發展的條件;他也關心學生的經濟狀況,為他們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他還關心學生的家人,乃至他們孩子的成長。
“老師要做的不是盯著學生的成績,而是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從細微處愛他們。”林崇德說。
在該“嚴”的地方,林崇德也絕不含糊。他從來不放過任何不合格的論文。他有一位博士生,學了6年,畢業論文改到第23稿才通過,最后這位學生問:“我是不是您最笨的學生?”林崇德告訴他:“不是,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你懂得什么叫規則,什么叫嚴謹。”后來這位學生到了一所高校任教,成了這個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心理學素養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讀懂學生。北師大是中國心理學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考察時,來到心理學院,走進團隊行為、學習困難評估、學習能力提升等實驗室,仔細觀看科學儀器上顯示的參試者腦電波等圖像和數據,了解學校心理學科發展以及在災后心理重建、航天員選拔、南極科考等領域轉化運用心理學的情況。
近年來,北師大依托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重大項目,在探索青少年兒童學習和發展的科學規律、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和障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北師大為學生開設了多門心理健康類課程,支持樂教適教的未來卓越教師的培養。
協同提質,培育更多“四有”好老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考察時強調,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
作為教師教育的排頭兵,北師大為全國各地培養、提升、輸送了一批批高水平教師。但一校之力遠遠不夠,北師大提出建立師范教育聯盟,教育部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
由北師大牽頭的組團包括安徽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省屬師范院校,也包括青海師范大學、阜陽師范大學、阿壩師范學院等薄弱院校。
“我們對每個師范院校的支持方式都不一樣,是一校一策。”程建平說,比如,在青海師范大學,北師大支持學校建立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以聯合科研的方式帶動學校的發展。在北師大的支持下,青海師范大學畢業生的教師資格證通過率由20%左右提升至現在的70%左右。
“這個計劃不是封閉的,未來還將繼續擴展。”程建平說,“在互助合作中,每個學校都是受益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基礎教育培養更多好老師。”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于2023年第16期《民生周刊》雜志
原標題:《北京師范大學:培養“四有”老師》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羅燕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
百余年來,北京師范大學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22年,學校12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入選學科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北京師范大學是國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資源豐富,是國家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正向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穩步邁進。
“下一站,夢想。”今年的畢業季,北京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發出了“木鐸青春號”,畢業生們奔赴全國各地。
離校之前,他們在校園里拍照留念,矗立在學校東南門附近的校訓碑是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對于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每個學生都很熟悉,并且在學習中逐步理解其深意。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師大看望教師學生,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節日敬禮和祝賀。在同學校師生代表進行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北京師范大學是百年名校,是我國最早的現代師范教育高等學府,學校“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十分精練地詮釋了“師范”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百年學府,再啟新程。近年來,北師大聚焦“四有”好老師培養,實施了“優師計劃”“教師能力提升計劃”等,為各地輸送了一批批優秀教師,服務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
尊師重教的風尚也在全國越來越濃厚,教師日益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北師大實施了“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支持各地師范院校發展,提升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助力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
思政大課堂,點燃理想信念
“每一屆學生都不一樣,學生們成長的環境在變,他們討論的話題也在變。”在北師大做了十多年的輔導員及思政課教師之后,高超深有感慨。
有些新生入校的時候很迷惘,輔導員會跟他們談心。“青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幫助他們樹立理想信念,規劃職業生涯非常重要。”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任雅才說。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師大考察并與師生代表座談,北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潤枝作為教師代表參加。她記得,總書記對教師提出四點要求,第一就是要有理想信念。
“未來讓有信仰的人去講信仰,用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北師大黨委書記程建平說,北師大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著眼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培養十年、二十年之后發揮價值引領作用的高素質教師和各行業領軍人才。
學校推動了思政課改革創新,打造“身邊的思政課”和“行走在祖國大地的思政課”。每年都組織學生開展各類實踐課程,引導學生既“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
對于怎么上好思政課,北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費了很多心思集體備課,學校還選聘了哲學、教育等學科專家參與思政課教學。高超承擔了本科生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她說,“現在的大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都很強,不是你講什么他們就信什么,他們會提出很多問題。我們要把最新的思想融入課堂里,把理論講透徹。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敢于并善于做國際比較。”
她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要讓學生更愛聽思政課,還得了解學生關注什么問題,有哪些疑惑。2016年,她在學校的支持下成立了“明德滋蘭”思想引領工作室,通過發放問卷、舉辦午餐會,捕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分析背后需求,為宣講員宣講、輔導員工作、思政課教師教學提供有效參考。通過“木鐸思享”網絡平臺,推出了“你想要怎樣的生活”“愛國那些事”等微課堂,延展思政課教學。“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我們要有意識地回應一些網絡熱點問題,也要用好網絡載體,做好網絡思政教育。”高超說。
學校還積極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幫助更多學校的教師講好思政課,用好校園陣地。
“做一個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包括了對我們國家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你們要樹立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斗的理想,還要樹立一個理想,就是忠實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北師大2023屆赴基層任教畢業生崗前公益培訓上,面對將走上三尺講臺的畢業生,94歲的資深教授顧明遠諄諄教誨,“教師面對的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兒童,責任重大。你們要用自己的精神魅力、人格魅力、知識魅力去影響學生。”
育“人師”,鑄“師魂”
今年畢業的北師大公費師范生獲得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師魂》,這是北師大資深教授林崇德著的書,凝聚了他從教以來對師德的感悟。
“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林崇德說。從教近60年來,他是師德教育的研究者,也是高尚師德的踐行者,曾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師德模范教師”等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在林崇德看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要求,為新時代師德建設指明了方向。對于加強師德建設,他認為一方面要遵守底線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另一方面要倡導崇高師德,因為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從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偉大事業。
對于師德的培養,他強調言傳身教。比如,他從不收在讀學生任何禮物,但只要學生有困難,他會盡可能給予幫助。獲得2021年度杰出教學獎后,他把100萬元獎金捐贈給北師大教育基金會,用來激勵對基礎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作出貢獻的師范院校的老師。
“學校把師德涵養融入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北師大副校長汪明說,“希望未來我們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去傳承教育的理念,去教書育人的時候,他們自身為人師表的師德素養能夠影響他們的學生。”
2021年9月,北師大迎來了首批“優師計劃”學生,這些學生是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定向培養的師資。“優師計劃”的培養方案與公費師范生一致,超越常規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踐行教師“養成教育”。比如,通過“家國情懷與價值理想”模塊課程,培養教師職業理想與道德情操;從大一開始觀摩基礎教育改革前沿成果,培養適應教育變革意識;將“職業信念與養成教育”課程和樂育講壇貫穿大學四年的培養,通過邀請優秀中小學校長、教師對師范生言傳身教,讓學生感受名師的人生追求,領會教師職業精神。
北師大珠海校區開展“學院+書院”雙院制協同育人,學院主要負責教學工作,書院主要負責育人工作,學院和書院通力協作實現師范生第一和第二課堂的整體設計和實施。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等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學院和書院不僅注重我們的專業課程學習,還組織了很多特色研究、道德實踐活動,讓我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北師大弘文書院優師計劃定向就業師范生劉家輝說。
2022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師大“優師計劃”師范生的回信中提出,希望你們繼續秉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砥礪品格,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畢業后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收到回信那天,我們都很激動,這是對學校的一種激勵。”程建平說。這是總書記繼2014年考察北師大、2015年給“國培計劃(2014)”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回信后,對北師大人的又一次鼓勵、再一次動員。2023年,學校“優師計劃”的招生規模增加到800人,加上之前已經啟動的“啟航計劃”,力保給每一個脫貧縣輸送一名優秀畢業生。
“我的家鄉在云南省臨滄市,我希望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幫助家鄉的孩子實現理想,也培養更多的人才,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劉家輝說。
涵養扎實學識,強“師能”
在崗前培訓及畢業典禮結束之后,北師大化學學院2019級公費師范生鐘海英便收拾行囊,回到自己的家鄉江西省贛州市贛縣,成為贛縣一名中學教師。
剛入校時,鐘海英并不是公費師范生,但在學習了一門門關于化學、關于教學的專業課之后,她想要成為教師的想法愈加強烈,于是在大二提交了申請,轉成公費師范生。
她還記得教育實訓課上,老師介紹了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學習模式。“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回想我的中小學,課堂上基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如果能夠把這種先進的教育方法帶回家鄉,該有多好啊!”鐘海英說。
在畢業季面臨就業選擇的時候,鐘海英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家鄉。經過4年的學習,她對自己的從教之路充滿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指出,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
9年來,為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北師大積極探索實施“強師工程”,按照“培養一批、輸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推進六大計劃,形成從招生、培養、輸送到職后支持、教育質量監測診斷、獎勵的系統性改革舉措。
北師大有12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以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北師大進一步完善多學科支撐的教師教育體系。學校堅持教師教育優先,充分發揮其他學科對教師教育的助推作用,形成全校所有學科共同支撐教師教育的辦學格局。
對師范生的培養,北師大從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教師職業素養教育三個維度確定培養方案,制定了各有側重又相互融通的課程體系。比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四門教師素養類通識必修課,讓每名學子都打上“師范”烙印。
對于教師來說,光有知識還不夠,還需要過硬的課堂教學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實踐鍛煉中形成。北師大從大一到大四全學段合理安排學生參與教育實習實踐環節,讓學生從入學開始逐步了解教師職業、熟悉不同的基礎教育教學環境、鍛煉教學能力。
北師大推出了教育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實踐育人模式。一方面讓師范生利用寒暑假以支教、教育調研等方式到邊遠地區實習,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到發達地區省市示范校實習,“這樣我們的師范生既能了解偏遠地區的教育實際,也能了解發達地區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技術。”汪明說。
此外,北師大堅持“研習”。讓學生總結在實習中看到的教育教學問題,帶到學校和老師一起研究,在科研的訓練中學會主動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升教學能力。
2020年,北師大開始實施“啟航計劃”,獎勵赴基層任教的畢業生,并組建導師團,為這些畢業生開展職后培訓。
“我們對學生是‘扶上馬、送一程、服務終身’。”程建平說,學校以線上線下培訓結合的方式繼續支持這些畢業生。比如,不會當班主任怎么辦?學校邀請基礎教育一線的優秀班主任來講課。
程建平表示,今年暑假學校將邀請到脫貧縣任教的畢業生回來,開展職業發展沙龍,跟專家、優秀教師一起進行交流。同時,學校會設置一批關于基礎教育的課題,讓這些畢業生邊教學邊思考,保持研究不斷線。
鐘海英入選了今年的“啟航計劃”,獲得了10萬元的專項獎勵。但更讓她興奮的是,畢業后學校還提供一系列支持。一年之后,她還可以再次回到校園,攻讀在職教育碩士。“我相信,在‘啟航計劃’支持下,我會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四有’好老師。”
嚴慈相濟,用愛培育愛
教育的方法有千萬種,但最讓人動容的還是老師對學生的愛。老師教過的知識可能會被忘卻,但老師為學生付出的感情卻會被銘記。
任雅才記得,在習近平總書記同北師大師生代表的座談會上,她匯報的主題是做大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
走上輔導員工作崗位以來,任雅才一直是用真情、真心、真誠在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她被評為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她非常珍視學生頒給她的 “最佳大伙伴獎”。
在她看來,北師大的很多學生是未來的教師,要用愛去培育、激發他們的“仁愛之心”。任雅才所帶的本科班級每學期都會拍攝班級合影,合影的時候每個學生的站位不變。幾個學期下來,就會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比如,大一寒假結束,大家都還穿著色彩艷麗的棉服,到了大四的寒假拍照,他們就身著灰白色系的職業裝了。在大學的4年中,拍照也變成了一種儀式,讓學生跟老師有了一種情感連接。
“很多同學畢業后想要以前的照片了,會到我這里來找。”任雅才說,一屆又一屆學生的照片都還存在她的電腦里。
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任雅才會留心觀察學生,對不同特點的學生給予不同支持。比如,對活潑外向、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她會給他們推薦更多實踐鍛煉的平臺。對于內向靦腆、不善言辭的學生,她會給他們創造一些走出自我、挑戰更多可能的機會。
“教好學生需要一個感情基礎,沒有一顆仁愛之心,沒有愛,就沒有感情基礎,也就不可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目標。”林崇德說。
他強調嚴慈相結合,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光有愛沒有嚴,就是溺愛。光有嚴沒有愛,就是空洞的說教。”
林崇德愛學生,他關心學生的發展平臺,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發展的條件;他也關心學生的經濟狀況,為他們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他還關心學生的家人,乃至他們孩子的成長。
“老師要做的不是盯著學生的成績,而是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從細微處愛他們。”林崇德說。
在該“嚴”的地方,林崇德也絕不含糊。他從來不放過任何不合格的論文。他有一位博士生,學了6年,畢業論文改到第23稿才通過,最后這位學生問:“我是不是您最笨的學生?”林崇德告訴他:“不是,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你懂得什么叫規則,什么叫嚴謹。”后來這位學生到了一所高校任教,成了這個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心理學素養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讀懂學生。北師大是中國心理學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考察時,來到心理學院,走進團隊行為、學習困難評估、學習能力提升等實驗室,仔細觀看科學儀器上顯示的參試者腦電波等圖像和數據,了解學校心理學科發展以及在災后心理重建、航天員選拔、南極科考等領域轉化運用心理學的情況。
近年來,北師大依托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重大項目,在探索青少年兒童學習和發展的科學規律、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和障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北師大為學生開設了多門心理健康類課程,支持樂教適教的未來卓越教師的培養。
協同提質,培育更多“四有”好老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考察時強調,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
作為教師教育的排頭兵,北師大為全國各地培養、提升、輸送了一批批高水平教師。但一校之力遠遠不夠,北師大提出建立師范教育聯盟,教育部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
由北師大牽頭的組團包括安徽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省屬師范院校,也包括青海師范大學、阜陽師范大學、阿壩師范學院等薄弱院校。
“我們對每個師范院校的支持方式都不一樣,是一校一策。”程建平說,比如,在青海師范大學,北師大支持學校建立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以聯合科研的方式帶動學校的發展。在北師大的支持下,青海師范大學畢業生的教師資格證通過率由20%左右提升至現在的70%左右。
“這個計劃不是封閉的,未來還將繼續擴展。”程建平說,“在互助合作中,每個學校都是受益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基礎教育培養更多好老師。”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于2023年第16期《民生周刊》雜志
原標題:《北京師范大學:培養“四有”老師》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羅燕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