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踏著冬日的陽光,走進我市抗戰初期第一個中心縣委——中共修博武中心縣委誕生地修武縣西村鄉黑巖村。眼前,一條水泥路蜿蜒曲折、穿村而過,錯落有致的庭院干凈整潔。在藍天的映襯下,群眾活動廣場的宣誓墻格外醒目,墻上那面鮮紅的黨旗格外耀眼,一幅寧靜和美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來到修博武中心縣委歷史陳列館,一隊佩戴黨員徽章的參觀者在一幅幅老照片前駐足沉思。他們品讀紅色記憶,感受歲月滄桑,激發前行動力。不知不覺中,大家收獲了信仰的力量。黑巖村,正閃耀紅色基因的時代光芒。
振興路上,黑巖村正在悄然改變。
去年2月,市國防動員辦公室駐村工作隊進駐黑巖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兩年來,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一道,強化黨建引領,深挖紅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生態價值,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廣闊“紅途”。
抓項目 育產業
站在群眾活動廣場,駐村工作隊員張方慶頗為感慨:“在這個廣場上,已經舉辦了兩屆紅薯主題活動,并且都是在國慶節期間,家家戶戶把山貨拿來賣。鄉里還組織周邊村的群眾參加活動,全村人都沸騰了。”
沸騰的小山村,承載著群眾的夢想,印證著國動人的使命。
市國動辦黨組對駐村工作高度重視,該辦黨組書記、主任張玉紅對駐村工作隊提出五點要求:提高認識,保持克難攻堅的韌性;明確目標,保持實事求是的作風;加強學習,保持干事創業的能力;創新模式,保持推動進步的信心;建設團隊,保持身先士卒的干勁。
駐村伊始,駐村工作隊按照市國動辦黨組要求,積極開展入戶走訪,摸清村里基本情況,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幫扶和指導做足功課。
想振興,有資源。掰著指頭算一算,黑巖村地處山區,土地貧瘠,集體經濟薄弱,啥也沒有。
不等不靠。抓項目是基礎,培育產業才有未來。去年3月,駐村工作隊找到鄉黨委負責人,商討黑巖村發展計劃,敲定了紅薯種植項目。
隨即,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干部到山東威海學習考察優質紅薯種植管理技術。經過實地調研,結合當地氣候土壤和地理環境特點,引進了耐旱性強、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大的蜜薯品種。
誰來種?村兩委干部帶頭,去年先試先種30畝。秋季,紅薯大豐收,平均畝產超1500公斤。
村民王新發算了一筆賬:“一畝紅薯產量三四千斤,按照市場最低價3塊錢一斤計算,收入萬把塊錢不成問題,抵住種兩季糧食了。”
效益可觀,今年種植紅薯的村民多了起來,一條發展特色產業的增收之路由此鋪開。
“今年俺村種紅薯的有10來戶,附近村的群眾也跟著種,大家加起來種有50多畝紅薯。”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侯世紅說。
今年紅薯又是大豐收,還沒上市,就被訂購一空。
村民黃東運種得最多,7畝地。黃東運是村里的致富能手,除了種紅薯,還養了近300只黑山羊。他把紅薯收獲后剩下的紅薯秧變廢為寶,冬季用作羊的飼料。
幫助村民增收的門路不止這一個。
針對村民外出務工多、部分耕地閑置的實際情況,修武縣強村公司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創新開展“我在云邊有方田”活動,對村里所有地塊開展排查,精準掌握耕地種植情況,并從中挑選6畝優質地塊,以自主耕種、委托農戶代耕代種形式,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認領“一方田”。
昔日撂荒地,如今已變成人人搶著認領耕作的“希望田”,為村民和村集體開辟了一條增收新途徑。
增顏值 鑄精神
村口新建的小游園,由過去一處雜亂空地改建而成。游園內,沒有過多修飾,只是就地取材擺設造型、栽種花草,為黑巖村平添了幾分趣味和雅致。
幾名村民坐在這里曬太陽、拉家常!艾F在俺村真是不一樣,干凈多了,變漂亮了!碧崞疬@兩年黑巖村環境變化,村民們如數家珍。
小游園提升了村民的“微幸!薄
記者跟著侯世紅在村里轉悠,不斷發現黑巖村的“微幸福”。
黨群服務中心前面的路是新改造的。這是連接山外的主路,也是村民開展生產的致富路。原來的路,只有3米寬,大型農機設備無法進入,加上去年冬季大雪、天氣寒冷、修建時間較長等原因,造成道路損毀。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多次征求村民意見,決定對這條路進行改造硬化,寬度由3米改為4米,并將路延伸至東黑巖村。
群眾活動廣場也是新改造的。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對2200多平方米的廣場進行瀝青鋪設。
……
“自從駐村工作隊來俺村后,俺村變得哪兒哪兒都好!焙钍兰t笑著說。
黑巖村不僅村容村貌向美而生,紅色文化也熠熠生輝。
黑巖村是中共修博武中心縣委的誕生地,紅色基因不斷啟迪滋養著村民。
“雖然修博武中心縣委只存在一年多,但對俺村影響很大,意義也很大。”侯世紅說。
讓紅色立村,讓黑巖更紅。駐村工作隊秉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理念,和村兩委一起,向上爭取項目,完成了修博武中心縣委歷史陳列館建設。
至此,黑巖村擁有修博武中心縣委歷史陳列館、黑巖黨史館、黑巖村史館三個史館,成為具有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紅色教育陣地,是黑巖村群眾的“精神家園”。
現在,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和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村里幾乎每周都要接待一個團隊,今年以來已經接待游客30余批次共計1100多人。
為講好黑巖村故事,村兩委干部人人都成了講解員。
侯世紅說:“村里的老黨員人人都會講,大家經常來看看,以后還要組織年輕黨員參觀!睂h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對先輩的每一次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傳承。
強黨建 筑堡壘
黑巖村屬于軟弱渙散村。鄉村要振興,組織必振興。
張玉紅幾次到黑巖村調研,都要求駐村工作隊在縣委、鄉黨委的領導下,創造性開展工作,配合建強基層堡壘。
從哪些方面入手?駐村工作隊走訪村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聽取大家對村兩委班子的評價;走訪致富能手,了解他們對發展經濟的建議;走訪困難群眾,傾聽他們所思所想。
市國動辦駐村第一書記付紹利說:“關鍵在于黨支部要能干事、敢干事,這樣村里發展就給力!瘪v村工作隊找到了問題之所在。
從加強陣地建設入手。針對村兩委辦公場所、黨群服務中心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問題,駐村工作隊向市國動辦黨組反映并得到大力支持,去年對村兩委辦公場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徹底翻新。
讓黨建制度上墻。將黨員的權利、黨員的義務、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等制度制成版面,掛在村兩委會議室,讓村里黨員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和黨員義務。
開展黨建活動。定期組織開展書記上黨課、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增強黨員的政治意識和黨性修養。張玉紅先后兩次來到黑巖村,為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員和黨員上主題黨課。
實干取信于民。
村民劉德印腿部受過傷,干不得重活,老伴兒身體不好,常年吃藥,家里比較困難,村黨支部向鄉政府爭取幾個公益崗位,有他一個,每月有幾百元的補貼。
今年83歲的張老別,是一名聾啞人,又是“五保戶”。一年中,他兩次受傷,都是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干部及時聯系醫生,為其進行救治。
村兩委還為王焦生辦理了“五!笔掷m,為王小慶、候德全辦理了低保手續……
今年7月,黑巖村兩委班子配齊。
不久前,村里的水井出現故障無法供水,給村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村兩委干部自告奮勇義務修理,連續幾天,不辭辛苦,排查設備管網,發現多處問題。這套供水系統2012年建成,一直使用至今,嚴重老化。吃水問題,村民都很關心。為此,村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研究解決,經過充分討論,一致同意對供水設備進行全部更新。三天后,村里恢復了供水。
黨員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村黨支部的領導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加強,黑巖村群眾的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紅薯種植規模擴大,村里打算發展深加工;對閑置的院落,吸引社會資金開辦民宿;紅色資源,正逐步發展成紅色旅游……
如今,以黨建為引領,黑巖村正以開放的姿態行進,振興之路越走越寬闊!
記者 仝偉平 見習記者 閆海波 通訊員 宋 磊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踏著冬日的陽光,走進我市抗戰初期第一個中心縣委——中共修博武中心縣委誕生地修武縣西村鄉黑巖村。眼前,一條水泥路蜿蜒曲折、穿村而過,錯落有致的庭院干凈整潔。在藍天的映襯下,群眾活動廣場的宣誓墻格外醒目,墻上那面鮮紅的黨旗格外耀眼,一幅寧靜和美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來到修博武中心縣委歷史陳列館,一隊佩戴黨員徽章的參觀者在一幅幅老照片前駐足沉思。他們品讀紅色記憶,感受歲月滄桑,激發前行動力。不知不覺中,大家收獲了信仰的力量。黑巖村,正閃耀紅色基因的時代光芒。
振興路上,黑巖村正在悄然改變。
去年2月,市國防動員辦公室駐村工作隊進駐黑巖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兩年來,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一道,強化黨建引領,深挖紅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生態價值,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廣闊“紅途”。
抓項目 育產業
站在群眾活動廣場,駐村工作隊員張方慶頗為感慨:“在這個廣場上,已經舉辦了兩屆紅薯主題活動,并且都是在國慶節期間,家家戶戶把山貨拿來賣。鄉里還組織周邊村的群眾參加活動,全村人都沸騰了!
沸騰的小山村,承載著群眾的夢想,印證著國動人的使命。
市國動辦黨組對駐村工作高度重視,該辦黨組書記、主任張玉紅對駐村工作隊提出五點要求:提高認識,保持克難攻堅的韌性;明確目標,保持實事求是的作風;加強學習,保持干事創業的能力;創新模式,保持推動進步的信心;建設團隊,保持身先士卒的干勁。
駐村伊始,駐村工作隊按照市國動辦黨組要求,積極開展入戶走訪,摸清村里基本情況,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幫扶和指導做足功課。
想振興,有資源。掰著指頭算一算,黑巖村地處山區,土地貧瘠,集體經濟薄弱,啥也沒有。
不等不靠。抓項目是基礎,培育產業才有未來。去年3月,駐村工作隊找到鄉黨委負責人,商討黑巖村發展計劃,敲定了紅薯種植項目。
隨即,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干部到山東威海學習考察優質紅薯種植管理技術。經過實地調研,結合當地氣候土壤和地理環境特點,引進了耐旱性強、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大的蜜薯品種。
誰來種?村兩委干部帶頭,去年先試先種30畝。秋季,紅薯大豐收,平均畝產超1500公斤。
村民王新發算了一筆賬:“一畝紅薯產量三四千斤,按照市場最低價3塊錢一斤計算,收入萬把塊錢不成問題,抵住種兩季糧食了!
效益可觀,今年種植紅薯的村民多了起來,一條發展特色產業的增收之路由此鋪開。
“今年俺村種紅薯的有10來戶,附近村的群眾也跟著種,大家加起來種有50多畝紅薯。”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侯世紅說。
今年紅薯又是大豐收,還沒上市,就被訂購一空。
村民黃東運種得最多,7畝地。黃東運是村里的致富能手,除了種紅薯,還養了近300只黑山羊。他把紅薯收獲后剩下的紅薯秧變廢為寶,冬季用作羊的飼料。
幫助村民增收的門路不止這一個。
針對村民外出務工多、部分耕地閑置的實際情況,修武縣強村公司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創新開展“我在云邊有方田”活動,對村里所有地塊開展排查,精準掌握耕地種植情況,并從中挑選6畝優質地塊,以自主耕種、委托農戶代耕代種形式,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認領“一方田”。
昔日撂荒地,如今已變成人人搶著認領耕作的“希望田”,為村民和村集體開辟了一條增收新途徑。
增顏值 鑄精神
村口新建的小游園,由過去一處雜亂空地改建而成。游園內,沒有過多修飾,只是就地取材擺設造型、栽種花草,為黑巖村平添了幾分趣味和雅致。
幾名村民坐在這里曬太陽、拉家常!艾F在俺村真是不一樣,干凈多了,變漂亮了!碧崞疬@兩年黑巖村環境變化,村民們如數家珍。
小游園提升了村民的“微幸!薄
記者跟著侯世紅在村里轉悠,不斷發現黑巖村的“微幸!。
黨群服務中心前面的路是新改造的。這是連接山外的主路,也是村民開展生產的致富路。原來的路,只有3米寬,大型農機設備無法進入,加上去年冬季大雪、天氣寒冷、修建時間較長等原因,造成道路損毀。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多次征求村民意見,決定對這條路進行改造硬化,寬度由3米改為4米,并將路延伸至東黑巖村。
群眾活動廣場也是新改造的。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對2200多平方米的廣場進行瀝青鋪設。
……
“自從駐村工作隊來俺村后,俺村變得哪兒哪兒都好!焙钍兰t笑著說。
黑巖村不僅村容村貌向美而生,紅色文化也熠熠生輝。
黑巖村是中共修博武中心縣委的誕生地,紅色基因不斷啟迪滋養著村民。
“雖然修博武中心縣委只存在一年多,但對俺村影響很大,意義也很大!焙钍兰t說。
讓紅色立村,讓黑巖更紅。駐村工作隊秉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理念,和村兩委一起,向上爭取項目,完成了修博武中心縣委歷史陳列館建設。
至此,黑巖村擁有修博武中心縣委歷史陳列館、黑巖黨史館、黑巖村史館三個史館,成為具有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紅色教育陣地,是黑巖村群眾的“精神家園”。
現在,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和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村里幾乎每周都要接待一個團隊,今年以來已經接待游客30余批次共計1100多人。
為講好黑巖村故事,村兩委干部人人都成了講解員。
侯世紅說:“村里的老黨員人人都會講,大家經常來看看,以后還要組織年輕黨員參觀。”對黨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對先輩的每一次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傳承。
強黨建 筑堡壘
黑巖村屬于軟弱渙散村。鄉村要振興,組織必振興。
張玉紅幾次到黑巖村調研,都要求駐村工作隊在縣委、鄉黨委的領導下,創造性開展工作,配合建強基層堡壘。
從哪些方面入手?駐村工作隊走訪村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聽取大家對村兩委班子的評價;走訪致富能手,了解他們對發展經濟的建議;走訪困難群眾,傾聽他們所思所想。
市國動辦駐村第一書記付紹利說:“關鍵在于黨支部要能干事、敢干事,這樣村里發展就給力。”駐村工作隊找到了問題之所在。
從加強陣地建設入手。針對村兩委辦公場所、黨群服務中心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問題,駐村工作隊向市國動辦黨組反映并得到大力支持,去年對村兩委辦公場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徹底翻新。
讓黨建制度上墻。將黨員的權利、黨員的義務、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等制度制成版面,掛在村兩委會議室,讓村里黨員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和黨員義務。
開展黨建活動。定期組織開展書記上黨課、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增強黨員的政治意識和黨性修養。張玉紅先后兩次來到黑巖村,為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員和黨員上主題黨課。
實干取信于民。
村民劉德印腿部受過傷,干不得重活,老伴兒身體不好,常年吃藥,家里比較困難,村黨支部向鄉政府爭取幾個公益崗位,有他一個,每月有幾百元的補貼。
今年83歲的張老別,是一名聾啞人,又是“五保戶”。一年中,他兩次受傷,都是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干部及時聯系醫生,為其進行救治。
村兩委還為王焦生辦理了“五保”手續,為王小慶、候德全辦理了低保手續……
今年7月,黑巖村兩委班子配齊。
不久前,村里的水井出現故障無法供水,給村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村兩委干部自告奮勇義務修理,連續幾天,不辭辛苦,排查設備管網,發現多處問題。這套供水系統2012年建成,一直使用至今,嚴重老化。吃水問題,村民都很關心。為此,村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研究解決,經過充分討論,一致同意對供水設備進行全部更新。三天后,村里恢復了供水。
黨員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村黨支部的領導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加強,黑巖村群眾的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紅薯種植規模擴大,村里打算發展深加工;對閑置的院落,吸引社會資金開辦民宿;紅色資源,正逐步發展成紅色旅游……
如今,以黨建為引領,黑巖村正以開放的姿態行進,振興之路越走越寬闊!
記者 仝偉平 見習記者 閆海波 通訊員 宋 磊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