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中信銀行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中信銀行35年:新一代價值銀行蝶變之路
更新時間:2022-9-16 17:02:58    來源:中信銀行

  重構與轉型,一直是我國銀行業發展中的關鍵詞。從大一統的行政體制向現代銀行體制轉變,不同經濟環境下陸續“登場”的多類型、多層次商業銀行們“百舸爭流”,奠定了當下銀行業的基本發展格局。

  “我站起來了,站在廣闊的地平線上,再沒有人,能把我重新推下去。”詩人舒婷,曾這樣謳歌奔涌澎湃的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百廢待興,但處處是青春的活力和追逐夢想的身影。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三十五年前,作為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代表——中信銀行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應運而生。

  緣起:有擔當的開始

  這家銀行的故事要從35年前北京國際大廈一間小小的會議室說起。

  1987年4月14日,在北京國際大廈,時任名譽董事長榮毅仁先生主持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信銀行的前身——中信實業銀行成立。這是改革開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國性綜合性商業銀行。

  作為我國較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成立伊始,年輕的中信銀行就走向國際,積極參與境內外金融市場競爭,并代表中信集團在東京、紐約、倫敦等資本市場上成功地發行了一筆又一筆債券,多次作為國際銀團參與行和牽頭行參加對國內外企業的銀團貸款,為改革開放前期我國大力引進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書寫了中國金融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

  進入新世紀,以“入世”為起點,國內商業銀行跟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腳步獲得了飛速發展,其結果就是:我國銀行業規模不斷壯大,并逐步實現從小到大,由大到強的變革,并在全球金融市場有了自己的位置。其間,作為重要一員的中信銀行經歷了正式更名、改制上市,于2007年成功IPO,并在資本市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奠定了如今股權多元化、經營特色化和治理現代化的基礎。

  歷經三十五載芳華,初創時的企業牌匾依舊佇立在中信銀行行史展廳當中,但中信銀行如今的模樣和內在都已然發生了“巨變”:截至2022年6月末,中信銀行資產總額超過8.2萬億元,存、貸款規模雙雙突破5萬億元大關,并在國內153個大中城市設有1,423家營業網點,擁有員工人數近6萬名。同時不良貸款持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繼續提升,資產質量持續向好。在近期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的全球銀行1000強中,中信銀行一級資本攀升至全球排名第19位,在所有上榜中資銀行中增長規模排名第一,穩健與杠桿情況位居股份行第二。

  換擋價值賽道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在過去5-10年的計算周期里,從追求“規模”增長轉變到探求“價值”突破,成為銀行從業者們的努力方向。這對于以往習慣于壘大戶、賺快錢的機構而言,放棄“規模情結”很難,“降速換擋”到新的價值賽道更不容易——這意味著放棄簡單粗放的“賺錢”模式,需要時刻以客戶為中心、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目標,統籌分配對公與零售、信貸與中收、傳統業務與金融科技等資源和能力,為市場、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

  但形勢逼人——在經濟結構轉型、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及我國金融體系向直接融資轉化的長期趨勢下,尤其是后疫情時代市場環境出現一系列新的變化,社會各相關方對銀行業在支持實體經濟、共同富裕以及加強風險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傳統上“得零售者得天下”的觀點深入人心,但隨著疫情反復以及穩增長的壓力,需要在零售業務增長放緩的壓力下尋求對公等其他板塊彌補。如何進行價值創造,實現銀行持續穩健發展,這考驗著銀行管理層經營智慧。

  回顧中信銀行發展歷程的一些重要時刻——2015年,中信銀行開始制定、實施三年戰略規劃,在連續兩季三年規劃的實施中,中信銀行實現了對公、零售、金融市場業務從“一體兩翼”到“三駕齊驅”的業務結構轉變。2021年,在集團戰略領導下,中信銀行發布了最新的三年規劃,主動布局制定了“342強核行動方案”。該方案聚焦打造“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形成了以財富管理為主體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價值鏈和互促體系。其背后就是要通過條線、業務、客戶、產品、服務以及內外部資源的協同聯動,形成對客戶全鏈條全維度的服務能力。

  事實上,源于輕資本、弱周期的特性,近年來財富管理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的戰略業務、賽道業務。但中信銀行的特色路徑是從個人客戶和公司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出發,尋求資產管理解決方案;繼而通過資產管理有效銜接資金端與資產端,促進綜合融資服務能力提升,形成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個齒輪的互相促進,共生共榮。同時,依托中信銀行素有的“對公優勢”以及與中信集團的“協同優勢”,三大齒輪的正向運轉更是獲得持續的“潤滑劑”和“加油站”。

  數據進一步佐證價值賽道生長力,根據2022年中期業績顯示中信銀行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業務能力建設效果顯著。在財富管理端,在外部市場承壓的大環境下,中信銀行以財富管理為核心牽引打造“新零售”構建起“三全、四環、兩翼、五主”的戰略體系,截至2022上半年,中信銀行個人客戶管理資產余額(含市值)達3.7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9%;在資產管理端,中信銀行理財總規模1.65萬億元,其中新產品規模占比提升至93.92%;非貨幣固收類產品規模增長3,318.07億元;在綜合融資端,融資余額達12.1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9%,已構建起完善的生態圈價值體系。

  可以說,中信銀行通過三十五載的積累,尤其是近年來規劃和行動方案的戰略指引下,已經走上價值銀行的賽道。

  特色經營

  成功換擋價值賽道,除了中信銀行人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離不開“集團的協同”。

  不同于一般的商業銀行,中信銀行35年的發展史從來不是“孤軍作戰”,更像是兄弟姐妹齊心協力的家族奮斗史。

  在十八歲的“成年禮”之前,呈現于銀行業和客戶面前的中信銀行,一直名為中信實業銀行;即使十八歲成年“更名”之后,中信銀行在面對客戶時,還可以拉上自己的大家族——中信集團、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以及更多實業兄弟公司等。

  在中信集團“一個中信、一個客戶”的原則下,中信銀行可以依靠集團“金融全牌照”和“產業全覆蓋”的差異化優勢開展特色經營,創新服務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從同質化競爭中突圍。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中信銀行成立35周年的特別節點,也成為中信金控元年。伴隨中信金控的成立,將帶來“三個有利于”,助力識別大風險,發現大機遇:一是有利于做強綜合金融服務,比如由各家金控子公司共同參與設立了財富管理委員會,群策群力,共同制訂方案推進營銷;二是有利于做優客戶服務體系,提升客戶體驗,逐步形成團隊融合模式;三是做實全面風控體系,包括在更大范圍內更早地捕捉風險點,并且協同處置已經存在的問題等。

  設想一個典型的場景:一位中信銀行的業務經理對接了一家科技企業的金融需求,除了常規的信貸融資外,他們還希望更進一步開拓在資本市場和產業生態的合作。對此,在融融協同方面,中信銀行可借助各子公司牌照優勢,補齊經營短板,推動在財富管理、資本市場、資產托管、不良處置四大領域實現協同新突破;在產融協同方面,中信銀行可依托集團在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四大實業板塊子公司的業務,與中信集團資本投資平臺、資本運營和戰略投資平臺強化聯動。

  在“金融脫媒”與“去中介化”的趨勢下,中信銀行努力整合各種融資渠道和產品,綜合運用“商行+投行”“股權+債權”“境內+境外”“批發+零售”等模式,實現由傳統“信用中介”,向聚合型“服務中介”的升級蝶變。同時,借助中信集團在實業領域多年深耕的寶貴經驗,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行業洞見,更好地賦能客戶發展,讓“不止于金融”的服務不斷延伸,這也是中信銀行特色經營的應有之義。

  根據2022年中報數據顯示,中信銀行依托集團的協同優勢,對戰略客戶逐戶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讓存款日均余額達13,296.09億元;又例如,中信銀行上半年通過集團協同拉動托管規模新增7,794.49億元,協同資產托管規模近2萬億元。可以說,中信協同之下的特色經營,成果頗豐,也讓中信銀行獲得更為持久的發展動能。

  有溫度地傳承

  金融背后站立的是千家萬戶,堅持金融為民,永遠是其初心和使命。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新時代金融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命題。

  在此背景下,作為我國金融體系核心的商業銀行將肩負“新金融”的更大使命——廣度上,要覆蓋最廣泛的大眾,包括傳統金融可能忽略的普惠和弱勢群體;溫度上,不只是考慮“商業利潤”,還要轉向“人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跳出金融做金融”,用“金融+社會”的雙重視角去審視所有的金融服務,去滿足大眾對金融服務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回望中信銀行35年的發展史,服務大眾的新金融理念一開始就植入在其基因中,并在時代發展中始終保持初心和溫暖,并在金融科技等力量的加持下,愈發具有影響力。

  在零售領域,近年來,中信銀行在保持對公優勢的前提下,零售業務突出溫度“異軍突起”,構建了特殊的客戶分層體系,在出國、養老、高凈值客戶、信用卡等細分客群市場上另辟蹊徑,并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與合作伙伴一起構建了能夠滿足用戶不同需求的生態圈。

  在普惠金融領域,面對全球性的小微金融服務難點、痛點,中信銀行以科技能力為支撐,建立起一套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營銷獲客精準化、產品服務人性化、風險管理智能化和運營管理數字化,借助于手上“溫柔的手術刀”去解決社會難點,讓自己變身一位有溫度的“社會醫者”。

  實際上,有溫度從成立之初,便是中信銀行發展的底色——作為社會財富的匯聚平臺,銀行既要為經濟社會“供暖”,挺起民族復興的脊梁,也要為全行業“供暖”,以資產配置拓展財富管理的寬度,還要為全行員工“供暖”,將自身發展與員工的幸福感緊密結合。恰如中信銀行的創始人、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的杰出代表榮毅仁先生一生心懷祖國、心系人民的情懷以及回報社會、造福人民的崇高品質,這份對人民和社會的拳拳之心,在中信銀行的發展中得以薪火相傳。

  結語:讓信任有傳承,讓財富有溫度

  守初心、讓信任有傳承;鑄偉業、讓財富有溫度。

  回顧歷史,世界銀行業300多年來歷經多次興衰沉浮,才得以成長出一些百年老字號。從中國銀行業來看,我國的商業銀行史還非常短暫。展望未來,只有不片面追求規模和利潤的最大化并積極進行價值創造,把自身的發展融入時代的潮流,時刻響應人民的呼應,才能迸發出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中信銀行35年的發展之路,就是這樣的歷程。

  面向未來,面對共同富裕的時代考題、多元市場的個性需求以及協同發展的業務機遇,中信銀行近日發布了全新品牌口號“讓財富有溫度”——將繼續以“有溫度”的服務提供客戶全方位體驗,以“有溫度”的管理凝聚內部發展合力,以“有溫度”的品牌塑造值得托付未來的“價值銀行”。中信銀行35年的蝶變之路,也證明了這條道路,可以越走越遠。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中信銀行35年:新一代價值銀行蝶變之路
2022-9-16 17:02:58    來源:中信銀行

  重構與轉型,一直是我國銀行業發展中的關鍵詞。從大一統的行政體制向現代銀行體制轉變,不同經濟環境下陸續“登場”的多類型、多層次商業銀行們“百舸爭流”,奠定了當下銀行業的基本發展格局。

  “我站起來了,站在廣闊的地平線上,再沒有人,能把我重新推下去。”詩人舒婷,曾這樣謳歌奔涌澎湃的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百廢待興,但處處是青春的活力和追逐夢想的身影。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三十五年前,作為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代表——中信銀行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應運而生。

  緣起:有擔當的開始

  這家銀行的故事要從35年前北京國際大廈一間小小的會議室說起。

  1987年4月14日,在北京國際大廈,時任名譽董事長榮毅仁先生主持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信銀行的前身——中信實業銀行成立。這是改革開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國性綜合性商業銀行。

  作為我國較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成立伊始,年輕的中信銀行就走向國際,積極參與境內外金融市場競爭,并代表中信集團在東京、紐約、倫敦等資本市場上成功地發行了一筆又一筆債券,多次作為國際銀團參與行和牽頭行參加對國內外企業的銀團貸款,為改革開放前期我國大力引進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書寫了中國金融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

  進入新世紀,以“入世”為起點,國內商業銀行跟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腳步獲得了飛速發展,其結果就是:我國銀行業規模不斷壯大,并逐步實現從小到大,由大到強的變革,并在全球金融市場有了自己的位置。其間,作為重要一員的中信銀行經歷了正式更名、改制上市,于2007年成功IPO,并在資本市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奠定了如今股權多元化、經營特色化和治理現代化的基礎。

  歷經三十五載芳華,初創時的企業牌匾依舊佇立在中信銀行行史展廳當中,但中信銀行如今的模樣和內在都已然發生了“巨變”:截至2022年6月末,中信銀行資產總額超過8.2萬億元,存、貸款規模雙雙突破5萬億元大關,并在國內153個大中城市設有1,423家營業網點,擁有員工人數近6萬名。同時不良貸款持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繼續提升,資產質量持續向好。在近期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的全球銀行1000強中,中信銀行一級資本攀升至全球排名第19位,在所有上榜中資銀行中增長規模排名第一,穩健與杠桿情況位居股份行第二。

  換擋價值賽道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在過去5-10年的計算周期里,從追求“規模”增長轉變到探求“價值”突破,成為銀行從業者們的努力方向。這對于以往習慣于壘大戶、賺快錢的機構而言,放棄“規模情結”很難,“降速換擋”到新的價值賽道更不容易——這意味著放棄簡單粗放的“賺錢”模式,需要時刻以客戶為中心、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目標,統籌分配對公與零售、信貸與中收、傳統業務與金融科技等資源和能力,為市場、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

  但形勢逼人——在經濟結構轉型、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及我國金融體系向直接融資轉化的長期趨勢下,尤其是后疫情時代市場環境出現一系列新的變化,社會各相關方對銀行業在支持實體經濟、共同富裕以及加強風險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傳統上“得零售者得天下”的觀點深入人心,但隨著疫情反復以及穩增長的壓力,需要在零售業務增長放緩的壓力下尋求對公等其他板塊彌補。如何進行價值創造,實現銀行持續穩健發展,這考驗著銀行管理層經營智慧。

  回顧中信銀行發展歷程的一些重要時刻——2015年,中信銀行開始制定、實施三年戰略規劃,在連續兩季三年規劃的實施中,中信銀行實現了對公、零售、金融市場業務從“一體兩翼”到“三駕齊驅”的業務結構轉變。2021年,在集團戰略領導下,中信銀行發布了最新的三年規劃,主動布局制定了“342強核行動方案”。該方案聚焦打造“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形成了以財富管理為主體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價值鏈和互促體系。其背后就是要通過條線、業務、客戶、產品、服務以及內外部資源的協同聯動,形成對客戶全鏈條全維度的服務能力。

  事實上,源于輕資本、弱周期的特性,近年來財富管理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的戰略業務、賽道業務。但中信銀行的特色路徑是從個人客戶和公司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出發,尋求資產管理解決方案;繼而通過資產管理有效銜接資金端與資產端,促進綜合融資服務能力提升,形成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個齒輪的互相促進,共生共榮。同時,依托中信銀行素有的“對公優勢”以及與中信集團的“協同優勢”,三大齒輪的正向運轉更是獲得持續的“潤滑劑”和“加油站”。

  數據進一步佐證價值賽道生長力,根據2022年中期業績顯示中信銀行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業務能力建設效果顯著。在財富管理端,在外部市場承壓的大環境下,中信銀行以財富管理為核心牽引打造“新零售”構建起“三全、四環、兩翼、五主”的戰略體系,截至2022上半年,中信銀行個人客戶管理資產余額(含市值)達3.7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9%;在資產管理端,中信銀行理財總規模1.65萬億元,其中新產品規模占比提升至93.92%;非貨幣固收類產品規模增長3,318.07億元;在綜合融資端,融資余額達12.1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9%,已構建起完善的生態圈價值體系。

  可以說,中信銀行通過三十五載的積累,尤其是近年來規劃和行動方案的戰略指引下,已經走上價值銀行的賽道。

  特色經營

  成功換擋價值賽道,除了中信銀行人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離不開“集團的協同”。

  不同于一般的商業銀行,中信銀行35年的發展史從來不是“孤軍作戰”,更像是兄弟姐妹齊心協力的家族奮斗史。

  在十八歲的“成年禮”之前,呈現于銀行業和客戶面前的中信銀行,一直名為中信實業銀行;即使十八歲成年“更名”之后,中信銀行在面對客戶時,還可以拉上自己的大家族——中信集團、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以及更多實業兄弟公司等。

  在中信集團“一個中信、一個客戶”的原則下,中信銀行可以依靠集團“金融全牌照”和“產業全覆蓋”的差異化優勢開展特色經營,創新服務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從同質化競爭中突圍。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中信銀行成立35周年的特別節點,也成為中信金控元年。伴隨中信金控的成立,將帶來“三個有利于”,助力識別大風險,發現大機遇:一是有利于做強綜合金融服務,比如由各家金控子公司共同參與設立了財富管理委員會,群策群力,共同制訂方案推進營銷;二是有利于做優客戶服務體系,提升客戶體驗,逐步形成團隊融合模式;三是做實全面風控體系,包括在更大范圍內更早地捕捉風險點,并且協同處置已經存在的問題等。

  設想一個典型的場景:一位中信銀行的業務經理對接了一家科技企業的金融需求,除了常規的信貸融資外,他們還希望更進一步開拓在資本市場和產業生態的合作。對此,在融融協同方面,中信銀行可借助各子公司牌照優勢,補齊經營短板,推動在財富管理、資本市場、資產托管、不良處置四大領域實現協同新突破;在產融協同方面,中信銀行可依托集團在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四大實業板塊子公司的業務,與中信集團資本投資平臺、資本運營和戰略投資平臺強化聯動。

  在“金融脫媒”與“去中介化”的趨勢下,中信銀行努力整合各種融資渠道和產品,綜合運用“商行+投行”“股權+債權”“境內+境外”“批發+零售”等模式,實現由傳統“信用中介”,向聚合型“服務中介”的升級蝶變。同時,借助中信集團在實業領域多年深耕的寶貴經驗,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行業洞見,更好地賦能客戶發展,讓“不止于金融”的服務不斷延伸,這也是中信銀行特色經營的應有之義。

  根據2022年中報數據顯示,中信銀行依托集團的協同優勢,對戰略客戶逐戶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讓存款日均余額達13,296.09億元;又例如,中信銀行上半年通過集團協同拉動托管規模新增7,794.49億元,協同資產托管規模近2萬億元。可以說,中信協同之下的特色經營,成果頗豐,也讓中信銀行獲得更為持久的發展動能。

  有溫度地傳承

  金融背后站立的是千家萬戶,堅持金融為民,永遠是其初心和使命。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新時代金融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命題。

  在此背景下,作為我國金融體系核心的商業銀行將肩負“新金融”的更大使命——廣度上,要覆蓋最廣泛的大眾,包括傳統金融可能忽略的普惠和弱勢群體;溫度上,不只是考慮“商業利潤”,還要轉向“人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跳出金融做金融”,用“金融+社會”的雙重視角去審視所有的金融服務,去滿足大眾對金融服務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回望中信銀行35年的發展史,服務大眾的新金融理念一開始就植入在其基因中,并在時代發展中始終保持初心和溫暖,并在金融科技等力量的加持下,愈發具有影響力。

  在零售領域,近年來,中信銀行在保持對公優勢的前提下,零售業務突出溫度“異軍突起”,構建了特殊的客戶分層體系,在出國、養老、高凈值客戶、信用卡等細分客群市場上另辟蹊徑,并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與合作伙伴一起構建了能夠滿足用戶不同需求的生態圈。

  在普惠金融領域,面對全球性的小微金融服務難點、痛點,中信銀行以科技能力為支撐,建立起一套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營銷獲客精準化、產品服務人性化、風險管理智能化和運營管理數字化,借助于手上“溫柔的手術刀”去解決社會難點,讓自己變身一位有溫度的“社會醫者”。

  實際上,有溫度從成立之初,便是中信銀行發展的底色——作為社會財富的匯聚平臺,銀行既要為經濟社會“供暖”,挺起民族復興的脊梁,也要為全行業“供暖”,以資產配置拓展財富管理的寬度,還要為全行員工“供暖”,將自身發展與員工的幸福感緊密結合。恰如中信銀行的創始人、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的杰出代表榮毅仁先生一生心懷祖國、心系人民的情懷以及回報社會、造福人民的崇高品質,這份對人民和社會的拳拳之心,在中信銀行的發展中得以薪火相傳。

  結語:讓信任有傳承,讓財富有溫度

  守初心、讓信任有傳承;鑄偉業、讓財富有溫度。

  回顧歷史,世界銀行業300多年來歷經多次興衰沉浮,才得以成長出一些百年老字號。從中國銀行業來看,我國的商業銀行史還非常短暫。展望未來,只有不片面追求規模和利潤的最大化并積極進行價值創造,把自身的發展融入時代的潮流,時刻響應人民的呼應,才能迸發出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中信銀行35年的發展之路,就是這樣的歷程。

  面向未來,面對共同富裕的時代考題、多元市場的個性需求以及協同發展的業務機遇,中信銀行近日發布了全新品牌口號“讓財富有溫度”——將繼續以“有溫度”的服務提供客戶全方位體驗,以“有溫度”的管理凝聚內部發展合力,以“有溫度”的品牌塑造值得托付未來的“價值銀行”。中信銀行35年的蝶變之路,也證明了這條道路,可以越走越遠。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
<kbd id="66666"><abbr id="66666"></abbr></kbd><samp id="66666"><tr id="66666"></tr></samp>
  • <s id="66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