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
開欄的話
連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我市上下萬眾一心護家園,眾志成城保安瀾,涌現了一批在抗洪救災中的先進黨員、先進黨組織。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黨員的誓言。本報從今日起開辟《防汛一線黨旗紅》欄目,報道他們的先進事跡,敬請關注。
7月11日15時左右,當洪峰撲向沁陽市常平鄉九渡村時,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桂林正在組織全村黨員干部通過喇叭、銅鑼等疏散群眾向高處轉移。
為了指引群眾,今年51歲、有著15年黨齡他和村干部拿來兩面黨旗,高高地掛在村文化舞臺兩側的柱子上。黨旗迎風飄揚,呼喚沿河滯留群眾迅速朝這里集結。
昨日,記者在該村采訪時,他領著記者來到仍在飄揚的黨旗下說:“黨旗是信號,吸引群眾朝這里來,因為上面是神仙洞,地勢高,能夠避險!闭f著,他指向高處的神仙洞。就是這個神仙洞,集結了118名來不及撤離的外地滯留群眾。
面對通信不暢、停電少水的困境,劉桂林組織該村黨員干部劉社會、吳世昌、潘電站、田均平、史中杰成立六人黨小組,其中史中杰就是剛剛義無反顧在洪水中救人,后來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的英雄。
漫漫長夜,他們一開始找來半截蠟燭照亮山洞,后來經過尋找,找來唯一的發電機,照亮山洞;他們分別做滯留群眾的安慰工作;他們分散老人、孩子、婦女到該村高處條件好的農家居住。他和黨小組成員當場向滯留群眾發出四個保證:保證安全送走、保證免費吃住、保證一直守候、保證不出現傷情。送上熱飯熱菜、安排住宿、安撫情緒,他們讓驚魂未定的滯留群眾第一時間感受到安全和溫暖。
第二天5時許,天剛蒙蒙亮,一夜未眠的劉桂林又帶著黨員干部,沿河岸查看道路損毀情況,尋找出山的道路。
“大家帶上鐵鍬、鋸子,咱們先往前面探探路,看看能不能找出一條出去的路,先把生命通道探出來,讓大家能夠撤出去!眲⒐鹆趾忘h員干部商量說。
“對,昨天承諾他們今天能出去,咱們是共產黨員,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不能讓大家失望。早一點讓大家轉移出去,就少一分危險,我先去前面探路!闭f完這句話,黨員潘電站拿起鐵鍬,第一個走了出去。
就這樣,劉桂林帶著黨員干部和群眾,沿著河岸,一邊探路,一邊清理被洪水沖積的雜物,最終清理出了一條通往村外的便道。
生命之路打通了,但是路兩邊都是十幾米高的懸崖,被困群眾害怕,劉桂林也擔心出現二次傷害,這時,劉桂林和九渡村的黨員干部一字排開,用身體為大家筑起了一道“保護墻”,安全轉移118人。
外地滯留群眾安全轉移剛一結束,顧不上休息,劉桂林又帶著村干部和黨員開始了生產自救。洪水過后,九渡村斷路、斷水、斷電,通信中斷,成為一座“孤島”。劉桂林立即組織人力和機械,在最短時間內打通了村里通向外界的臨時道路,村里也恢復了通信。
如今,洪水已過多日,黨旗一直在高高飄揚,劉桂林依然帶領大家在忙,通路、通電、安撫群眾、組織恢復生產生活,一大堆做不完的事情在等著他,雖然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但劉桂林清楚地知道身上的責任有多大,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記者 郭樹勛)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開欄的話
連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我市上下萬眾一心護家園,眾志成城保安瀾,涌現了一批在抗洪救災中的先進黨員、先進黨組織。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黨員的誓言。本報從今日起開辟《防汛一線黨旗紅》欄目,報道他們的先進事跡,敬請關注。
7月11日15時左右,當洪峰撲向沁陽市常平鄉九渡村時,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桂林正在組織全村黨員干部通過喇叭、銅鑼等疏散群眾向高處轉移。
為了指引群眾,今年51歲、有著15年黨齡他和村干部拿來兩面黨旗,高高地掛在村文化舞臺兩側的柱子上。黨旗迎風飄揚,呼喚沿河滯留群眾迅速朝這里集結。
昨日,記者在該村采訪時,他領著記者來到仍在飄揚的黨旗下說:“黨旗是信號,吸引群眾朝這里來,因為上面是神仙洞,地勢高,能夠避險。”說著,他指向高處的神仙洞。就是這個神仙洞,集結了118名來不及撤離的外地滯留群眾。
面對通信不暢、停電少水的困境,劉桂林組織該村黨員干部劉社會、吳世昌、潘電站、田均平、史中杰成立六人黨小組,其中史中杰就是剛剛義無反顧在洪水中救人,后來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的英雄。
漫漫長夜,他們一開始找來半截蠟燭照亮山洞,后來經過尋找,找來唯一的發電機,照亮山洞;他們分別做滯留群眾的安慰工作;他們分散老人、孩子、婦女到該村高處條件好的農家居住。他和黨小組成員當場向滯留群眾發出四個保證:保證安全送走、保證免費吃住、保證一直守候、保證不出現傷情。送上熱飯熱菜、安排住宿、安撫情緒,他們讓驚魂未定的滯留群眾第一時間感受到安全和溫暖。
第二天5時許,天剛蒙蒙亮,一夜未眠的劉桂林又帶著黨員干部,沿河岸查看道路損毀情況,尋找出山的道路。
“大家帶上鐵鍬、鋸子,咱們先往前面探探路,看看能不能找出一條出去的路,先把生命通道探出來,讓大家能夠撤出去!眲⒐鹆趾忘h員干部商量說。
“對,昨天承諾他們今天能出去,咱們是共產黨員,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不能讓大家失望。早一點讓大家轉移出去,就少一分危險,我先去前面探路!闭f完這句話,黨員潘電站拿起鐵鍬,第一個走了出去。
就這樣,劉桂林帶著黨員干部和群眾,沿著河岸,一邊探路,一邊清理被洪水沖積的雜物,最終清理出了一條通往村外的便道。
生命之路打通了,但是路兩邊都是十幾米高的懸崖,被困群眾害怕,劉桂林也擔心出現二次傷害,這時,劉桂林和九渡村的黨員干部一字排開,用身體為大家筑起了一道“保護墻”,安全轉移118人。
外地滯留群眾安全轉移剛一結束,顧不上休息,劉桂林又帶著村干部和黨員開始了生產自救。洪水過后,九渡村斷路、斷水、斷電,通信中斷,成為一座“孤島”。劉桂林立即組織人力和機械,在最短時間內打通了村里通向外界的臨時道路,村里也恢復了通信。
如今,洪水已過多日,黨旗一直在高高飄揚,劉桂林依然帶領大家在忙,通路、通電、安撫群眾、組織恢復生產生活,一大堆做不完的事情在等著他,雖然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但劉桂林清楚地知道身上的責任有多大,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記者 郭樹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