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
舉世震驚的鄭州“720特大暴雨”(以下簡稱720暴雨)已過去100多天。在這場極端罕見的暴雨中,有一個1小時201.9毫米的驚悚數據,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超出了城市化發展以來,全球所有城市的設計和應對極限。
不過,720暴雨到底大到何種程度?不少朋友仍然沒有直觀的概念。中氣愛翻閱了大量文獻資料,據此判斷:在現有數據基礎上,720暴雨的小時雨強超過了758暴雨,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全國城市最強(包括港澳臺地區),也是全球大城市最強。
在精密的現代氣象監測系統下,720暴雨的數據沒有什么疑問,那就是1小時最大201.9毫米,60分鐘滑動最大202.2毫米,是我國大陸短時強降水標準的10倍,暴雨紅色預警標準的近7倍,香港天文臺最高等級預警“黑色暴雨警告”標準的近3倍,這一小時的雨量,打破了鄭州之前的24小時雨量紀錄。
在720暴雨之前,我國累積雨量最大的暴雨是2009年莫拉克臺風暴雨,阿里山累積雨量達3003毫米;而影響最大、雨強最猛的暴雨(不含小范圍的暴雨),是1975年河南758暴雨。新聞稿上,最大雨強發生在林莊,為1小時198.5毫米。
然而,陶詩言院士《中國之暴雨》、丁一匯院士《論河南758特大暴雨的研究:回顧與評述》中,均指出758暴雨的最大1小時雨強為189.5毫米;民政部和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災情報告》和河南水利廳的《河南758特大洪水災害》中,也指出,758暴雨的最大1小時雨強為189.5毫米,發生在老君水文站。
可見,在正式的觀測數據體系中,720暴雨的小時雨強已超過758暴雨,為我國大陸歷史第一。然而,這還不能說明720暴雨的極端性。因為,測到758暴雨的,是位于人口稀疏之地的水文站;而測到720暴雨的,是人口極為稠密的大城市國家級氣象站。
國家級氣象站和水文站的氣象數據有什么區別?說來太復雜,總體來說就是國家級氣象站更難測到極端數據,一旦測到數據效力比水文站高得多;如果說國家級氣象站的數據是高考分數,那么水文站數據就是你們班的模擬考,連市級統考都算不上。
正因為此,鄭州的201.9毫米,在我國大陸的國家級氣象站數據中一騎絕塵,遠遠甩開廣東的一眾站點;甚至于超過了極端暴雨頻發的臺灣,位居全國國家級氣象站第一。當然,以60分鐘滑動數據計算,澎湖比鄭州稍高一些,但除此之外臺灣竟然也找不出第二個比鄭州更大的站點。
更不用說,全球的大城市中,包括接近熱帶且多山的香港,完全找不到任何一個小時雨強超150毫米的國家級氣象站。正如我們之前文章所說,720暴雨是人類氣象觀測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鄭州的雨強為全球城市罕見甚至可以說是僅見。
鄭州暴雨的出現,毫無疑問刷新了現代氣象觀測的認知,意味著氣候模式變化的線索。既然鄭州可以有這么大的暴雨,那么太行山--燕山腳下的大城市,是否也有極端暴雨的可能?在更暖的海溫背景下,南方的暴雨強度是否也會躍升?城市的發展是否會成為暴雨強度變化的臨界點?城市的防雨防洪,是否要考慮鄭州式暴雨發生的可能,留有多大的安全冗余?這些,都是鄭州暴雨留給我們的思考題。
(文章編輯:李洋)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舉世震驚的鄭州“720特大暴雨”(以下簡稱720暴雨)已過去100多天。在這場極端罕見的暴雨中,有一個1小時201.9毫米的驚悚數據,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超出了城市化發展以來,全球所有城市的設計和應對極限。
不過,720暴雨到底大到何種程度?不少朋友仍然沒有直觀的概念。中氣愛翻閱了大量文獻資料,據此判斷:在現有數據基礎上,720暴雨的小時雨強超過了758暴雨,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全國城市最強(包括港澳臺地區),也是全球大城市最強。
在精密的現代氣象監測系統下,720暴雨的數據沒有什么疑問,那就是1小時最大201.9毫米,60分鐘滑動最大202.2毫米,是我國大陸短時強降水標準的10倍,暴雨紅色預警標準的近7倍,香港天文臺最高等級預警“黑色暴雨警告”標準的近3倍,這一小時的雨量,打破了鄭州之前的24小時雨量紀錄。
在720暴雨之前,我國累積雨量最大的暴雨是2009年莫拉克臺風暴雨,阿里山累積雨量達3003毫米;而影響最大、雨強最猛的暴雨(不含小范圍的暴雨),是1975年河南758暴雨。新聞稿上,最大雨強發生在林莊,為1小時198.5毫米。
然而,陶詩言院士《中國之暴雨》、丁一匯院士《論河南758特大暴雨的研究:回顧與評述》中,均指出758暴雨的最大1小時雨強為189.5毫米;民政部和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災情報告》和河南水利廳的《河南758特大洪水災害》中,也指出,758暴雨的最大1小時雨強為189.5毫米,發生在老君水文站。
可見,在正式的觀測數據體系中,720暴雨的小時雨強已超過758暴雨,為我國大陸歷史第一。然而,這還不能說明720暴雨的極端性。因為,測到758暴雨的,是位于人口稀疏之地的水文站;而測到720暴雨的,是人口極為稠密的大城市國家級氣象站。
國家級氣象站和水文站的氣象數據有什么區別?說來太復雜,總體來說就是國家級氣象站更難測到極端數據,一旦測到數據效力比水文站高得多;如果說國家級氣象站的數據是高考分數,那么水文站數據就是你們班的模擬考,連市級統考都算不上。
正因為此,鄭州的201.9毫米,在我國大陸的國家級氣象站數據中一騎絕塵,遠遠甩開廣東的一眾站點;甚至于超過了極端暴雨頻發的臺灣,位居全國國家級氣象站第一。當然,以60分鐘滑動數據計算,澎湖比鄭州稍高一些,但除此之外臺灣竟然也找不出第二個比鄭州更大的站點。
更不用說,全球的大城市中,包括接近熱帶且多山的香港,完全找不到任何一個小時雨強超150毫米的國家級氣象站。正如我們之前文章所說,720暴雨是人類氣象觀測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鄭州的雨強為全球城市罕見甚至可以說是僅見。
鄭州暴雨的出現,毫無疑問刷新了現代氣象觀測的認知,意味著氣候模式變化的線索。既然鄭州可以有這么大的暴雨,那么太行山--燕山腳下的大城市,是否也有極端暴雨的可能?在更暖的海溫背景下,南方的暴雨強度是否也會躍升?城市的發展是否會成為暴雨強度變化的臨界點?城市的防雨防洪,是否要考慮鄭州式暴雨發生的可能,留有多大的安全冗余?這些,都是鄭州暴雨留給我們的思考題。
(文章編輯:李洋)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