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沁河
新聞專題制作
經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著作。廣義上,經典是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或者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核心價值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改變的“最有價值的書”,既包括馬列經典,也包括國學經典。國學包括經史子集,其中《禮記》是五經之一,《老子》是萬經之王,杜甫是中國詩圣,韓愈是百代文宗。這里僅就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中的河南元素,即關聯河南歷史名人的用典,進行歸類歸納,與大家共享共勉。
《禮記》作者戴圣是河南商丘人
《禮記》是一部中國古代典章制度匯編,作者戴圣是河南商丘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許多出自《禮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語出《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與序言中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遙相呼應,完美對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語出《禮記·大學》,意思是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間斷地更新。據稱“創新”一詞即濫觴于此。這與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完美對接。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引用:“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語出《禮記·文王世子》,意思是古往今來,但凡為師者都注重德才兼備,不僅要授學生“謀事之才”,更要傳學生“立世之德”,而傳德尤為根本。這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原則完美對接。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語出《禮記·學記》:“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開篇寫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往今來,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都與老師的教育教導有關。教師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人格的力量成風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到德學兼備、兩者皆高,才能贏得學生由衷的敬佩與尊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這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老子》作者李耳是河南鹿邑人
《道德經》為春秋時期老子著作,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道德經》又稱《老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是除了《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許多出自《老子》。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這就告訴我們黨政干部,要在細微之處成就大事。天下大事,必須從細微處著手。我們做大事要從小事做起。面對小事,切不可掉以輕心。要有慎重的態度、縝密的思考,細心而為之。
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引用:“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意思是圣人沒有固定不變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方略。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語出《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那合抱粗的大樹,成長于小芽嫩苗;那九重高臺,由一塊塊細土壘成;那千里之遙的行程,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利用老子闡述的事物發展變化規律,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和耐性,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產生了儒、釋、道、墨、名、法、陰陽、農、雜、兵等各家學說,涌現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韓愈、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魯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把老子放在孔子前面、把莊子放在孟子前面,可見習近平總書記非常注重道家思想,遵循“道法自然”,進而提出了生態文明思想。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重心在發展;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重心在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心在統籌。
唐朝詩圣杜甫是河南鞏義人
2019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名干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信仰認定了就要信上一輩子,否則就會出大問題。”語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圣杜甫為河南鞏義人。風雨不動安如山,表達了詩圣感天憫人、憂國憂民的人文主義情懷。這種情懷一以貫之,亦為今天優秀的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從毛澤東同志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種情懷上升到黨的宗旨,洋溢在每名共產黨員的心中。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理想信念是偉大的,但通往理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著坎坷和荊棘、考驗和危險、挫折和失敗。志向和理想一旦確定,就要堅定不移,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百代文宗韓愈是河南孟州人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語出唐代韓愈《五箴》,意思是人最大的憂患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既然知道了,不能改正,就是沒有勇氣。韓愈,河南孟州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改”字貫穿始終,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夠當下改的,明確時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時解決不了的,要盯住不放,通過不斷深化認識、增強自覺,明確階段目標,持續整改。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最要在速字上著力。”語出《朱子語類·卷二十一》,即知道自己有缺點,就要抓緊改正,最重要的是立說立行、知錯即改、馬上就改。
今年是河南省能力作風建設年,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聯河南歷史名人的用典,可以提高能力、改進作風,進一步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的科學內涵,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讓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原載于6月23日大河網,作者為中共焦作市委黨校政治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經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著作。廣義上,經典是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或者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核心價值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改變的“最有價值的書”,既包括馬列經典,也包括國學經典。國學包括經史子集,其中《禮記》是五經之一,《老子》是萬經之王,杜甫是中國詩圣,韓愈是百代文宗。這里僅就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中的河南元素,即關聯河南歷史名人的用典,進行歸類歸納,與大家共享共勉。
《禮記》作者戴圣是河南商丘人
《禮記》是一部中國古代典章制度匯編,作者戴圣是河南商丘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許多出自《禮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語出《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與序言中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遙相呼應,完美對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語出《禮記·大學》,意思是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間斷地更新。據稱“創新”一詞即濫觴于此。這與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完美對接。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引用:“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語出《禮記·文王世子》,意思是古往今來,但凡為師者都注重德才兼備,不僅要授學生“謀事之才”,更要傳學生“立世之德”,而傳德尤為根本。這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原則完美對接。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語出《禮記·學記》:“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開篇寫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往今來,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都與老師的教育教導有關。教師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人格的力量成風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到德學兼備、兩者皆高,才能贏得學生由衷的敬佩與尊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這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老子》作者李耳是河南鹿邑人
《道德經》為春秋時期老子著作,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道德經》又稱《老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是除了《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許多出自《老子》。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這就告訴我們黨政干部,要在細微之處成就大事。天下大事,必須從細微處著手。我們做大事要從小事做起。面對小事,切不可掉以輕心。要有慎重的態度、縝密的思考,細心而為之。
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引用:“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意思是圣人沒有固定不變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方略。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語出《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那合抱粗的大樹,成長于小芽嫩苗;那九重高臺,由一塊塊細土壘成;那千里之遙的行程,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利用老子闡述的事物發展變化規律,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和耐性,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產生了儒、釋、道、墨、名、法、陰陽、農、雜、兵等各家學說,涌現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韓愈、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魯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把老子放在孔子前面、把莊子放在孟子前面,可見習近平總書記非常注重道家思想,遵循“道法自然”,進而提出了生態文明思想。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重心在發展;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重心在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心在統籌。
唐朝詩圣杜甫是河南鞏義人
2019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名干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信仰認定了就要信上一輩子,否則就會出大問題。”語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圣杜甫為河南鞏義人。風雨不動安如山,表達了詩圣感天憫人、憂國憂民的人文主義情懷。這種情懷一以貫之,亦為今天優秀的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從毛澤東同志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種情懷上升到黨的宗旨,洋溢在每名共產黨員的心中。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理想信念是偉大的,但通往理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著坎坷和荊棘、考驗和危險、挫折和失敗。志向和理想一旦確定,就要堅定不移,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百代文宗韓愈是河南孟州人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語出唐代韓愈《五箴》,意思是人最大的憂患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既然知道了,不能改正,就是沒有勇氣。韓愈,河南孟州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改”字貫穿始終,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夠當下改的,明確時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時解決不了的,要盯住不放,通過不斷深化認識、增強自覺,明確階段目標,持續整改。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最要在速字上著力。”語出《朱子語類·卷二十一》,即知道自己有缺點,就要抓緊改正,最重要的是立說立行、知錯即改、馬上就改。
今年是河南省能力作風建設年,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聯河南歷史名人的用典,可以提高能力、改進作風,進一步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的科學內涵,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讓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原載于6月23日大河網,作者為中共焦作市委黨校政治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