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時習之丨習近平的這些關切事,有了新變化
更新時間:2024-3-30 20:40:21    來源:南方網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改革發展、情牽百姓冷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察政情、問民意。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成為現實。

 

“這里的絲弦、高腔、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與時俱進發展好”

時間:2024年3月19日

地點:在湖南常德河街考察

【現場】

2024年3月19日,習近平到常德市考察調研。位于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歷史悠久,曾毀于1943年的常德戰役。近年來,常德市復原老河街風貌,將此地打造成為歷史文化街區。

當天上午,習近平來到常德河街,察看各種特色小吃、特產、特色工藝品,同店主和游客親切交流,并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示,詳細了解常德老城街道修復利用、城市規劃、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情況。

【習近平說】

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這里的絲弦、高腔、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與時俱進發展好。

【延伸閱讀】

“大河街的金子,小河街的銀子,麻陽街的痞子。上南門高,下南門低,銀子出在河街里。”這句流傳于常德民間的諺語,形象生動地詮釋了早期河街濃郁的商業氛圍和市井生活氣息。新中國成立后,水上運輸逐漸被現代交通工具所取代,河街曾經的風光也隨之沒入跌宕起伏的歷史長河。2016年,常德市復原老河街風貌,建成以老常德時期河街為原型的常德河街。2022年,常德河街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截至2023年10月,全國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2座,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200余片。做好保護與利用的文章,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歷史文化街區正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綻放異彩。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時間:2023年11月28日

地點:在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考察

【現場】

對科技創新,習近平始終放在心頭。2023年11月28日,習近平來到張江科學城參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藍天夢、創新藥、智能造、未來車……令人目不暇接,怦然心動。

習近平細致察看每一個展位,在智能機器人面前停下了腳步。他饒有興致地看著一個機器人“秀”起靈活的“手指”,腳步穩當地“走”過來。“這項技術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準?”“從實用的情況看,已經鋪開了嗎?”問得細致,思得周密。

【習近平說】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上海在這方面要當好龍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要著力造就大批胸懷使命感的尖端人才,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

【延伸閱讀】

C919大型客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我國首臺獲準上市的國產質子治療系統、世界首臺2米PET-CT分子影像設備、通用人形機器人GR-1……這些上海科技創新的“閃亮名片”,充分彰顯著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以科技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與擔當。

2024年2月19日,上海公布202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單。數據顯示,今年上海計劃安排191項重大工程正式項目,其中,科技產業類項目76項,占比項目總數約四成。

 

“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時間:2023年7月29日

地點:在陜西漢中市考察

【現場】

習近平十分關心漢江流域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2023年7月29日,習近平來到陜西省漢中市考察,參觀漢中市博物館有關歷史文物展陳,了解漢中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情況。

【習近平說】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要發揮好博物館保護、傳承、研究、展示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

2024年春節假期,即2月10日至17日,“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全國博物館共接待觀眾7358.01萬人次,同比增長98.6%。其中,陜西、四川、江蘇、廣東、山東、河南、浙江、江西8省份博物館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

 

“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

時間:2022年3月6日

場合: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

【現場】

早在參加2017年全國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便談到了有關大涼山“懸崖村”的新聞報道:“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

2022年3月6日,來自四川的全國政協委員帶來了“懸崖村”的兩張照片,一張是昔日掛在峭壁上顫巍巍的藤梯,一張是今日穩穩當當“飛”入云霄的鋼梯。

習近平仔細端詳,細問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的近況,再問鄉村旅游進展。得知如今,“懸崖村”村民易地搬遷,住進樓房。這一次,習近平總算放下心來。

【習近平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延伸閱讀】

2017年6月底,懸崖村村民告別了藤梯,用上了2500余根鋼管構成的鋼梯。2020年5月,村民們搬遷至位于昭覺縣城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3.5萬個、安置住房266萬套。到2020年底,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近千萬生活在“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搬入新家園、開啟新生活。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時間:2019年3月8日

場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

【現場】

“讓孩子就近上個好學校,找一個好的醫院看病,就地就業、不外出打工,村里面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2019年3月8日,在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現場,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代表道出了中國農民的8個夢想。

“講得很生動!”習近平稱贊道。

習近平對李連成代表說:“我經常到一些貧困地區去,到農村去,我總有一句話,想知道你們還需要些什么?你今天講的這些,恰恰是廣大農民對幸福生活追求的要求,一些已經做成了,一些還在做的過程中,一些是下一步準備要做。”

【習近平說】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再接再厲,咬定目標,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按時按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

【延伸閱讀】

曾經,西辛莊村一窮二白。如今,圍繞鄉村振興搞發展,村里產業興旺。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教育服務,實現了家門口能就業,養老有保障。

 

“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時間:2019年3月7日

場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

【現場】

“我依然記得2013年2月3日,您沿著陡峭山路來到布楞溝村。”2019年3月7日,在甘肅代表團審議現場,董彩云告訴習近平,“我的家鄉還沒有高速公路,我們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鄉的脫貧致富。”

“甘肅還沒有通高速公路的縣有多少?”習近平問坐在身旁的甘肅省負責同志。

“甘肅一共86個縣區,還有31個縣不通高速,40多個縣還沒建過鐵路。現在有規劃,正在和有關部門對接。”這位負責同志回答道。

在2019年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再一次就相關問題作出指示:目前,要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習近平說】

希望甘肅廣大干部群眾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大環境保護和整治力度、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延伸閱讀】

自2020年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正式提出以來,中國鄉村建設的制度框架不斷完善,短板弱項加快補齊。據悉,2023年我國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6萬公里,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3%,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絕大多數村莊實現干凈整潔有序。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時間:2017年3月10日

場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審議

【現場】

2017年3月10日,在新疆代表團審議現場,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代表拿出庫爾班大叔家人的照片,給習近平看。習近平仔細端詳,并詢問庫爾班大叔家人工作生活情況,請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轉達對這家人的問候。

習近平還問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他們村里每家有多少土地、是種糧食還是種果樹?他家里有沒有認親結對子,效果怎么樣?

習近平說,這項工作要扎實開展,讓結對認親取得實效。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說:“黨的政策亞克西!”

習近平也回應:亞克西!

【習近平說】

要持續開展好“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把民族團結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各方面,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延伸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推進。各地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了良好條件。

當前,多個民族成員組成的家庭越來越多,各族群眾互相幫助、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的故事令人動容。近年來,為推動新疆各族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援疆省市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引進1.5萬余家企業進疆落戶,帶動當地200多萬人就業。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時間:2016年3月10日、2021年3月7日

場合:習近平分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兩次關注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現場】

2016年3月10日,在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時任青海省省長的郝鵬代表介紹了青海近年環境生態發展情況。

習近平關心地詢問青海保護生態環境、推進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情況。

2021年3月7日,在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孔慶菊代表拿出的兩張“大萌貓”照片,吸引了習近平的目光。

“以前很少見的珍稀物種,現在頻頻現身了。”孔慶菊向習近平講述青海生態環境的變化。

“這說明生態保護見效了。”習近平凝視照片,頻頻點頭,“特別是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增強了,看到了生態本身的經濟價值。”

【習近平說】

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布局,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正確處理發展生態旅游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堅決整治生態領域突出問題,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上走在前頭,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2021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講話

【延伸閱讀】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2021年10月12日正式設立,將黃河、長江源頭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完整納入,使自然生態系統得到系統性、原真性、完整性保護。

據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評估結果顯示: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明顯改善區域占保護區總面積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數增幅10.88%。近年來,隨著人為擾動減少,包括“旗艦物種”雪豹在內的野生動物頻頻現身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多只大種群白唇鹿、800只左右特大種群巖羊、50只以上大種群藍馬雞……曾被認為幾近絕跡的馬麝也重新出現在祁連山里。保護區還新發現了鳳頭蜂鷹、紅腳隼、藏狐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時間:2013年11月3日

地點:在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

【現場】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沿著狹窄山路輾轉來到花垣縣十八洞村特困戶施齊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盞節能燈是唯一“電器”。老人老伴石爬專問:“怎么稱呼您?”村主任說:“這是總書記。”習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詢問年紀,聽說老人64歲了,他說:“你是大姐。”

“吃得飽嗎?”“有果樹嗎?”“養豬了嗎?”在施齊文家,習近平向兩位老人仔細了解生產生活情況。聽說養了豬,他問道:“自己吃還是賣了?”他走進兩位老人睡覺的小木房,揭開米倉蓋子察看,還走進豬圈看老人家里養的兩頭豬。

【習近平說】

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三件事要做實:一是發展生產要實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 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設法,把現實問題一件件解決,探索可復制的經驗。

【延伸閱讀】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在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開啟苗鄉巨變。如今,這個深度貧困村,已從脫貧攻堅邁入鄉村振興新征程。

十八洞村的農特產品走出大山,游客接連不斷來到苗寨,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2年的23505元,村集體經濟從空白增長到2022年的380萬元。

此外,十八洞村還與周邊7個村聯結,成立了十八洞片區,共謀產業發展,攜手共同富裕。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時習之丨習近平的這些關切事,有了新變化
    2024-3-30 20:40:21    來源:南方網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改革發展、情牽百姓冷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察政情、問民意。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成為現實。

     

    “這里的絲弦、高腔、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與時俱進發展好”

    時間:2024年3月19日

    地點:在湖南常德河街考察

    【現場】

    2024年3月19日,習近平到常德市考察調研。位于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歷史悠久,曾毀于1943年的常德戰役。近年來,常德市復原老河街風貌,將此地打造成為歷史文化街區。

    當天上午,習近平來到常德河街,察看各種特色小吃、特產、特色工藝品,同店主和游客親切交流,并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示,詳細了解常德老城街道修復利用、城市規劃、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情況。

    【習近平說】

    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這里的絲弦、高腔、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與時俱進發展好。

    【延伸閱讀】

    “大河街的金子,小河街的銀子,麻陽街的痞子。上南門高,下南門低,銀子出在河街里。”這句流傳于常德民間的諺語,形象生動地詮釋了早期河街濃郁的商業氛圍和市井生活氣息。新中國成立后,水上運輸逐漸被現代交通工具所取代,河街曾經的風光也隨之沒入跌宕起伏的歷史長河。2016年,常德市復原老河街風貌,建成以老常德時期河街為原型的常德河街。2022年,常德河街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截至2023年10月,全國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2座,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200余片。做好保護與利用的文章,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歷史文化街區正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綻放異彩。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時間:2023年11月28日

    地點:在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考察

    【現場】

    對科技創新,習近平始終放在心頭。2023年11月28日,習近平來到張江科學城參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藍天夢、創新藥、智能造、未來車……令人目不暇接,怦然心動。

    習近平細致察看每一個展位,在智能機器人面前停下了腳步。他饒有興致地看著一個機器人“秀”起靈活的“手指”,腳步穩當地“走”過來。“這項技術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準?”“從實用的情況看,已經鋪開了嗎?”問得細致,思得周密。

    【習近平說】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上海在這方面要當好龍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要著力造就大批胸懷使命感的尖端人才,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

    【延伸閱讀】

    C919大型客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我國首臺獲準上市的國產質子治療系統、世界首臺2米PET-CT分子影像設備、通用人形機器人GR-1……這些上海科技創新的“閃亮名片”,充分彰顯著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以科技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與擔當。

    2024年2月19日,上海公布202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單。數據顯示,今年上海計劃安排191項重大工程正式項目,其中,科技產業類項目76項,占比項目總數約四成。

     

    “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時間:2023年7月29日

    地點:在陜西漢中市考察

    【現場】

    習近平十分關心漢江流域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2023年7月29日,習近平來到陜西省漢中市考察,參觀漢中市博物館有關歷史文物展陳,了解漢中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情況。

    【習近平說】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要發揮好博物館保護、傳承、研究、展示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

    2024年春節假期,即2月10日至17日,“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全國博物館共接待觀眾7358.01萬人次,同比增長98.6%。其中,陜西、四川、江蘇、廣東、山東、河南、浙江、江西8省份博物館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

     

    “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

    時間:2022年3月6日

    場合: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

    【現場】

    早在參加2017年全國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便談到了有關大涼山“懸崖村”的新聞報道:“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

    2022年3月6日,來自四川的全國政協委員帶來了“懸崖村”的兩張照片,一張是昔日掛在峭壁上顫巍巍的藤梯,一張是今日穩穩當當“飛”入云霄的鋼梯。

    習近平仔細端詳,細問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的近況,再問鄉村旅游進展。得知如今,“懸崖村”村民易地搬遷,住進樓房。這一次,習近平總算放下心來。

    【習近平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延伸閱讀】

    2017年6月底,懸崖村村民告別了藤梯,用上了2500余根鋼管構成的鋼梯。2020年5月,村民們搬遷至位于昭覺縣城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3.5萬個、安置住房266萬套。到2020年底,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近千萬生活在“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搬入新家園、開啟新生活。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時間:2019年3月8日

    場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

    【現場】

    “讓孩子就近上個好學校,找一個好的醫院看病,就地就業、不外出打工,村里面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2019年3月8日,在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現場,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代表道出了中國農民的8個夢想。

    “講得很生動!”習近平稱贊道。

    習近平對李連成代表說:“我經常到一些貧困地區去,到農村去,我總有一句話,想知道你們還需要些什么?你今天講的這些,恰恰是廣大農民對幸福生活追求的要求,一些已經做成了,一些還在做的過程中,一些是下一步準備要做。”

    【習近平說】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再接再厲,咬定目標,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按時按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

    【延伸閱讀】

    曾經,西辛莊村一窮二白。如今,圍繞鄉村振興搞發展,村里產業興旺。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教育服務,實現了家門口能就業,養老有保障。

     

    “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時間:2019年3月7日

    場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

    【現場】

    “我依然記得2013年2月3日,您沿著陡峭山路來到布楞溝村。”2019年3月7日,在甘肅代表團審議現場,董彩云告訴習近平,“我的家鄉還沒有高速公路,我們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鄉的脫貧致富。”

    “甘肅還沒有通高速公路的縣有多少?”習近平問坐在身旁的甘肅省負責同志。

    “甘肅一共86個縣區,還有31個縣不通高速,40多個縣還沒建過鐵路。現在有規劃,正在和有關部門對接。”這位負責同志回答道。

    在2019年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再一次就相關問題作出指示:目前,要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習近平說】

    希望甘肅廣大干部群眾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大環境保護和整治力度、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延伸閱讀】

    自2020年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正式提出以來,中國鄉村建設的制度框架不斷完善,短板弱項加快補齊。據悉,2023年我國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6萬公里,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3%,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絕大多數村莊實現干凈整潔有序。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時間:2017年3月10日

    場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審議

    【現場】

    2017年3月10日,在新疆代表團審議現場,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代表拿出庫爾班大叔家人的照片,給習近平看。習近平仔細端詳,并詢問庫爾班大叔家人工作生活情況,請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轉達對這家人的問候。

    習近平還問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他們村里每家有多少土地、是種糧食還是種果樹?他家里有沒有認親結對子,效果怎么樣?

    習近平說,這項工作要扎實開展,讓結對認親取得實效。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說:“黨的政策亞克西!”

    習近平也回應:亞克西!

    【習近平說】

    要持續開展好“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把民族團結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各方面,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延伸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推進。各地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了良好條件。

    當前,多個民族成員組成的家庭越來越多,各族群眾互相幫助、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的故事令人動容。近年來,為推動新疆各族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援疆省市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引進1.5萬余家企業進疆落戶,帶動當地200多萬人就業。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時間:2016年3月10日、2021年3月7日

    場合:習近平分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兩次關注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現場】

    2016年3月10日,在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時任青海省省長的郝鵬代表介紹了青海近年環境生態發展情況。

    習近平關心地詢問青海保護生態環境、推進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情況。

    2021年3月7日,在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孔慶菊代表拿出的兩張“大萌貓”照片,吸引了習近平的目光。

    “以前很少見的珍稀物種,現在頻頻現身了。”孔慶菊向習近平講述青海生態環境的變化。

    “這說明生態保護見效了。”習近平凝視照片,頻頻點頭,“特別是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增強了,看到了生態本身的經濟價值。”

    【習近平說】

    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布局,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正確處理發展生態旅游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堅決整治生態領域突出問題,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上走在前頭,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2021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講話

    【延伸閱讀】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2021年10月12日正式設立,將黃河、長江源頭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完整納入,使自然生態系統得到系統性、原真性、完整性保護。

    據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評估結果顯示: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明顯改善區域占保護區總面積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數增幅10.88%。近年來,隨著人為擾動減少,包括“旗艦物種”雪豹在內的野生動物頻頻現身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多只大種群白唇鹿、800只左右特大種群巖羊、50只以上大種群藍馬雞……曾被認為幾近絕跡的馬麝也重新出現在祁連山里。保護區還新發現了鳳頭蜂鷹、紅腳隼、藏狐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時間:2013年11月3日

    地點:在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

    【現場】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沿著狹窄山路輾轉來到花垣縣十八洞村特困戶施齊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盞節能燈是唯一“電器”。老人老伴石爬專問:“怎么稱呼您?”村主任說:“這是總書記。”習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詢問年紀,聽說老人64歲了,他說:“你是大姐。”

    “吃得飽嗎?”“有果樹嗎?”“養豬了嗎?”在施齊文家,習近平向兩位老人仔細了解生產生活情況。聽說養了豬,他問道:“自己吃還是賣了?”他走進兩位老人睡覺的小木房,揭開米倉蓋子察看,還走進豬圈看老人家里養的兩頭豬。

    【習近平說】

    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三件事要做實:一是發展生產要實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 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設法,把現實問題一件件解決,探索可復制的經驗。

    【延伸閱讀】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在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開啟苗鄉巨變。如今,這個深度貧困村,已從脫貧攻堅邁入鄉村振興新征程。

    十八洞村的農特產品走出大山,游客接連不斷來到苗寨,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2年的23505元,村集體經濟從空白增長到2022年的380萬元。

    此外,十八洞村還與周邊7個村聯結,成立了十八洞片區,共謀產業發展,攜手共同富裕。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kbd id="66666"><abbr id="66666"></abbr></kbd><samp id="66666"><tr id="66666"></tr></samp>
  • <s id="66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