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好一點了嗎?”|兩會問答·總書記的牽掛③
更新時間:2024-3-4 15:46:47 來源:學習小組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問起太湖治理情況:“太湖好一點了嗎?”“沒有藍藻了吧?”
藍藻的生長與水質互為因果:水質越惡化,藍藻越瘋長;藍藻愈泛濫,水質愈惡化。過去,太湖岸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船菜餐館,小化工廠、印染企業的廢水也直排入湖,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藍藻層層堆疊,厚的地方居然放塊磚頭也沉不下去。歷經10余年常抓長治,今日太湖重現萬頃碧波,水質藻情達到2007年以來最佳水平,湖心區水質達Ⅲ類。“我一直要求,在生態上一定要把握住。歌里唱‘太湖美’,多美啊!但一想起藍藻,就起膩了。工業和生活排放一度對太湖污染很大,治理花了很大力氣。”在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銀山’,反而成了虧錢買賣。”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不只是江蘇。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下團組時,常掛念著各地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在貴州代表團,他詢問“石漠化治理怎么樣”“旅游產業發展得如何?”;在廣東代表團,他關心“珠三角現在PM2.5是多少?”“東江的水質怎么樣?”;在青海代表團,他了解推進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情況……問答之間,既為地方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方向,也不斷深入闡述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內在聯結。怎么看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2019年3月5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來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他以科學的辯證法給出答案:“表面上看,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從根本上講,兩者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并非對立,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從“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到“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再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指出,這三個階段“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是發展觀念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人和自然關系不斷調整、趨向和諧的過程”。
現實中,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的故事越來越多。2021年全國兩會,同樣在內蒙古代表團,一位在大興安嶺當了幾十年林業工人的代表,講述了自己從砍樹到護林、從拿鋸斧到扛鍬鎬的親身經歷。他告訴總書記:“經常有狍子、棕熊‘光顧’林場和管護站。據測算,2018年我們這里的森林與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6159.74億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一本明白賬。”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習近平感慨地說:“你提到的這個生態總價值,就是綠色GDP的概念,說明生態本身就是價值。這里面不僅有林木本身的價值,還有綠肺效應,更能帶來旅游、林下經濟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實際上是增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