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八大關鍵詞看2017教育變革
回望2017年教育領域的變革,我們選取了學前教育、新高考、留學安全等八個關鍵詞,回顧熱點新聞事件與重要政策,邀請專家、從業者分享他們的觀點,也展望2018年這些領域可能會發生的新氣象。
1 學前教育
2017年,學前教育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從政策層面看,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呼吁出臺《學前教育法》。4月26日,教育部印發《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辦法》。12月,中共十九大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
從市場角度而言,二孩政策、家長在學前教育階段的消費意愿強烈,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為民辦學校掃除證券化障礙等利好因素吸引大量資本涌入學前教育領域。
與之相對的是,2017年下半年,接連發生的多起侵害嬰幼兒事件觸痛了家長的神經。11月24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緊急通知,部署立即在全國開展幼兒園規范辦園行為專項督導檢查。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一系列事件也引發了對學前教育行業從業者素質、資本準入、政府投入等方面的反思。
點評:資本過多、過快地涌入這個市場,使得不少園所出現盲目擴張的傾向,但教育是高度依賴人的行業,規模化、流程化的標準或方式在教育行業行不通。即便園所通過大量工作和精良的管理團隊實現教師培訓標準的統一,目前,學前教育行業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還是存在極大缺口。
此外,政府對于學前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雖穩步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顯不足。
希望未來政府對學前教育行業監管的方向一是設立資本準入制度,二是持續地加大投入,尤其是對軟件投入,三是擴大高校學前教育方向的招生,四是推進立法,加強對兒童的保護以及對違法者的制裁力度。
(彭爽,北京嘉杉嘉華兒童之家創始人、園長)
2 新高考
探索前行 不斷調整
2017年被稱為“新高考元年”。6月,上海、浙江作為全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迎來了新高考的第一屆畢業生。同年9月,北京、天津、山東、海南作為第二批試點地區,正式在高一年級啟動高考綜合改革。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給學生更多選擇。以北京高考為例,將實施“3+3”制度,文理不分科,除了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之外,學生可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對選考科目有要求的高校,需提前向社會公布。
在儲朝暉看來,浙江的高考改革試點是中規中矩的先行先試,比較嚴格地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范圍內進行,讓多年形成的改革設想落實到實際行動。同時,上海、浙江的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選科時不是依據興趣,而是依據學生之前的考試成績,選擇分數高的學科;考試次數增多,每次都不能馬虎,老師和學生壓力大增等。因此,2017年11月,浙江省出臺了新高考調整方案。
點評:高考綜合改革是一場“持久戰”,樂觀估計,接下來十年都要不斷調整;需要從改變政府包攬、計劃招生、總分錄取、單一評價標準等關鍵方面入手深化改革。對于家長關心的選科等問題,需要明確的是,不是新高考讓職業規劃提早,而是舊高考限制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如果小學階段讓孩子發現興趣和潛能;初中階段繼續深入探索,孩子自然能夠發展個性,高中階段也就不難做出選擇。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3 校園欺凌
明確界定 對癥下藥
近年來,校園欺凌一直是熱點話題。《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7)》在對北京中小學校園欺凌調查顯示,6.1%的學生幾乎每天遭受身體欺凌,11.6%的學生幾乎每天都遭受語言欺凌。自2016年開始,相關部門重拳治理校園欺凌,通過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等,我國中小學安全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但對于欺凌的判定和處理較為模糊。
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一部門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做出明確界定,從欺凌的預防到懲戒措施再到如何申訴,整個過程都做出了描述,同時對欺凌的主體、部門職責、工作要求做出規定。
點評:《方案》兼具指導性和操作性。這種聯動各部門治理教育難題的方式,不僅為校園欺凌“對癥下藥”,還對教育改革的綜合治理提出了思路。從實際情況看,“欺凌者”一般在家庭教育上存在一定缺失。預防校園欺凌,除學校、社會外,還需要家庭的參與,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此外,互聯網時代下,校園欺凌帶有隱蔽性強、擴散快、難發現、難監管等特點,未來,校園欺凌的治理將面臨更大挑戰,需要家校合力提升學生媒介素養,同時,學校也需要了解互聯網相關法規,應對網絡欺凌。
(項純,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博士)
4 性教育
轉變觀念 常態教學
因為一本性教材引發的爭議和多起案件的曝光觸發的大眾焦慮,性教育在2017年再次成為家長的關注點,性教育進課堂的呼聲也愈發強烈。
2017年3月,杭州一家長在看了北師大設計、編寫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后,節選了書中出現的生殖器官等內容,在網上質疑教材“尺度太大”,由此引發熱議。同年12月,江蘇首次公開性侵未成年犯罪人員信息并設置行業禁入,對此,有人點贊,也有觀點認為此舉合情卻未必合法。此后不久,北京也有了首例對性侵害未成年的被告人宣告“從業禁止”的判決。
對學校而言,除在辦學理念上是否對性教育足夠重視之外,教材、師資與課程標準也是學校開展性教育時面臨的難題。目前性教育還沒有統一的官方教材。在專家看來,一套好的性教材應該既教會孩子了解身體,學會自我保護,也包括人際交往、社會關系、衛生常識等生活教育內容。另一方面,性教育也必須遵循教育規律,不同學段的學生需匹配相關的課程標準。
點評:性教育的開展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配合。以防性侵教育為例,目前最大困難是雖然一部分人已覺醒,但還有很多人沒有轉變觀念,依舊談性色變。此外,防性侵教育想在體制內大范圍地覆蓋還很難,既需要經過培訓的師資、教材和課程,也需要教育部門的支持。希望2018年教育部門能將相關教育納入常態化教學。
(孫雪梅,女童保護發起人)
5 新《民促法》
分類管理 資本助力
2017年9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新《民促法》)正式施行。規定民辦學校(包括依法舉辦的其他民辦教育機構)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強調將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進行分類登記、分類管理。新法讓民辦學校身份界定更清晰,也首次明確民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教師具有與公辦學校和其教師同等的法律地位。
隨著民促法的實施,一系列針對民辦學校在稅收、收費、補貼、使用、扶持、管理方面的政策規定陸續出臺。目前,遼寧、安徽、浙江、天津等地披露了相應的配套實施意見,其中,遼寧、甘肅、天津等地尚未明確分類登記過渡期。
點評:新《民促法》實施后,有助于民辦學校實現資產在A股市場的證券化,未來或將有一批優質教育企業可以通過IPO直接登陸A股。同時,由于民辦教育機構從政策執行、登記注冊到最后成功上市有較長時間間隔,短期內新《民促法》對教育資產A股上市不會構成直接負面影響。結合多省實施的配套細則,以及資本市場的發展來看,民辦教育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營利性學校利好,將開啟全面教育資產證券化的新周期;二是,相比于登陸A股和美股,港股教育板塊未來幾年可能成為教育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理想選擇。三是,并購整合加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如房地產公司入局教育。
(I-EDU投資人俱樂部創始人張海龐)
6 教育+AI
加速變革 提升效率
在2017年的教育技術變革中,教育+AI無疑是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據不完全統計,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主要集中在:自適應學習、智能測評、語音處理、圖像識別、機器人等方面。與之相應的教育產品,不僅涉及作業輔導、考試測評、課堂教學等K12應試教育階段,而且延伸至如鋼琴陪練、機器人等素質教育領域。在教育產品紛紛入局AI的同時,該領域也受到資本青睞。2017年,學霸君、猿輔導、作業盒子等教育機構均獲得上億元融資,其中,乂學教育在年末完成高達2.7億元天使輪融資。
點評:AI將老師從重復性工作中釋放出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個性化教學。但機器無法替代老師,尤其在方法論的傳授,技巧點撥上,老師的價值要比機器大得多。未來,AI在教育的運用將會呈現多元化,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可能會分化出一系列相應的AI引擎。在此背景下,“教育+AI”將面臨更大挑戰:如何結合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特性推出有針對性的引擎?如何融合AI、教育兩方面的價值,達到1+1>2的效果,而不是簡單拿來主義。
(學霸君合伙人、首席科學家陳銳鋒)
7 教育機構跑路
風險凸顯 維權不易
2017年發生了數起教育機構跑路事件,其中不乏業內知名公司。9月2日,星空琴行突然關閉全國門店,其CEO周楷程失聯,學員的高額預付費和拖欠的教師工資等至今無從解決。12月13日,北京巨人時代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老板陳同被爆跑路,許多報名該機構自考培訓的學員難以順利完成學業,部分通過網絡貸款繳納學費的學員不得不繼續還款。
盡管培訓機構跑路輕則違反合同法等民事法律,重則觸犯刑法涉嫌犯罪,但學員常常會面臨維權難的問題。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尹富強表示,學員能采取的維權手段主要是提起民事訴訟,維權成本相對較高;即使贏了官司也很可能拿不到錢;因此許多人自認倒霉,放棄維權。此外,學員除了交款憑證以及合同外一般沒有其他有力證據,難以證明跑路機構涉嫌犯罪。此外,隨著教育信貸的興起,消費者亟須提高風險意識,配套的監管機制也亟待落地。
點評:教育機構跑路事件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是預收費模式下隱藏的風險。如果將預收費視為確認收入進行投資或盲目擴張,可能導致現金流斷裂。因此,機構要在業務邏輯和財務管理等方面保持謹慎,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對行業規范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機構在選擇資本時需謹慎,資本助推可能會帶來業績壓力或建立對賭協議,導致機構過于激進。其實教育資本需要更有耐心、更長線,急功近利很可能導致雙輸的局面。
(王磊,教育產業基金拼圖資本創始合伙人)
8 留學安全
警鐘頻敲 謹慎預防
2017年6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訪問學者章瑩穎失蹤。11月,數名中國留學生在加拿大遭遇電信詐騙失聯。12月,中國留學生江歌在日本被殺一案宣判,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恐嚇罪判處被告人陳世峰有期徒刑20年。2017年,數起中國留學生人身、財產等受損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7)》指出,留學安全需要引起政府、社會、家長以及留學生本人更大的重視。
點評:留學安全事件的發生主要由于學生安全意識不足,自我保護能力較差,不適應語言文化和生活環境的差異等所導致。多數不安全因素其實是整個社會面臨的風險,并非單獨針對中國留學生,近兩年相關報道的增多也并不意味著留學環境的惡化,家長無需過于焦慮恐懼,而應從案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加強安全教育。留學生應在行前做好功課,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和文化常識;學生出國后,家長、留學服務機構、學校等應做好銜接工作,建立應急機制,提供心理輔導和社會常識輔導等;此外,領事館、當地華人協會、志愿團體等可積極探索多元援助形式,宣傳安全意識,建立長效機制,促進留學生融入當地社會。
(葉陽依迪,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領事保護聯絡員)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八大關鍵詞看2017教育變革
回望2017年教育領域的變革,我們選取了學前教育、新高考、留學安全等八個關鍵詞,回顧熱點新聞事件與重要政策,邀請專家、從業者分享他們的觀點,也展望2018年這些領域可能會發生的新氣象。
1 學前教育
2017年,學前教育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從政策層面看,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呼吁出臺《學前教育法》。4月26日,教育部印發《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辦法》。12月,中共十九大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
從市場角度而言,二孩政策、家長在學前教育階段的消費意愿強烈,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為民辦學校掃除證券化障礙等利好因素吸引大量資本涌入學前教育領域。
與之相對的是,2017年下半年,接連發生的多起侵害嬰幼兒事件觸痛了家長的神經。11月24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緊急通知,部署立即在全國開展幼兒園規范辦園行為專項督導檢查。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一系列事件也引發了對學前教育行業從業者素質、資本準入、政府投入等方面的反思。
點評:資本過多、過快地涌入這個市場,使得不少園所出現盲目擴張的傾向,但教育是高度依賴人的行業,規模化、流程化的標準或方式在教育行業行不通。即便園所通過大量工作和精良的管理團隊實現教師培訓標準的統一,目前,學前教育行業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還是存在極大缺口。
此外,政府對于學前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雖穩步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顯不足。
希望未來政府對學前教育行業監管的方向一是設立資本準入制度,二是持續地加大投入,尤其是對軟件投入,三是擴大高校學前教育方向的招生,四是推進立法,加強對兒童的保護以及對違法者的制裁力度。
(彭爽,北京嘉杉嘉華兒童之家創始人、園長)
2 新高考
探索前行 不斷調整
2017年被稱為“新高考元年”。6月,上海、浙江作為全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迎來了新高考的第一屆畢業生。同年9月,北京、天津、山東、海南作為第二批試點地區,正式在高一年級啟動高考綜合改革。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給學生更多選擇。以北京高考為例,將實施“3+3”制度,文理不分科,除了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之外,學生可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對選考科目有要求的高校,需提前向社會公布。
在儲朝暉看來,浙江的高考改革試點是中規中矩的先行先試,比較嚴格地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范圍內進行,讓多年形成的改革設想落實到實際行動。同時,上海、浙江的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選科時不是依據興趣,而是依據學生之前的考試成績,選擇分數高的學科;考試次數增多,每次都不能馬虎,老師和學生壓力大增等。因此,2017年11月,浙江省出臺了新高考調整方案。
點評:高考綜合改革是一場“持久戰”,樂觀估計,接下來十年都要不斷調整;需要從改變政府包攬、計劃招生、總分錄取、單一評價標準等關鍵方面入手深化改革。對于家長關心的選科等問題,需要明確的是,不是新高考讓職業規劃提早,而是舊高考限制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如果小學階段讓孩子發現興趣和潛能;初中階段繼續深入探索,孩子自然能夠發展個性,高中階段也就不難做出選擇。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3 校園欺凌
明確界定 對癥下藥
近年來,校園欺凌一直是熱點話題。《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7)》在對北京中小學校園欺凌調查顯示,6.1%的學生幾乎每天遭受身體欺凌,11.6%的學生幾乎每天都遭受語言欺凌。自2016年開始,相關部門重拳治理校園欺凌,通過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等,我國中小學安全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但對于欺凌的判定和處理較為模糊。
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一部門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做出明確界定,從欺凌的預防到懲戒措施再到如何申訴,整個過程都做出了描述,同時對欺凌的主體、部門職責、工作要求做出規定。
點評:《方案》兼具指導性和操作性。這種聯動各部門治理教育難題的方式,不僅為校園欺凌“對癥下藥”,還對教育改革的綜合治理提出了思路。從實際情況看,“欺凌者”一般在家庭教育上存在一定缺失。預防校園欺凌,除學校、社會外,還需要家庭的參與,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此外,互聯網時代下,校園欺凌帶有隱蔽性強、擴散快、難發現、難監管等特點,未來,校園欺凌的治理將面臨更大挑戰,需要家校合力提升學生媒介素養,同時,學校也需要了解互聯網相關法規,應對網絡欺凌。
(項純,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博士)
4 性教育
轉變觀念 常態教學
因為一本性教材引發的爭議和多起案件的曝光觸發的大眾焦慮,性教育在2017年再次成為家長的關注點,性教育進課堂的呼聲也愈發強烈。
2017年3月,杭州一家長在看了北師大設計、編寫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后,節選了書中出現的生殖器官等內容,在網上質疑教材“尺度太大”,由此引發熱議。同年12月,江蘇首次公開性侵未成年犯罪人員信息并設置行業禁入,對此,有人點贊,也有觀點認為此舉合情卻未必合法。此后不久,北京也有了首例對性侵害未成年的被告人宣告“從業禁止”的判決。
對學校而言,除在辦學理念上是否對性教育足夠重視之外,教材、師資與課程標準也是學校開展性教育時面臨的難題。目前性教育還沒有統一的官方教材。在專家看來,一套好的性教材應該既教會孩子了解身體,學會自我保護,也包括人際交往、社會關系、衛生常識等生活教育內容。另一方面,性教育也必須遵循教育規律,不同學段的學生需匹配相關的課程標準。
點評:性教育的開展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配合。以防性侵教育為例,目前最大困難是雖然一部分人已覺醒,但還有很多人沒有轉變觀念,依舊談性色變。此外,防性侵教育想在體制內大范圍地覆蓋還很難,既需要經過培訓的師資、教材和課程,也需要教育部門的支持。希望2018年教育部門能將相關教育納入常態化教學。
(孫雪梅,女童保護發起人)
5 新《民促法》
分類管理 資本助力
2017年9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新《民促法》)正式施行。規定民辦學校(包括依法舉辦的其他民辦教育機構)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強調將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進行分類登記、分類管理。新法讓民辦學校身份界定更清晰,也首次明確民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教師具有與公辦學校和其教師同等的法律地位。
隨著民促法的實施,一系列針對民辦學校在稅收、收費、補貼、使用、扶持、管理方面的政策規定陸續出臺。目前,遼寧、安徽、浙江、天津等地披露了相應的配套實施意見,其中,遼寧、甘肅、天津等地尚未明確分類登記過渡期。
點評:新《民促法》實施后,有助于民辦學校實現資產在A股市場的證券化,未來或將有一批優質教育企業可以通過IPO直接登陸A股。同時,由于民辦教育機構從政策執行、登記注冊到最后成功上市有較長時間間隔,短期內新《民促法》對教育資產A股上市不會構成直接負面影響。結合多省實施的配套細則,以及資本市場的發展來看,民辦教育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營利性學校利好,將開啟全面教育資產證券化的新周期;二是,相比于登陸A股和美股,港股教育板塊未來幾年可能成為教育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理想選擇。三是,并購整合加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如房地產公司入局教育。
(I-EDU投資人俱樂部創始人張海龐)
6 教育+AI
加速變革 提升效率
在2017年的教育技術變革中,教育+AI無疑是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據不完全統計,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主要集中在:自適應學習、智能測評、語音處理、圖像識別、機器人等方面。與之相應的教育產品,不僅涉及作業輔導、考試測評、課堂教學等K12應試教育階段,而且延伸至如鋼琴陪練、機器人等素質教育領域。在教育產品紛紛入局AI的同時,該領域也受到資本青睞。2017年,學霸君、猿輔導、作業盒子等教育機構均獲得上億元融資,其中,乂學教育在年末完成高達2.7億元天使輪融資。
點評:AI將老師從重復性工作中釋放出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個性化教學。但機器無法替代老師,尤其在方法論的傳授,技巧點撥上,老師的價值要比機器大得多。未來,AI在教育的運用將會呈現多元化,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可能會分化出一系列相應的AI引擎。在此背景下,“教育+AI”將面臨更大挑戰:如何結合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特性推出有針對性的引擎?如何融合AI、教育兩方面的價值,達到1+1>2的效果,而不是簡單拿來主義。
(學霸君合伙人、首席科學家陳銳鋒)
7 教育機構跑路
風險凸顯 維權不易
2017年發生了數起教育機構跑路事件,其中不乏業內知名公司。9月2日,星空琴行突然關閉全國門店,其CEO周楷程失聯,學員的高額預付費和拖欠的教師工資等至今無從解決。12月13日,北京巨人時代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老板陳同被爆跑路,許多報名該機構自考培訓的學員難以順利完成學業,部分通過網絡貸款繳納學費的學員不得不繼續還款。
盡管培訓機構跑路輕則違反合同法等民事法律,重則觸犯刑法涉嫌犯罪,但學員常常會面臨維權難的問題。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尹富強表示,學員能采取的維權手段主要是提起民事訴訟,維權成本相對較高;即使贏了官司也很可能拿不到錢;因此許多人自認倒霉,放棄維權。此外,學員除了交款憑證以及合同外一般沒有其他有力證據,難以證明跑路機構涉嫌犯罪。此外,隨著教育信貸的興起,消費者亟須提高風險意識,配套的監管機制也亟待落地。
點評:教育機構跑路事件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是預收費模式下隱藏的風險。如果將預收費視為確認收入進行投資或盲目擴張,可能導致現金流斷裂。因此,機構要在業務邏輯和財務管理等方面保持謹慎,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對行業規范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機構在選擇資本時需謹慎,資本助推可能會帶來業績壓力或建立對賭協議,導致機構過于激進。其實教育資本需要更有耐心、更長線,急功近利很可能導致雙輸的局面。
(王磊,教育產業基金拼圖資本創始合伙人)
8 留學安全
警鐘頻敲 謹慎預防
2017年6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訪問學者章瑩穎失蹤。11月,數名中國留學生在加拿大遭遇電信詐騙失聯。12月,中國留學生江歌在日本被殺一案宣判,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恐嚇罪判處被告人陳世峰有期徒刑20年。2017年,數起中國留學生人身、財產等受損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7)》指出,留學安全需要引起政府、社會、家長以及留學生本人更大的重視。
點評:留學安全事件的發生主要由于學生安全意識不足,自我保護能力較差,不適應語言文化和生活環境的差異等所導致。多數不安全因素其實是整個社會面臨的風險,并非單獨針對中國留學生,近兩年相關報道的增多也并不意味著留學環境的惡化,家長無需過于焦慮恐懼,而應從案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加強安全教育。留學生應在行前做好功課,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和文化常識;學生出國后,家長、留學服務機構、學校等應做好銜接工作,建立應急機制,提供心理輔導和社會常識輔導等;此外,領事館、當地華人協會、志愿團體等可積極探索多元援助形式,宣傳安全意識,建立長效機制,促進留學生融入當地社會。
(葉陽依迪,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領事保護聯絡員)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