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一年間
新聞推薦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坐標上,2016年無疑是極為關鍵的一年——
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進軍,打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戰。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
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引領中國經濟撥開迷霧,實現緩中趨穩、穩中蓄進的發展態勢,也向世界傳遞出堅定的發展信心。
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面對復雜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贏得“十三五”良好開局
11月底,普華永道等多家境外機構聯合發布《中國資本市場洞察調研》。這份針對中國企業高管的調研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未來3年企業營收前景充滿信心。
“大河有水小河滿”,企業家的樂觀源于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預期和信心。
盡管年初曾對中國經濟表示擔憂,但時至年底,包括摩根士丹利、渣打銀行、匯豐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穆迪等多家機構都陸續發聲,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普遍表示看好。
預期“反轉”背后,折射出一年來中國經濟走過的不凡歷程。
這是挑戰重重的一年。
環視全球,美國經濟復蘇力度低于預期,歐洲經濟尚未擺脫低增長狀態,日本經濟結構性改革滯后……主要經濟體增長態勢疲弱,不確定性增強,中國置身于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
回顧國內,外需對增長拉動力減弱,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乏力,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比較突出,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經濟結構單一地區矛盾較多,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困難不可低估。
陣陣寒意中,中國經濟卻逆勢而上,呈現出更有質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的“新氣質”——
“穩”字當先,中國經濟在內外挑戰中平穩運行。連續三個季度增長6.7%,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提前完成全年就業指標;城鄉居民收入與GDP增長基本同步;物價漲勢總體溫和。
“創”字引領,為中國經濟厚積薄發積蓄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均保持10%以上增速,中國成為全球創業投資熱土。
“簡”字凸顯,為中國經濟釋放無限活力。簡政放權,為創業者提供了頗多便利。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近1.5萬戶,創業成本顯著降低。
“優”字發力,帶動經濟企穩向好。產能和庫存下降引導市場預期改善,降成本增強企業信心,補短板拉動有效投資,去杠桿路徑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應初顯,經濟運行產生一系列積極變化。
面對諸般困難與挑戰,中國經濟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實屬不易。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這份成績單的取得,來源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判斷形勢,牢牢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經濟發展新常態“怎么看”和“怎么辦”的問題,作出重大理論創新和決策部署。
掌舵沉穩裕如,知難勇毅向前。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每個關鍵節點、作出關鍵決策,指引中國經濟撥開迷霧,穩步前行——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開局之年、推進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如何為中國經濟開好局,起好步?
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為經濟增速樹立底線思維,這是魄力,更是準確把握經濟大勢的信心和決心。
4月,春暖花開。在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時,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一些實體企業生產經營仍然困難,市場風險點增多。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扎實做好工作。
不為表面現象所惑,緊緊抓住供給側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矛盾,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攻方向,切中要害,久久為功。
進入二季度,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消費需求轉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深度分化調整加劇。
面對海內外的關注,習近平總書記于年中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通過實施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的組合政策,努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走勢。
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進入下半年,中國經濟指標出現積極可喜的變化——
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9月份打破連續54個月下降走勢后,連續3個月正增長;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民間投資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
10月底,收官之季序幕拉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這一重大判斷,指出要深化、細化、具體化政策組合,加大工作落實力度。
不為一些經濟指標回升而喜形于色,也不為一些指標下行驚慌失措,如同“定盤之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中國經濟巨輪,迎風破浪,不斷前進。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面下調發達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預期,但卻維持今年中國經濟增速6.6%的預期不變。報告認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將繼續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躍升
當支柱產業遇上去產能,河北不是沒有糾結:壓減產能,勢必影響短期經濟總量;維持現狀,結構失衡矛盾將愈演愈烈。
去留之間,河北選擇了前者。
有效減法換來發展加法。截至10月,河北提前完成年度鋼鐵產能壓減任務,前三季度地區經濟增速也出人意料地兩年來首次高于全國水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如何“攻”掣肘經濟轉型的結構之“堅”,關系決勝全面小康全局之成敗。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周密部署,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呈現多向度的積極變化——
煤炭、鋼鐵加速去產能,供需關系改善;商品房庫存持續減少;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措施陸續出臺,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清費減稅、簡政放權,企業成本逐步下降;擴大有效投資,推動扶貧攻堅,補短板走向深入……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從“三期疊加”到“經濟發展新常態”,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不斷探索、深化認識的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找準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病根——有效供給不足、供需錯配等結構性問題突出,對癥下藥,主動出擊。
一年來,圍繞這條主線,改革部署密集有序——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確定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行動路線圖;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經濟開啟了結構調整的大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已成為改革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頓說。
一年來,圍繞這條主線,改革脈絡日漸清晰——
制定工作方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手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周密部署,系統解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如何落實”等問題,為改革推進提供了重要遵循。
這是目標明確的改革: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這是方向明晰的改革: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這是鎖定病灶的改革:抓住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
這是厘清邊界的改革:既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又讓政府勇擔責任,干好自己該干的事。
一年來,圍繞這條主線,改革決心更加堅定——
同樣是在河北,去產能也并非一馬平川。
近日,針對河北仍有企業不顧中央三令五申,頂風作案,違法違規建設鋼鐵冶煉項目,一周之內,國務院調查組、專家調查組、河北省調查組三次實地檢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革故鼎新的攻堅戰,樣樣關系到存量調整,刀刀動的是既得利益——
去產能面臨“人哪去、錢哪來”,形勢復雜;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依然巨大,風險隱患加劇;企業杠桿率高企,債務規模增長過快;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隱性成本備受詬病;“補短板”亟待破解社會資本進入難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全局、關系長遠,一定要切實抓好。”
“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改革落實,釋放出堅定的改革決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忍得一時“痛與斷”,會迎來鳳凰涅槃。
地處江蘇的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至10月盈利3.7億元。公司總經理陳少慧感觸深刻:“近一年來,淘汰部分過剩產能、打擊違規違法生產,企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市場預期明顯向好。”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相比于需求側的管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是一劑標本兼治的良藥,促進中國經濟祛腐生新,穩步前進。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說,中國正在經歷的去產能以及經濟轉型盡管有挑戰、很痛苦,但這符合各國廣泛的利益需求,轉型升級將推動中國引領世界經濟前行,讓全世界受益。
一種動力更加強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相繼出臺,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為中國經濟注入澎湃動力
“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攻堅關鍵期。2016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中國農村改革的重要發源地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調研,這也是他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出臺后的首次地方調研。
關鍵的時間節點,重要的改革“地標”,此次調研傳遞出強烈信號:改革開放矢志不渝,攻堅克難決不止步。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第30次研究部署改革工作的會議。三年來,每次會議,都會針對改革面臨的最緊迫任務、最突出矛盾和最需要把握的問題提出要求,為改革沿著正確軌道運行把脈定向。
“改革往往都是從易到難。我們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敢于涉深水區、啃硬骨頭。”
“全面深化改革頭3年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
“面對改革的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要牽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
“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
……
風疾浪高,擊楫勇進。攻堅之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按下“快進鍵”:
一年來,中央深改組會議節奏提速,截至12月5日共召開11次會議,審議通過改革文件數量達到96個,較往年明顯增多。
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重慶、江西、安徽、黑龍江、寧夏、河北、青海調研考察,所到之處,“改革”無一例外成為高頻詞。
對此,拉美社在9月底發表的評論中盛贊:“中國推進改革和維持中高速增長的決心為世界經濟帶來了希望和穩定。”
改革是體制機制的創新,不可避免地會觸及既得利益,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只爭朝夕的銳氣和勇往直前的毅力。
進入2016年年末,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破局開路,交出了一份銳意進取的“改革答卷”: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1+N”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公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藍圖;出臺農地“三權分置”、加快農業現代化等一系列改革方案;財稅體制、科技體制、生態文明改革總體方案精彩亮相……柱立則墻固,梁橫則屋成。目前經濟生態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主要綜合性改革方案已基本出臺。
——不斷推進簡政放權,資源稅改革、營改增全面鋪開,國資監管轉向以管資本為主,價格改革大刀闊斧,自貿試驗區擴容,投融資體制、混合所有制、利率匯率市場化等改革全面發力、次第開花……改革涉險灘、啃硬骨頭,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不斷夯基壘臺、厚積成勢。
——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時,強調毫不動搖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隨后,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等回應人民群眾重大關切的改革舉措相繼出臺,一掃各方疑慮,有效增強了發展信心。
——加強改革試點統籌,及時評估試點成效;提高督查工作權威性和執行力,以硬措施保障硬任務;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及時宣傳總結推廣;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一步行動勝過一打綱領,中央深改組會議多次要求堅決貫徹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有評論稱,環顧當今世界,各經濟體改革意愿強烈但真正能夠落實的屈指可數。中國的發展強大得益于強大的改革攻堅能力,其中黨的堅強領導是關鍵所在。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風肅紀、反腐懲惡,鏟除不良作風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樹立求真務實的選人用人導向,讓更多改革促進派、實干家脫穎而出。全面從嚴治黨為改革營造了有利環境,推動改革航船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一種視野更加寬廣——面對深度調整的世界政經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謀劃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不斷開拓中國發展新空間
2016年8月13日,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紹爾果德至哈內瓦爾段項目正式開工,這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批投資項目之一,也是亞投行在巴基斯坦的首個投資項目。
“我們的國家已走出陰影,踏上了充滿希望的道路。”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介紹,M4高速公路建成后,將成為縱貫巴基斯坦南北的連接線,實現全國交通網的互聯互通,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2016年1月,中國倡建的亞投行正式開張運營,并在年中通過首批四個項目,搭建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新平臺。
這是體現中國風范、彰顯中國智慧的一次啟航。
從最初只有域內21國加入,到去年英德法意等西方大國爭相加入,再到不久前加拿大正式加入,兩年間亞投行的“朋友圈”已遍布亞洲、大洋洲、歐洲、拉美、非洲和北美洲,中國理念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贏得世界共識。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正以一種更寬廣的視野與世界經濟深度互動,傳遞出更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新的征程上,中國把開放發展作為引領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理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拓展更大發展空間。
2016年,是中國聲音在世界上越來越響亮的一年。
金秋9月,最憶是杭州。習近平主席邀請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貴賓們泛舟西湖,如詩如畫的短暫航程,規劃出世界潮流的方向。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8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如何提振貿易和投資兩大傳統引擎,世界經濟走向何方?全球目光投向中國。
面對全球期待,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接棒二十國集團主席國時即指出方向——
“能否夯實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基礎、擺脫危機影響?能否把握科技進步和新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引領世界經濟邁向新一輪增長?答案取決于我們的共同選擇和共同行動。”
滄海橫流,方顯大國擔當。
杭州峰會,將以劃時代意義載入史冊。在中方推動和引領下,一系列凝聚各方共識的中國方案響徹全球,在二十國集團發展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國印記——
針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方把“創新”寫入峰會主題,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及創新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成果文件。習近平主席一語中的:“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
針對貿易投資低迷和保護主義抬頭,峰會強調推動重振投資和貿易兩大引擎,制定了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
“保護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看似短期內能緩解一國內部壓力,但從長期看將給自身和世界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習近平主席強調。
有史以來邀請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參會,首次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第一次制定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中美兩國元首先后向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
“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如今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俄新社發表評論說,中國在杭州峰會上推動改革二十國集團,使其成為全球增長和發展的得力工具,展現了明智且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2016年,是中國不斷樹立對外開放新標桿的一年。
推進杭州等13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新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擴至遼寧等7個地區,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新機制、新環境下,中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新格局更趨成熟,國際競爭新優勢逐漸顯現。
“中國旗幟鮮明地奉行互利共贏戰略,大力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這些都將促進自由貿易的發展,確保中國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地。”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偉杰說。
2016年,是中國互利共贏理念得到國際更廣泛認同的一年。
眾人拾柴火焰高。建設“一帶一路”三年來,應者如云,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吸引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
“中國正尋求一種更加健康的崛起方式,與周邊國家分享發展紅利。”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如此解讀“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一年來,習近平主席用實際行動踐行開放承諾,五次出訪足跡遍布亞非拉及歐洲、北美各大洲,所到之處掀起中國熱潮,讓中國夢日益深入世界人民心中。
法國《歐洲時報》發表社論稱,“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之際,習近平主席的話語傳遞出中國推進全球化戰略的信心與定力,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
良好開局昭示輝煌未來。
踏著鏗鏘的腳步,我們即將走進2017年。逐夢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引領下,中國巨輪必將劈波斬浪,向著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彼岸,奮勇前進!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韓潔、安蓓、王希、陳煒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坐標上,2016年無疑是極為關鍵的一年——
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進軍,打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戰。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
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引領中國經濟撥開迷霧,實現緩中趨穩、穩中蓄進的發展態勢,也向世界傳遞出堅定的發展信心。
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面對復雜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贏得“十三五”良好開局
11月底,普華永道等多家境外機構聯合發布《中國資本市場洞察調研》。這份針對中國企業高管的調研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未來3年企業營收前景充滿信心。
“大河有水小河滿”,企業家的樂觀源于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預期和信心。
盡管年初曾對中國經濟表示擔憂,但時至年底,包括摩根士丹利、渣打銀行、匯豐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穆迪等多家機構都陸續發聲,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普遍表示看好。
預期“反轉”背后,折射出一年來中國經濟走過的不凡歷程。
這是挑戰重重的一年。
環視全球,美國經濟復蘇力度低于預期,歐洲經濟尚未擺脫低增長狀態,日本經濟結構性改革滯后……主要經濟體增長態勢疲弱,不確定性增強,中國置身于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
回顧國內,外需對增長拉動力減弱,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乏力,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比較突出,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經濟結構單一地區矛盾較多,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困難不可低估。
陣陣寒意中,中國經濟卻逆勢而上,呈現出更有質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的“新氣質”——
“穩”字當先,中國經濟在內外挑戰中平穩運行。連續三個季度增長6.7%,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提前完成全年就業指標;城鄉居民收入與GDP增長基本同步;物價漲勢總體溫和。
“創”字引領,為中國經濟厚積薄發積蓄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均保持10%以上增速,中國成為全球創業投資熱土。
“簡”字凸顯,為中國經濟釋放無限活力。簡政放權,為創業者提供了頗多便利。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近1.5萬戶,創業成本顯著降低。
“優”字發力,帶動經濟企穩向好。產能和庫存下降引導市場預期改善,降成本增強企業信心,補短板拉動有效投資,去杠桿路徑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應初顯,經濟運行產生一系列積極變化。
面對諸般困難與挑戰,中國經濟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實屬不易。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這份成績單的取得,來源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判斷形勢,牢牢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經濟發展新常態“怎么看”和“怎么辦”的問題,作出重大理論創新和決策部署。
掌舵沉穩裕如,知難勇毅向前。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每個關鍵節點、作出關鍵決策,指引中國經濟撥開迷霧,穩步前行——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開局之年、推進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如何為中國經濟開好局,起好步?
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為經濟增速樹立底線思維,這是魄力,更是準確把握經濟大勢的信心和決心。
4月,春暖花開。在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時,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一些實體企業生產經營仍然困難,市場風險點增多。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扎實做好工作。
不為表面現象所惑,緊緊抓住供給側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矛盾,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攻方向,切中要害,久久為功。
進入二季度,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消費需求轉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深度分化調整加劇。
面對海內外的關注,習近平總書記于年中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通過實施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的組合政策,努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走勢。
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進入下半年,中國經濟指標出現積極可喜的變化——
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9月份打破連續54個月下降走勢后,連續3個月正增長;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民間投資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
10月底,收官之季序幕拉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這一重大判斷,指出要深化、細化、具體化政策組合,加大工作落實力度。
不為一些經濟指標回升而喜形于色,也不為一些指標下行驚慌失措,如同“定盤之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中國經濟巨輪,迎風破浪,不斷前進。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面下調發達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預期,但卻維持今年中國經濟增速6.6%的預期不變。報告認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將繼續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躍升
當支柱產業遇上去產能,河北不是沒有糾結:壓減產能,勢必影響短期經濟總量;維持現狀,結構失衡矛盾將愈演愈烈。
去留之間,河北選擇了前者。
有效減法換來發展加法。截至10月,河北提前完成年度鋼鐵產能壓減任務,前三季度地區經濟增速也出人意料地兩年來首次高于全國水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如何“攻”掣肘經濟轉型的結構之“堅”,關系決勝全面小康全局之成敗。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周密部署,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呈現多向度的積極變化——
煤炭、鋼鐵加速去產能,供需關系改善;商品房庫存持續減少;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措施陸續出臺,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清費減稅、簡政放權,企業成本逐步下降;擴大有效投資,推動扶貧攻堅,補短板走向深入……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從“三期疊加”到“經濟發展新常態”,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不斷探索、深化認識的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找準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病根——有效供給不足、供需錯配等結構性問題突出,對癥下藥,主動出擊。
一年來,圍繞這條主線,改革部署密集有序——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確定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行動路線圖;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經濟開啟了結構調整的大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已成為改革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頓說。
一年來,圍繞這條主線,改革脈絡日漸清晰——
制定工作方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手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周密部署,系統解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如何落實”等問題,為改革推進提供了重要遵循。
這是目標明確的改革: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這是方向明晰的改革: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這是鎖定病灶的改革:抓住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
這是厘清邊界的改革:既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又讓政府勇擔責任,干好自己該干的事。
一年來,圍繞這條主線,改革決心更加堅定——
同樣是在河北,去產能也并非一馬平川。
近日,針對河北仍有企業不顧中央三令五申,頂風作案,違法違規建設鋼鐵冶煉項目,一周之內,國務院調查組、專家調查組、河北省調查組三次實地檢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革故鼎新的攻堅戰,樣樣關系到存量調整,刀刀動的是既得利益——
去產能面臨“人哪去、錢哪來”,形勢復雜;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依然巨大,風險隱患加劇;企業杠桿率高企,債務規模增長過快;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隱性成本備受詬病;“補短板”亟待破解社會資本進入難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全局、關系長遠,一定要切實抓好。”
“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改革落實,釋放出堅定的改革決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忍得一時“痛與斷”,會迎來鳳凰涅槃。
地處江蘇的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至10月盈利3.7億元。公司總經理陳少慧感觸深刻:“近一年來,淘汰部分過剩產能、打擊違規違法生產,企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市場預期明顯向好。”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相比于需求側的管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是一劑標本兼治的良藥,促進中國經濟祛腐生新,穩步前進。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說,中國正在經歷的去產能以及經濟轉型盡管有挑戰、很痛苦,但這符合各國廣泛的利益需求,轉型升級將推動中國引領世界經濟前行,讓全世界受益。
一種動力更加強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相繼出臺,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為中國經濟注入澎湃動力
“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攻堅關鍵期。2016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中國農村改革的重要發源地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調研,這也是他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出臺后的首次地方調研。
關鍵的時間節點,重要的改革“地標”,此次調研傳遞出強烈信號:改革開放矢志不渝,攻堅克難決不止步。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第30次研究部署改革工作的會議。三年來,每次會議,都會針對改革面臨的最緊迫任務、最突出矛盾和最需要把握的問題提出要求,為改革沿著正確軌道運行把脈定向。
“改革往往都是從易到難。我們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敢于涉深水區、啃硬骨頭。”
“全面深化改革頭3年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
“面對改革的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要牽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
“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
……
風疾浪高,擊楫勇進。攻堅之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按下“快進鍵”:
一年來,中央深改組會議節奏提速,截至12月5日共召開11次會議,審議通過改革文件數量達到96個,較往年明顯增多。
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重慶、江西、安徽、黑龍江、寧夏、河北、青海調研考察,所到之處,“改革”無一例外成為高頻詞。
對此,拉美社在9月底發表的評論中盛贊:“中國推進改革和維持中高速增長的決心為世界經濟帶來了希望和穩定。”
改革是體制機制的創新,不可避免地會觸及既得利益,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只爭朝夕的銳氣和勇往直前的毅力。
進入2016年年末,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破局開路,交出了一份銳意進取的“改革答卷”: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1+N”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公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藍圖;出臺農地“三權分置”、加快農業現代化等一系列改革方案;財稅體制、科技體制、生態文明改革總體方案精彩亮相……柱立則墻固,梁橫則屋成。目前經濟生態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主要綜合性改革方案已基本出臺。
——不斷推進簡政放權,資源稅改革、營改增全面鋪開,國資監管轉向以管資本為主,價格改革大刀闊斧,自貿試驗區擴容,投融資體制、混合所有制、利率匯率市場化等改革全面發力、次第開花……改革涉險灘、啃硬骨頭,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不斷夯基壘臺、厚積成勢。
——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時,強調毫不動搖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隨后,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等回應人民群眾重大關切的改革舉措相繼出臺,一掃各方疑慮,有效增強了發展信心。
——加強改革試點統籌,及時評估試點成效;提高督查工作權威性和執行力,以硬措施保障硬任務;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及時宣傳總結推廣;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一步行動勝過一打綱領,中央深改組會議多次要求堅決貫徹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有評論稱,環顧當今世界,各經濟體改革意愿強烈但真正能夠落實的屈指可數。中國的發展強大得益于強大的改革攻堅能力,其中黨的堅強領導是關鍵所在。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風肅紀、反腐懲惡,鏟除不良作風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樹立求真務實的選人用人導向,讓更多改革促進派、實干家脫穎而出。全面從嚴治黨為改革營造了有利環境,推動改革航船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一種視野更加寬廣——面對深度調整的世界政經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謀劃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不斷開拓中國發展新空間
2016年8月13日,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紹爾果德至哈內瓦爾段項目正式開工,這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批投資項目之一,也是亞投行在巴基斯坦的首個投資項目。
“我們的國家已走出陰影,踏上了充滿希望的道路。”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介紹,M4高速公路建成后,將成為縱貫巴基斯坦南北的連接線,實現全國交通網的互聯互通,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2016年1月,中國倡建的亞投行正式開張運營,并在年中通過首批四個項目,搭建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新平臺。
這是體現中國風范、彰顯中國智慧的一次啟航。
從最初只有域內21國加入,到去年英德法意等西方大國爭相加入,再到不久前加拿大正式加入,兩年間亞投行的“朋友圈”已遍布亞洲、大洋洲、歐洲、拉美、非洲和北美洲,中國理念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贏得世界共識。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正以一種更寬廣的視野與世界經濟深度互動,傳遞出更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新的征程上,中國把開放發展作為引領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理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拓展更大發展空間。
2016年,是中國聲音在世界上越來越響亮的一年。
金秋9月,最憶是杭州。習近平主席邀請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貴賓們泛舟西湖,如詩如畫的短暫航程,規劃出世界潮流的方向。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8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如何提振貿易和投資兩大傳統引擎,世界經濟走向何方?全球目光投向中國。
面對全球期待,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接棒二十國集團主席國時即指出方向——
“能否夯實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基礎、擺脫危機影響?能否把握科技進步和新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引領世界經濟邁向新一輪增長?答案取決于我們的共同選擇和共同行動。”
滄海橫流,方顯大國擔當。
杭州峰會,將以劃時代意義載入史冊。在中方推動和引領下,一系列凝聚各方共識的中國方案響徹全球,在二十國集團發展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國印記——
針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方把“創新”寫入峰會主題,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及創新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成果文件。習近平主席一語中的:“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
針對貿易投資低迷和保護主義抬頭,峰會強調推動重振投資和貿易兩大引擎,制定了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
“保護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看似短期內能緩解一國內部壓力,但從長期看將給自身和世界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習近平主席強調。
有史以來邀請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參會,首次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第一次制定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中美兩國元首先后向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
“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如今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俄新社發表評論說,中國在杭州峰會上推動改革二十國集團,使其成為全球增長和發展的得力工具,展現了明智且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2016年,是中國不斷樹立對外開放新標桿的一年。
推進杭州等13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新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擴至遼寧等7個地區,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新機制、新環境下,中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新格局更趨成熟,國際競爭新優勢逐漸顯現。
“中國旗幟鮮明地奉行互利共贏戰略,大力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這些都將促進自由貿易的發展,確保中國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地。”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偉杰說。
2016年,是中國互利共贏理念得到國際更廣泛認同的一年。
眾人拾柴火焰高。建設“一帶一路”三年來,應者如云,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吸引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
“中國正尋求一種更加健康的崛起方式,與周邊國家分享發展紅利。”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如此解讀“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一年來,習近平主席用實際行動踐行開放承諾,五次出訪足跡遍布亞非拉及歐洲、北美各大洲,所到之處掀起中國熱潮,讓中國夢日益深入世界人民心中。
法國《歐洲時報》發表社論稱,“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之際,習近平主席的話語傳遞出中國推進全球化戰略的信心與定力,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
良好開局昭示輝煌未來。
踏著鏗鏘的腳步,我們即將走進2017年。逐夢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引領下,中國巨輪必將劈波斬浪,向著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彼岸,奮勇前進!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韓潔、安蓓、王希、陳煒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