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漫畫:朱慧卿
前不久,備受社會關注的《北京市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北京將進一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各地方也都在針對“綜合素質”陸續出臺、調整高考政策。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6%的受訪者認為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校招生錄取參考體現了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65.2%的受訪者認為實施的最大難度是統一評價口徑和標準。在實施的過程中,62.4%的受訪者建議每學期均要進行材料的遴選、公示、審核。
61.6%受訪者認為此舉體現了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北京市民張廣天是一名初中生的家長,談到這次高考招生的改革,他有些擔憂,“我認為這次改革還需要較長時間來實施,‘綜合素質’的評價比較主觀,靈活性也太強,不容易有硬性標準,公平性難免遭到質疑。另外,現有的高考制度持續了這么多年,雖然有改進的空間,可作為家長面對突然改變是有些擔心的,因為落實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調查顯示,61.6%的受訪者認為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校招生錄取參考體現了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連續性,59.2%的受訪者認為反映了學生全面發展情況。其他還有:傳揚了重視綜合素質的觀念(37.4%),完善了高考錄取工作(36.3%)。也有36.9%的受訪者擔心指標評價偏主觀,隨意性高,21.7%的受訪者擔心綜合素質評價缺乏公信力。
不過在對此舉的評價上,73.7%的受訪者均表示看好,其中21.0%的受訪者非常看好。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彭澤平指出,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他認為,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校招生錄取參考這一改革的總體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它不僅有助于幫助高校科學合理地選拔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符合自身辦學定位的合格生源,更完善了高考招生考試制度。而且,它將對中小學教育起到導向作用,中小學將更加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發展學生個性的同時促進學校多元化發展”。
65.2%受訪者認為實施素質評價最大難度在統一評價口徑和標準
“綜合素質”作為高校招生的錄取參考,是我國高考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但隨之而來的指標細化、落實等難題一度成為輿論熱點。
調查顯示,65.2%的受訪者認為“綜合素質”納入高校招生錄取參考,最大實施困難是統一評價口徑和標準,55.6%的受訪者則認為是杜絕人情、作假等“水分”。其他還有:綜合素質如何定級比較(52.4%),學生間互評的公允性(50.1%),定性指標的區域間橫向比較性(25.6%)。基于此,59.5%的受訪者明確表示,落實中要把控好諸多細節,以免帶來更多問題。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中學高中數學老師金紅梅看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討論。“首先是標準怎么確定,例如要確定孩子審美水平,那什么是美?審美水平的高低如何劃分?而且大學招收不同專業的學生時,也應有不同標準,像學習數學和學習中文的學生特質是不同的。之前也有過綜合素質評價的考核,但因不易考量等而導致形式化。因此,綜合素質的考量標準一定要清晰、易確定、易考量,并得到社會的認可。其次就是要保證公平性。”
彭澤平表示,一是各學校基于各自利益的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性讓人生疑,各校突擊式、形式化的評價較為普遍;二是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的科學性,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較性;三是綜合素質評價的程序監督還要進一步加強。
調查顯示,48.9%的受訪者認為將“綜合素質”作為高校招生錄取參考將助力學校和家長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素質教育,45.9%的受訪者認為這將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有45.9%的受訪者則認為將高考錄取風險轉移到了高校。
62.4%受訪者建議每學期均進行材料的遴選、公示、審核
“素質評價具體如何實施還并不清楚,如果某幾所大學能夠率先出臺一些相應的素質評價規則,提供參考,普遍的研究制定就快了。在實施過程中,也要考慮到教師的動力因素。這件事情不是一個學校、一位校長能解決的,需要社會各界一起努力。”金紅梅說。
張廣天認為,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有利于全方面的人才培養,一定程度減少高智商低素質的情況,也有利于人才的選拔。“應重視評價的公平性和細節方面,建立完善、合理的評價機制和評價準則,使素質評價充分發揮其在人才選拔方面的作用。”
彭澤平還建議,綜合素質評價重在堅持常態化實施,學校要真實記錄學生在有關活動中的實際表現,以反映其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真正為高校選拔人才提供科學參考,也避免了突擊式、形式化評價。此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加強對綜合素質評價的監督,保證并提高綜合素質評價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而高校要加強對綜合素質評價的關注,避免“中學隨便評,高校基本不看”的尷尬。“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組織與監督、學校具體實施、高校的準確鑒別,均不可或缺”。
“綜合素質”作為高校招生錄取重要參考還處于初始階段,對于其“順利著陸”,62.4%的受訪者建議每學期均進行材料的遴選、公式、審核,57.2%的受訪者認為要建立公開有效的多方監督平臺。其他還有:招生學校提前公布使用辦法、使用情況(56.8%),盡快完善學生綜合素質電子檔案(49.7%),有效落實招生問責制(30.4%)。
受訪者中,中學生占1.1%,高中畢業生占4.3%,大學生占19.9%,已經畢業的占69.2%。在北上廣深的受訪者占32.5%,其他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占16.7%,二線城市的占31.4%,三、四線城市的占17.5%。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漫畫:朱慧卿
前不久,備受社會關注的《北京市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北京將進一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各地方也都在針對“綜合素質”陸續出臺、調整高考政策。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6%的受訪者認為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校招生錄取參考體現了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65.2%的受訪者認為實施的最大難度是統一評價口徑和標準。在實施的過程中,62.4%的受訪者建議每學期均要進行材料的遴選、公示、審核。
61.6%受訪者認為此舉體現了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北京市民張廣天是一名初中生的家長,談到這次高考招生的改革,他有些擔憂,“我認為這次改革還需要較長時間來實施,‘綜合素質’的評價比較主觀,靈活性也太強,不容易有硬性標準,公平性難免遭到質疑。另外,現有的高考制度持續了這么多年,雖然有改進的空間,可作為家長面對突然改變是有些擔心的,因為落實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調查顯示,61.6%的受訪者認為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校招生錄取參考體現了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連續性,59.2%的受訪者認為反映了學生全面發展情況。其他還有:傳揚了重視綜合素質的觀念(37.4%),完善了高考錄取工作(36.3%)。也有36.9%的受訪者擔心指標評價偏主觀,隨意性高,21.7%的受訪者擔心綜合素質評價缺乏公信力。
不過在對此舉的評價上,73.7%的受訪者均表示看好,其中21.0%的受訪者非常看好。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彭澤平指出,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他認為,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校招生錄取參考這一改革的總體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它不僅有助于幫助高校科學合理地選拔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符合自身辦學定位的合格生源,更完善了高考招生考試制度。而且,它將對中小學教育起到導向作用,中小學將更加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發展學生個性的同時促進學校多元化發展”。
65.2%受訪者認為實施素質評價最大難度在統一評價口徑和標準
“綜合素質”作為高校招生的錄取參考,是我國高考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但隨之而來的指標細化、落實等難題一度成為輿論熱點。
調查顯示,65.2%的受訪者認為“綜合素質”納入高校招生錄取參考,最大實施困難是統一評價口徑和標準,55.6%的受訪者則認為是杜絕人情、作假等“水分”。其他還有:綜合素質如何定級比較(52.4%),學生間互評的公允性(50.1%),定性指標的區域間橫向比較性(25.6%)。基于此,59.5%的受訪者明確表示,落實中要把控好諸多細節,以免帶來更多問題。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中學高中數學老師金紅梅看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討論。“首先是標準怎么確定,例如要確定孩子審美水平,那什么是美?審美水平的高低如何劃分?而且大學招收不同專業的學生時,也應有不同標準,像學習數學和學習中文的學生特質是不同的。之前也有過綜合素質評價的考核,但因不易考量等而導致形式化。因此,綜合素質的考量標準一定要清晰、易確定、易考量,并得到社會的認可。其次就是要保證公平性。”
彭澤平表示,一是各學校基于各自利益的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性讓人生疑,各校突擊式、形式化的評價較為普遍;二是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的科學性,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較性;三是綜合素質評價的程序監督還要進一步加強。
調查顯示,48.9%的受訪者認為將“綜合素質”作為高校招生錄取參考將助力學校和家長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素質教育,45.9%的受訪者認為這將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有45.9%的受訪者則認為將高考錄取風險轉移到了高校。
62.4%受訪者建議每學期均進行材料的遴選、公示、審核
“素質評價具體如何實施還并不清楚,如果某幾所大學能夠率先出臺一些相應的素質評價規則,提供參考,普遍的研究制定就快了。在實施過程中,也要考慮到教師的動力因素。這件事情不是一個學校、一位校長能解決的,需要社會各界一起努力。”金紅梅說。
張廣天認為,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有利于全方面的人才培養,一定程度減少高智商低素質的情況,也有利于人才的選拔。“應重視評價的公平性和細節方面,建立完善、合理的評價機制和評價準則,使素質評價充分發揮其在人才選拔方面的作用。”
彭澤平還建議,綜合素質評價重在堅持常態化實施,學校要真實記錄學生在有關活動中的實際表現,以反映其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真正為高校選拔人才提供科學參考,也避免了突擊式、形式化評價。此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加強對綜合素質評價的監督,保證并提高綜合素質評價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而高校要加強對綜合素質評價的關注,避免“中學隨便評,高校基本不看”的尷尬。“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組織與監督、學校具體實施、高校的準確鑒別,均不可或缺”。
“綜合素質”作為高校招生錄取重要參考還處于初始階段,對于其“順利著陸”,62.4%的受訪者建議每學期均進行材料的遴選、公式、審核,57.2%的受訪者認為要建立公開有效的多方監督平臺。其他還有:招生學校提前公布使用辦法、使用情況(56.8%),盡快完善學生綜合素質電子檔案(49.7%),有效落實招生問責制(30.4%)。
受訪者中,中學生占1.1%,高中畢業生占4.3%,大學生占19.9%,已經畢業的占69.2%。在北上廣深的受訪者占32.5%,其他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占16.7%,二線城市的占31.4%,三、四線城市的占17.5%。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