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曾用“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八個字形象地說明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意義和方向路徑。今天“講習所”推出《習近平“兩只鳥論”為中國爬坡過坎提供新動力》,系統梳理“兩只鳥論”的提出和發展過程,分析其中蘊含的推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的動力因素。
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來闡明“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意義和方向路徑,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重要經濟思想。借用習總書記自己的話,可將之稱為“兩只鳥論”。
“兩只鳥論”的思想發端于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卻從一開始就具有全局意義。當前,正值“十二五”收官和籌劃“十三五”的關鍵時期,“調結構、轉方式”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此時深入學習領會“兩只鳥論”,對于我們找到發展新動力有著重要意義。
“兩只鳥論”從何而來?
習近平到浙江工作時,正值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重要戰略思想。從公開文獻可以看到,無論是在省委全會上作報告、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講話,還是2004年2月參加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究班發言,“調結構、轉方式”,始終是習近平施政浙江的一項重要內容。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想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逐漸形成的。習近平曾說: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概括起來主要是兩項內容,打個通俗的比喻,就是養好“兩只鳥”:一個是“鳳凰涅槃”,另一個是“騰籠換鳥”。
——所謂“鳳凰涅槃”,習近平曾用“三只獵犬”的故事進行生動解釋。他說,非洲獵犬個頭小,但是群體狩獵,面對比它大很多的斑馬,三只獵犬精確分工,一只咬后腿,一只咬前腿,一只咬脖子,干掉一只斑馬。獵犬式分工使得浙江眾多中小企業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制造出物美價廉的產品。但另一方面,企業想要多賺錢,卻做不到“物美而價高”,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品牌。差不多質量的皮鞋,沒有品牌就只賣二三十元錢,如果是國內馳名商標則可賣到幾百、上千元,如果是國際名牌甚至可以賣到上萬元。價格上升的空間是非常大的,這就是鳳凰涅槃脫胎換骨。
——所謂“騰籠換鳥”,習近平指出,就是要按照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積極參與全國的區域合作和交流,為浙江的產業高度化騰出發展空間;并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起來,引進優質的外資和內資,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彌補產業鏈的短項,對接國際市場,從而培育和引進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
“兩只鳥論”具有全局視野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兩只鳥論”雖是從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但由于習近平十分注重“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因此“兩只鳥論”從一開始就超越一時一地而具有全局意義。
2004年5月11日,習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結束時講話指出,一方面,要從長遠來謀劃,盡力為我省發展高附加值產業騰出空間,另一方面,要從全局來謀劃,為中西部地區發展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騰出空間。
從中不難看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際上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一盤大棋。
說“兩只鳥論”具有全局意義還在于,任何思想理論都要以它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為依據。我們通過習近平的兩篇講話可以發現,起飛于浙江的這“兩只鳥”,如果放在全國版圖上,它們正經歷著相同的“氣候”。
一篇是2006年1月,習近平在浙江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參加紹興代表團討論時的講話。他說,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把經濟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即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財富驅動。習近平對浙江經濟發展階段的判斷是,“大致處于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時期”。
另一篇則是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其中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要“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他指出,“我國經濟規模大、但依然大而不強,我國經濟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優。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一省與一國的發展不能簡單類比,但從“認識論”規律而言,相同或相近的實踐基礎,使從實踐中得來的思想理論具有互通性。
“兩只鳥論”蘊含新動力
當前,我國人均GDP超過7500美元,“中等收入陷阱”成為擺在眼前的一道坎。過去了,我們就能更加順利地實現現代化,進入高收入國家、發達國家行列;過不了,則將陷入長期徘徊。
去年11月,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咨詢理事會代表對話會時說,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么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有評論指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既切合實施經濟結構調整之需,也是對改革本義的間接闡釋。在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它對于促進經濟巨輪的行穩致遠,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結構調整時,他又一次提出了“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他說,騰籠不是空籠,要先立后破,還要研究“新鳥”進籠“老鳥”去哪?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
2015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審議時一針見血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組合并沒有根本改變。他用“加減乘除”四字訣形象地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破題。他說,現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補課。這個問題不解決,老工業基地難以鳳凰涅槃、騰籠換鳥。
前不久,總書記到吉林考察調研,再次以“兩只鳥論”為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指明方向。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九五”時期就已經提出。而后,從“增長方式”到“發展方式”,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緊迫性更加突出。從“九五”時期到“十二五”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始終是改革發展中一道亟待破解的課題。
正如十年前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所寫的那樣:“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解決經濟運行中一系列難題的關鍵‘節點’,這就決定了它必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新華網記者霍小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曾用“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八個字形象地說明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意義和方向路徑。今天“講習所”推出《習近平“兩只鳥論”為中國爬坡過坎提供新動力》,系統梳理“兩只鳥論”的提出和發展過程,分析其中蘊含的推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的動力因素。
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來闡明“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意義和方向路徑,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重要經濟思想。借用習總書記自己的話,可將之稱為“兩只鳥論”。
“兩只鳥論”的思想發端于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卻從一開始就具有全局意義。當前,正值“十二五”收官和籌劃“十三五”的關鍵時期,“調結構、轉方式”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此時深入學習領會“兩只鳥論”,對于我們找到發展新動力有著重要意義。
“兩只鳥論”從何而來?
習近平到浙江工作時,正值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重要戰略思想。從公開文獻可以看到,無論是在省委全會上作報告、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講話,還是2004年2月參加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究班發言,“調結構、轉方式”,始終是習近平施政浙江的一項重要內容。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想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逐漸形成的。習近平曾說: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概括起來主要是兩項內容,打個通俗的比喻,就是養好“兩只鳥”:一個是“鳳凰涅槃”,另一個是“騰籠換鳥”。
——所謂“鳳凰涅槃”,習近平曾用“三只獵犬”的故事進行生動解釋。他說,非洲獵犬個頭小,但是群體狩獵,面對比它大很多的斑馬,三只獵犬精確分工,一只咬后腿,一只咬前腿,一只咬脖子,干掉一只斑馬。獵犬式分工使得浙江眾多中小企業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制造出物美價廉的產品。但另一方面,企業想要多賺錢,卻做不到“物美而價高”,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品牌。差不多質量的皮鞋,沒有品牌就只賣二三十元錢,如果是國內馳名商標則可賣到幾百、上千元,如果是國際名牌甚至可以賣到上萬元。價格上升的空間是非常大的,這就是鳳凰涅槃脫胎換骨。
——所謂“騰籠換鳥”,習近平指出,就是要按照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積極參與全國的區域合作和交流,為浙江的產業高度化騰出發展空間;并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起來,引進優質的外資和內資,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彌補產業鏈的短項,對接國際市場,從而培育和引進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
“兩只鳥論”具有全局視野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兩只鳥論”雖是從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但由于習近平十分注重“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因此“兩只鳥論”從一開始就超越一時一地而具有全局意義。
2004年5月11日,習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結束時講話指出,一方面,要從長遠來謀劃,盡力為我省發展高附加值產業騰出空間,另一方面,要從全局來謀劃,為中西部地區發展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騰出空間。
從中不難看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際上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一盤大棋。
說“兩只鳥論”具有全局意義還在于,任何思想理論都要以它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為依據。我們通過習近平的兩篇講話可以發現,起飛于浙江的這“兩只鳥”,如果放在全國版圖上,它們正經歷著相同的“氣候”。
一篇是2006年1月,習近平在浙江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參加紹興代表團討論時的講話。他說,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把經濟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即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財富驅動。習近平對浙江經濟發展階段的判斷是,“大致處于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時期”。
另一篇則是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其中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要“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他指出,“我國經濟規模大、但依然大而不強,我國經濟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優。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一省與一國的發展不能簡單類比,但從“認識論”規律而言,相同或相近的實踐基礎,使從實踐中得來的思想理論具有互通性。
“兩只鳥論”蘊含新動力
當前,我國人均GDP超過7500美元,“中等收入陷阱”成為擺在眼前的一道坎。過去了,我們就能更加順利地實現現代化,進入高收入國家、發達國家行列;過不了,則將陷入長期徘徊。
去年11月,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咨詢理事會代表對話會時說,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么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有評論指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既切合實施經濟結構調整之需,也是對改革本義的間接闡釋。在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它對于促進經濟巨輪的行穩致遠,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結構調整時,他又一次提出了“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他說,騰籠不是空籠,要先立后破,還要研究“新鳥”進籠“老鳥”去哪?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
2015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審議時一針見血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組合并沒有根本改變。他用“加減乘除”四字訣形象地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破題。他說,現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補課。這個問題不解決,老工業基地難以鳳凰涅槃、騰籠換鳥。
前不久,總書記到吉林考察調研,再次以“兩只鳥論”為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指明方向。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九五”時期就已經提出。而后,從“增長方式”到“發展方式”,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緊迫性更加突出。從“九五”時期到“十二五”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始終是改革發展中一道亟待破解的課題。
正如十年前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所寫的那樣:“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解決經濟運行中一系列難題的關鍵‘節點’,這就決定了它必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新華網記者霍小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