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制圖:潘旭濤
在中國,2013年屬蛇,這是一種擁有極強“蛻變”能力的動物。
春節期間,初一到十五,最大感受是“變”:眼里是變,耳邊是變,風氣在變,思想在變……中國“正在起變化并將起更大變化”——這個判斷,正被一系列跡象佐證。
已經開啟的2013年,或是中國“蛻變”的一年。
1
春節變:
酒風背后是政風和黨風
從十八大結束的去年11月15日,一直到剛送走的元宵節,中國人最大的興趣是,熱議新的變化。
每到春節,“萬象更新”是中國人貼在門頭上,掛在嘴邊上的期待。今年春節,“萬象”中最大的“更新”是風氣在變,尤其“酒風”。“以前過年一天幾頓酒,不好意思拒絕,現在強迫你喝酒的少了。”過完節,不少人感慨今年春節“酒風”變弱。
管住酒風不易。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詩與酒的因子。“李白斗酒詩百篇”,“張飛借酒破敵”,常為文人武士津津樂道。然而,內涵豐富的酒文化,卻常被簡單曲解為“能喝”。“寧傷身體不傷感情”,讓人苦不堪言。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包括軍隊,“能喝酒”甚至被貼上“榮譽”、“能力”與“品德”的標簽,成為選人聘人“潛規則”。
大喝背后常是大吃,常大吃大喝哪還有精力“實干”?人浮于事,官僚主義滋生,還如何實現“全面小康”,“兩個一百年”目標?“酒風”關系到政風、黨風,關系人心向背,甚至關系到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必須要管。
節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批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軍隊發出“禁酒令”,同樣引導了風氣。上行下效,黨風影響政風(軍風),政風帶動民風。事實證明,披著文化外衣的“酒風”可治,頑固不化的風氣可轉。
風氣之變,可追溯到十八大閉幕的去年11月15日,習近平10多次談到“責任”,特別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可追溯到開會不擺鮮花、出門不封路等“八項規定”;可追溯到“中國夢”、“實干興邦”……
今年春節另一個大感受,中國在變小。因京廣高鐵加入,今年“春運大考”得分提升。從北京到廣州,2298公里,朝發夕至,最快只需7小時59分。“中國速度”依舊強勁。“央視春晚”這道“年夜飯”也在變,一些地方臺節目也顯山露水。其背后是文化發展繁榮。微博上,任志強、潘石屹成為熱點,則告知人們:除了官員,名人和“公知”同樣是被微博監督的對象。
春節之變,還體現在一些東西的消失,另外一些東西的興起。一位在京工作的長者回山東老家,奔著年味去“趕年集”,發現已不如往年熱鬧。“超市漸漸取代了集市。”
有些變化轟烈,有些變化靜悄悄,有些看得見,有些看不見。春節之變,是這個國家變化的縮影。
制圖:潘旭濤
2
國家變:
發生變化的條件逐步具備
一定不要小看細節,燎原的往往是星火。當變化的條件逐步具備,順應潮流成為明智選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在發生的多種變化,正為發生新的大的變化蓄勢。
人的視野在變。以農民為例。一位老家豫東農村的媒體同行意外發現,村里不少農民對釣魚島、黃巖島事件有自己的判斷,對歐債危機、中美關系同樣關注。春節期間,鄂東黃岡市山村,一位在中科院務工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對“段振豪事件”來龍去脈極為清楚,并為此事“網上發過帖子”。視野開闊,帶來思想之變,繼而是行動之變。
媒體取向在變。媒體是時代的“船頭瞭望者”。人們發現,黨報頭版開始報道負面新聞。“15個電話,得到一句‘領導不在’”的“猛料”出現在《人民日報》上,有關“房姐”的報道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媒體越來越敢碰硬釘子,曾經流失的讀者和觀眾正在回歸。媒體之變,尤其官媒之變,在中國有風向標作用。
官員思想在變。直面監督成為一些官員的主動選擇。春節期間,云南紅河州委宣傳部長伍皓發布微博,公布公車車號,“敬請全州廣大干部群眾和全國網友監督”。在變化發生時,官員被動適應不如主動迎接。
環境結構在變。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的崛起,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數字化野火”一詞進入視野。一張微博照片,可以促成一名貪官的下臺。一個微博議題,可以推動一項國家政策的制定。當然,一些虛假信息也在魚目混珠。“微博恐懼癥”已成為熱詞,善管善用“野火”成為時代課題。
“開弓沒有回頭箭”。十八大報告中透露出極強的深化改革信號,新當選的中央領導集體,更用話語和行動強化此一信號。“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蒼蠅老虎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話一出口,便斬釘截鐵。
人的心氣在變。在東南的浙江杭州,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副總告訴記者,他主動訂閱了一份2013年《人民日報》,“訂的是國家未來的信心”。在中部的大別山南麓一個山村的婚宴上,當地一名企業家告訴記者,他對習近平提到的“實干興邦”印象深刻。在武漢市蔡甸區大集鎮一個村子的田埂上,一位農民告訴記者,他關注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小康”。
13億人心的變化,往往促成并將決定國家的變化方向。
制圖:潘旭濤
3
怎么變:
和平發展 中國需要“蛻變”
蛇蟲蛻皮,痛苦異常;鳳凰涅槃,死而后生。如何變,從哪兒變,同為難題。
2013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相比往年,中央政府換屆將成亮點。他們將有哪些新的作為,備受期待。中國變得更好、更美、更可愛,是人們的期待。美麗中國從何而來?
空氣要“蛻變”。GDP增減幾個小數點,一年只需考慮兩次,空氣則要天天呼吸,人人關心。北京市的數據是,過年期間,鞭炮煙花銷量下降近五成。除了節慶,日常同樣重要。除了空氣,河湖、地下水同樣關系民生。當變化正在發生,有的地方還企圖用“政績廣告”掩蓋環境問題,正遭唾棄。
思路要“蛻變”。2013年初,“兩只鳥”備受矚目,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產業升級與轉型。產業蛻變,背后是思路之變。要“全面小康”、“收入翻番”,建成“美麗中國”,發展思路要變。
反腐要有“威懾力”。國際關系中,一國威懾力需要三個因素:一是有實力,二是有決心使用實力,三是讓對手知道這兩點。同樣,反腐的“威懾力”,必須要有動真格、出實招、“打老虎”的實際行動。反腐如此,轉作風也如此。只說話不動真格,誰也不怕;只一陣風不長效化,誰也不當真。
“由奢入儉難”,“由寬入嚴難”,難免有人一時半會不適應。日前,記者接到中部某縣宣傳部長電話,說本縣新年開班第一天的“工作狀態”,被媒體“曝了負面新聞”。從起初壓力極大,渴望“溝通記者”,再到現在“利用這條新聞,推動全縣工作作風轉變,是件好事”的認知,說明大環境正在促成部分官員的心態調整。
對于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的挑戰,中國已有研判。不可預知的挑戰,往往才是真正的挑戰。
日前,民進黨“立委”許添財訪問大陸時,引用18世紀英國學者亞當·斯密帶著英國王子訪美后說的話:“我看到的這個國家將來必然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只是我現在說不出原因。”
走向偉大,中國需要“蛻變”。而無論是小環境,還是大趨勢,2013年屬于“蛻變”。(記者 陳振凱)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制圖:潘旭濤
在中國,2013年屬蛇,這是一種擁有極強“蛻變”能力的動物。
春節期間,初一到十五,最大感受是“變”:眼里是變,耳邊是變,風氣在變,思想在變……中國“正在起變化并將起更大變化”——這個判斷,正被一系列跡象佐證。
已經開啟的2013年,或是中國“蛻變”的一年。
1
春節變:
酒風背后是政風和黨風
從十八大結束的去年11月15日,一直到剛送走的元宵節,中國人最大的興趣是,熱議新的變化。
每到春節,“萬象更新”是中國人貼在門頭上,掛在嘴邊上的期待。今年春節,“萬象”中最大的“更新”是風氣在變,尤其“酒風”。“以前過年一天幾頓酒,不好意思拒絕,現在強迫你喝酒的少了。”過完節,不少人感慨今年春節“酒風”變弱。
管住酒風不易。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詩與酒的因子。“李白斗酒詩百篇”,“張飛借酒破敵”,常為文人武士津津樂道。然而,內涵豐富的酒文化,卻常被簡單曲解為“能喝”。“寧傷身體不傷感情”,讓人苦不堪言。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包括軍隊,“能喝酒”甚至被貼上“榮譽”、“能力”與“品德”的標簽,成為選人聘人“潛規則”。
大喝背后常是大吃,常大吃大喝哪還有精力“實干”?人浮于事,官僚主義滋生,還如何實現“全面小康”,“兩個一百年”目標?“酒風”關系到政風、黨風,關系人心向背,甚至關系到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必須要管。
節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批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軍隊發出“禁酒令”,同樣引導了風氣。上行下效,黨風影響政風(軍風),政風帶動民風。事實證明,披著文化外衣的“酒風”可治,頑固不化的風氣可轉。
風氣之變,可追溯到十八大閉幕的去年11月15日,習近平10多次談到“責任”,特別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可追溯到開會不擺鮮花、出門不封路等“八項規定”;可追溯到“中國夢”、“實干興邦”……
今年春節另一個大感受,中國在變小。因京廣高鐵加入,今年“春運大考”得分提升。從北京到廣州,2298公里,朝發夕至,最快只需7小時59分。“中國速度”依舊強勁。“央視春晚”這道“年夜飯”也在變,一些地方臺節目也顯山露水。其背后是文化發展繁榮。微博上,任志強、潘石屹成為熱點,則告知人們:除了官員,名人和“公知”同樣是被微博監督的對象。
春節之變,還體現在一些東西的消失,另外一些東西的興起。一位在京工作的長者回山東老家,奔著年味去“趕年集”,發現已不如往年熱鬧。“超市漸漸取代了集市。”
有些變化轟烈,有些變化靜悄悄,有些看得見,有些看不見。春節之變,是這個國家變化的縮影。
制圖:潘旭濤
2
國家變:
發生變化的條件逐步具備
一定不要小看細節,燎原的往往是星火。當變化的條件逐步具備,順應潮流成為明智選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在發生的多種變化,正為發生新的大的變化蓄勢。
人的視野在變。以農民為例。一位老家豫東農村的媒體同行意外發現,村里不少農民對釣魚島、黃巖島事件有自己的判斷,對歐債危機、中美關系同樣關注。春節期間,鄂東黃岡市山村,一位在中科院務工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對“段振豪事件”來龍去脈極為清楚,并為此事“網上發過帖子”。視野開闊,帶來思想之變,繼而是行動之變。
媒體取向在變。媒體是時代的“船頭瞭望者”。人們發現,黨報頭版開始報道負面新聞。“15個電話,得到一句‘領導不在’”的“猛料”出現在《人民日報》上,有關“房姐”的報道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媒體越來越敢碰硬釘子,曾經流失的讀者和觀眾正在回歸。媒體之變,尤其官媒之變,在中國有風向標作用。
官員思想在變。直面監督成為一些官員的主動選擇。春節期間,云南紅河州委宣傳部長伍皓發布微博,公布公車車號,“敬請全州廣大干部群眾和全國網友監督”。在變化發生時,官員被動適應不如主動迎接。
環境結構在變。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的崛起,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數字化野火”一詞進入視野。一張微博照片,可以促成一名貪官的下臺。一個微博議題,可以推動一項國家政策的制定。當然,一些虛假信息也在魚目混珠。“微博恐懼癥”已成為熱詞,善管善用“野火”成為時代課題。
“開弓沒有回頭箭”。十八大報告中透露出極強的深化改革信號,新當選的中央領導集體,更用話語和行動強化此一信號。“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蒼蠅老虎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話一出口,便斬釘截鐵。
人的心氣在變。在東南的浙江杭州,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副總告訴記者,他主動訂閱了一份2013年《人民日報》,“訂的是國家未來的信心”。在中部的大別山南麓一個山村的婚宴上,當地一名企業家告訴記者,他對習近平提到的“實干興邦”印象深刻。在武漢市蔡甸區大集鎮一個村子的田埂上,一位農民告訴記者,他關注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小康”。
13億人心的變化,往往促成并將決定國家的變化方向。
制圖:潘旭濤
3
怎么變:
和平發展 中國需要“蛻變”
蛇蟲蛻皮,痛苦異常;鳳凰涅槃,死而后生。如何變,從哪兒變,同為難題。
2013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相比往年,中央政府換屆將成亮點。他們將有哪些新的作為,備受期待。中國變得更好、更美、更可愛,是人們的期待。美麗中國從何而來?
空氣要“蛻變”。GDP增減幾個小數點,一年只需考慮兩次,空氣則要天天呼吸,人人關心。北京市的數據是,過年期間,鞭炮煙花銷量下降近五成。除了節慶,日常同樣重要。除了空氣,河湖、地下水同樣關系民生。當變化正在發生,有的地方還企圖用“政績廣告”掩蓋環境問題,正遭唾棄。
思路要“蛻變”。2013年初,“兩只鳥”備受矚目,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產業升級與轉型。產業蛻變,背后是思路之變。要“全面小康”、“收入翻番”,建成“美麗中國”,發展思路要變。
反腐要有“威懾力”。國際關系中,一國威懾力需要三個因素:一是有實力,二是有決心使用實力,三是讓對手知道這兩點。同樣,反腐的“威懾力”,必須要有動真格、出實招、“打老虎”的實際行動。反腐如此,轉作風也如此。只說話不動真格,誰也不怕;只一陣風不長效化,誰也不當真。
“由奢入儉難”,“由寬入嚴難”,難免有人一時半會不適應。日前,記者接到中部某縣宣傳部長電話,說本縣新年開班第一天的“工作狀態”,被媒體“曝了負面新聞”。從起初壓力極大,渴望“溝通記者”,再到現在“利用這條新聞,推動全縣工作作風轉變,是件好事”的認知,說明大環境正在促成部分官員的心態調整。
對于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的挑戰,中國已有研判。不可預知的挑戰,往往才是真正的挑戰。
日前,民進黨“立委”許添財訪問大陸時,引用18世紀英國學者亞當·斯密帶著英國王子訪美后說的話:“我看到的這個國家將來必然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只是我現在說不出原因。”
走向偉大,中國需要“蛻變”。而無論是小環境,還是大趨勢,2013年屬于“蛻變”。(記者 陳振凱)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