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
——《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綱要(草案)》摘要
重大意義
中原經濟區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
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有利于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的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國家統籌協調梯次推進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國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板塊;有利于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晰發展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有利于河南堅持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是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需要;是促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的需要;是加快河南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
總體要求
核心提示
建設中原經濟區,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目標是富民強省,核心是“三化”協調,活力是解放思想,動力是改革開放,方法是統籌兼顧,關鍵是實干實效。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富民強省目標,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作用,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切實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務實發展、建設務實河南,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進一步創新體制、擴大開放,著力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和城鄉結構調整,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推動中原經濟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支撐中部地區崛起和服務全國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戰略定位
——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集中力量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鞏固提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建設全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建成全國新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
——全國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在加快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同步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探索建立工農城鄉利益協調機制、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和農村人口有序轉移機制,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為全國同類地區發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提升中原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人力資源高地,成為與長江中游地區南北呼應、帶動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帶之一,引領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支撐全國發展的重要區域。
——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區位優勢,加速生產要素集聚,強化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和南北區域交流合作的戰略通道功能;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形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傳承弘揚中原文化,充分保護和科學利用全球華人根親文化資源;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創新發展區。
基本原則
■堅持穩糧強農,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堅持統籌協調,把促進“三化”協調發展作為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的具體體現。
■堅持節約集約,把實現內涵式發展作為基本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目的。
■堅持改革開放,把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作為強大動力。
戰略布局
核心提示
按照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與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相銜接,優化中原經濟區區域經濟發展布局。
總體發展布局
按照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的原則,努力構建放射狀、網絡化、板塊式發展格局。
推動區域互動聯動發展,形成板塊優勢(見右圖)。
依托重要交通通道,優化空間開發格局。提升鄭州交通樞紐、商務、物流、金融等服務功能,增強引領區域發展的核心帶動能力。依托亞歐大陸橋通道,壯大沿隴海發展軸;依托京廣通道,拓展縱向發展軸;依托東北西南向、東南西北向運輸通道,培育新的發展軸,形成重點開發地帶。逐步擴大軸帶節點城市規模,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加強對外聯系通道建設,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保障措施
建設中原經濟區,是全省人民合力推進的事業,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業。全省上下要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務全局,凝心聚力,務實重干,努力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要緊緊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在法律法規框架下,努力破解“三化”協調發展難題。要充分發揮好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各方面力量,發揮各自作用,做出應有貢獻。要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強化項目帶動、品牌帶動、創新帶動、服務帶動,著力推動務實發展、建設務實河南,以務實發展樹立起務實河南的形象。要加強組織協調,全面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明確的任務和政策措施,抓緊編制中原經濟區發展規劃;對《綱要》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細化,確保落到實處。政府應通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年度計劃,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動員組織全社會力量貫徹實施。
■增強鄭州龍頭作用和重心作用,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建設鄭洛三工業走廊,促進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融合發展,努力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板塊,提高區域發展的整體帶動能力。
■強化洛陽、三門峽、濟源、焦作協同發展,鞏固在陜晉豫毗鄰地區的領先地位,發揮在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太原城市群對接互動中的中堅作用。
■推動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南陽合作發展,增強在豫皖鄂陜毗鄰地區和淮海經濟協作區中的影響力,發揮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前鋒作用和對接沿長江中游經濟帶的骨干作用。
■促進安陽、鶴壁、濮陽聯動發展,凸顯在晉冀魯豫毗鄰地區的優勢,成為與環渤海經濟圈銜接聯系的前沿。
發展目標
具體分兩步走:
■第一步:五年彰顯優勢。到2015年,初步形成發展活力彰顯、崛起態勢強勁的經濟區域。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力爭高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8000元,財政總收入增速高于生產總值增速,城鎮化率達到48%。內陸開放高地基本建成。
“三化”發展協調性明顯提升。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推進,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產城互動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破解“三農”問題取得重大進展,“三化”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教育科技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文化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品更加豐富,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教育質量整體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充分發揮。人力資源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技創新成果大量涌現,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上升。
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就學、就業、就醫、養老、住房等問題得到更好解決。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更加完善,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撐作用明顯提升。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要經濟總量指標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成為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地帶,走在中部地區崛起前列。
■第二步:十年實現崛起。到2020年,糧食生產優勢地位更加穩固,工業化、城鎮化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建設成為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良、社會和諧文明,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區。
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目標任務,必須牢牢把握“四個重在”實踐要領: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
主體功能格局
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形成以中原城市群為重點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以糧食生產核心區為重點的農業戰略格局,以“四區兩帶”為重點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1.中原城市群。按照向心布局、集群發展的要求,提升鄭州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鞏固提高洛陽副中心城市地位,聯動周邊城市,增強地區性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帶動能力,推進城際軌道交通體系和高速鐵路建設,加強城市功能互補和產業分工,加快產業集聚,實現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建設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聯系緊密、城市層級分明、體系結構合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城市群。
2.糧食生產核心區。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局出發,依托黃淮海平原、南陽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產糧大縣(市、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形成規模效益明顯的糧食主要生產區,發展現代農業,引導農產品加工、流通、儲運企業向主產區集聚,建設集中連片、高產穩產的國家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
3.生態功能區。以山脈、丘陵、水系為骨干,以山、林、河、田為要素,推進建設桐柏大別山地生態區、伏牛山地生態區、太行生態區、平原生態涵養區,構建橫跨東西的黃河灘區生態涵養帶和縱貫南北的南水北調中線生態走廊,形成“四區兩帶”的區域生態格局。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
——《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綱要(草案)》摘要
重大意義
中原經濟區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
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有利于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的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國家統籌協調梯次推進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國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板塊;有利于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晰發展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有利于河南堅持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是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需要;是促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的需要;是加快河南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
總體要求
核心提示
建設中原經濟區,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目標是富民強省,核心是“三化”協調,活力是解放思想,動力是改革開放,方法是統籌兼顧,關鍵是實干實效。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富民強省目標,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作用,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切實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務實發展、建設務實河南,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進一步創新體制、擴大開放,著力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和城鄉結構調整,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推動中原經濟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支撐中部地區崛起和服務全國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戰略定位
——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集中力量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鞏固提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建設全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建成全國新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
——全國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在加快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同步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探索建立工農城鄉利益協調機制、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和農村人口有序轉移機制,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為全國同類地區發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提升中原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人力資源高地,成為與長江中游地區南北呼應、帶動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帶之一,引領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支撐全國發展的重要區域。
——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區位優勢,加速生產要素集聚,強化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和南北區域交流合作的戰略通道功能;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形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傳承弘揚中原文化,充分保護和科學利用全球華人根親文化資源;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創新發展區。
基本原則
■堅持穩糧強農,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堅持統籌協調,把促進“三化”協調發展作為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的具體體現。
■堅持節約集約,把實現內涵式發展作為基本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目的。
■堅持改革開放,把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作為強大動力。
戰略布局
核心提示
按照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與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相銜接,優化中原經濟區區域經濟發展布局。
總體發展布局
按照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的原則,努力構建放射狀、網絡化、板塊式發展格局。
推動區域互動聯動發展,形成板塊優勢(見右圖)。
依托重要交通通道,優化空間開發格局。提升鄭州交通樞紐、商務、物流、金融等服務功能,增強引領區域發展的核心帶動能力。依托亞歐大陸橋通道,壯大沿隴海發展軸;依托京廣通道,拓展縱向發展軸;依托東北西南向、東南西北向運輸通道,培育新的發展軸,形成重點開發地帶。逐步擴大軸帶節點城市規模,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加強對外聯系通道建設,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保障措施
建設中原經濟區,是全省人民合力推進的事業,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業。全省上下要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務全局,凝心聚力,務實重干,努力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要緊緊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在法律法規框架下,努力破解“三化”協調發展難題。要充分發揮好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各方面力量,發揮各自作用,做出應有貢獻。要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強化項目帶動、品牌帶動、創新帶動、服務帶動,著力推動務實發展、建設務實河南,以務實發展樹立起務實河南的形象。要加強組織協調,全面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明確的任務和政策措施,抓緊編制中原經濟區發展規劃;對《綱要》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細化,確保落到實處。政府應通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年度計劃,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動員組織全社會力量貫徹實施。
■增強鄭州龍頭作用和重心作用,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建設鄭洛三工業走廊,促進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融合發展,努力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板塊,提高區域發展的整體帶動能力。
■強化洛陽、三門峽、濟源、焦作協同發展,鞏固在陜晉豫毗鄰地區的領先地位,發揮在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太原城市群對接互動中的中堅作用。
■推動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南陽合作發展,增強在豫皖鄂陜毗鄰地區和淮海經濟協作區中的影響力,發揮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前鋒作用和對接沿長江中游經濟帶的骨干作用。
■促進安陽、鶴壁、濮陽聯動發展,凸顯在晉冀魯豫毗鄰地區的優勢,成為與環渤海經濟圈銜接聯系的前沿。
發展目標
具體分兩步走:
■第一步:五年彰顯優勢。到2015年,初步形成發展活力彰顯、崛起態勢強勁的經濟區域。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力爭高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8000元,財政總收入增速高于生產總值增速,城鎮化率達到48%。內陸開放高地基本建成。
“三化”發展協調性明顯提升。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推進,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產城互動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破解“三農”問題取得重大進展,“三化”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教育科技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文化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品更加豐富,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教育質量整體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充分發揮。人力資源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技創新成果大量涌現,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上升。
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就學、就業、就醫、養老、住房等問題得到更好解決。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更加完善,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撐作用明顯提升。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要經濟總量指標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成為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地帶,走在中部地區崛起前列。
■第二步:十年實現崛起。到2020年,糧食生產優勢地位更加穩固,工業化、城鎮化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建設成為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良、社會和諧文明,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區。
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目標任務,必須牢牢把握“四個重在”實踐要領: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
主體功能格局
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形成以中原城市群為重點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以糧食生產核心區為重點的農業戰略格局,以“四區兩帶”為重點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1.中原城市群。按照向心布局、集群發展的要求,提升鄭州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鞏固提高洛陽副中心城市地位,聯動周邊城市,增強地區性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帶動能力,推進城際軌道交通體系和高速鐵路建設,加強城市功能互補和產業分工,加快產業集聚,實現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建設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聯系緊密、城市層級分明、體系結構合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城市群。
2.糧食生產核心區。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局出發,依托黃淮海平原、南陽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產糧大縣(市、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形成規模效益明顯的糧食主要生產區,發展現代農業,引導農產品加工、流通、儲運企業向主產區集聚,建設集中連片、高產穩產的國家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
3.生態功能區。以山脈、丘陵、水系為骨干,以山、林、河、田為要素,推進建設桐柏大別山地生態區、伏牛山地生態區、太行生態區、平原生態涵養區,構建橫跨東西的黃河灘區生態涵養帶和縱貫南北的南水北調中線生態走廊,形成“四區兩帶”的區域生態格局。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