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設將獲更多關注。(資料照片)
在施壓地方政府進行嚴厲限購之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沒有忘記地方政府更須真金白銀投入的“項目”——— 保障性安居工程。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月21日開始,住建部將陸續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簽訂《保障性住房目標責任書》,完成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務。目前,住建部已經向地方政府下達“死命令”,所有分配完成的目標任務,必須在2011年10月31日前全部開工,否則主要領導將遭到從約談到行政處分乃至降級、免職的嚴厲處罰。配合嚴厲的限購措施,保障性住房的增量供給在全國范圍內的環比增幅將達到72%。需求削減、供應增加,多年以來困擾一線城市住房市場的求大于供的供需關系,有望在2011年有所逆轉。而其對于房價走勢的意義,不言自明。
“是經濟任務,更是政治任務”
2月16日,北京版調控細則終于落地,除了十分嚴厲的限購措施之外,保障性安居工程在2011年的供應總量也同期公布,通過新建、改建、購買、長期租賃等方式,北京市籌集保障性住房20萬套以上,發放租賃補貼2萬戶,竣工保障性住房10萬套。“這些內容會寫進目標責任書,不僅北京這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都要采用同樣的方式,從2月21日起陸續簽訂這份責任書,2月25日之前這項工作要全部完成。”2月17日上午,接近住建部的消息人士稱。浙江、山東、四川、重慶等地的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官員均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并稱目前住建部已經召開了相關會議,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出席并講話稱,保障性住房的任務不僅是一項經濟任務,“更是一項政治任務”。
住建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同時還強調,“這不是住建部和地方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書,而是住建部代表保障性安居住房工作協調小組與地方政府簽訂責任書。”他說。所謂保障性安居住房工作協調小組系由國務院各相關部委組成,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兼任組長,辦公室設在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甚至監察部、國家審計署都是該協調小組的成員單位。這樣一份責任書的政治意味,地方政府心知肚明。
記者了解到,與目標責任書一并下發的還包括工作周期日程,住建部明確要求地方政府所有簽訂在責任書內的2011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必須在10月31日前開工建設。屆時,住建部將聯合監察部、審計署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進行檢查,對于未能按期開工的地方政府,視情況對其行政首長負責人進行問責。在此之前,住建部已經將聯合監察部共同擬定的“保障性住房問責實施辦法”上報國務院,該辦法將于近期下發實施。
中央財政支持力度加大
實際上,兔年春節之前,住建部就召開了落實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工作會議,姜偉新在會上強調,落實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任務,對于抑制房價、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提升廣大百姓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如此政治意義之下的保障性住房任務大幅增量,也就并不意外。但是,多位地方建設廳官員向記者表示,配套資金的問題是他們較為擔憂的問題所在。記者了解到,為解決這一問題,住建部著手多方面為地方政府“找錢、找政策”。前述住建部官員向記者證實,住房公積金增值部分用于保障房貸款建設的試點,在2011年中將繼續擴大;同時,住建部正在與銀監會積極協調,出臺更為具體的銀行信貸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文件或者工作指引。
目前,財政部2011年的財政預算編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等待3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后執行。記者掌握的情況表明,2011年財政預算中對廉租房以及相關保障性住房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將創下歷史紀錄,為去年決算的1倍左右——— 2010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住房保障建設資金已經高達近500億元人民幣。
增加供給+削減非自住需求
2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陳國強在談到目前的地方調控政策時,向記者表示,要分析政策的效果就不能單獨或者孤立評估每一項政策,而必須把政策組合起來進行評估,“比如限購和保障房”。前述住建部官員坦承,近幾年以來的房地產調控一直面對的問題就是供需關系問題,也就是中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所制造的大量住房需求,而相對滯后的住房供給、建設之間的矛盾,這導致長期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處在供求不平衡的狀態之下,“所以從2009年以來的對樓市的調控,一直強調的是通過土地供應、住房供應等方面,增加住房供給。”他說。
然而,大量投資型需求的進入使單純增加供給已經難以完全平衡供求關系,“所以這次嚴格要求地方政府對住房購買進行限制,就是從另一方面直接削減需求,一方面增加供給,一方面削減非自住的需求,從而達到平衡供求關系的目標。”上述住建部官員解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