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西南地區特大干旱、暴雨頻襲華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見降水、強降水引發舟曲泥石流……我國去年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是什么導致我國天氣氣候如此異常?今年春運期間,極端天氣會再度來襲嗎?請看氣象部門專家解讀。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發生之頻繁、強度之強、范圍之廣歷史罕見,是本世紀以來我國氣候最異常的一年。
去年氣象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超5000億元
2010年,我國氣候非常異常,全年降水偏多,季節和區域分布不均,旱澇災害交替發生。
《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指出,去年我國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發生之頻繁、強度之強、范圍之廣歷史罕見。2010年,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7℃,是1961年以來第十個最暖年,也是第十四個連續氣溫偏高年。
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西南地區發生歷史罕見秋冬春特大干旱;東北、華北發生近40年罕見冬春持續低溫;新疆北部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雪災;5月至7月,華南、江南遭受14輪暴雨襲擊;7月上旬至9月上旬,北方和西部地區遭受10輪暴雨襲擊;10月,海南出現歷史罕見持續性強降水過程;甘肅舟曲等地因局地強降水引發嚴重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2010年,我國氣象災害屬于本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年份,氣象災害及次生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元,因災死亡4800多人,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人數均為近10年來最多。
據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介紹,中國氣象局去年共啟動應急響應31次,累計應急時間208天。這意味著,中國氣象局處于應急響應狀態的時間占全年總天數的57%。
是什么導致2010年我國天氣氣候如此異常呢?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分析,氣候是受大氣、海洋、冰雪、陸地和巖石等圈層影響的復雜系統。2010年我國天氣氣候異常與氣候系統各圈層的異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密切相關。
宋連春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是極端事件增多、增強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氣候變暖不只表現在氣溫升高,也表現在氣溫變率加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過去幾十年一遇的極端事件更為頻繁地出現,不僅會出現高溫、熱浪,極端冷事件也會出現,寒冷地區暴風雪的強度和頻率增加,溫暖地區暴風雪強度也會增加。
今冬南方凍雨北方大旱
今年1月1日以來,貴州大部、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重慶南部、廣東中北部、江西北部等地出現雨雪冰凍天氣,交通等方面受到較大影響。
在南方遭遇低溫凍雨的同時,華北黃淮則持續干旱。氣象監測顯示,2010年10月以來,華北大部、黃淮等地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少五至九成。
河南、山東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小值,山東發生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秋冬持續的氣象干旱,黃淮華北大部地區也出現了嚴重的氣象干旱。
北京常年初雪日期為11月29日,但這個冬季至今仍未出現降雪。
宋連春介紹,導致2010—2011年入冬以來我國氣候異常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冷空氣南下的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異常長時間維持。由于北方冷空氣勢力強,而來自南方的水汽輸送強度較弱,導致我國北方地區主要受冷氣團控制,黃淮、華北無法形成有效降水。
二是2010年7月以來快速發展的拉尼娜事件起了重要作用。從2010年秋季開始,全球熱帶和副熱帶大氣環流發生明顯調整,導致全球氣候異常的發生。
對我國而言,在拉尼娜事件發生后,東亞冬季風往往偏強,我國東部偏北氣流加強,引導中高緯冷空氣南下,南方容易出現極端低溫事件,而一旦有暖濕氣流配合,則易產生冰凍雨雪災害。
春運期間,冷空氣活動頻繁
宋連春說,綜合比較今年南方低溫冰凍天氣與2008年的情況,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不同:一是今年南方氣溫偏低幅度不及2008年1月下旬大;二是今年南方降水強度比2008年弱;三是今年影響南方的冷空氣活動過程短,間隔時間長;四是今年低溫雨雪的范圍比2008年小;五是水汽輸送條件和冷暖氣流交匯條件不如2008年。
國家氣候中心綜合分析認為,1月底前,有利于冷空氣南下的大氣環流異常將持續,目前我國南方的階段性低溫凍雨和華北黃淮無降水仍將維持。
預計2011年春運期間,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我國氣溫總趨勢較常年同期偏低,北方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雪災,西南地區東部、江南中西部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但出現類似2008年1月大范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小。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表示,春節來臨,各級氣象部門將繼續密切監測有關雨雪冰凍天氣的實時變化和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前做好預報預警信息發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西南地區特大干旱、暴雨頻襲華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見降水、強降水引發舟曲泥石流……我國去年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是什么導致我國天氣氣候如此異常?今年春運期間,極端天氣會再度來襲嗎?請看氣象部門專家解讀。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發生之頻繁、強度之強、范圍之廣歷史罕見,是本世紀以來我國氣候最異常的一年。
去年氣象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超5000億元
2010年,我國氣候非常異常,全年降水偏多,季節和區域分布不均,旱澇災害交替發生。
《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指出,去年我國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發生之頻繁、強度之強、范圍之廣歷史罕見。2010年,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7℃,是1961年以來第十個最暖年,也是第十四個連續氣溫偏高年。
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西南地區發生歷史罕見秋冬春特大干旱;東北、華北發生近40年罕見冬春持續低溫;新疆北部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雪災;5月至7月,華南、江南遭受14輪暴雨襲擊;7月上旬至9月上旬,北方和西部地區遭受10輪暴雨襲擊;10月,海南出現歷史罕見持續性強降水過程;甘肅舟曲等地因局地強降水引發嚴重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2010年,我國氣象災害屬于本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年份,氣象災害及次生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元,因災死亡4800多人,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人數均為近10年來最多。
據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介紹,中國氣象局去年共啟動應急響應31次,累計應急時間208天。這意味著,中國氣象局處于應急響應狀態的時間占全年總天數的57%。
是什么導致2010年我國天氣氣候如此異常呢?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分析,氣候是受大氣、海洋、冰雪、陸地和巖石等圈層影響的復雜系統。2010年我國天氣氣候異常與氣候系統各圈層的異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密切相關。
宋連春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是極端事件增多、增強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氣候變暖不只表現在氣溫升高,也表現在氣溫變率加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過去幾十年一遇的極端事件更為頻繁地出現,不僅會出現高溫、熱浪,極端冷事件也會出現,寒冷地區暴風雪的強度和頻率增加,溫暖地區暴風雪強度也會增加。
今冬南方凍雨北方大旱
今年1月1日以來,貴州大部、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重慶南部、廣東中北部、江西北部等地出現雨雪冰凍天氣,交通等方面受到較大影響。
在南方遭遇低溫凍雨的同時,華北黃淮則持續干旱。氣象監測顯示,2010年10月以來,華北大部、黃淮等地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少五至九成。
河南、山東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小值,山東發生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秋冬持續的氣象干旱,黃淮華北大部地區也出現了嚴重的氣象干旱。
北京常年初雪日期為11月29日,但這個冬季至今仍未出現降雪。
宋連春介紹,導致2010—2011年入冬以來我國氣候異常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冷空氣南下的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異常長時間維持。由于北方冷空氣勢力強,而來自南方的水汽輸送強度較弱,導致我國北方地區主要受冷氣團控制,黃淮、華北無法形成有效降水。
二是2010年7月以來快速發展的拉尼娜事件起了重要作用。從2010年秋季開始,全球熱帶和副熱帶大氣環流發生明顯調整,導致全球氣候異常的發生。
對我國而言,在拉尼娜事件發生后,東亞冬季風往往偏強,我國東部偏北氣流加強,引導中高緯冷空氣南下,南方容易出現極端低溫事件,而一旦有暖濕氣流配合,則易產生冰凍雨雪災害。
春運期間,冷空氣活動頻繁
宋連春說,綜合比較今年南方低溫冰凍天氣與2008年的情況,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不同:一是今年南方氣溫偏低幅度不及2008年1月下旬大;二是今年南方降水強度比2008年弱;三是今年影響南方的冷空氣活動過程短,間隔時間長;四是今年低溫雨雪的范圍比2008年小;五是水汽輸送條件和冷暖氣流交匯條件不如2008年。
國家氣候中心綜合分析認為,1月底前,有利于冷空氣南下的大氣環流異常將持續,目前我國南方的階段性低溫凍雨和華北黃淮無降水仍將維持。
預計2011年春運期間,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我國氣溫總趨勢較常年同期偏低,北方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雪災,西南地區東部、江南中西部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但出現類似2008年1月大范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小。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表示,春節來臨,各級氣象部門將繼續密切監測有關雨雪冰凍天氣的實時變化和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前做好預報預警信息發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