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人民日報:房子必須給人住 高房價是不可承受之重
更新時間:2010-10-21 9:05:56    來源:人民日報
人民圖片供圖

  9月底,有關部門出臺旨在細化房地產調控“國十條”落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再度給今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加碼。政策出臺,及時遏制了8月份以來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的過熱跡象,使調控的效果得以進一步顯現。

  在市場普遍懷疑本輪調控又將以“屢調屢漲”的局面結束時,國家再次給調控加碼,彰顯了調控取得成功的決心。但另一個問題逐漸凸現,近年來,為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六條”、“國八條”、“國十條”等短期政策不斷出臺,但政策被市場消化的節奏越來越快,使人們對調控的效果普遍感到心里沒底。因此,在出臺短期政策之外,加快推進長期制度改革、去除積弊、尋找改革新出路迫在眉睫。

  要推進相關制度改革,就要厘清“房子是什么,土地值幾何,政府職責何在”等最基本的問題。本版從今天起推出“深入看樓市”欄目,深入分析理性看待上述問題,推進房地產市場長期性、根本性制度建設。

  ——編者

  特殊國情和快速城市化階段,住房必須“給人住”

  “你買房了嗎?”

  “房價要漲到什么時候?”

  “調控會把房價降下來嗎?”

  盡管“商品房”、“房價”這些詞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只是近十幾年的事情。但最近幾年,房價過高的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普遍關注,“房子”幾乎成了人們在各種場合談論最多的話題。2009年,電視連續劇《蝸居》播出后在廣大觀眾中引起熱議,甚至成為一個社會現象。正是因為它折射出在高房價的背景下,都市無房族的困惑與無奈。

  “當前這個時期,是住房問題最突出的時期,事關千家萬戶的安居問題,因此格外受到關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個時期,我國實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雖然名義上是免費住房,但由于供應嚴重不足,人們總體居住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筒子樓、大雜院、三代同居一室的情景,很多人記憶猶新。到1978年,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僅6.7平方米。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1998年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全面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后的10多年來,城鎮居民住房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到2009年底,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已近30平方米,住房的嚴重短缺有了很大程度緩解,大部分家庭都擁有了自有住房。

  然而,在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的背景下,由于住房需求持續增加,住房問題的壓力在較長時期內仍然存在。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述負責人介紹,2009年中國城鎮化發展水平達到46.6%,保守估計,到2020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5%。按照相關規劃,未來10年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將達到35平方米,而2008年這一數字為28平方米左右。這意味著未來10年全國城市住宅的需求會達到42億平方米,相當于每年新增4.2億平方米。如果考慮到2020年中國總體上的城市化率將達到55%左右,平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那么加上這部分新增城市人口,未來每年產生的真實住宅需求將在8億平方米左右。對住房供應是個巨大的壓力。

  “可以說,我國城鎮住房存在著‘絕對短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認為,自1999年以來,中國在城鎮中建了將近80億平方米的新房,大概7000萬套新房,相當于我國2008年2億城鎮家庭的35%住了新房。但即便如此,每百戶城鎮家庭中,每年也只能有3到4戶住進新房。這種“絕對短缺”得經過20年到30年的艱苦努力才能消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住房供應還需要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才能滿足城鎮居民對住房的需求。

  一方面是需求持續上升,另一方面,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保護耕地是重要國策,不能無節制地拓展城市、占用土地,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城市空間的有限性和住房需求膨脹的矛盾會長期突出。

  此外,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歷史只有10多年,體制機制還不健全。過去10年較為重視通過房地產市場解決住房需求,面向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性住房供應不足,欠賬過多,造成住房供應結構失衡。

  近年來房價快速上漲,又導致一些大城市,中等收入家庭買不起房,近年來央行定期公布的針對儲戶的調查中,認為“當前房價過高”的居民始終保持在70%以上。種種因素交織,使得住房問題在近幾年集中凸顯,成為社會熱點。

  “快速城鎮化階段,大量居民需要改善住房條件,以及人多地少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的住房制度發展,不能走高房價、高泡沫、高耗能、大戶型的道路,應該以滿足居民自住為主要目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說。

  高房價是“不可承受之重”,調控體現住房消費品特性

  住房建設以滿足居民自住為主要目標,也就是說,房子蓋了應該用于居住,而不是投資炒作。然而,在一些城市,一邊是需要住房的大量居民買不起房,另一邊則是許多房屋空置,購房者買了房并沒有用于居住。

  住房既是消費品,也是投資品,近年來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在當前的中國,更需要住房體現消費品特性,主要用于居住。”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此前一段時期房地產的投資品特性過于濃厚,使得房地產市場充滿投機氣氛,導致房價在短期內過快上漲。

  “蝸居”、“蟻族”、“房奴”、“裸婚”……近幾年這些熱門詞匯的流行,說明高房價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巴曙松認為,今年以來以“國十條”為代表的房地產調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增加供給、打擊投機,目的正在試圖推動房地產回歸消費品特性,調控的方向符合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

  在調控初現成效的情況下,8月份起,由于部分區域房價下降,樓市需求有所回暖。巴曙松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這是調控政策引向深入的表現。開發商資金壓力加大,降價銷售動力強化,樓市存量不斷增加。因此房價出現下調,并引發需求釋放、成交量上升,實際上這輪市場反彈是由自住型需求推動的,正是體現了住房的消費品特性。

  但9月份以來,部分城市再度出現量價快速上漲的現象,樓市重現過熱苗頭。9月底,有關部門再次出臺五項措施,如要求停止對購買第三套房發放貸款,購房首付提高到30%,部分城市限制新購房套數等。10月份,市場再度降溫。

  “五項措施的指向非常明確,就是進一步嚴厲的抑制投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認為,“比如停止發放第三套房貸,如果不能貸款,對炒房人而言,炒房的成本和風險就會大大增加,會撤出市場。”

  同時,從去年底本輪調控啟動之初,就始終強調要努力增加供應,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供應。隨著調控政策落實,土地供應持續增加、樓市供不應求的情況有所緩解,房價上漲預期得到遏制,投機性需求被有效抑制甚至離場。住房回歸消費品特性的轉變正越來越明顯。

  改革住房供應體系,增加公租房比例,給市場一個穩定預期

  短期調控政策穩住了市場預期,為長期制度改革換來了時間和空間。“這幾年出臺的調控政策被市場消化的節奏越來越快,后續的制度改革應該及時跟上,才能保持住調控的效果不被再次削弱。”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秘書長聶梅生說。

  要讓住房更多體現消費特性,滿足老百姓的居住需求,首先要在住房供應體系的建設上下功夫。房改初期,我國曾提出“構建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然而在后期的執行過程中,卻演變為市場化的商品房為主。

  “如果市場上只有商品房,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必然是價高者得。”陳淮說,“住房供應相關政策必須向中低收入家庭傾斜。”

  “近兩年國家支持大力發展公共租賃房非常好,應該增加公租房在住房供應中的比重,為轉變住房供應模式尋找新的出路。”聶梅生表示,當公共租賃房形成一定規模時,可以由政府背景的機構持有并出租房屋,面向中低收入和新就業人群供應,整個住房供應體系就可能演變為市場化基礎上的“B to C”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將住房資源有效地分配給需要住房的人,實現住房的消費品屬性。對平抑房價、增加供應、穩定預期都有巨大意義。

  據聶梅生介紹,隨著國家對投資型購房需求的抑制,商品房市場增量型、擴張型的發展模式會走到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愿意加入政府的公租房建設,公租房發展完善,有可能形成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的開發模式。一旦開發商介入,公租房建設的資金難題將迅速得以緩解。這還需要政府推動,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發展公租房建設基金。最近工商聯和建行等機構正在商討,由一批龍頭開發商出資成立公租房發展基金,大規模參與公租房建設,將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引導進入保障性住房建設。

  在商品房建設方面,要更好的發揮住房的消費品特性,就必須多建設中小套型、中低價位的普通商品房,讓人們既買得起,又住得舒適。2006年我國曾出臺過著名的“90/70”政策,即要求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住房建設規模不得少于70%。政策出發點十分好,但由于一直缺乏配套措施支持,以及政策本身在操作層面的難度,如今已經不了了之。中國房地產協會有關專家認為,在住房中長期規劃的編制中,仍應強調建設中小戶型商品房,適當提高商品房小區的容積率上限,同時明確限制大戶型住房的發展,建議通過土地出讓、財稅等政策,增強可操作性。

  在供應端進行改革的同時,也要在需求端繼續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聶梅生認為,當前除了信貸手段以外,抑制投資投機的還是主要靠行政手段,不利于形成穩定的預期。建議盡快明確房產稅的時間表,增加投資者的持有成本,才能從根本和長遠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從而更好的體現住房的消費特性,也能盡早給開發商和公眾一個穩定的預期。

  “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不征收不動產稅的國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表示,“這使擁有或囤積大量住房的成本過低,也助長了投機。”在有關部門近期出臺的“五項措施”中,已經明確提出將房地產稅試點逐步推廣到全國。一邊努力增加公共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供應,一邊用經濟手段長遠地抑制投機需求,住房才能真正成為供老百姓居住的“家”。
文章編輯:張菊嬌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人民日報:房子必須給人住 高房價是不可承受之重
2010-10-21 9:05:56    來源:人民日報
人民圖片供圖

  9月底,有關部門出臺旨在細化房地產調控“國十條”落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再度給今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加碼。政策出臺,及時遏制了8月份以來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的過熱跡象,使調控的效果得以進一步顯現。

  在市場普遍懷疑本輪調控又將以“屢調屢漲”的局面結束時,國家再次給調控加碼,彰顯了調控取得成功的決心。但另一個問題逐漸凸現,近年來,為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六條”、“國八條”、“國十條”等短期政策不斷出臺,但政策被市場消化的節奏越來越快,使人們對調控的效果普遍感到心里沒底。因此,在出臺短期政策之外,加快推進長期制度改革、去除積弊、尋找改革新出路迫在眉睫。

  要推進相關制度改革,就要厘清“房子是什么,土地值幾何,政府職責何在”等最基本的問題。本版從今天起推出“深入看樓市”欄目,深入分析理性看待上述問題,推進房地產市場長期性、根本性制度建設。

  ——編者

  特殊國情和快速城市化階段,住房必須“給人住”

  “你買房了嗎?”

  “房價要漲到什么時候?”

  “調控會把房價降下來嗎?”

  盡管“商品房”、“房價”這些詞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只是近十幾年的事情。但最近幾年,房價過高的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普遍關注,“房子”幾乎成了人們在各種場合談論最多的話題。2009年,電視連續劇《蝸居》播出后在廣大觀眾中引起熱議,甚至成為一個社會現象。正是因為它折射出在高房價的背景下,都市無房族的困惑與無奈。

  “當前這個時期,是住房問題最突出的時期,事關千家萬戶的安居問題,因此格外受到關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個時期,我國實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雖然名義上是免費住房,但由于供應嚴重不足,人們總體居住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筒子樓、大雜院、三代同居一室的情景,很多人記憶猶新。到1978年,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僅6.7平方米。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1998年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全面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后的10多年來,城鎮居民住房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到2009年底,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已近30平方米,住房的嚴重短缺有了很大程度緩解,大部分家庭都擁有了自有住房。

  然而,在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的背景下,由于住房需求持續增加,住房問題的壓力在較長時期內仍然存在。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述負責人介紹,2009年中國城鎮化發展水平達到46.6%,保守估計,到2020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5%。按照相關規劃,未來10年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將達到35平方米,而2008年這一數字為28平方米左右。這意味著未來10年全國城市住宅的需求會達到42億平方米,相當于每年新增4.2億平方米。如果考慮到2020年中國總體上的城市化率將達到55%左右,平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那么加上這部分新增城市人口,未來每年產生的真實住宅需求將在8億平方米左右。對住房供應是個巨大的壓力。

  “可以說,我國城鎮住房存在著‘絕對短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認為,自1999年以來,中國在城鎮中建了將近80億平方米的新房,大概7000萬套新房,相當于我國2008年2億城鎮家庭的35%住了新房。但即便如此,每百戶城鎮家庭中,每年也只能有3到4戶住進新房。這種“絕對短缺”得經過20年到30年的艱苦努力才能消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住房供應還需要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才能滿足城鎮居民對住房的需求。

  一方面是需求持續上升,另一方面,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保護耕地是重要國策,不能無節制地拓展城市、占用土地,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城市空間的有限性和住房需求膨脹的矛盾會長期突出。

  此外,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歷史只有10多年,體制機制還不健全。過去10年較為重視通過房地產市場解決住房需求,面向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性住房供應不足,欠賬過多,造成住房供應結構失衡。

  近年來房價快速上漲,又導致一些大城市,中等收入家庭買不起房,近年來央行定期公布的針對儲戶的調查中,認為“當前房價過高”的居民始終保持在70%以上。種種因素交織,使得住房問題在近幾年集中凸顯,成為社會熱點。

  “快速城鎮化階段,大量居民需要改善住房條件,以及人多地少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的住房制度發展,不能走高房價、高泡沫、高耗能、大戶型的道路,應該以滿足居民自住為主要目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說。

  高房價是“不可承受之重”,調控體現住房消費品特性

  住房建設以滿足居民自住為主要目標,也就是說,房子蓋了應該用于居住,而不是投資炒作。然而,在一些城市,一邊是需要住房的大量居民買不起房,另一邊則是許多房屋空置,購房者買了房并沒有用于居住。

  住房既是消費品,也是投資品,近年來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在當前的中國,更需要住房體現消費品特性,主要用于居住。”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此前一段時期房地產的投資品特性過于濃厚,使得房地產市場充滿投機氣氛,導致房價在短期內過快上漲。

  “蝸居”、“蟻族”、“房奴”、“裸婚”……近幾年這些熱門詞匯的流行,說明高房價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巴曙松認為,今年以來以“國十條”為代表的房地產調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增加供給、打擊投機,目的正在試圖推動房地產回歸消費品特性,調控的方向符合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

  在調控初現成效的情況下,8月份起,由于部分區域房價下降,樓市需求有所回暖。巴曙松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這是調控政策引向深入的表現。開發商資金壓力加大,降價銷售動力強化,樓市存量不斷增加。因此房價出現下調,并引發需求釋放、成交量上升,實際上這輪市場反彈是由自住型需求推動的,正是體現了住房的消費品特性。

  但9月份以來,部分城市再度出現量價快速上漲的現象,樓市重現過熱苗頭。9月底,有關部門再次出臺五項措施,如要求停止對購買第三套房發放貸款,購房首付提高到30%,部分城市限制新購房套數等。10月份,市場再度降溫。

  “五項措施的指向非常明確,就是進一步嚴厲的抑制投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認為,“比如停止發放第三套房貸,如果不能貸款,對炒房人而言,炒房的成本和風險就會大大增加,會撤出市場。”

  同時,從去年底本輪調控啟動之初,就始終強調要努力增加供應,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供應。隨著調控政策落實,土地供應持續增加、樓市供不應求的情況有所緩解,房價上漲預期得到遏制,投機性需求被有效抑制甚至離場。住房回歸消費品特性的轉變正越來越明顯。

  改革住房供應體系,增加公租房比例,給市場一個穩定預期

  短期調控政策穩住了市場預期,為長期制度改革換來了時間和空間。“這幾年出臺的調控政策被市場消化的節奏越來越快,后續的制度改革應該及時跟上,才能保持住調控的效果不被再次削弱。”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秘書長聶梅生說。

  要讓住房更多體現消費特性,滿足老百姓的居住需求,首先要在住房供應體系的建設上下功夫。房改初期,我國曾提出“構建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然而在后期的執行過程中,卻演變為市場化的商品房為主。

  “如果市場上只有商品房,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必然是價高者得。”陳淮說,“住房供應相關政策必須向中低收入家庭傾斜。”

  “近兩年國家支持大力發展公共租賃房非常好,應該增加公租房在住房供應中的比重,為轉變住房供應模式尋找新的出路。”聶梅生表示,當公共租賃房形成一定規模時,可以由政府背景的機構持有并出租房屋,面向中低收入和新就業人群供應,整個住房供應體系就可能演變為市場化基礎上的“B to C”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將住房資源有效地分配給需要住房的人,實現住房的消費品屬性。對平抑房價、增加供應、穩定預期都有巨大意義。

  據聶梅生介紹,隨著國家對投資型購房需求的抑制,商品房市場增量型、擴張型的發展模式會走到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愿意加入政府的公租房建設,公租房發展完善,有可能形成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的開發模式。一旦開發商介入,公租房建設的資金難題將迅速得以緩解。這還需要政府推動,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發展公租房建設基金。最近工商聯和建行等機構正在商討,由一批龍頭開發商出資成立公租房發展基金,大規模參與公租房建設,將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引導進入保障性住房建設。

  在商品房建設方面,要更好的發揮住房的消費品特性,就必須多建設中小套型、中低價位的普通商品房,讓人們既買得起,又住得舒適。2006年我國曾出臺過著名的“90/70”政策,即要求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住房建設規模不得少于70%。政策出發點十分好,但由于一直缺乏配套措施支持,以及政策本身在操作層面的難度,如今已經不了了之。中國房地產協會有關專家認為,在住房中長期規劃的編制中,仍應強調建設中小戶型商品房,適當提高商品房小區的容積率上限,同時明確限制大戶型住房的發展,建議通過土地出讓、財稅等政策,增強可操作性。

  在供應端進行改革的同時,也要在需求端繼續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聶梅生認為,當前除了信貸手段以外,抑制投資投機的還是主要靠行政手段,不利于形成穩定的預期。建議盡快明確房產稅的時間表,增加投資者的持有成本,才能從根本和長遠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從而更好的體現住房的消費特性,也能盡早給開發商和公眾一個穩定的預期。

  “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不征收不動產稅的國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表示,“這使擁有或囤積大量住房的成本過低,也助長了投機。”在有關部門近期出臺的“五項措施”中,已經明確提出將房地產稅試點逐步推廣到全國。一邊努力增加公共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供應,一邊用經濟手段長遠地抑制投機需求,住房才能真正成為供老百姓居住的“家”。

文章編輯:張菊嬌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
<kbd id="66666"><abbr id="66666"></abbr></kbd><samp id="66666"><tr id="66666"></tr></samp>
  • <s id="66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