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臺
1.流言標題:老人跌倒能自己爬起來就說明沒事
流言內容:老人跌倒確實很危險,但只要能起身并活動無礙,就不用擔心,也不用急于去醫院。
真相解讀: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及以上老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骨質疏松的老人在跌倒后易發生股骨頸骨折,可能表現為嵌插骨折,即骨折部位穩定性較好,患者在骨折后仍可站立行走,疼痛感也不太劇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骨折斷端會被吸收,加上患者活動增加,骨折部位可能會產生移位,從而出現明顯的疼痛,此時再去往醫院也已錯失了最佳治療時間。此外,老人跌倒還可能存在內出血的風險,加之高齡老人痛感減弱,對顱內或臟器內出血不敏感,如不及時就醫很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上榜理由: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老人跌倒是常見事故。公眾往往由于缺乏醫學常識,只“看表面”,忽略了“隱形損傷”,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科學的解釋和行動指南為公眾提供處置參考,也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識。
2.流言標題:獨柱墩橋有風險,應當棄用
流言內容:獨柱墩橋是過時設計,有缺陷,容易導致傾覆,不能再用了。
真相解讀:獨柱墩橋非但不是落后設計,相反還是很多道路建設場景中較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比如,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立交設計,因空間限制,若不采用獨柱難以實現。因為獨柱墩橋占地面積小,橋下空間大,利于交通組織,而且其建設周期短,施工難度低,后期養護更容易,景觀效果也很好,性價比很高。但在強烈地震及嚴重超載等極端情況下,獨柱墩橋容易發生失穩和傾覆。因此,2018年頒布的新版橋梁設計規范中,增加了抗傾覆相關的規定與要求,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范圍的獨柱墩橋梁抗傾覆加固工作,但加固并不能提升橋梁承重能力的數量級。因此,總的來說,以行政手段規范大件運輸行為,嚴格禁止超限車輛通過,才是避免橋梁傾覆的根本途徑。
上榜理由:獨柱墩橋應用非常廣泛,流言傳播容易使民眾對城建工作產生質疑,辟謠內容從科學角度解釋了獨墩橋梁存在的合理性,消除公眾疑慮。
3.流言標題:“吊脖子”能治療頸椎病
流言內容:我們可以利用公園的運動器材自行做牽引,對治療頸椎病有好處。
真相解讀:自行“吊脖子”與去醫院做“牽引”不是一回事,風險和危害很大。“吊脖子”是近幾年在老年群體中興起的另類健身方法,使用者將自制的綁帶固定在高處,然后將頭伸入綁帶掛住,雙腳懸空擺動。雖然“吊脖子”借鑒了“牽引”治療頸椎病的原理,但“牽引”講究角度、力度和時間,需要在專業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自行“吊脖子”很可能會因頸椎牽引不當,加重頸椎病癥狀,甚至還可能造成寰樞關節脫位、脊髓損傷、高位截癱,甚至猝死。
上榜理由:當前社會進入信息爆炸時代,越來越多人通過網絡搜索尋醫問藥,自己給自己看病。“吊脖子”治頸椎是對專業治療“想當然”的認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通過反復強調、反復科普,糾正這種錯誤的健康理念。
4.流言標題:核磁共振有“核輻射”會致癌
流言內容:核磁共振里有個“核”字,是通過輻射檢查身體,經常做會致癌。
真相解讀:核磁共振的規范說法應該是“磁共振成像”(MRI),其中的“核”字指的是人體內的氫原子核,并非“核輻射”。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強大的磁場作用,記錄組織器官內氫原子的原子核運動,再經過計算和處理后獲得檢查部位的圖像。磁共振成像利用的是高能磁場,不會產生放射性輻射,也不會致癌,是一種應用廣泛且非常安全的檢查手段。
上榜理由:提及核,人們往往與“輻射”掛鉤,“談核色變”,這是由于對核知識和應用一知半解。要通過科學解讀,一方面讓公眾認識到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讓公眾不要誤解那些與核輻射完全無關的技術。
5.流言標題:蜂蜜、大蒜能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流言內容: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癌,但只要平時多吃蜂蜜、大蒜,就能夠殺死它們,減少胃癌風險。
真相解讀:網傳的“殺菌神器”如蜂蜜、大蒜等,并不能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雖然細菌在蜂蜜這種高滲液體中會因無法保持其固有的水分而凋亡,但蜂蜜進入胃部會被稀釋,也就無法達到殺菌的效果。此外,蜂蜜含糖量高,攝入過多還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的不適癥狀。而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雖能抑制細菌生長,但進入人體后會分解,因此難以發揮殺菌抑菌的功效。其他(如洋蔥、西藍花、青椒等)能殺死幽門螺桿菌的偏方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上榜理由:疾病治療屬專業范疇,切忌“想當然”。
6.流言標題:自發熱內衣是虛假宣傳
流言內容:能量守恒,沒有外來能源輸入的內衣是不可能自己產熱的,“自發熱”是虛假廣告。
真相解讀:“自發熱”并不算虛假宣傳,因為自發熱衣物采用了可借助外界條件產熱的發熱纖維材料,如日常服裝中常用的吸濕發熱纖維。這種纖維結構中有更多親水基,可與水分子結合釋放熱量,而水分子的動能也會轉化為熱量。含有這類纖維的衣服被人們穿在身上,能吸收人體發出的水汽釋放熱量,讓人覺得更溫暖。不過,“吸飽”濕氣后,放熱反應會減緩,同時還會將濕氣排出,這一過程反而會吸收穿著者的熱量。如若不能及時排濕,“吸飽”濕氣的纖維會給穿著者帶來不適感。
上榜理由:常見的夸張宣傳,讓公眾對廣告產生不信任,但流言信息全盤否定了衣物的“自發熱”功能,與事實不符也會給企業生產銷售帶來負面影響。
內容把關
黃維佳,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醫學分社副社長
關于“科學”流言榜
由中國科協發布,每月組織專家召開榜單評審會,綜合時效性、危害性等標準,甄選出熱點謠言進行特別解讀,并全網推送。
聯合發榜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科學辟謠平臺、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平臺支持
騰訊較真、微博辟謠、頭條辟謠、抖音、老爸評測、網易健康
評審專家名單(以姓氏筆畫為序)
劉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汪茜,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主任醫師
宋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陳鵬,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潘可明,道路交通一院副總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1.流言標題:老人跌倒能自己爬起來就說明沒事
流言內容:老人跌倒確實很危險,但只要能起身并活動無礙,就不用擔心,也不用急于去醫院。
真相解讀: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及以上老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骨質疏松的老人在跌倒后易發生股骨頸骨折,可能表現為嵌插骨折,即骨折部位穩定性較好,患者在骨折后仍可站立行走,疼痛感也不太劇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骨折斷端會被吸收,加上患者活動增加,骨折部位可能會產生移位,從而出現明顯的疼痛,此時再去往醫院也已錯失了最佳治療時間。此外,老人跌倒還可能存在內出血的風險,加之高齡老人痛感減弱,對顱內或臟器內出血不敏感,如不及時就醫很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上榜理由: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老人跌倒是常見事故。公眾往往由于缺乏醫學常識,只“看表面”,忽略了“隱形損傷”,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科學的解釋和行動指南為公眾提供處置參考,也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識。
2.流言標題:獨柱墩橋有風險,應當棄用
流言內容:獨柱墩橋是過時設計,有缺陷,容易導致傾覆,不能再用了。
真相解讀:獨柱墩橋非但不是落后設計,相反還是很多道路建設場景中較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比如,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立交設計,因空間限制,若不采用獨柱難以實現。因為獨柱墩橋占地面積小,橋下空間大,利于交通組織,而且其建設周期短,施工難度低,后期養護更容易,景觀效果也很好,性價比很高。但在強烈地震及嚴重超載等極端情況下,獨柱墩橋容易發生失穩和傾覆。因此,2018年頒布的新版橋梁設計規范中,增加了抗傾覆相關的規定與要求,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范圍的獨柱墩橋梁抗傾覆加固工作,但加固并不能提升橋梁承重能力的數量級。因此,總的來說,以行政手段規范大件運輸行為,嚴格禁止超限車輛通過,才是避免橋梁傾覆的根本途徑。
上榜理由:獨柱墩橋應用非常廣泛,流言傳播容易使民眾對城建工作產生質疑,辟謠內容從科學角度解釋了獨墩橋梁存在的合理性,消除公眾疑慮。
3.流言標題:“吊脖子”能治療頸椎病
流言內容:我們可以利用公園的運動器材自行做牽引,對治療頸椎病有好處。
真相解讀:自行“吊脖子”與去醫院做“牽引”不是一回事,風險和危害很大。“吊脖子”是近幾年在老年群體中興起的另類健身方法,使用者將自制的綁帶固定在高處,然后將頭伸入綁帶掛住,雙腳懸空擺動。雖然“吊脖子”借鑒了“牽引”治療頸椎病的原理,但“牽引”講究角度、力度和時間,需要在專業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自行“吊脖子”很可能會因頸椎牽引不當,加重頸椎病癥狀,甚至還可能造成寰樞關節脫位、脊髓損傷、高位截癱,甚至猝死。
上榜理由:當前社會進入信息爆炸時代,越來越多人通過網絡搜索尋醫問藥,自己給自己看病。“吊脖子”治頸椎是對專業治療“想當然”的認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通過反復強調、反復科普,糾正這種錯誤的健康理念。
4.流言標題:核磁共振有“核輻射”會致癌
流言內容:核磁共振里有個“核”字,是通過輻射檢查身體,經常做會致癌。
真相解讀:核磁共振的規范說法應該是“磁共振成像”(MRI),其中的“核”字指的是人體內的氫原子核,并非“核輻射”。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強大的磁場作用,記錄組織器官內氫原子的原子核運動,再經過計算和處理后獲得檢查部位的圖像。磁共振成像利用的是高能磁場,不會產生放射性輻射,也不會致癌,是一種應用廣泛且非常安全的檢查手段。
上榜理由:提及核,人們往往與“輻射”掛鉤,“談核色變”,這是由于對核知識和應用一知半解。要通過科學解讀,一方面讓公眾認識到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讓公眾不要誤解那些與核輻射完全無關的技術。
5.流言標題:蜂蜜、大蒜能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流言內容: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癌,但只要平時多吃蜂蜜、大蒜,就能夠殺死它們,減少胃癌風險。
真相解讀:網傳的“殺菌神器”如蜂蜜、大蒜等,并不能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雖然細菌在蜂蜜這種高滲液體中會因無法保持其固有的水分而凋亡,但蜂蜜進入胃部會被稀釋,也就無法達到殺菌的效果。此外,蜂蜜含糖量高,攝入過多還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的不適癥狀。而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雖能抑制細菌生長,但進入人體后會分解,因此難以發揮殺菌抑菌的功效。其他(如洋蔥、西藍花、青椒等)能殺死幽門螺桿菌的偏方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上榜理由:疾病治療屬專業范疇,切忌“想當然”。
6.流言標題:自發熱內衣是虛假宣傳
流言內容:能量守恒,沒有外來能源輸入的內衣是不可能自己產熱的,“自發熱”是虛假廣告。
真相解讀:“自發熱”并不算虛假宣傳,因為自發熱衣物采用了可借助外界條件產熱的發熱纖維材料,如日常服裝中常用的吸濕發熱纖維。這種纖維結構中有更多親水基,可與水分子結合釋放熱量,而水分子的動能也會轉化為熱量。含有這類纖維的衣服被人們穿在身上,能吸收人體發出的水汽釋放熱量,讓人覺得更溫暖。不過,“吸飽”濕氣后,放熱反應會減緩,同時還會將濕氣排出,這一過程反而會吸收穿著者的熱量。如若不能及時排濕,“吸飽”濕氣的纖維會給穿著者帶來不適感。
上榜理由:常見的夸張宣傳,讓公眾對廣告產生不信任,但流言信息全盤否定了衣物的“自發熱”功能,與事實不符也會給企業生產銷售帶來負面影響。
內容把關
黃維佳,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醫學分社副社長
關于“科學”流言榜
由中國科協發布,每月組織專家召開榜單評審會,綜合時效性、危害性等標準,甄選出熱點謠言進行特別解讀,并全網推送。
聯合發榜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科學辟謠平臺、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平臺支持
騰訊較真、微博辟謠、頭條辟謠、抖音、老爸評測、網易健康
評審專家名單(以姓氏筆畫為序)
劉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汪茜,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主任醫師
宋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陳鵬,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潘可明,道路交通一院副總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