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臺
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5月共有6條流言上榜。
1. 節能燈致癌還有毒
流言:
目前已是家居必備品的節能燈泡,竟然是誘發多種癌癥的超級癌源,并且含有劇毒物質汞元素。
真相:
此流言的所謂依據是:美國Live Science曾撰文稱,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通過試驗,證明節能燈泡在使用時比普通燈泡發出的紫外線輻射更強。
然而,這篇文章的有關原始表述是:“節能燈釋放出來的紫外線輻射可能損害人體皮膚細胞,讓人過早衰老,甚至可能導致致命的皮膚癌”。文中提到的研究使用的細胞是泡在培養皿里體外培養的皮膚細胞,并不像我們身體上的細胞有表皮的保護。其次,該實驗對皮膚細胞進行了近距離(2.5厘米)、長時間、大輻射量的節能燈照射,這與生活中的實際狀況相差甚遠。
節能燈實際上是一種緊湊型、自帶鎮流器的日光燈。通電后,燈管內的汞原子釋放出人眼看不見的紫外線,紫外線打到燈體內壁上的熒光粉涂層上,然后再轉變成可見白光。這種利用紫外線進行發光的方式,可將更多電能轉化為光能,從而達到省電的目的。
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節能燈的紫外線輻射的總能量只占節能燈釋放總能量的6‰。也就是說15瓦節能燈的紫外線功率僅為0.09瓦,而且,節能燈里的長波紫外線不會穿透人體的真皮層。
一般來說,只要符合我國《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標準的合格節能燈,都能把紫外線輻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上述文章中還指出:節能燈泡中含有一種劇毒物質——汞元素,一旦人體吸入了2.5克該物質,就會導致死亡。
汞是有毒的,這一點沒錯,攝入超過一定劑量會致死。但1只節能燈中只有幾毫克汞,而且被封在燈里面,即使燈打碎了,也要幾百只燈同時碎掉,并且是在一個很小的密閉環境下,全被一個人吸入才有可能對人造成危害。現實中發生這樣的事,概率非常小。
2. 大蒜熗鍋會引發癌癥
流言:
最近,一網上廣為流傳的視頻提到,“大蒜熗鍋”這種常見的烹飪方式非常不好——因為在熗鍋的過程中大蒜會產生一種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
真相:
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在加熱到120℃以上時,都有可能產生丙烯酰胺。產生的數量和烹飪形式密切相關:烹飪溫度越低、時間越短,產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少;反之,產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多。我們在用大蒜熗鍋時,由于烹飪時間很短,因此產生的丙烯酰胺的量非常少,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威脅。比起大蒜熗鍋,更應該警惕薯條等油炸食品。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發布的文獻,丙烯酰胺屬于2A類致癌物。所謂“2A類致癌物”,就是說,有實驗證實,丙烯酰胺可以令實驗動物患上癌癥,但是對于人體而言,尚沒有確切證據。
自2002年瑞典國家食品管理局發布研究報告起,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癌癥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權威機構,先后對丙烯酰胺的致癌風險做了評估。截至今日,仍然沒有證據表明,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會增加癌癥風險。退一步講,即使丙烯酰胺可以引起癌癥,也要達到一定劑量才行。動物實驗表明,每日攝入0.3毫克/千克體重,是丙烯酰胺致癌的臨界點。
對于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15毫克以上的丙烯酰胺,才有擔心的必要。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一公斤炸薯條,平均含有1312微克(1.3毫克)丙烯酰胺。也就是說,體重50公斤的人,一天吃11.5公斤的炸薯條,丙烯酰胺的攝入量才會達到臨界點,換成大蒜,攝入的量還要更多,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3. O型血的人真的就“高人一等”?
流言:
一篇名為《炸了!血型也分貴賤?科學家認準最強血型是……》的文章火爆了網絡,引起眾多人的關注。
文章里說,O型血陽痿的幾率低、不容易患老年癡呆,發生血栓的可能也比較小。另外各國研究還發現O型血對于瘧疾、胃癌或肝癌的耐性也比較強,就算得病了,也比較能抵抗。
真相:
首先,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上的抗原命名的。紅細胞上僅有抗原A為A型,只有抗原B為B型,若同時存在A和B抗原則為AB型,這兩種抗原俱無的為O型。
所以,對于某種疾病,如果不同的抗原類型可以導致不同的結果,那么,血型就和這種疾病有關;反過來,任何與紅細胞抗原類型無關的疾病,和血型也沒有關系。
了解過血型的原理,我們再看看前面提過的幾種疾病。
先說說對的。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瘧原蟲在感染紅細胞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粘附分子粘附在紅細胞表面,這個過程中,不同抗原呈現出不同的結果。A抗原的粘附親和力最高,B抗原次之。O型血A、B都沒有,自然占盡便宜。所以,O型血對于瘧疾的抵抗力最強。
接下來說說錯的。陽痿,也就是勃起功能障礙。勃起的關鍵,是陰莖動脈的擴張和陰莖海綿體小梁的舒張。從理論上講,跟紅細胞抗原類型無關,因此也就和血型沒什么關系了。
老年癡呆的病因頗為復雜。雖然有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型對其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樣本量較小,相關研究也不多。此外,老年癡呆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確,遺傳相關性研究沒有突破性進展。
當然更多是充滿爭議的。由于疾病的復雜性和血型分布的差異,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對研究結果產生重大影響。有統計資料表明,A抗原和胃癌發病密切相關,因此A型血患胃癌的概率最大。但是,胃癌和幽門螺桿菌感染密不可分,而O型血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群。所以,也有研究顯示,胃潰瘍、胃癌、肝硬化等消化系統疾病,明顯多見于O型血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結果也與之類似。
盡管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就有學者研究血型和疾病的關系,但疾病的原因是復雜的,往往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不同地區、不同種族,血型分布差異極大,也對研究方法產生了挑戰。所以至今,仍然沒有定論。
4. 麻辣燙里添加神秘“大殼粉”,會導致不孕不育?
流言:
麻辣燙中添加的一種俗稱“大殼粉”的東西是罌粟類似物,它除了可能有毒品的危害外,還含塑化劑會導致不孕不育。
真相:
雖然大殼粉的包裝上畫著類似罌粟的植物,名字叫大殼粟粉,但實際上檢測結果并沒有發現罌粟堿。
至于會導致不孕不育的說法,是因為有專家在大殼粉中檢測出了一種名叫領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的塑化劑。
實際上,最常見的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也是國家重點控制的污染物,但大殼粉中這兩種塑化劑都非常少。
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原衛生部規定食用香精香料中的塑化劑總量不得超過每公斤60毫克(60PPM),只要符合這個量,可以繼續銷售和使用。而大殼粉DOP的含量大約是3PPM出頭,因此從安全性上來看,并沒有問題。
當然,個別店家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不妥,不過希望消費者和媒體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劑、化學物質、純天然等概念。食品添加劑并不是洪水猛獸,經過風險評估,添加量在安全范圍之內是沒有問題的。
5.防止菠蘿“蜇嘴”,用鹽水泡一下最有效
流言:
菠蘿是很多人春夏季節喜愛吃的水果,但直接進食很可能引起舌頭、嘴巴的刺痛。為防止菠蘿“蜇嘴”,用鹽水泡一下最有效。
真相:
吃菠蘿造成口腔刺痛,最主要的原因是菠蘿中含有高活性的菠蘿蛋白酶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分解口腔黏膜、舌頭、食道內的蛋白質。對胃酸少的人來說,吃菠蘿甚至可能對消化道黏膜造成傷害。
菠蘿蛋白酶歸根結底是一種存在活性的蛋白質,能使蛋白質變性的條件有強酸、強堿、高溫、金屬離子、重金屬鹽等等。這里面的確提到了“鹽”,但要注意是指重金屬鹽,并不是生活中的食鹽。食鹽(氯化鈉,NaCl)中的鈉離子相當穩定,幾乎不會發生任何化學變化。所以,用鹽水浸泡菠蘿,并不會使“蜇嘴兇手”菠蘿蛋白酶失活,從而保護口腔不被其刺激。
但用鹽水來泡一下菠蘿,可以部分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所以刺痛感會輕一些,對食道和胃也更加友好。同時鹽水掩蓋了菠蘿本身的酸味和苦味兒,改善其口感,讓菠蘿的味道更加甜美。
如果想在吃菠蘿時徹底排除“刺痛”隱患,就得找準菠蘿蛋白酶的“要害”了。菠蘿蛋白酶最喜歡的pH環境在6.5~7.5之間,在7.1附近達到活性的最大值,在酸性環境中,酶反應速度下降快,所以用醋來泡菠蘿,是可以“消滅”菠蘿蛋白酶的,當然菠蘿會變得比較“酸爽”。
另外,菠蘿蛋白酶最適宜溫度介于55℃~60℃之間,溫度升高,酶的熱失活性增強,反應速度下降。所以可以把菠蘿在60°以上的溫度下加熱,破壞菠蘿蛋白酶的活性。
最好的“無痛”吃菠蘿方式之一,就是用微波爐對付它。把菠蘿切成小塊,放在微波爐里高火轉一兩分鐘,滅活菠蘿蛋白酶的同時,也不會改變菠蘿的風味。然后再拿出來晾涼之后,就可以盡情享用了。
6.牛仔褲耐臟可以好幾年不洗
流言:
牛仔褲耐臟,可以好幾年不用洗。某歌手出席某活動時自曝不洗牛仔褲,最久的有五六年沒洗。
真相:
牛仔褲最早的記錄來自于16世紀的意大利,據說是對商船水手所穿褲子的稱謂。不過,牛仔褲真正被人們熟知,還是始于19世紀50年代美國西部淘金熱,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耐臟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
如今幾百年過去了,當年的“工人裝”已經演變成為時尚的流行文化,牛仔褲發明當初所帶有的磨損、不清洗、破洞、補丁等風格也沿襲至今,成為潮流文化的一種。不洗牛仔褲,俗稱“養牛”,就是長穿少洗,用身體的曲線去打磨全色的牛仔褲,使褲子自然褪色,形成貼合自己身形的褶皺和貓須。
不過,所謂的“養牛”毫無科學依據,甚至有些“荒唐”。牛仔褲的柔軟舒適更多的來自于長時間穿著。因為牛仔褲特殊的布料和制作工藝,在清洗保潔上可以不用像襯衫、T恤衫這樣頻繁,但這絕不意味著牛仔褲可以幾年不洗。
牛仔褲和其他紡織品一樣,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長時間不清洗同樣會聚集細菌。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5月共有6條流言上榜。
1. 節能燈致癌還有毒
流言:
目前已是家居必備品的節能燈泡,竟然是誘發多種癌癥的超級癌源,并且含有劇毒物質汞元素。
真相:
此流言的所謂依據是:美國Live Science曾撰文稱,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通過試驗,證明節能燈泡在使用時比普通燈泡發出的紫外線輻射更強。
然而,這篇文章的有關原始表述是:“節能燈釋放出來的紫外線輻射可能損害人體皮膚細胞,讓人過早衰老,甚至可能導致致命的皮膚癌”。文中提到的研究使用的細胞是泡在培養皿里體外培養的皮膚細胞,并不像我們身體上的細胞有表皮的保護。其次,該實驗對皮膚細胞進行了近距離(2.5厘米)、長時間、大輻射量的節能燈照射,這與生活中的實際狀況相差甚遠。
節能燈實際上是一種緊湊型、自帶鎮流器的日光燈。通電后,燈管內的汞原子釋放出人眼看不見的紫外線,紫外線打到燈體內壁上的熒光粉涂層上,然后再轉變成可見白光。這種利用紫外線進行發光的方式,可將更多電能轉化為光能,從而達到省電的目的。
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節能燈的紫外線輻射的總能量只占節能燈釋放總能量的6‰。也就是說15瓦節能燈的紫外線功率僅為0.09瓦,而且,節能燈里的長波紫外線不會穿透人體的真皮層。
一般來說,只要符合我國《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標準的合格節能燈,都能把紫外線輻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上述文章中還指出:節能燈泡中含有一種劇毒物質——汞元素,一旦人體吸入了2.5克該物質,就會導致死亡。
汞是有毒的,這一點沒錯,攝入超過一定劑量會致死。但1只節能燈中只有幾毫克汞,而且被封在燈里面,即使燈打碎了,也要幾百只燈同時碎掉,并且是在一個很小的密閉環境下,全被一個人吸入才有可能對人造成危害。現實中發生這樣的事,概率非常小。
2. 大蒜熗鍋會引發癌癥
流言:
最近,一網上廣為流傳的視頻提到,“大蒜熗鍋”這種常見的烹飪方式非常不好——因為在熗鍋的過程中大蒜會產生一種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
真相:
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在加熱到120℃以上時,都有可能產生丙烯酰胺。產生的數量和烹飪形式密切相關:烹飪溫度越低、時間越短,產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少;反之,產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多。我們在用大蒜熗鍋時,由于烹飪時間很短,因此產生的丙烯酰胺的量非常少,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威脅。比起大蒜熗鍋,更應該警惕薯條等油炸食品。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發布的文獻,丙烯酰胺屬于2A類致癌物。所謂“2A類致癌物”,就是說,有實驗證實,丙烯酰胺可以令實驗動物患上癌癥,但是對于人體而言,尚沒有確切證據。
自2002年瑞典國家食品管理局發布研究報告起,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癌癥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權威機構,先后對丙烯酰胺的致癌風險做了評估。截至今日,仍然沒有證據表明,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會增加癌癥風險。退一步講,即使丙烯酰胺可以引起癌癥,也要達到一定劑量才行。動物實驗表明,每日攝入0.3毫克/千克體重,是丙烯酰胺致癌的臨界點。
對于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15毫克以上的丙烯酰胺,才有擔心的必要。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一公斤炸薯條,平均含有1312微克(1.3毫克)丙烯酰胺。也就是說,體重50公斤的人,一天吃11.5公斤的炸薯條,丙烯酰胺的攝入量才會達到臨界點,換成大蒜,攝入的量還要更多,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3. O型血的人真的就“高人一等”?
流言:
一篇名為《炸了!血型也分貴賤?科學家認準最強血型是……》的文章火爆了網絡,引起眾多人的關注。
文章里說,O型血陽痿的幾率低、不容易患老年癡呆,發生血栓的可能也比較小。另外各國研究還發現O型血對于瘧疾、胃癌或肝癌的耐性也比較強,就算得病了,也比較能抵抗。
真相:
首先,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上的抗原命名的。紅細胞上僅有抗原A為A型,只有抗原B為B型,若同時存在A和B抗原則為AB型,這兩種抗原俱無的為O型。
所以,對于某種疾病,如果不同的抗原類型可以導致不同的結果,那么,血型就和這種疾病有關;反過來,任何與紅細胞抗原類型無關的疾病,和血型也沒有關系。
了解過血型的原理,我們再看看前面提過的幾種疾病。
先說說對的。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瘧原蟲在感染紅細胞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粘附分子粘附在紅細胞表面,這個過程中,不同抗原呈現出不同的結果。A抗原的粘附親和力最高,B抗原次之。O型血A、B都沒有,自然占盡便宜。所以,O型血對于瘧疾的抵抗力最強。
接下來說說錯的。陽痿,也就是勃起功能障礙。勃起的關鍵,是陰莖動脈的擴張和陰莖海綿體小梁的舒張。從理論上講,跟紅細胞抗原類型無關,因此也就和血型沒什么關系了。
老年癡呆的病因頗為復雜。雖然有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型對其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樣本量較小,相關研究也不多。此外,老年癡呆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確,遺傳相關性研究沒有突破性進展。
當然更多是充滿爭議的。由于疾病的復雜性和血型分布的差異,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對研究結果產生重大影響。有統計資料表明,A抗原和胃癌發病密切相關,因此A型血患胃癌的概率最大。但是,胃癌和幽門螺桿菌感染密不可分,而O型血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群。所以,也有研究顯示,胃潰瘍、胃癌、肝硬化等消化系統疾病,明顯多見于O型血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結果也與之類似。
盡管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就有學者研究血型和疾病的關系,但疾病的原因是復雜的,往往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不同地區、不同種族,血型分布差異極大,也對研究方法產生了挑戰。所以至今,仍然沒有定論。
4. 麻辣燙里添加神秘“大殼粉”,會導致不孕不育?
流言:
麻辣燙中添加的一種俗稱“大殼粉”的東西是罌粟類似物,它除了可能有毒品的危害外,還含塑化劑會導致不孕不育。
真相:
雖然大殼粉的包裝上畫著類似罌粟的植物,名字叫大殼粟粉,但實際上檢測結果并沒有發現罌粟堿。
至于會導致不孕不育的說法,是因為有專家在大殼粉中檢測出了一種名叫領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的塑化劑。
實際上,最常見的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也是國家重點控制的污染物,但大殼粉中這兩種塑化劑都非常少。
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原衛生部規定食用香精香料中的塑化劑總量不得超過每公斤60毫克(60PPM),只要符合這個量,可以繼續銷售和使用。而大殼粉DOP的含量大約是3PPM出頭,因此從安全性上來看,并沒有問題。
當然,個別店家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不妥,不過希望消費者和媒體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劑、化學物質、純天然等概念。食品添加劑并不是洪水猛獸,經過風險評估,添加量在安全范圍之內是沒有問題的。
5.防止菠蘿“蜇嘴”,用鹽水泡一下最有效
流言:
菠蘿是很多人春夏季節喜愛吃的水果,但直接進食很可能引起舌頭、嘴巴的刺痛。為防止菠蘿“蜇嘴”,用鹽水泡一下最有效。
真相:
吃菠蘿造成口腔刺痛,最主要的原因是菠蘿中含有高活性的菠蘿蛋白酶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分解口腔黏膜、舌頭、食道內的蛋白質。對胃酸少的人來說,吃菠蘿甚至可能對消化道黏膜造成傷害。
菠蘿蛋白酶歸根結底是一種存在活性的蛋白質,能使蛋白質變性的條件有強酸、強堿、高溫、金屬離子、重金屬鹽等等。這里面的確提到了“鹽”,但要注意是指重金屬鹽,并不是生活中的食鹽。食鹽(氯化鈉,NaCl)中的鈉離子相當穩定,幾乎不會發生任何化學變化。所以,用鹽水浸泡菠蘿,并不會使“蜇嘴兇手”菠蘿蛋白酶失活,從而保護口腔不被其刺激。
但用鹽水來泡一下菠蘿,可以部分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所以刺痛感會輕一些,對食道和胃也更加友好。同時鹽水掩蓋了菠蘿本身的酸味和苦味兒,改善其口感,讓菠蘿的味道更加甜美。
如果想在吃菠蘿時徹底排除“刺痛”隱患,就得找準菠蘿蛋白酶的“要害”了。菠蘿蛋白酶最喜歡的pH環境在6.5~7.5之間,在7.1附近達到活性的最大值,在酸性環境中,酶反應速度下降快,所以用醋來泡菠蘿,是可以“消滅”菠蘿蛋白酶的,當然菠蘿會變得比較“酸爽”。
另外,菠蘿蛋白酶最適宜溫度介于55℃~60℃之間,溫度升高,酶的熱失活性增強,反應速度下降。所以可以把菠蘿在60°以上的溫度下加熱,破壞菠蘿蛋白酶的活性。
最好的“無痛”吃菠蘿方式之一,就是用微波爐對付它。把菠蘿切成小塊,放在微波爐里高火轉一兩分鐘,滅活菠蘿蛋白酶的同時,也不會改變菠蘿的風味。然后再拿出來晾涼之后,就可以盡情享用了。
6.牛仔褲耐臟可以好幾年不洗
流言:
牛仔褲耐臟,可以好幾年不用洗。某歌手出席某活動時自曝不洗牛仔褲,最久的有五六年沒洗。
真相:
牛仔褲最早的記錄來自于16世紀的意大利,據說是對商船水手所穿褲子的稱謂。不過,牛仔褲真正被人們熟知,還是始于19世紀50年代美國西部淘金熱,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耐臟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
如今幾百年過去了,當年的“工人裝”已經演變成為時尚的流行文化,牛仔褲發明當初所帶有的磨損、不清洗、破洞、補丁等風格也沿襲至今,成為潮流文化的一種。不洗牛仔褲,俗稱“養牛”,就是長穿少洗,用身體的曲線去打磨全色的牛仔褲,使褲子自然褪色,形成貼合自己身形的褶皺和貓須。
不過,所謂的“養牛”毫無科學依據,甚至有些“荒唐”。牛仔褲的柔軟舒適更多的來自于長時間穿著。因為牛仔褲特殊的布料和制作工藝,在清洗保潔上可以不用像襯衫、T恤衫這樣頻繁,但這絕不意味著牛仔褲可以幾年不洗。
牛仔褲和其他紡織品一樣,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長時間不清洗同樣會聚集細菌。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