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臺
研究顯示傳染性病原體可引發癌癥,專家表示 ——
癌癥不傳染,但可能被“繼承”
全球新發癌癥病例的13%都是因各種傳染性疾病導致?近日,《柳葉刀·環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發表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團隊的一篇統計報告顯示,排行前五的致癌因子分別為:幽門螺桿菌、人乳頭瘤病毒(HP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EB病毒)。
傳染性病原體會引發癌,那癌癥會直接傳染嗎?
“癌癥本身不會傳染。”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說,從發生的機制來看,癌癥是不會傳染的,不過導致癌癥發生的病毒和細菌會傳染。特別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員間因為長期生活,可能會被同一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導致“家庭癌”的發生。
不會通過日常生活傳染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組織細胞是受基因控制的,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如生長、增殖等是有序的,不會發生混亂。但當人體長期接觸致癌因素,如化學致癌物、放射線、某些細菌和病毒后,會引起基因發生突變,從而導致細胞生長失控,這些失控了的細胞也就是癌細胞,癌細胞在體內“瘋長”,形成腫塊(或腫瘤)。專家介紹,癌癥的發生是在外部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和運動等多種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結果。
“癌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慢性病。”王東林說,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復雜漸進的過程。
理論上,癌癥如果發生傳染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患者的癌細胞能夠進入健康人的體內以及癌細胞能夠在健康人體內存活和生長。首先,癌細胞體積很大,很難通過日常傳播途徑比如呼吸、飲食和接觸等途徑進入正常健康人體內;其次,人體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有效識別和消滅外來的侵入者,即使癌細胞通過偶然的機會進入了健康人體內,也會被免疫系統清除掉。
王東林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例癌癥傳染的臨床報道。而實踐中,腫瘤醫院里長期與癌癥患者接觸的醫生和護士,癌癥發病率并不比一般人高。因此,可以確定癌癥不會通過親吻、接觸、性、共用餐具等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行傳染。
血親人群的遺傳易感風險更高
癌癥不會傳染,但可能會遺傳。
“腫瘤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易感性疾病,往往存在家族聚集的現象。簡單的理解,就是腫瘤的發生發展或多或少與遺傳學因素有關。”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學檢驗科副主任易琳表示,遺傳因素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遺傳學角度,可以把腫瘤劃分為遺傳性腫瘤、有腫瘤遺傳易感傾向的腫瘤以及散發性腫瘤。
此前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進行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其原因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她從母親那里遺傳了突變的癌癥易感基因BRCA1,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概率高達87%。易琳說,雖然當時輿論一片嘩然,但此事引起了人們對癌癥遺傳易感性的進一步關注。
易琳說,目前常見的、研究比較清楚的實體腫瘤主要有遺傳性乳腺癌、遺傳性卵巢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等。這類惡性腫瘤的發生往往與基因突變密切相關,如果導致腫瘤發生的致病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層面,那么家族中獲得該突變的后代發生腫瘤的風險會遠遠高于正常人群。
易琳說,比較熟悉的是,在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中,BRCA1/BRCA2基因突變致病的概率較大,約有40%—50%的遺傳性乳腺癌是由BRCA1/BRCA2基因突變引起的,有文獻報道攜帶有BRCA1基因突變者,一生中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和15%—45%,攜帶有BRCA2基因突變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和10%—20%。
需要明確的是,在進行遺傳學分析時所指的“親戚”,是互相之間有血緣關系的“血親”。
導致癌癥發生的病毒和細菌會傳染
“癌癥沒有傳染性,但不代表導致癌癥發生的病毒和細菌不會傳染。”王東林說,有些癌癥的發生與一些微生物感染有關,比如肝癌的發生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雖然肝癌不會傳染,但乙肝是傳染病,要注意防范和治療。胃癌的發生與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會通過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觸經消化道傳染,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也要及時治療。
夫妻、子女間存在“家庭癌”嗎?會得同一種癌癥嗎?王東林表示,這個還真有可能。不過,它并不是傳染的結果,而是共同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環境造成的結果。
一家人長期居住在一起,暴露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之下,生活、飲食和居住環境基本相同,日積月累,大家可能會被同一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
比如,家庭中有人喜歡吃熏臘制品、腌菜等食物,往往會形成家庭共同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這些食物長期食用會導致某些消化道癌癥的發生。又如,飯桌上的某種食物霉變,但全家都在食用,殊不知霉變食物中的致癌物質會使肝癌、胃癌的風險增加。
家庭成員生活在一個相對狹小封閉環境中,如果室內空氣存在某些致癌物,比如廚房油煙污染,或家庭成員中有人吸煙,加上通風不良,大家呼吸著相同的空氣,空氣中的致癌物就會成為家庭成員共同的致癌因素。
此外,研究認為,人的情緒對免疫功能有影響。家庭的生活氛圍往往傳染和影響家庭中的每一個人,一個和諧、充滿幽默感和歡聲笑語的家庭,會使人心情愉悅,而精神狀態壓抑,則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多位專家表示,“家庭癌”是有科學依據的,因此在家庭中,一定要維護好大家共同的居住環境,養成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共同防癌抗癌。
相關鏈接
癌癥是種慢性病,“三早”提高生存率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王東林表示,癌癥是一種慢性疾病,也應該被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吸煙、喝酒、肥胖、壓力、缺乏運動等都是癌癥的高危因素。所以,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最大程度預防癌癥,提高癌癥生存率。
在此,專家建議,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五點。
1. 戒煙限酒。抽煙者比不抽煙者患癌風險高7至11倍。長期大量過頻的飲酒也會大大增加肝臟、食道、胃等多臟器的損害,必然增加肝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病率。
2. 飲食衛生。長期吃過熱、過冷、過咸、過辣、過酸的食品可以直接造成消化器官的損傷;長期煎炸燒烤等富含致癌物質的食品可誘發癌變;長期吃過期變質、吃霉變的食品容易患癌癥。
3. 勞逸結合。長期精神壓力大或失眠,必然導致體虛,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各種身心疾病接踵而來,最終導致惡性腫瘤發生。
4. 提高抵抗力。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鍛煉。
5. 空氣污染防護。空氣污染物中,存在致癌物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及個人防護都十分重要。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研究顯示傳染性病原體可引發癌癥,專家表示 ——
癌癥不傳染,但可能被“繼承”
全球新發癌癥病例的13%都是因各種傳染性疾病導致?近日,《柳葉刀·環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發表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團隊的一篇統計報告顯示,排行前五的致癌因子分別為:幽門螺桿菌、人乳頭瘤病毒(HP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EB病毒)。
傳染性病原體會引發癌,那癌癥會直接傳染嗎?
“癌癥本身不會傳染。”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說,從發生的機制來看,癌癥是不會傳染的,不過導致癌癥發生的病毒和細菌會傳染。特別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員間因為長期生活,可能會被同一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導致“家庭癌”的發生。
不會通過日常生活傳染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組織細胞是受基因控制的,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如生長、增殖等是有序的,不會發生混亂。但當人體長期接觸致癌因素,如化學致癌物、放射線、某些細菌和病毒后,會引起基因發生突變,從而導致細胞生長失控,這些失控了的細胞也就是癌細胞,癌細胞在體內“瘋長”,形成腫塊(或腫瘤)。專家介紹,癌癥的發生是在外部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和運動等多種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結果。
“癌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慢性病。”王東林說,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復雜漸進的過程。
理論上,癌癥如果發生傳染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患者的癌細胞能夠進入健康人的體內以及癌細胞能夠在健康人體內存活和生長。首先,癌細胞體積很大,很難通過日常傳播途徑比如呼吸、飲食和接觸等途徑進入正常健康人體內;其次,人體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有效識別和消滅外來的侵入者,即使癌細胞通過偶然的機會進入了健康人體內,也會被免疫系統清除掉。
王東林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例癌癥傳染的臨床報道。而實踐中,腫瘤醫院里長期與癌癥患者接觸的醫生和護士,癌癥發病率并不比一般人高。因此,可以確定癌癥不會通過親吻、接觸、性、共用餐具等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行傳染。
血親人群的遺傳易感風險更高
癌癥不會傳染,但可能會遺傳。
“腫瘤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易感性疾病,往往存在家族聚集的現象。簡單的理解,就是腫瘤的發生發展或多或少與遺傳學因素有關。”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學檢驗科副主任易琳表示,遺傳因素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遺傳學角度,可以把腫瘤劃分為遺傳性腫瘤、有腫瘤遺傳易感傾向的腫瘤以及散發性腫瘤。
此前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進行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其原因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她從母親那里遺傳了突變的癌癥易感基因BRCA1,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概率高達87%。易琳說,雖然當時輿論一片嘩然,但此事引起了人們對癌癥遺傳易感性的進一步關注。
易琳說,目前常見的、研究比較清楚的實體腫瘤主要有遺傳性乳腺癌、遺傳性卵巢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等。這類惡性腫瘤的發生往往與基因突變密切相關,如果導致腫瘤發生的致病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層面,那么家族中獲得該突變的后代發生腫瘤的風險會遠遠高于正常人群。
易琳說,比較熟悉的是,在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中,BRCA1/BRCA2基因突變致病的概率較大,約有40%—50%的遺傳性乳腺癌是由BRCA1/BRCA2基因突變引起的,有文獻報道攜帶有BRCA1基因突變者,一生中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和15%—45%,攜帶有BRCA2基因突變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和10%—20%。
需要明確的是,在進行遺傳學分析時所指的“親戚”,是互相之間有血緣關系的“血親”。
導致癌癥發生的病毒和細菌會傳染
“癌癥沒有傳染性,但不代表導致癌癥發生的病毒和細菌不會傳染。”王東林說,有些癌癥的發生與一些微生物感染有關,比如肝癌的發生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雖然肝癌不會傳染,但乙肝是傳染病,要注意防范和治療。胃癌的發生與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會通過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觸經消化道傳染,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也要及時治療。
夫妻、子女間存在“家庭癌”嗎?會得同一種癌癥嗎?王東林表示,這個還真有可能。不過,它并不是傳染的結果,而是共同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環境造成的結果。
一家人長期居住在一起,暴露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之下,生活、飲食和居住環境基本相同,日積月累,大家可能會被同一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
比如,家庭中有人喜歡吃熏臘制品、腌菜等食物,往往會形成家庭共同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這些食物長期食用會導致某些消化道癌癥的發生。又如,飯桌上的某種食物霉變,但全家都在食用,殊不知霉變食物中的致癌物質會使肝癌、胃癌的風險增加。
家庭成員生活在一個相對狹小封閉環境中,如果室內空氣存在某些致癌物,比如廚房油煙污染,或家庭成員中有人吸煙,加上通風不良,大家呼吸著相同的空氣,空氣中的致癌物就會成為家庭成員共同的致癌因素。
此外,研究認為,人的情緒對免疫功能有影響。家庭的生活氛圍往往傳染和影響家庭中的每一個人,一個和諧、充滿幽默感和歡聲笑語的家庭,會使人心情愉悅,而精神狀態壓抑,則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多位專家表示,“家庭癌”是有科學依據的,因此在家庭中,一定要維護好大家共同的居住環境,養成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共同防癌抗癌。
相關鏈接
癌癥是種慢性病,“三早”提高生存率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王東林表示,癌癥是一種慢性疾病,也應該被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吸煙、喝酒、肥胖、壓力、缺乏運動等都是癌癥的高危因素。所以,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最大程度預防癌癥,提高癌癥生存率。
在此,專家建議,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五點。
1. 戒煙限酒。抽煙者比不抽煙者患癌風險高7至11倍。長期大量過頻的飲酒也會大大增加肝臟、食道、胃等多臟器的損害,必然增加肝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病率。
2. 飲食衛生。長期吃過熱、過冷、過咸、過辣、過酸的食品可以直接造成消化器官的損傷;長期煎炸燒烤等富含致癌物質的食品可誘發癌變;長期吃過期變質、吃霉變的食品容易患癌癥。
3. 勞逸結合。長期精神壓力大或失眠,必然導致體虛,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各種身心疾病接踵而來,最終導致惡性腫瘤發生。
4. 提高抵抗力。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鍛煉。
5. 空氣污染防護。空氣污染物中,存在致癌物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及個人防護都十分重要。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