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小鎮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鄉鎮是連接城鄉的樞紐,也是承載中國文明傳承與現代化發展協調統一的關鍵一環。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你好,小鎮》系列主題報道,走進全國特色鄉鎮,以“接地氣、煙火氣、有朝氣”的融媒體表達,講述小鎮的人與事,從不同維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鄉鎮實踐路徑與經驗,展現氣象萬千的魅力中國。
在晨曦初破的溫柔里,神垕鎮從群山懷抱中醒來。晨光下,經過近20個小時的釉燒后,一件件鈞瓷仿佛有了生命,從白泥“變”彩瓷,為新一天的神垕增添著新色彩。
垕,在《新華字典》的釋義里,特指河南省禹州市的神垕鎮。這個由“后”“土”組成的地方是北宋御用鈞瓷所在地、中國鈞瓷文化發祥地,因千年窯火不熄被稱為“活著的古鎮”。近年來,神垕鎮以鈞瓷為載體,以文旅融合發展為目標,讓小鎮活力不斷,格外出彩。
神垕鎮被群山環繞(央廣網發 神垕古鎮景區供圖)
千“鈞”萬變 匠心不改
“鈞瓷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出窯,像開盲盒一樣,每次出窯,我們都充滿著期待與希望。”一大早,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孔春生就站在自家窯口前,等待著新一批鈞瓷誕生。
孔春生是土生土長的神垕人,從事鈞瓷行業已有30多年。記憶中,上小學的他曾在國營瓷廠實驗室看到父親孔鐵山燒制了一件棗紅色的鈞瓷馬,第一次對鈞瓷有了濃厚的興趣,便開始幫父親整理筆記,學習化學知識和鈞瓷燒制技藝。
孔春生正在看開窯后的鈞瓷(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作為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鈞瓷,其精髓在于不可捉摸的窯變藝術。北宋時,神垕鎮的工匠們開創性地以銅元素作著色劑,用氧化還原法成功燒制出了銅紅釉,讓中國瓷器多了一抹斑斕的色彩。
因為熱愛,孔春山從父親手中接過了傳承鈞瓷的接力棒。為打破鈞瓷“十窯九不成”的魔咒,他和大哥孔相卿發明了液化氣“鈞瓷窯爐”,探索出了鈞瓷升溫曲線操控方法,同時確立了當代鈞瓷的生產工藝體系,把鈞瓷的生產制作標準化、規范化,帶動了鎮里大批鈞瓷企業走上“快車道”。
孔家鈞窯、大宋官窯、金堂鈞窯、星航鈞窯……如今,神垕鎮不少鈞瓷企業實現了由傳統小作坊向現代化企業的跨越,逐漸形成了“一窯一品、一窯一景”的獨特風格。目前,全鎮有鈞陶瓷企業228家,年產鈞瓷200萬件以上。
“神垕鎮四面環山,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為鈞窯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同時,鈞瓷是小鎮的靈魂,它承載了很多藝人多年的夢想。鎮里的人都想把鈞瓷的文化與技藝傳承好、發展好。”孔春生說。
孔春生正在為瓷器拉坯(央廣網發 趙夢陽 制作)
千“鈞”萬變,但小鎮一代又一代“守藝人”的匠心不變,他們守護傳承著千年的文化命脈,并通過自身努力把鈞瓷從博物館“請”出來。孔春生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他帶著團隊研發出了銅系青藍釉和銅系金紅釉等,燒制出茶具、餐具、香具,讓昔日宮廷御用的鈞瓷“走”入尋常百姓家。
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10月,鈞瓷成功入選“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推廣清單。
古鎮不“古” 向“新”而生
“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滿天。商賈遍地走,日進斗金錢。”這是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民謠,鎮里人都會吟誦。
如今的七里長街依舊繁華熱鬧,街兩邊明清風格的瓷器店鋪、碉樓、廟宇等鱗次櫛比,街上店鋪的老板和游客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游客在神垕鎮七里長街挑選文創產品(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今年35歲的郗小冬是孔春生的學生,也是神垕鎮鈞匠人藝術館的負責人。5年前,還在北京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播工作的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通過創新鈞瓷傳播方式和制作文創產品,把家鄉的鈞瓷推向全國。
“我們一方面通過拍一些鈞瓷開窯、工藝制作等短視頻進行傳播,另一方面以鈞瓷文創產品為載體,把萌寵的小寵物、當下流行的元素等融入鈞瓷當中,讓游客直觀地感受到鈞瓷的魅力。”郗小冬笑著說,他還把鈞瓷的文化和小鎮的故事講給游客聽,讓更多游客愛上鈞瓷,愛上神垕。
和郗小冬不同的是,騶虞窯創始人任曉飛曾是小鎮里的一名牙醫,因被家鄉鈞瓷的文化魅力所吸引,開始探索和學習鈞瓷制作技藝。他在傳統釉色的基礎上,將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藝相結合,研發燒制出紫光釉和山水釉等鈞瓷新釉色系列作品,深受年輕人喜愛。
任曉飛觀察鈞瓷創新釉色效果(央廣網發 呂超峰 攝)
不僅如此,任曉飛還利用電商平臺等新興銷售模式,拓寬鈞瓷銷售渠道,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鈞瓷文化。“近兩年,鈞瓷線上銷售份額占比在70%以上。”任曉飛說。
“隨著鈞窯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鎮里創業的年輕人多了,不少‘神漂’在這兒扎根了,他們帶著新思想和新技術,加入到鈞瓷生產創新的行列,給小鎮帶來了新活力和新生機。”說起近幾年神垕的變化,孔春生滿是自豪。
七里長街的伯靈翁廟是神垕古鎮的標志性建筑,也是鈞瓷文化的象征。它曾是古代匠人祭拜祈福的地方,見證著鈞瓷產業的發展歷程。如今,伯靈翁廟已成為展示神垕古鎮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打卡。今年前10個月,神垕鎮共接待游客205萬人次。
古鎮不“古”,向“新”而生。近年來,神垕鎮在出“彩”的同時,堅持以古鎮風貌、鈞瓷產業、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陶藝體驗、古玩市場等為主要內容,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讓這一活著的千年古鎮煥發新生機,出圈又出彩。
游客到神垕鎮打卡游玩(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小鎮簡史:
神垕鎮位于禹州市區西南20公里,是禹州市確定的區域發展副中心。全鎮總面積49.1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0%,境內有陶土、煤炭、石灰石等各類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有靈泉寺、祖師廟、鈞窯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跡。早在夏商時期,此地先民從事農耕和冶陶,是黃河流域陶瓷文明的發源地。
多年來,神垕鎮依托自身人文、產業特點和自然稟賦,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通過特色農業、鈞陶瓷產業和旅游業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興旺,先后獲得了“中國鈞瓷之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小鎮”等稱號。2023年,神垕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入選“2023年全國千強鎮”。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監制:李永軍
策劃:彭華 李紅笛
采制:王勇生 張羲輪 郝振青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小鎮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鄉鎮是連接城鄉的樞紐,也是承載中國文明傳承與現代化發展協調統一的關鍵一環。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你好,小鎮》系列主題報道,走進全國特色鄉鎮,以“接地氣、煙火氣、有朝氣”的融媒體表達,講述小鎮的人與事,從不同維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鄉鎮實踐路徑與經驗,展現氣象萬千的魅力中國。
在晨曦初破的溫柔里,神垕鎮從群山懷抱中醒來。晨光下,經過近20個小時的釉燒后,一件件鈞瓷仿佛有了生命,從白泥“變”彩瓷,為新一天的神垕增添著新色彩。
垕,在《新華字典》的釋義里,特指河南省禹州市的神垕鎮。這個由“后”“土”組成的地方是北宋御用鈞瓷所在地、中國鈞瓷文化發祥地,因千年窯火不熄被稱為“活著的古鎮”。近年來,神垕鎮以鈞瓷為載體,以文旅融合發展為目標,讓小鎮活力不斷,格外出彩。
神垕鎮被群山環繞(央廣網發 神垕古鎮景區供圖)
千“鈞”萬變 匠心不改
“鈞瓷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出窯,像開盲盒一樣,每次出窯,我們都充滿著期待與希望。”一大早,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孔春生就站在自家窯口前,等待著新一批鈞瓷誕生。
孔春生是土生土長的神垕人,從事鈞瓷行業已有30多年。記憶中,上小學的他曾在國營瓷廠實驗室看到父親孔鐵山燒制了一件棗紅色的鈞瓷馬,第一次對鈞瓷有了濃厚的興趣,便開始幫父親整理筆記,學習化學知識和鈞瓷燒制技藝。
孔春生正在看開窯后的鈞瓷(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作為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鈞瓷,其精髓在于不可捉摸的窯變藝術。北宋時,神垕鎮的工匠們開創性地以銅元素作著色劑,用氧化還原法成功燒制出了銅紅釉,讓中國瓷器多了一抹斑斕的色彩。
因為熱愛,孔春山從父親手中接過了傳承鈞瓷的接力棒。為打破鈞瓷“十窯九不成”的魔咒,他和大哥孔相卿發明了液化氣“鈞瓷窯爐”,探索出了鈞瓷升溫曲線操控方法,同時確立了當代鈞瓷的生產工藝體系,把鈞瓷的生產制作標準化、規范化,帶動了鎮里大批鈞瓷企業走上“快車道”。
孔家鈞窯、大宋官窯、金堂鈞窯、星航鈞窯……如今,神垕鎮不少鈞瓷企業實現了由傳統小作坊向現代化企業的跨越,逐漸形成了“一窯一品、一窯一景”的獨特風格。目前,全鎮有鈞陶瓷企業228家,年產鈞瓷200萬件以上。
“神垕鎮四面環山,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為鈞窯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同時,鈞瓷是小鎮的靈魂,它承載了很多藝人多年的夢想。鎮里的人都想把鈞瓷的文化與技藝傳承好、發展好。”孔春生說。
孔春生正在為瓷器拉坯(央廣網發 趙夢陽 制作)
千“鈞”萬變,但小鎮一代又一代“守藝人”的匠心不變,他們守護傳承著千年的文化命脈,并通過自身努力把鈞瓷從博物館“請”出來。孔春生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他帶著團隊研發出了銅系青藍釉和銅系金紅釉等,燒制出茶具、餐具、香具,讓昔日宮廷御用的鈞瓷“走”入尋常百姓家。
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10月,鈞瓷成功入選“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推廣清單。
古鎮不“古” 向“新”而生
“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滿天。商賈遍地走,日進斗金錢。”這是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民謠,鎮里人都會吟誦。
如今的七里長街依舊繁華熱鬧,街兩邊明清風格的瓷器店鋪、碉樓、廟宇等鱗次櫛比,街上店鋪的老板和游客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游客在神垕鎮七里長街挑選文創產品(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今年35歲的郗小冬是孔春生的學生,也是神垕鎮鈞匠人藝術館的負責人。5年前,還在北京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播工作的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通過創新鈞瓷傳播方式和制作文創產品,把家鄉的鈞瓷推向全國。
“我們一方面通過拍一些鈞瓷開窯、工藝制作等短視頻進行傳播,另一方面以鈞瓷文創產品為載體,把萌寵的小寵物、當下流行的元素等融入鈞瓷當中,讓游客直觀地感受到鈞瓷的魅力。”郗小冬笑著說,他還把鈞瓷的文化和小鎮的故事講給游客聽,讓更多游客愛上鈞瓷,愛上神垕。
和郗小冬不同的是,騶虞窯創始人任曉飛曾是小鎮里的一名牙醫,因被家鄉鈞瓷的文化魅力所吸引,開始探索和學習鈞瓷制作技藝。他在傳統釉色的基礎上,將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藝相結合,研發燒制出紫光釉和山水釉等鈞瓷新釉色系列作品,深受年輕人喜愛。
任曉飛觀察鈞瓷創新釉色效果(央廣網發 呂超峰 攝)
不僅如此,任曉飛還利用電商平臺等新興銷售模式,拓寬鈞瓷銷售渠道,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鈞瓷文化。“近兩年,鈞瓷線上銷售份額占比在70%以上。”任曉飛說。
“隨著鈞窯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鎮里創業的年輕人多了,不少‘神漂’在這兒扎根了,他們帶著新思想和新技術,加入到鈞瓷生產創新的行列,給小鎮帶來了新活力和新生機。”說起近幾年神垕的變化,孔春生滿是自豪。
七里長街的伯靈翁廟是神垕古鎮的標志性建筑,也是鈞瓷文化的象征。它曾是古代匠人祭拜祈福的地方,見證著鈞瓷產業的發展歷程。如今,伯靈翁廟已成為展示神垕古鎮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打卡。今年前10個月,神垕鎮共接待游客205萬人次。
古鎮不“古”,向“新”而生。近年來,神垕鎮在出“彩”的同時,堅持以古鎮風貌、鈞瓷產業、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陶藝體驗、古玩市場等為主要內容,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讓這一活著的千年古鎮煥發新生機,出圈又出彩。
游客到神垕鎮打卡游玩(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小鎮簡史:
神垕鎮位于禹州市區西南20公里,是禹州市確定的區域發展副中心。全鎮總面積49.1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0%,境內有陶土、煤炭、石灰石等各類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有靈泉寺、祖師廟、鈞窯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跡。早在夏商時期,此地先民從事農耕和冶陶,是黃河流域陶瓷文明的發源地。
多年來,神垕鎮依托自身人文、產業特點和自然稟賦,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通過特色農業、鈞陶瓷產業和旅游業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興旺,先后獲得了“中國鈞瓷之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小鎮”等稱號。2023年,神垕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入選“2023年全國千強鎮”。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監制:李永軍
策劃:彭華 李紅笛
采制:王勇生 張羲輪 郝振青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