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建設觀察
時政要聞
彩色步道穿村而過,特色山居錯落有致……日前,走進河南省濟源示范區承留鎮大溝河村,自然景色與驛站、咖啡、民宿、非遺、露營等新業態完美融合,不少游客前來打卡、體驗。
在河南省,大溝河村的蝶變只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千萬工程’是統籌城鄉興‘三農’的有效抓手。”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說,“我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城鄉一體規劃、田村一體建設、建管一體運營,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繪就河南版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河南省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加之全省村莊數量多、分布廣、建設發展差別較大的實際,各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探索可實施、可推廣、可持續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模式。
道路寬又平,路燈亮堂堂,廢棄坑塘改造為音樂噴泉,閑置宅基地變身成村史館、黨建廣場、小游園,空中“蜘蛛網”消失不見了,村民返鄉開起民宿……走進新鄉市獲嘉縣位莊鄉后漁池村,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徐徐展開。
2022年以來,新鄉市在全域農村開展“三通一規范”(道路、自來水、污水收集“戶戶通”和弱電線路入地規范)工程,通過向上爭取一點、資金整合一點、財政獎補一點、企業讓利一點、集體出資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社會募捐一點的“七個一點”投融資新模式,發動村民積極參與村莊建設,把規劃還給鄉村、把設計還給農民。目前,全市農村自來水“戶戶通”基本完成,道路、污水管網“戶戶通”開工率分別為93.5%、90.2%,弱電線路規范整治開工率為57.2%。
在濟源示范區,立足淺山丘陵地形,依托產業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逐步形成了片區化推進區域共富、帶動全市鄉村振興的新模式,走出一條“產業支撐、片區引領、運營前置、美學設計、示范帶動”的和美鄉村建設之路。濟源示范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安東利說:“濟源通過‘整合資源、盤活資源、挖掘資源、優化資源、植入資源’,推動片區內各方要素流動聚集,實現鄉村蝶變新生之路。”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在平頂山市郟縣,以構建現代水網體系促進和美鄉村建設,依托“引沙入汝、引汝濟藍”等水源工程,構建“五橫十三縱”水網骨架,以河流、灌渠為脈絡,打造“茶食姚莊”“古韻黃道”“大有作為”和美鄉村先導片區,沿河村莊再現流水潺潺的鄉愁鄉韻。
而駐馬店市確山縣以路域環境綜合整治為牽引,持續帶動人居環境整治,拉動和美鄉村建設,聯動特色產業發展,開啟鄉村全面振興。全縣累計投入10.9億元高標準修建農村道路1200多公里,完成路旁綠化3萬畝,縣、鄉、村、組道路“一路一色、一路一景”。同時,沿路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活動,重點實施過村路段排水治理、凈化美化亮化,徹底整治“臟、亂、差”現象。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產業發展,是滋養農民美好生活的源頭活水。河南省上下因情施策不斷壯大鄉村產業,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在推進鄉村建設中讓村民實現安居樂業。
羅山縣創新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和美鄉村建設統籌推進的“田村一體、產村融合”模式,2023年以來,已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示范區8.18萬畝,實現了“坡地變平地、小田變大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繪就“村在田中、田在村間”的良田美景。
依托南部山區94公里的“葉縣一號公路”,平頂山市葉縣挖掘燕山湖、望夫石山、老青山、白鷺棲息地和紅九軍、紅二十五軍等人文、自然、紅色資源,發展鄉村特色生態游,圍繞葉縣麥田小鎮和美鄉村精品線路,以3萬畝高標準農田為基礎,建成農耕文化長廊、民俗館、耕讀書屋、書畫苑等特色場館,創建成為省級休閑觀光園區,打造獨具葉縣特色的農文旅深度融合生態旅游線路,帶動群眾增收。
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經濟”三水共治,周口市沈丘縣通過水系實現互聯互通,每村皆有塘、有塘皆有水、有水皆有景的村容風貌已然形成。沈丘縣石槽集鄉楊營村黨支部書記肖連云介紹:“我們對全村12個廢棄閑置坑塘進行綜合整治,其中5個坑塘種植蓮藕、面積1.4萬平方米;7個坑塘養魚,總量達15萬余尾。如今,漫步楊營村,人在岸上走、魚在水中游;荷花朵朵開、蝴蝶翩翩來。”
沈丘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群眾參與、利益共享”原則,成立22個鄉鎮富民公司、551個強村公司,將全縣2680個閑置坑塘水域納入公司管理,創建“魚-藕”“魚-桑”“魚-中藥材”等綜合種養模式,2023年全縣養殖綜合收益達2.9億元,村集體收入增加7900余萬元。
在鄉村建設進程中,開封市蘭考縣注重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打造蜜瓜、花生、紅薯蘭考“新三寶”品牌,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帶動鄉村“美起來”,為鄉村建設提供后續持久支撐。在三義寨鄉白云山村,村里的番茄種植產業已頗具規模:160余座溫室大棚年產番茄1000多萬斤,每座大棚一年能夠給群眾帶來9萬元左右的收入。“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自然就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我們的鄉村建設推進特別順利,也很有底氣。”白云山村黨支部書記陳保超自豪地說。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河南各地在推進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手段,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改善,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在“三通一規范”工程建設中,新鄉市通過將后期運維管護職責移交給鄉村兩級,采用黨員責任區、街巷長制、文明戶評選等方式,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建設。同時依托全市綜治網格化信息平臺,構建形成“縣鄉村組”四級網格管理體系,設置網格15681個。全市13.8萬名黨員在網格中聯系服務群眾114萬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破解“三通一規范”中的難點、堵點。
查看電線是否胡拉亂扯、進行道路除塵作業、澆灌路邊綠植……一年四季,新鄉衛輝市孫杏村鎮楊大屯村網格員聞均民在村里都有工作要做。除本職工作外,他還會主動承擔村里設施的管理,“身為黨員,咱得起表率作用。”村民范清貴看到后,也自愿加入村莊設施管護中,為村民提供志愿服務。“管護好,大家才能用得更舒心、更方便,村里漂亮,大家也看著高興。”范清貴說。
鄭州鞏義市在推進鄉村建設中傳承創新,為建設和美鄉村鑄魂。當地依托南部山區自然環境和紅色資源,以便捷的交通優勢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充分挖掘紅色村莊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凝聚鄉村振興建設力量,涉村鎮、小關鎮、新中鎮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紅色旅游帶動綠色發展,真正把紅色美麗村莊品牌擦亮打響,走出了一條發展紅色旅游與建設美麗鄉村融合的新路子。
南陽市鎮平縣在鄉村建設中,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完善功能配套,按照中心村、社區化方向,持續推動城鄉交通、教育、公共衛生、文化服務、供水、養老和生態等“八個城鄉一體化”,先后投資26.7億元實施重點項目126個,全面加快城鄉水網、路網、林網、氣網、電網、5G網“六網”建設,統籌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務資源下沉配套,群眾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不止于此,鎮平縣還依托“村振數字鄉村平臺”,構建智慧網格管理平臺,將政務服務、動態監測、防汛救災、矛盾化解等納入網格化管理,構筑“數字孿生社會”,開辟群眾“隨手拍”“曝光臺”、村黨支部書記信箱、縣直單位“在線問政”、人大代表“線上聯絡站”、網格員“巡查上報”等特色智慧場景應用,多渠道采集社情民意、解決問題。
一座座村居干凈整潔,一項項產業蓬勃發展,一個個村莊文明和諧……時下的河南省在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培育鄉村產業,建立健全農業產業服務體系,天藍、水清、糧豐、人富的和美鄉村圖景正在中原大地鋪展開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彩色步道穿村而過,特色山居錯落有致……日前,走進河南省濟源示范區承留鎮大溝河村,自然景色與驛站、咖啡、民宿、非遺、露營等新業態完美融合,不少游客前來打卡、體驗。
在河南省,大溝河村的蝶變只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千萬工程’是統籌城鄉興‘三農’的有效抓手。”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說,“我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城鄉一體規劃、田村一體建設、建管一體運營,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繪就河南版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河南省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加之全省村莊數量多、分布廣、建設發展差別較大的實際,各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探索可實施、可推廣、可持續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模式。
道路寬又平,路燈亮堂堂,廢棄坑塘改造為音樂噴泉,閑置宅基地變身成村史館、黨建廣場、小游園,空中“蜘蛛網”消失不見了,村民返鄉開起民宿……走進新鄉市獲嘉縣位莊鄉后漁池村,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徐徐展開。
2022年以來,新鄉市在全域農村開展“三通一規范”(道路、自來水、污水收集“戶戶通”和弱電線路入地規范)工程,通過向上爭取一點、資金整合一點、財政獎補一點、企業讓利一點、集體出資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社會募捐一點的“七個一點”投融資新模式,發動村民積極參與村莊建設,把規劃還給鄉村、把設計還給農民。目前,全市農村自來水“戶戶通”基本完成,道路、污水管網“戶戶通”開工率分別為93.5%、90.2%,弱電線路規范整治開工率為57.2%。
在濟源示范區,立足淺山丘陵地形,依托產業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逐步形成了片區化推進區域共富、帶動全市鄉村振興的新模式,走出一條“產業支撐、片區引領、運營前置、美學設計、示范帶動”的和美鄉村建設之路。濟源示范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安東利說:“濟源通過‘整合資源、盤活資源、挖掘資源、優化資源、植入資源’,推動片區內各方要素流動聚集,實現鄉村蝶變新生之路。”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在平頂山市郟縣,以構建現代水網體系促進和美鄉村建設,依托“引沙入汝、引汝濟藍”等水源工程,構建“五橫十三縱”水網骨架,以河流、灌渠為脈絡,打造“茶食姚莊”“古韻黃道”“大有作為”和美鄉村先導片區,沿河村莊再現流水潺潺的鄉愁鄉韻。
而駐馬店市確山縣以路域環境綜合整治為牽引,持續帶動人居環境整治,拉動和美鄉村建設,聯動特色產業發展,開啟鄉村全面振興。全縣累計投入10.9億元高標準修建農村道路1200多公里,完成路旁綠化3萬畝,縣、鄉、村、組道路“一路一色、一路一景”。同時,沿路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活動,重點實施過村路段排水治理、凈化美化亮化,徹底整治“臟、亂、差”現象。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產業發展,是滋養農民美好生活的源頭活水。河南省上下因情施策不斷壯大鄉村產業,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在推進鄉村建設中讓村民實現安居樂業。
羅山縣創新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和美鄉村建設統籌推進的“田村一體、產村融合”模式,2023年以來,已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示范區8.18萬畝,實現了“坡地變平地、小田變大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繪就“村在田中、田在村間”的良田美景。
依托南部山區94公里的“葉縣一號公路”,平頂山市葉縣挖掘燕山湖、望夫石山、老青山、白鷺棲息地和紅九軍、紅二十五軍等人文、自然、紅色資源,發展鄉村特色生態游,圍繞葉縣麥田小鎮和美鄉村精品線路,以3萬畝高標準農田為基礎,建成農耕文化長廊、民俗館、耕讀書屋、書畫苑等特色場館,創建成為省級休閑觀光園區,打造獨具葉縣特色的農文旅深度融合生態旅游線路,帶動群眾增收。
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經濟”三水共治,周口市沈丘縣通過水系實現互聯互通,每村皆有塘、有塘皆有水、有水皆有景的村容風貌已然形成。沈丘縣石槽集鄉楊營村黨支部書記肖連云介紹:“我們對全村12個廢棄閑置坑塘進行綜合整治,其中5個坑塘種植蓮藕、面積1.4萬平方米;7個坑塘養魚,總量達15萬余尾。如今,漫步楊營村,人在岸上走、魚在水中游;荷花朵朵開、蝴蝶翩翩來。”
沈丘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群眾參與、利益共享”原則,成立22個鄉鎮富民公司、551個強村公司,將全縣2680個閑置坑塘水域納入公司管理,創建“魚-藕”“魚-桑”“魚-中藥材”等綜合種養模式,2023年全縣養殖綜合收益達2.9億元,村集體收入增加7900余萬元。
在鄉村建設進程中,開封市蘭考縣注重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打造蜜瓜、花生、紅薯蘭考“新三寶”品牌,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帶動鄉村“美起來”,為鄉村建設提供后續持久支撐。在三義寨鄉白云山村,村里的番茄種植產業已頗具規模:160余座溫室大棚年產番茄1000多萬斤,每座大棚一年能夠給群眾帶來9萬元左右的收入。“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自然就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我們的鄉村建設推進特別順利,也很有底氣。”白云山村黨支部書記陳保超自豪地說。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河南各地在推進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手段,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改善,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在“三通一規范”工程建設中,新鄉市通過將后期運維管護職責移交給鄉村兩級,采用黨員責任區、街巷長制、文明戶評選等方式,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建設。同時依托全市綜治網格化信息平臺,構建形成“縣鄉村組”四級網格管理體系,設置網格15681個。全市13.8萬名黨員在網格中聯系服務群眾114萬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破解“三通一規范”中的難點、堵點。
查看電線是否胡拉亂扯、進行道路除塵作業、澆灌路邊綠植……一年四季,新鄉衛輝市孫杏村鎮楊大屯村網格員聞均民在村里都有工作要做。除本職工作外,他還會主動承擔村里設施的管理,“身為黨員,咱得起表率作用。”村民范清貴看到后,也自愿加入村莊設施管護中,為村民提供志愿服務。“管護好,大家才能用得更舒心、更方便,村里漂亮,大家也看著高興。”范清貴說。
鄭州鞏義市在推進鄉村建設中傳承創新,為建設和美鄉村鑄魂。當地依托南部山區自然環境和紅色資源,以便捷的交通優勢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充分挖掘紅色村莊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凝聚鄉村振興建設力量,涉村鎮、小關鎮、新中鎮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紅色旅游帶動綠色發展,真正把紅色美麗村莊品牌擦亮打響,走出了一條發展紅色旅游與建設美麗鄉村融合的新路子。
南陽市鎮平縣在鄉村建設中,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完善功能配套,按照中心村、社區化方向,持續推動城鄉交通、教育、公共衛生、文化服務、供水、養老和生態等“八個城鄉一體化”,先后投資26.7億元實施重點項目126個,全面加快城鄉水網、路網、林網、氣網、電網、5G網“六網”建設,統籌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務資源下沉配套,群眾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不止于此,鎮平縣還依托“村振數字鄉村平臺”,構建智慧網格管理平臺,將政務服務、動態監測、防汛救災、矛盾化解等納入網格化管理,構筑“數字孿生社會”,開辟群眾“隨手拍”“曝光臺”、村黨支部書記信箱、縣直單位“在線問政”、人大代表“線上聯絡站”、網格員“巡查上報”等特色智慧場景應用,多渠道采集社情民意、解決問題。
一座座村居干凈整潔,一項項產業蓬勃發展,一個個村莊文明和諧……時下的河南省在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培育鄉村產業,建立健全農業產業服務體系,天藍、水清、糧豐、人富的和美鄉村圖景正在中原大地鋪展開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