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繼續關注“鏈上新突破”系列報道。河南的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產業鏈,特別注重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新裝備的加持,為產品和技術的升級換代提供了硬支撐。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我現在是在中芯微半導體。在我旁邊就是他們的IC芯片測試燒錄機器人。它可以把我手中的這種空白的芯片通過燒錄賦予它某種功能。就比如說現在這臺機器正在進行的就是智能手表芯片的一個燒錄。這樣一臺機器,一個小時就可以燒錄2000-2500片的芯片。這么高的生產效率,這里卻看不到一個人。
中芯微(周口)半導體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康凱:我們在河南這邊的人數的話是個位數,我們生產線都是全自動化的。大頭人數是在深圳那邊,我們有個20多人的研發團隊。他們給我們進行技術上的支持,我們在這邊就可以運行。
中芯微把研發作為企業的主體和靈魂。這里的設備不是批量采購,而是就像樂高一樣,是企業用自研的專利技術把零件一個個組裝起來的。每一臺都是非標設計,獨一無二。它們不僅擁有“智慧大腦”可以全自動生產,各個部件的緊密配合還讓設備擁有了絕佳手速。
中芯微(周口)半導體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康凱:(芯片)燒錄時間都是固定的,比如說一秒鐘就是一秒鐘,五秒鐘就是五秒鐘。我們的優勢就在于我們的穩定性。我們對它進行一個系統的優化,中間不會出現差錯。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在芯片行業有一條摩爾定律:處理器的性能大概每兩年翻一番。這意味著芯片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得快。這里的機器也在不斷地進行迭代升級,每一年都要新增10個左右的專利,年年都是“新裝備”。
中芯微(周口)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 鄒波:平均的行業速度是在1000片到1500片,我們的提升蠻多,一個小時2000片。我們的成本來去講,應該是降低了15%左右。/我們一直站在行業領先位置。
在河南,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新裝備”遍地開花:在鶴壁,龍芯中科的國內首條半導體芯片封裝產線,包含了15種國產高端設備,實現了龍芯一號芯片、內存顆粒芯片、存儲芯片的鍵合、封裝、測試、包裝出貨能力。
在信陽,今上半導體投資5億元,協同華為云,建設智能化、數字化工廠,產品質量由97.85%提高到99.54%。
在洛陽,中硅高科“工廠數字化設計”入選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記者觀察】“新裝備”不是生產工具的照搬和簡單復制。要想用得趁手,用得高效,必須獨具匠心,促進制造流程走向智能化,制造模式從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定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創新來開刃,能讓“器”又快又準。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產業鏈作為河南戰略性新興產業,抓好“新裝備”這個關鍵一環,就能劈開更加廣闊的未來。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繼續關注“鏈上新突破”系列報道。河南的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產業鏈,特別注重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新裝備的加持,為產品和技術的升級換代提供了硬支撐。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我現在是在中芯微半導體。在我旁邊就是他們的IC芯片測試燒錄機器人。它可以把我手中的這種空白的芯片通過燒錄賦予它某種功能。就比如說現在這臺機器正在進行的就是智能手表芯片的一個燒錄。這樣一臺機器,一個小時就可以燒錄2000-2500片的芯片。這么高的生產效率,這里卻看不到一個人。
中芯微(周口)半導體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康凱:我們在河南這邊的人數的話是個位數,我們生產線都是全自動化的。大頭人數是在深圳那邊,我們有個20多人的研發團隊。他們給我們進行技術上的支持,我們在這邊就可以運行。
中芯微把研發作為企業的主體和靈魂。這里的設備不是批量采購,而是就像樂高一樣,是企業用自研的專利技術把零件一個個組裝起來的。每一臺都是非標設計,獨一無二。它們不僅擁有“智慧大腦”可以全自動生產,各個部件的緊密配合還讓設備擁有了絕佳手速。
中芯微(周口)半導體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康凱:(芯片)燒錄時間都是固定的,比如說一秒鐘就是一秒鐘,五秒鐘就是五秒鐘。我們的優勢就在于我們的穩定性。我們對它進行一個系統的優化,中間不會出現差錯。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在芯片行業有一條摩爾定律:處理器的性能大概每兩年翻一番。這意味著芯片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得快。這里的機器也在不斷地進行迭代升級,每一年都要新增10個左右的專利,年年都是“新裝備”。
中芯微(周口)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 鄒波:平均的行業速度是在1000片到1500片,我們的提升蠻多,一個小時2000片。我們的成本來去講,應該是降低了15%左右。/我們一直站在行業領先位置。
在河南,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新裝備”遍地開花:在鶴壁,龍芯中科的國內首條半導體芯片封裝產線,包含了15種國產高端設備,實現了龍芯一號芯片、內存顆粒芯片、存儲芯片的鍵合、封裝、測試、包裝出貨能力。
在信陽,今上半導體投資5億元,協同華為云,建設智能化、數字化工廠,產品質量由97.85%提高到99.54%。
在洛陽,中硅高科“工廠數字化設計”入選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記者觀察】“新裝備”不是生產工具的照搬和簡單復制。要想用得趁手,用得高效,必須獨具匠心,促進制造流程走向智能化,制造模式從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定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創新來開刃,能讓“器”又快又準。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產業鏈作為河南戰略性新興產業,抓好“新裝備”這個關鍵一環,就能劈開更加廣闊的未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