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昨天(26日),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涵蓋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是首次亮相。新館中,“子何人哉”專題展覽,通過對甲骨的全新展示,讓觀眾穿越歷史了解一位商朝“王子”的生活日常。
“子何人哉”專題展采用透物見人的形式,通過聚焦于一位問卜者的故事,將1991年安陽殷墟花園莊東地出土的大量甲骨研究成果進行了全新的展示。其中六百多版甲骨上的兩千多條占卜記錄,問卜者都是被尊稱為“子”的這個人。根據占卜的具體內容,學者們初步判定,這很可能是商王武丁和王后婦好的孩子。
展覽第一部分詳細呈現了“子”與商王武丁之間頻繁的接觸和親密的關系。占卜記載,商王武丁對“子”進行賞賜,并觀看“子”的舞蹈表演等活動。
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 于成龍:這一條卜辭記載,商王武丁來看這位小王子在大學學習舞蹈。這條甲骨給我們的感觸特別大,就類似我們現在,一個小孩子進幼兒園之后,他學習了舞蹈,然后第一次表演,他的父母來看。我們知道商王武丁是鐵血的一位君王,他在位59年,征戰無數,這位身經百戰的鐵血君王來看小王子的表現,我們能看出鐵血柔腸。
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田獵是商王經常性的活動,具有政治、經濟、軍事的重要意義。在占卜的記錄中,就有“子”跟隨著商王武丁共同進行田獵這樣的內容。在田獵之前,他們還要進行占卜、祭祀,排兵布陣等一系列重要的準備工作。
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 于成龍:我們看到這批記錄中,在小王子田獵過程中捕獲的獵物中,新出現了一個字——“狼”字,這是我們漢字構成理論中的形聲字。
在“子”的占卜卜辭中,既有祭祀、田獵這些殷商王族的日常事項,也包括入學、樂舞、御馬等個人生活的生動細節。在這些起居記錄中考古學家發現,商朝王子上學同樣需要遵循學校的規范要求。
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 于成龍:這條甲骨記錄,“子”有一天有病了,他要占卜,就是今天生病了,是否去入學學習。通過這條卜辭可以看到,當時進入大學有嚴格的規章制度,類似我們現在的學校制度,不能無故曠課。這條卜辭就相當于他當時一個請假條一樣。
三千多年前,在學校的“子”需要研習“射御舞樂”等當時貴族子弟必備的課程,通過占卜記錄可以看到“子”在學習這些技藝和禮儀規范時的種種細節。
因此,解讀甲骨文上這些占卜記錄,正如同閱讀古人的“日記本”一樣。這本“日記”穿越三千余年的歷史長河,文字間關于中華民族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最樸素的情感卻未曾改變。
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 于成龍:盡管(文字)刻在甲骨上是冰冷的、生硬的,經過了歷史塵埃,但是拂去塵埃之后,我們發現,字字之間呈現著當時商人家庭之間的這種親密的柔情,這是歷史真正的魅力。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昨天(26日),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涵蓋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是首次亮相。新館中,“子何人哉”專題展覽,通過對甲骨的全新展示,讓觀眾穿越歷史了解一位商朝“王子”的生活日常。
“子何人哉”專題展采用透物見人的形式,通過聚焦于一位問卜者的故事,將1991年安陽殷墟花園莊東地出土的大量甲骨研究成果進行了全新的展示。其中六百多版甲骨上的兩千多條占卜記錄,問卜者都是被尊稱為“子”的這個人。根據占卜的具體內容,學者們初步判定,這很可能是商王武丁和王后婦好的孩子。
展覽第一部分詳細呈現了“子”與商王武丁之間頻繁的接觸和親密的關系。占卜記載,商王武丁對“子”進行賞賜,并觀看“子”的舞蹈表演等活動。
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 于成龍:這一條卜辭記載,商王武丁來看這位小王子在大學學習舞蹈。這條甲骨給我們的感觸特別大,就類似我們現在,一個小孩子進幼兒園之后,他學習了舞蹈,然后第一次表演,他的父母來看。我們知道商王武丁是鐵血的一位君王,他在位59年,征戰無數,這位身經百戰的鐵血君王來看小王子的表現,我們能看出鐵血柔腸。
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田獵是商王經常性的活動,具有政治、經濟、軍事的重要意義。在占卜的記錄中,就有“子”跟隨著商王武丁共同進行田獵這樣的內容。在田獵之前,他們還要進行占卜、祭祀,排兵布陣等一系列重要的準備工作。
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 于成龍:我們看到這批記錄中,在小王子田獵過程中捕獲的獵物中,新出現了一個字——“狼”字,這是我們漢字構成理論中的形聲字。
在“子”的占卜卜辭中,既有祭祀、田獵這些殷商王族的日常事項,也包括入學、樂舞、御馬等個人生活的生動細節。在這些起居記錄中考古學家發現,商朝王子上學同樣需要遵循學校的規范要求。
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 于成龍:這條甲骨記錄,“子”有一天有病了,他要占卜,就是今天生病了,是否去入學學習。通過這條卜辭可以看到,當時進入大學有嚴格的規章制度,類似我們現在的學校制度,不能無故曠課。這條卜辭就相當于他當時一個請假條一樣。
三千多年前,在學校的“子”需要研習“射御舞樂”等當時貴族子弟必備的課程,通過占卜記錄可以看到“子”在學習這些技藝和禮儀規范時的種種細節。
因此,解讀甲骨文上這些占卜記錄,正如同閱讀古人的“日記本”一樣。這本“日記”穿越三千余年的歷史長河,文字間關于中華民族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最樸素的情感卻未曾改變。
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 于成龍:盡管(文字)刻在甲骨上是冰冷的、生硬的,經過了歷史塵埃,但是拂去塵埃之后,我們發現,字字之間呈現著當時商人家庭之間的這種親密的柔情,這是歷史真正的魅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