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說起每家每戶要用到的智能電表,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嗎?它的身上又有哪些高科技?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記者帶你到許繼儀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里去一探究竟。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婷婷:大家看我手里的這只電表,就是我們每家每戶安裝的單相智能電表,家里裝上它,供電部門就可以實現遠程的自動抄表等智能化操作,而它就來自許繼儀表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在這里平均每一秒、就能生產一只單相智能電表。
從上線到下線,一只電表要經過初檢、調試、電池安裝等21道工序,傳統人工方式需要一個半小時,而工廠自主研發的7條智能生產線只需要30分鐘。效率為什么這么高?以調檢為例,需要檢查液晶屏幕是否有斷顯、虛顯情況,人工檢測兩只大概需要30秒,而依靠智能視覺檢查系統,30秒就能檢測6只,效率提高了3倍。
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 制造部班組長 劉利娟:這里面有一個照相機,它相當于人的眼睛,它能實時拍攝從它下面流過的單相智能表,將圖片傳送給電腦,電腦將和標準圖片進行對比,判定合格后,將自動流轉到下道工序。
在智能化生產車間,不僅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還實現了全流程的數字化,終端控制,一目了然。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婷婷:我手里拿的這個電表上,貼著這樣一個標簽,這一串數字就相當于是它的產品身份證。
通過智能識別技術,它實現了生產環節的智能追溯。
當一只有身份證的電表被機器人送上生產線,攝像頭自動掃描身份信息后,系統會根據不同的加工流程,自動分配儀表,并且根據流轉情況實時顯示所在工序,一有異常就能及時發現。
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經理 孔群景:我們人、設備、機器、材料都是互聯互通,掃描它的身份證號,就可以追溯到它整個的全生命周期。材料用的是哪一個廠商的,什么時候生產的,什么時候進貨的,什么時候出廠的,信息化實現之后,生產交付周期(原來)大概是在50天 ,縮短到了20天左右 。
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衛川:現在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產線的無人化。我們累計申報專利超過20多項,除了滿足我們內部使用外,也把成熟的建設經驗對外輸出,在國內就有湖北、遼寧、黑龍江多個省級的電網計量中心投入使用。
機器換人,數據換腦。智能工廠讓企業的人工縮減了8成,人均效率卻提升了7倍,目前,能年產1000萬只單相表、300萬只三相表、 340萬只各類終端,交付合格率達到99.99%。企業的自動化產線還遠銷烏干達、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埃及等國家和地區。
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 董事長 孫超亮:未來,將在“精度和智能”方面持續突破,加大數據的應用和決策,特別是圍繞著黑燈工廠及整個質量的可靠性提升方面,進一步發力。持續推進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及智能制造升級工作。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說起每家每戶要用到的智能電表,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嗎?它的身上又有哪些高科技?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記者帶你到許繼儀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里去一探究竟。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婷婷:大家看我手里的這只電表,就是我們每家每戶安裝的單相智能電表,家里裝上它,供電部門就可以實現遠程的自動抄表等智能化操作,而它就來自許繼儀表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在這里平均每一秒、就能生產一只單相智能電表。
從上線到下線,一只電表要經過初檢、調試、電池安裝等21道工序,傳統人工方式需要一個半小時,而工廠自主研發的7條智能生產線只需要30分鐘。效率為什么這么高?以調檢為例,需要檢查液晶屏幕是否有斷顯、虛顯情況,人工檢測兩只大概需要30秒,而依靠智能視覺檢查系統,30秒就能檢測6只,效率提高了3倍。
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 制造部班組長 劉利娟:這里面有一個照相機,它相當于人的眼睛,它能實時拍攝從它下面流過的單相智能表,將圖片傳送給電腦,電腦將和標準圖片進行對比,判定合格后,將自動流轉到下道工序。
在智能化生產車間,不僅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還實現了全流程的數字化,終端控制,一目了然。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婷婷:我手里拿的這個電表上,貼著這樣一個標簽,這一串數字就相當于是它的產品身份證。
通過智能識別技術,它實現了生產環節的智能追溯。
當一只有身份證的電表被機器人送上生產線,攝像頭自動掃描身份信息后,系統會根據不同的加工流程,自動分配儀表,并且根據流轉情況實時顯示所在工序,一有異常就能及時發現。
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經理 孔群景:我們人、設備、機器、材料都是互聯互通,掃描它的身份證號,就可以追溯到它整個的全生命周期。材料用的是哪一個廠商的,什么時候生產的,什么時候進貨的,什么時候出廠的,信息化實現之后,生產交付周期(原來)大概是在50天 ,縮短到了20天左右 。
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衛川:現在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產線的無人化。我們累計申報專利超過20多項,除了滿足我們內部使用外,也把成熟的建設經驗對外輸出,在國內就有湖北、遼寧、黑龍江多個省級的電網計量中心投入使用。
機器換人,數據換腦。智能工廠讓企業的人工縮減了8成,人均效率卻提升了7倍,目前,能年產1000萬只單相表、300萬只三相表、 340萬只各類終端,交付合格率達到99.99%。企業的自動化產線還遠銷烏干達、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埃及等國家和地區。
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 董事長 孫超亮:未來,將在“精度和智能”方面持續突破,加大數據的應用和決策,特別是圍繞著黑燈工廠及整個質量的可靠性提升方面,進一步發力。持續推進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及智能制造升級工作。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