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陳晨 蔣曉芳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雷響徹神州,喚醒了中華大地的蓬勃生機。一路改革,一路創新,一路探索。走過45年壯闊征程,改革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4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鶴壁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時代浪潮中砥礪前行,在轉型發展中跨越奮進,大膽地試、勇敢地改,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45年間,鶴壁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千億元臺階,產業格局從“一煤獨大”到“多業并舉”,中心城區歷經3次南遷從偏僻煤城“變身”現代綠城,先后榮獲“國字號”名片113張,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52家,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成效明顯2次受到國務院激勵表彰,全市實有各類經營主體17萬戶,121個城區社區、36個縣城社區完成“一刻鐘生活圈”建設,國家傳統村落、美麗鄉村數量分別達到29個、96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變化,實則是內部肌理之變。
這是鶴壁綜合實力實現飛速提升的45年——
近年來,鶴壁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堅定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緊抓“365661”工作布局不松手,抓總抓重抓要,謀深謀遠謀實,用非常之功、施非常之策、求非常之效,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2億元提升至2022年的110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6元到2022年邁上7萬元臺階,在2022年度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中排名第二。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全省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全省第二,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持續向好的態勢。
這是鶴壁創新發展動能茁壯成長的45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及挑戰,鶴壁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把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作為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的首要任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提升突破行動,探索走出一條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的特色化、差異化高質量發展之路。
編制完成53平方公里的鶴壁科創新城總體發展規劃,“5+2”產業園、中原光谷等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1家,省科學院鶴壁分院正式投入運營,省墨子實驗室鶴壁基地獲批建設,嵩山實驗室內生安全應用示范基地落戶鶴壁,河南航天宏圖衛星產業研究院、鶴壁密碼先進技術研究院、河南數字城市安全研究院、國家玉米改良中心鶴壁研究院、信創產業研究院等加快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45家。
這是鶴壁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的45年——
聚焦“四優三新”主導產業和未來產業,鶴壁市細化梳理出38個產業鏈條,全面推行“雙長制”,加快培育電子電器產業、現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產業、綠色食品產業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鎂基新材料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現代物流產業4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和一批超百億級產業集群,煤炭產業占比穩步下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形成龍頭引領、鏈群互動、生態發展的良好格局,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年度評估獲全國優秀、全省第一。
這是鶴壁改革全面深化系統集成的45年——
鶴壁堅持以改革創新激發動力活力。853項重點改革事項圓滿完成,99.5%的事項“一次不用跑”。縣域“三項改革”、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完成,農村綜合改革、“三塊地”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這是鶴壁在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45年——
鶴壁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拿出八成左右的財力用于改善民生,5.4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災后恢復重建在全省9個極重和重災區省轄市中排名第一。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16.3億元,在全市121個城區社區、36個縣城社區完成“一刻鐘生活圈”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體系、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民健身體系全面形成,三級甲等醫院實現零的突破,城展館、科技館、體育公園等建成投用,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從農村到城市,從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養老、就業,從民生改善到經濟發展,鶴壁市的改革進程勢不可擋,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打破束縛活力的桎梏,掃除阻礙發展的藩籬,這座豫北小城正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向“高”而攀、迎“新”而進!
鶴壁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匯聚合力 蓄勢賦能 擘畫美好未來新圖景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陳晨 蔣曉芳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雷響徹神州,喚醒了中華大地的蓬勃生機。一路改革,一路創新,一路探索。走過45年壯闊征程,改革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4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鶴壁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時代浪潮中砥礪前行,在轉型發展中跨越奮進,大膽地試、勇敢地改,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45年間,鶴壁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千億元臺階,產業格局從“一煤獨大”到“多業并舉”,中心城區歷經3次南遷從偏僻煤城“變身”現代綠城,先后榮獲“國字號”名片113張,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52家,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成效明顯2次受到國務院激勵表彰,全市實有各類經營主體17萬戶,121個城區社區、36個縣城社區完成“一刻鐘生活圈”建設,國家傳統村落、美麗鄉村數量分別達到29個、96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變化,實則是內部肌理之變。
這是鶴壁綜合實力實現飛速提升的45年——
近年來,鶴壁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堅定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緊抓“365661”工作布局不松手,抓總抓重抓要,謀深謀遠謀實,用非常之功、施非常之策、求非常之效,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2億元提升至2022年的110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6元到2022年邁上7萬元臺階,在2022年度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中排名第二。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全省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全省第二,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持續向好的態勢。
這是鶴壁創新發展動能茁壯成長的45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及挑戰,鶴壁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把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作為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的首要任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提升突破行動,探索走出一條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的特色化、差異化高質量發展之路。
編制完成53平方公里的鶴壁科創新城總體發展規劃,“5+2”產業園、中原光谷等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1家,省科學院鶴壁分院正式投入運營,省墨子實驗室鶴壁基地獲批建設,嵩山實驗室內生安全應用示范基地落戶鶴壁,河南航天宏圖衛星產業研究院、鶴壁密碼先進技術研究院、河南數字城市安全研究院、國家玉米改良中心鶴壁研究院、信創產業研究院等加快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45家。
這是鶴壁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的45年——
聚焦“四優三新”主導產業和未來產業,鶴壁市細化梳理出38個產業鏈條,全面推行“雙長制”,加快培育電子電器產業、現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產業、綠色食品產業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鎂基新材料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現代物流產業4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和一批超百億級產業集群,煤炭產業占比穩步下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形成龍頭引領、鏈群互動、生態發展的良好格局,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年度評估獲全國優秀、全省第一。
這是鶴壁改革全面深化系統集成的45年——
鶴壁堅持以改革創新激發動力活力。853項重點改革事項圓滿完成,99.5%的事項“一次不用跑”。縣域“三項改革”、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完成,農村綜合改革、“三塊地”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這是鶴壁在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45年——
鶴壁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拿出八成左右的財力用于改善民生,5.4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災后恢復重建在全省9個極重和重災區省轄市中排名第一。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16.3億元,在全市121個城區社區、36個縣城社區完成“一刻鐘生活圈”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體系、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民健身體系全面形成,三級甲等醫院實現零的突破,城展館、科技館、體育公園等建成投用,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從農村到城市,從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養老、就業,從民生改善到經濟發展,鶴壁市的改革進程勢不可擋,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打破束縛活力的桎梏,掃除阻礙發展的藩籬,這座豫北小城正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向“高”而攀、迎“新”而進!
鶴壁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匯聚合力 蓄勢賦能 擘畫美好未來新圖景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