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文旅融合是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各地陸續推出多種多樣的文旅項目,成為拉動經濟,促進消費的重要手段,也滿足了游客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們從假日期間一些景點、文化場館超高人氣可見一斑。河南是我國文化大省,可旅游產業在一段時間以來并不發達,而近年來,河南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卻讓人眼前一亮。當文化遇見旅游,會碰出怎樣的火花?
在河南安陽殷墟景區,15名小學生開啟了主題為“解讀中華民族文字密碼”的研學之旅,這也是景區今年的第257期研學課。第一堂課,名為“文字對對碰”,在老師的啟發下,孩子們根據甲骨文的形態猜對應的漢字,讓他們對古老的甲骨文有一個直觀的第一印象。
有了對文字本身的第一印象,再來參觀博物館中的甲骨片,就可以讓學生們知道,這種古老的文字是通過什么方式流傳下來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
河南是我國的文化大省,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讓沉甸甸的歷史文化活起來,更好地傳播出去,是當地文旅行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河南安陽殷墟景區研學部老師 劉珊珊:歷史文化的傳承不是死記硬背,尤其像殷墟這么有距離感的商代文化。我們團隊針對學生結合了殷墟的重要元素,開發了具有體驗性、趣味性的甲骨文、青銅器、考古等方面的研學課程,讓文化傳承的過程更有意義了。
有了直觀的認識之后,老師再把甲骨文發現的過程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學生,同時讓他們自己動手,拓印和書寫。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讓學生們對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和背后的歷史有了全面的認識。
除了面向青少年的研學課程之外,安陽殷墟景區還設計了不同方向的中高端文物研學,比如深度古建筑參觀、模擬考古等,給不同年齡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了觸摸古老文明的機會。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針對不同科研市場的需求,提供不同層次、不同標準內容的產品。不能總說一個傳說或者看一個風景就滿足了,需要看到風景背后的科學,需要看到傳說背后的歷史,需要觸摸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文化。這時教育的功能就起來了,旅游從走馬觀花式的觀光走向深層次的體驗。
文化和旅游的結合要推陳出新,一方面,通過精心的環節、線路設計,讓傳統文化和文物活起來;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形式創新,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體驗,讓文化旅游火起來。
龍門石窟是洛陽的著名景點,相比于此前到現場看石窟的游覽方式,一部名為《無上龍門》的裸眼5D體驗影片,更能讓游客全方位體驗到盧舍那大佛的震撼。而名為《風起洛陽》的VR全感劇,則是利用VR技術,讓觀眾深度融入游戲劇本中,深受年輕游客的歡迎。
除了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讓游客沉浸于歷史,感受河南的文化魅力,一些傳統的文化演出也在以更加新穎的形式走近游客,讓人身臨其境、沉醉其中。
在洛陽一臺名為《唐宮夜宴》的演出中,游客們身著古代傳統服飾,置身于古色古香的環境之中,觀看著美輪美奐的歌舞表演,仿佛穿越回到了一場唐朝的盛宴。高子賢在這場表演當中扮演的是狄仁杰,他加入這個項目三年時間,一天四場的演出,可以說對劇目已經駕輕就熟,但是每一場表演之前,高子賢都會和其他演員一起反復推敲劇中的細節,總結之前的不足。
不但要在表演上精益求精,演員們還力求更好地將唐代的文化特色和細節呈現給觀眾,讓他們在沉浸式的觀看當中,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品茶、賞畫、聽曲、觀舞,在演員們互動和指導下,游客們從看景的人,變成了景中之人。這一場夜宴,不但成了他們人生中一次難忘的經歷,也為他們打開了感受唐代文化的一扇窗。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如何讓網紅變長紅,第一是產品必須不斷迭代,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第二要跟當代文化、當代生活相結合,今天游客要出去不僅要看美麗風景,還要享受美好生活,不僅要看當下的河南是什么,還要看過去和未來的河南是什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就到了一個突破的臨界值。
如今,很多地方在推動文旅融合的同時,也發展出一些衍生產業,它們和文旅項目融合發展,相得益彰。漢唐服飾穿搭是近年來我國文旅產業中興起的一股熱潮,在很多古都城市都形成了產業鏈。從簡單的穿搭、化妝、拍照到沉浸式的演出,已經形成了規模過百億的經濟和文化現象。如何讓這種熱度繼續保持下去,讓流量變成“留量”,讓傳統服飾成為游客們了解并且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這也是很多人在考慮的問題。
陳詩宇是北京服裝學院的一名老師,研究漢唐服飾已經有20年的時間。2021年,他第一次來到洛陽,看到當地漢唐服飾的熱度,認為這是一個讓傳統文化走向大眾的好契機。
北京服裝學院漢唐服飾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詩宇:本身洛陽就是唐代的東都,唐代文物遺存很豐富,第二洛陽有很多唐代文化遺存,比如應天門、天堂、明堂,包括龍門石窟這種非常恢宏的文化遺跡,所以它在景觀上、文化氣氛上唐代基調打得很足,有可能在本地形成漢服產業。
陳詩宇希望人們可以通過漢唐服飾,了解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從而更多地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傳承,他覺得這也是這種文旅模式可以長久持續并且發展的根基。
在這樣的理念下,陳詩宇設計制作了20多套唐代服飾,他并沒有憑空創造,而是翻閱了大量的文獻和畫作,實地探訪了很多古跡和博物館,從布料到裝飾,最大程度去還原了唐代漢服的真實樣貌。
北京服裝學院漢唐服飾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詩宇:面料紡織、印染技術可以反射這個時代的藝術水平,服裝上的紋樣、顏色、色彩、花形也可以投射出這個時代的流行時尚、制度,包括經濟水平是否比較開放、物質文化交流是不是豐富、海外影響是不是有更深入的交流,所以從服裝本身就能夠投射出很多在歷史上方方面面的背景。今天,應該怎么樣呈現歷史服裝,確實是有學術研究意義和現實意義的一項工作。
陳詩宇的想法得到了洛陽博物館的認可,今年8月,在雙方的共同策劃之下,一個名為“時裳·武則天”的展覽正式上線。博物館特意把文物和服飾配合展出,為觀眾還原出時代的真實風貌。
近年來,河南深入實施“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的文旅融合戰略,制定全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打造40條精品研學線路,建成研學旅行基地277個,遴選發布100個網紅景區、制定100多項文旅惠民助企政策。今年8月,河南全省接待游客1.03億人次,為去年同期的363.96%,旅游收入892.12億元,為去年同期的557.21%。當地也將堅持創意驅動、科技賦能、跨界融合、移動傳播的新思路,繼續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河南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給全國提供一個樣本,文化創意的出圈,有必然的趨勢,也有客觀的規律。我們要關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就要從最根本的層次上去講,讓廣大人民群眾滿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旅游權利,讓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的同時,綜合素質也不斷得到提升。
文旅融合的空間極其廣闊,途徑多種多樣,除了深厚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都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如何讓文化為旅游提供新內容,使文旅產業呈現出新樣態;如何讓旅游為文化提供新出口,新渠道,滿足人們旅游和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都值得不斷追求與探索。
編輯丨王萌 王濤 袁園 張芷旖
攝像丨付鵬 樊兵山 李科
剪輯丨佟永杰
策劃丨余仁山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文旅融合是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各地陸續推出多種多樣的文旅項目,成為拉動經濟,促進消費的重要手段,也滿足了游客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們從假日期間一些景點、文化場館超高人氣可見一斑。河南是我國文化大省,可旅游產業在一段時間以來并不發達,而近年來,河南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卻讓人眼前一亮。當文化遇見旅游,會碰出怎樣的火花?
在河南安陽殷墟景區,15名小學生開啟了主題為“解讀中華民族文字密碼”的研學之旅,這也是景區今年的第257期研學課。第一堂課,名為“文字對對碰”,在老師的啟發下,孩子們根據甲骨文的形態猜對應的漢字,讓他們對古老的甲骨文有一個直觀的第一印象。
有了對文字本身的第一印象,再來參觀博物館中的甲骨片,就可以讓學生們知道,這種古老的文字是通過什么方式流傳下來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
河南是我國的文化大省,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讓沉甸甸的歷史文化活起來,更好地傳播出去,是當地文旅行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河南安陽殷墟景區研學部老師 劉珊珊:歷史文化的傳承不是死記硬背,尤其像殷墟這么有距離感的商代文化。我們團隊針對學生結合了殷墟的重要元素,開發了具有體驗性、趣味性的甲骨文、青銅器、考古等方面的研學課程,讓文化傳承的過程更有意義了。
有了直觀的認識之后,老師再把甲骨文發現的過程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學生,同時讓他們自己動手,拓印和書寫。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讓學生們對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和背后的歷史有了全面的認識。
除了面向青少年的研學課程之外,安陽殷墟景區還設計了不同方向的中高端文物研學,比如深度古建筑參觀、模擬考古等,給不同年齡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了觸摸古老文明的機會。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針對不同科研市場的需求,提供不同層次、不同標準內容的產品。不能總說一個傳說或者看一個風景就滿足了,需要看到風景背后的科學,需要看到傳說背后的歷史,需要觸摸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文化。這時教育的功能就起來了,旅游從走馬觀花式的觀光走向深層次的體驗。
文化和旅游的結合要推陳出新,一方面,通過精心的環節、線路設計,讓傳統文化和文物活起來;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形式創新,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體驗,讓文化旅游火起來。
龍門石窟是洛陽的著名景點,相比于此前到現場看石窟的游覽方式,一部名為《無上龍門》的裸眼5D體驗影片,更能讓游客全方位體驗到盧舍那大佛的震撼。而名為《風起洛陽》的VR全感劇,則是利用VR技術,讓觀眾深度融入游戲劇本中,深受年輕游客的歡迎。
除了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讓游客沉浸于歷史,感受河南的文化魅力,一些傳統的文化演出也在以更加新穎的形式走近游客,讓人身臨其境、沉醉其中。
在洛陽一臺名為《唐宮夜宴》的演出中,游客們身著古代傳統服飾,置身于古色古香的環境之中,觀看著美輪美奐的歌舞表演,仿佛穿越回到了一場唐朝的盛宴。高子賢在這場表演當中扮演的是狄仁杰,他加入這個項目三年時間,一天四場的演出,可以說對劇目已經駕輕就熟,但是每一場表演之前,高子賢都會和其他演員一起反復推敲劇中的細節,總結之前的不足。
不但要在表演上精益求精,演員們還力求更好地將唐代的文化特色和細節呈現給觀眾,讓他們在沉浸式的觀看當中,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品茶、賞畫、聽曲、觀舞,在演員們互動和指導下,游客們從看景的人,變成了景中之人。這一場夜宴,不但成了他們人生中一次難忘的經歷,也為他們打開了感受唐代文化的一扇窗。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如何讓網紅變長紅,第一是產品必須不斷迭代,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第二要跟當代文化、當代生活相結合,今天游客要出去不僅要看美麗風景,還要享受美好生活,不僅要看當下的河南是什么,還要看過去和未來的河南是什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就到了一個突破的臨界值。
如今,很多地方在推動文旅融合的同時,也發展出一些衍生產業,它們和文旅項目融合發展,相得益彰。漢唐服飾穿搭是近年來我國文旅產業中興起的一股熱潮,在很多古都城市都形成了產業鏈。從簡單的穿搭、化妝、拍照到沉浸式的演出,已經形成了規模過百億的經濟和文化現象。如何讓這種熱度繼續保持下去,讓流量變成“留量”,讓傳統服飾成為游客們了解并且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這也是很多人在考慮的問題。
陳詩宇是北京服裝學院的一名老師,研究漢唐服飾已經有20年的時間。2021年,他第一次來到洛陽,看到當地漢唐服飾的熱度,認為這是一個讓傳統文化走向大眾的好契機。
北京服裝學院漢唐服飾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詩宇:本身洛陽就是唐代的東都,唐代文物遺存很豐富,第二洛陽有很多唐代文化遺存,比如應天門、天堂、明堂,包括龍門石窟這種非常恢宏的文化遺跡,所以它在景觀上、文化氣氛上唐代基調打得很足,有可能在本地形成漢服產業。
陳詩宇希望人們可以通過漢唐服飾,了解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從而更多地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傳承,他覺得這也是這種文旅模式可以長久持續并且發展的根基。
在這樣的理念下,陳詩宇設計制作了20多套唐代服飾,他并沒有憑空創造,而是翻閱了大量的文獻和畫作,實地探訪了很多古跡和博物館,從布料到裝飾,最大程度去還原了唐代漢服的真實樣貌。
北京服裝學院漢唐服飾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詩宇:面料紡織、印染技術可以反射這個時代的藝術水平,服裝上的紋樣、顏色、色彩、花形也可以投射出這個時代的流行時尚、制度,包括經濟水平是否比較開放、物質文化交流是不是豐富、海外影響是不是有更深入的交流,所以從服裝本身就能夠投射出很多在歷史上方方面面的背景。今天,應該怎么樣呈現歷史服裝,確實是有學術研究意義和現實意義的一項工作。
陳詩宇的想法得到了洛陽博物館的認可,今年8月,在雙方的共同策劃之下,一個名為“時裳·武則天”的展覽正式上線。博物館特意把文物和服飾配合展出,為觀眾還原出時代的真實風貌。
近年來,河南深入實施“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的文旅融合戰略,制定全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打造40條精品研學線路,建成研學旅行基地277個,遴選發布100個網紅景區、制定100多項文旅惠民助企政策。今年8月,河南全省接待游客1.03億人次,為去年同期的363.96%,旅游收入892.12億元,為去年同期的557.21%。當地也將堅持創意驅動、科技賦能、跨界融合、移動傳播的新思路,繼續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河南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給全國提供一個樣本,文化創意的出圈,有必然的趨勢,也有客觀的規律。我們要關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就要從最根本的層次上去講,讓廣大人民群眾滿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旅游權利,讓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的同時,綜合素質也不斷得到提升。
文旅融合的空間極其廣闊,途徑多種多樣,除了深厚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都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如何讓文化為旅游提供新內容,使文旅產業呈現出新樣態;如何讓旅游為文化提供新出口,新渠道,滿足人們旅游和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都值得不斷追求與探索。
編輯丨王萌 王濤 袁園 張芷旖
攝像丨付鵬 樊兵山 李科
剪輯丨佟永杰
策劃丨余仁山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