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河洛記》,將于11月13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開播。
5集紀錄片聚焦古人稱為“天地之中”的中原大地河洛地區,依據諸多遺址最新考古發掘和歷史研究成果,見證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時期多元一體格局歷史進程,講述第一個廣域王朝誕生之前的故事。
《史記》記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意即夏、商、周時期都在黃河與洛水交匯的這片土地建都。
這片土地究竟是怎樣的山川形勢?王朝的崛起為何在此處發軔?在各地區史前文化風云際會中,河洛地區為何成為中華文明的匯聚和引領力量?生活在這里的先民又貢獻了哪些智慧和巧思?
△河南宜陽蘇羊遺址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俯瞰局部
《尋古中國·河洛記》近距離記錄了包括新近發掘的河南宜陽蘇羊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等15個對于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義的史前遺址。
△集束棍夯版筑夯土XR+新技術再現
從河洛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位置,到先民稼穡生產、養蠶繅絲的勞動圖景,從修葺房屋到聚落成邑,從階層分化到族群融合……節目依托諸多遺址考古成果,結合文獻記載及科學調查,以河洛地區自身發展演變為脈絡,同時比照周邊各地區史前文化面貌,從區位優勢、農業、手工業、城邑興建、文化融合等方面,系統梳理出夏朝建立之前中華文明從多元到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以及河洛地區在其中所承擔的重要角色。
△距今6000多年陶片上的指紋
《尋古中國·河洛記》有多項首次或深度披露的考古成果:河南省三門峽市廟底溝文化博物館,藏有一塊6000多年前帶有指紋和帶有布紋的陶片,這些痕跡究竟是匠人制作過程中的無意之舉?還是他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專屬“簽名”?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居民齲病高達到70%,年齡最小的齲病個體,只有4歲,這又是什么原因所致?河南滎陽青臺遺址發現了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座土坯房。河南滎陽汪溝遺址出土的碳化絲織品,結構呈現為極為復雜的“四經絞羅”,這樣珍貴的物品為何被埋入地下?這些內容都將在節目中精彩呈現。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神秘的“河圖洛書”被專家視為中華文化的濫觴。傳說,大禹根據“洛書”劃定九州,河洛則居于九州之中的豫州,豫州也稱“中州”。
西周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里,“宅茲中國”是目前已知“中國”一詞最早的來源。對于“中”的“執念”,源自古代中國“擇中立國”的思想。河洛地區憑借地理優勢成為了先民心向往之的“天地之中”。
再向前追溯,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正于河洛西側逐步達到鼎盛,其崛起與擴散,為文化意義上的“早期中國”形成作出充分的鋪墊。而河洛地區適宜、穩定的氣候環境,在溫度、光照、降水、土壤、地形等各個方面,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先民生存和文明孕育的需要。
從粟黍為主的旱作農業,到“五谷豐登”的多品種種植,河洛地區不僅為古代先民提供了更為穩定多元的糧食來源,也為家畜馴養、手工業發展、人口集聚、社會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固的保障。
△小口尖底瓶取水實驗
造型奇特的小口尖底瓶是用于取水還是釀酒?先民做飯用的鍋如何成為后世國之重器的鼎?遺址中或方或圓甚至是三角形的坑是做什么用的?河洛地區先民將匠心獨具的發明帶入人間,同時也將族群認同傳承在血脈中。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俯瞰
位于黃河與洛水交匯處的雙槐樹遺址,被認為是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這個占地達117萬平方米的超大聚落,擁有內中外三重環壕、排布整齊的大型宮殿式建筑群,以及專門劃出的四處墓葬區。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環壕示意圖
雙槐樹遺址彰顯著作為這一地區中心聚落的氣魄,同時也蘊藏著成熟的建造技術、嚴謹的規劃思想和極具凝聚力的社會秩序,階層分化成為文明起源形成的重要標志。
出土于蘇羊遺址的一件獸首石雕,居然與1500公里外的紅山文化半拉山墓地的一件極其相似。滎陽青臺遺址出土的石鉞,則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馬家浜、崧澤、良渚等文化中常見的器物。鞏義花地嘴遺址的墨玉牙璋被專家認為帶有陜北石峁文化的典型特征。
河洛地區遺址出土的不同器物,給出了一個共同的暗示:河洛,居于中原腹心之地,成為了各地區史前文化匯聚融合的焦點,并在碰撞交融中等待厚積薄發的機會,迎來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燦爛曙光。
《尋古中國·河洛記》攝制組深入走訪河南、浙江、安徽等多個省份,集中對20多個博物館所藏100余件文物進行拍攝。同時,博采眾長,采訪了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河南博物院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30多位權威學者和各學科專家,翻閱《尚書》《周禮》《史記》等30余部經典古籍,多角度解讀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尋古中國·河洛記》持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創作理念,充分運用大場景3D掃描、XR+等新技術,復原史前聚落面貌、城市建造技術、石器裝柄使用等,展現河洛地區在與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助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生動反映中華民族走過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尋古中國·河洛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旗艦平臺央視頻全網首播,央視網將與央視綜合頻道(CCTV-1)同步播出。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河洛記》,將于11月13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開播。
5集紀錄片聚焦古人稱為“天地之中”的中原大地河洛地區,依據諸多遺址最新考古發掘和歷史研究成果,見證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時期多元一體格局歷史進程,講述第一個廣域王朝誕生之前的故事。
《史記》記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意即夏、商、周時期都在黃河與洛水交匯的這片土地建都。
這片土地究竟是怎樣的山川形勢?王朝的崛起為何在此處發軔?在各地區史前文化風云際會中,河洛地區為何成為中華文明的匯聚和引領力量?生活在這里的先民又貢獻了哪些智慧和巧思?
△河南宜陽蘇羊遺址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俯瞰局部
《尋古中國·河洛記》近距離記錄了包括新近發掘的河南宜陽蘇羊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等15個對于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義的史前遺址。
△集束棍夯版筑夯土XR+新技術再現
從河洛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位置,到先民稼穡生產、養蠶繅絲的勞動圖景,從修葺房屋到聚落成邑,從階層分化到族群融合……節目依托諸多遺址考古成果,結合文獻記載及科學調查,以河洛地區自身發展演變為脈絡,同時比照周邊各地區史前文化面貌,從區位優勢、農業、手工業、城邑興建、文化融合等方面,系統梳理出夏朝建立之前中華文明從多元到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以及河洛地區在其中所承擔的重要角色。
△距今6000多年陶片上的指紋
《尋古中國·河洛記》有多項首次或深度披露的考古成果:河南省三門峽市廟底溝文化博物館,藏有一塊6000多年前帶有指紋和帶有布紋的陶片,這些痕跡究竟是匠人制作過程中的無意之舉?還是他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專屬“簽名”?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居民齲病高達到70%,年齡最小的齲病個體,只有4歲,這又是什么原因所致?河南滎陽青臺遺址發現了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座土坯房。河南滎陽汪溝遺址出土的碳化絲織品,結構呈現為極為復雜的“四經絞羅”,這樣珍貴的物品為何被埋入地下?這些內容都將在節目中精彩呈現。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神秘的“河圖洛書”被專家視為中華文化的濫觴。傳說,大禹根據“洛書”劃定九州,河洛則居于九州之中的豫州,豫州也稱“中州”。
西周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里,“宅茲中國”是目前已知“中國”一詞最早的來源。對于“中”的“執念”,源自古代中國“擇中立國”的思想。河洛地區憑借地理優勢成為了先民心向往之的“天地之中”。
再向前追溯,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正于河洛西側逐步達到鼎盛,其崛起與擴散,為文化意義上的“早期中國”形成作出充分的鋪墊。而河洛地區適宜、穩定的氣候環境,在溫度、光照、降水、土壤、地形等各個方面,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先民生存和文明孕育的需要。
從粟黍為主的旱作農業,到“五谷豐登”的多品種種植,河洛地區不僅為古代先民提供了更為穩定多元的糧食來源,也為家畜馴養、手工業發展、人口集聚、社會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固的保障。
△小口尖底瓶取水實驗
造型奇特的小口尖底瓶是用于取水還是釀酒?先民做飯用的鍋如何成為后世國之重器的鼎?遺址中或方或圓甚至是三角形的坑是做什么用的?河洛地區先民將匠心獨具的發明帶入人間,同時也將族群認同傳承在血脈中。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俯瞰
位于黃河與洛水交匯處的雙槐樹遺址,被認為是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這個占地達117萬平方米的超大聚落,擁有內中外三重環壕、排布整齊的大型宮殿式建筑群,以及專門劃出的四處墓葬區。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環壕示意圖
雙槐樹遺址彰顯著作為這一地區中心聚落的氣魄,同時也蘊藏著成熟的建造技術、嚴謹的規劃思想和極具凝聚力的社會秩序,階層分化成為文明起源形成的重要標志。
出土于蘇羊遺址的一件獸首石雕,居然與1500公里外的紅山文化半拉山墓地的一件極其相似。滎陽青臺遺址出土的石鉞,則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馬家浜、崧澤、良渚等文化中常見的器物。鞏義花地嘴遺址的墨玉牙璋被專家認為帶有陜北石峁文化的典型特征。
河洛地區遺址出土的不同器物,給出了一個共同的暗示:河洛,居于中原腹心之地,成為了各地區史前文化匯聚融合的焦點,并在碰撞交融中等待厚積薄發的機會,迎來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燦爛曙光。
《尋古中國·河洛記》攝制組深入走訪河南、浙江、安徽等多個省份,集中對20多個博物館所藏100余件文物進行拍攝。同時,博采眾長,采訪了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河南博物院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30多位權威學者和各學科專家,翻閱《尚書》《周禮》《史記》等30余部經典古籍,多角度解讀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尋古中國·河洛記》持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創作理念,充分運用大場景3D掃描、XR+等新技術,復原史前聚落面貌、城市建造技術、石器裝柄使用等,展現河洛地區在與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助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生動反映中華民族走過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尋古中國·河洛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旗艦平臺央視頻全網首播,央視網將與央視綜合頻道(CCTV-1)同步播出。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