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靜 王延輝
河南有個“圈”,備受矚目,承載厚望。
這個“圈”就是肩負重塑區域發展優勢、建設現代化河南使命的鄭州都市圈。
10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傳出消息,《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已正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復函,成為全國第10個獲得復函的都市圈規劃。
一紙復函,意義深遠。這標志著河南推動鄭州都市圈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鼙鼓催征,奮楫爭流。中原出“圈”再出發。
深謀遠慮再出發
近年來,都市圈作為一個“熱詞”被頻繁提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先后印發實施《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等多個政策文件,提出培育發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介紹,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其范圍通常是介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間,是城市群范圍內空間更緊湊、聯系更緊密、同城化需求更迫切的區域。其核心要義是通過更好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向周邊延伸、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覆蓋、部分產業向周邊轉移,實現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同城化發展、共同發展。
對于河南而言,如何塑強區域競爭優勢、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破題之筆同樣落在了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上。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工作。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將其作為在區域經濟競相發展中再造優勢的重大舉措著力推動。
此次規劃獲得國家復函,是階段性成果,更是新的起點。
如何爭分奪秒乘勢推進?先手棋是統籌做好規劃編制。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通盤謀劃、一次編成,以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為統領,以鄭州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市域一體化發展、新階段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高質量發展、鄭開同城化發展等重點區域規劃,以及都市圈交通、產業、公共服務、水利、能源、生態等專項規劃為支撐,我省正謀劃形成“1+1+3+N+X”的都市圈規劃體系。
推動都市圈建設,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體系是核心保障。基于此,我省將加快完善科學決策、協調推進、督查落實、聯絡溝通的常態化組織協調機制,構建領導小組決策統籌、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落實、省直有關部門對口指導、都市圈城市具體推進的工作體系。
攜著底氣再出發
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鄭州都市圈,我省有基礎、有優勢、有底氣。
現代化都市圈是區域協同發展的“硬核”支撐,鄭州都市圈這個“圈”有多“硬核”?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成效就是有力證明。
科技創新方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部署,全省培育建設1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其中11家位于鄭州都市圈;成立嵩山、黃河、神農種業等16家省實驗室以及3家產業技術研究院、15家省實驗室基地、36家省中試基地;鄭州都市圈集聚了全省60%的高新技術企業、48%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全省產業創新發展龍頭。
產業發展方面,鄭州都市圈產業體系日趨完備,產業集聚和協同效應初步顯現,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食品等產業集群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尼龍新材料、氫能及儲能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迅速,百億級以上企業6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占全省的近8成;部分產業鏈和企業創新水平居行業領先地位,盾構機、氫能源客車、煤礦液壓支架、血液制品等研發能力居全國前列。
交通設施方面,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已基本建成,鄭開、鄭焦、鄭機城際鐵路已實現公交化開行,鄭許市域鐵路即將通車,一批城際快速通道相繼建成,鄭開蘭高速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截至2022年年底,鄭州都市圈綜合交通網里程達到10.3萬公里,鄭州與都市圈其他省轄市均有1條以上軌道交通、4條以上高等級公路連通。
文化旅游方面,我省將鄭州都市圈作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和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來建設,著力打造華夏文明集中展示區、文旅融合發展創新區、文旅宣傳引流新高地,形成了“只有河南”“禪宗少林”“東京夢華”等一批具有鄭州都市圈特色的文旅IP。
當前,在鄭州都市圈已逐步構建形成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為支柱平臺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領域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五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培育;鄭州、開封、許昌、航空港區、蘭考間高效連通的交通網絡持續完善。
科技創新協同、產業體系協作、基礎設施互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鄭州都市圈正在加快夯基壘臺,積蓄力量整裝待發。
凝神聚力再出發
國家復函之后,鄭州都市圈下一步建設的發力點在哪里?圍繞各界關心問題,新聞發布會給出相關解答。
推進鄭州都市圈建設,需要彈好互促互進的“協奏曲”、共繪一體化發展的“同心圓”。
“創新是第一動力,發展是第一要務。”省科技廳副廳長徐彬說,要以重塑省實驗室體系為重點,提升鄭州都市圈創新策源能力;以重建重振省科學院為重點,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以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重點,支撐重大科學問題研究;以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為重點,提升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能力;以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推動鄭州都市圈創新發展。
“共建現代產業體系是推進鄭州都市圈建設的關鍵支撐,也是引領新時代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盧欽華表示,聚焦鄭州都市圈重點群鏈培育,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實施傳統產業煥新提質工程,圍繞鄭州都市圈探索開展傳統產業新型化率評價試點示范,實施新興產業規模倍增工程、未來產業培育示范工程,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制定制造業協同發展引導目錄,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打造跨區域高質量發展產業帶。
建設鄭州都市圈,交通互聯是先導。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楊春梅說,將以“同城化”“一體化”“國際化”“現代化”為發展導向,加快推進都市圈交通設施內外聯通、運輸服務一體便捷、管理機制高效協同,建設都市圈現代化多層次軌道交通網、“一樞多支”機場群、“三環十縱十橫六聯”高速公路網和“一干兩支”航道,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高揚“鄭龍頭”,攜手共發展。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向奧說,作為特大城市,鄭州將積極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立足現實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和“龍頭”帶動作用,為都市圈建設貢獻“鄭州力量”。
張向奧表示,鄭州在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將優化一體化發展機制,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與都市圈城市同城化發展,形成通勤便捷高效、產業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的發展格局,推進都市圈城市聯通共享。
跳出“城”的思維模式、樹立“圈”的發展理念,立足特色,凝聚合力,融城成圈,鄭州都市圈更大筑夢空間正在打開。
一“圈”出河南,中原更出彩。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靜 王延輝
河南有個“圈”,備受矚目,承載厚望。
這個“圈”就是肩負重塑區域發展優勢、建設現代化河南使命的鄭州都市圈。
10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傳出消息,《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已正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復函,成為全國第10個獲得復函的都市圈規劃。
一紙復函,意義深遠。這標志著河南推動鄭州都市圈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鼙鼓催征,奮楫爭流。中原出“圈”再出發。
深謀遠慮再出發
近年來,都市圈作為一個“熱詞”被頻繁提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先后印發實施《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等多個政策文件,提出培育發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介紹,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其范圍通常是介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間,是城市群范圍內空間更緊湊、聯系更緊密、同城化需求更迫切的區域。其核心要義是通過更好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向周邊延伸、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覆蓋、部分產業向周邊轉移,實現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同城化發展、共同發展。
對于河南而言,如何塑強區域競爭優勢、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破題之筆同樣落在了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上。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工作。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將其作為在區域經濟競相發展中再造優勢的重大舉措著力推動。
此次規劃獲得國家復函,是階段性成果,更是新的起點。
如何爭分奪秒乘勢推進?先手棋是統籌做好規劃編制。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通盤謀劃、一次編成,以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為統領,以鄭州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市域一體化發展、新階段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高質量發展、鄭開同城化發展等重點區域規劃,以及都市圈交通、產業、公共服務、水利、能源、生態等專項規劃為支撐,我省正謀劃形成“1+1+3+N+X”的都市圈規劃體系。
推動都市圈建設,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體系是核心保障。基于此,我省將加快完善科學決策、協調推進、督查落實、聯絡溝通的常態化組織協調機制,構建領導小組決策統籌、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落實、省直有關部門對口指導、都市圈城市具體推進的工作體系。
攜著底氣再出發
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鄭州都市圈,我省有基礎、有優勢、有底氣。
現代化都市圈是區域協同發展的“硬核”支撐,鄭州都市圈這個“圈”有多“硬核”?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成效就是有力證明。
科技創新方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部署,全省培育建設1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其中11家位于鄭州都市圈;成立嵩山、黃河、神農種業等16家省實驗室以及3家產業技術研究院、15家省實驗室基地、36家省中試基地;鄭州都市圈集聚了全省60%的高新技術企業、48%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全省產業創新發展龍頭。
產業發展方面,鄭州都市圈產業體系日趨完備,產業集聚和協同效應初步顯現,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食品等產業集群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尼龍新材料、氫能及儲能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迅速,百億級以上企業6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占全省的近8成;部分產業鏈和企業創新水平居行業領先地位,盾構機、氫能源客車、煤礦液壓支架、血液制品等研發能力居全國前列。
交通設施方面,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已基本建成,鄭開、鄭焦、鄭機城際鐵路已實現公交化開行,鄭許市域鐵路即將通車,一批城際快速通道相繼建成,鄭開蘭高速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截至2022年年底,鄭州都市圈綜合交通網里程達到10.3萬公里,鄭州與都市圈其他省轄市均有1條以上軌道交通、4條以上高等級公路連通。
文化旅游方面,我省將鄭州都市圈作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和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來建設,著力打造華夏文明集中展示區、文旅融合發展創新區、文旅宣傳引流新高地,形成了“只有河南”“禪宗少林”“東京夢華”等一批具有鄭州都市圈特色的文旅IP。
當前,在鄭州都市圈已逐步構建形成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為支柱平臺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領域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五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培育;鄭州、開封、許昌、航空港區、蘭考間高效連通的交通網絡持續完善。
科技創新協同、產業體系協作、基礎設施互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鄭州都市圈正在加快夯基壘臺,積蓄力量整裝待發。
凝神聚力再出發
國家復函之后,鄭州都市圈下一步建設的發力點在哪里?圍繞各界關心問題,新聞發布會給出相關解答。
推進鄭州都市圈建設,需要彈好互促互進的“協奏曲”、共繪一體化發展的“同心圓”。
“創新是第一動力,發展是第一要務。”省科技廳副廳長徐彬說,要以重塑省實驗室體系為重點,提升鄭州都市圈創新策源能力;以重建重振省科學院為重點,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以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重點,支撐重大科學問題研究;以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為重點,提升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能力;以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推動鄭州都市圈創新發展。
“共建現代產業體系是推進鄭州都市圈建設的關鍵支撐,也是引領新時代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盧欽華表示,聚焦鄭州都市圈重點群鏈培育,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實施傳統產業煥新提質工程,圍繞鄭州都市圈探索開展傳統產業新型化率評價試點示范,實施新興產業規模倍增工程、未來產業培育示范工程,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制定制造業協同發展引導目錄,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打造跨區域高質量發展產業帶。
建設鄭州都市圈,交通互聯是先導。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楊春梅說,將以“同城化”“一體化”“國際化”“現代化”為發展導向,加快推進都市圈交通設施內外聯通、運輸服務一體便捷、管理機制高效協同,建設都市圈現代化多層次軌道交通網、“一樞多支”機場群、“三環十縱十橫六聯”高速公路網和“一干兩支”航道,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高揚“鄭龍頭”,攜手共發展。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向奧說,作為特大城市,鄭州將積極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立足現實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和“龍頭”帶動作用,為都市圈建設貢獻“鄭州力量”。
張向奧表示,鄭州在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將優化一體化發展機制,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與都市圈城市同城化發展,形成通勤便捷高效、產業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的發展格局,推進都市圈城市聯通共享。
跳出“城”的思維模式、樹立“圈”的發展理念,立足特色,凝聚合力,融城成圈,鄭州都市圈更大筑夢空間正在打開。
一“圈”出河南,中原更出彩。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