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一脈相承 生生不息——從延安精神到紅旗渠精神
更新時間:2023-10-26 20:35:56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

——習近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謝建曉 薛世君 丁新科 楊之甜

  金秋十月,延河之畔,延安革命紀念館巍然矗立,來自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

323b6f87ea304ac98d7424ceec840723_副本.jpg

  延安革命紀念館

  同一時間,500余公里外的太行山層林盡染、斑斕如畫。紅旗渠水在半山腰靜靜流淌。青年洞前游人如織,一群學生正在開展研學活動。安陽林州,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節。

9842bd79371c475cb9d6ec6e6c31e611_副本.jpg

  懸崖峭壁上的紅旗渠青年洞

  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兩地以同一個“安”字命名。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也同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兩座精神燈塔一脈相承、生生不息,輝耀在兩方熱土之上,滋潤著兩地人民的心田。

  奮斗為底 陜豫鄉村奔“富”路

  又是一個金秋。陽光普照,群山環抱,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蘋果園里碩果累累,村民們忙著分揀、裝箱。駐村干部張光紅說:“自從發展蘋果產業,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6df5aa08b81d49b195e76cfba9d8b4c7_副本.jpg

  南溝村山地蘋果園

  獨特的自然優勢,再加上矮化密植、智能水肥一體化現代農業技術加持,南溝村的蘋果更甘甜,老鄉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到南溝村考察時稱贊說,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仍需接續奮斗。

fde695dec8f242c9bf8b96641201adbe_副本.jpg

  止方村被綠植果木環繞

  安陽林州市黃華鎮止方村的清晨,薄霧氤氳。穿村而過的紅旗渠靜水無言,站在村中街道上遠望,林州城區的高樓依稀可見。

  沿著青石板路,止方村黨支部書記郭青松邊走邊不時與村里人打招呼。走到漢服店,他詢問最近經營情況,又叮囑開民宿的農戶一定要搞好衛生、服務。“最近還要把村里的經營戶召集起來開會,把服務提上去,止方村才能留住更多游客。”郭青松說。

  誰能想到,八九年前,這里還是一個道路“四頭堵”、污水到處流的小山村,“西山墁上的村莊”是過去人們對止方村的稱呼。這個稱呼有兩層含義,一是說村子荒僻,二是說村子窮。

  2014年,已在建筑行業闖出一片天地的郭青松,被村里老支書、老黨員邀請回村,帶領大家伙兒一起致富。他帶領群眾先從修路、拆除圈棚、開通天然氣等基礎活兒干起,打通了主干道,拓寬了渠東路,種上了綠化樹。2019年,爭取到上級資金支持的止方村,對全村進行外立面和街道全面改造,村容村貌實現大變樣。

  這并不是終點。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郭青松和村“兩委”干部決定利用村里現成的資源,分層次打造民宿。老房子保留太行民居味道,新建筑有新建筑的風格。止方村民宿發展迅速,不但實現本村居民就業,還帶動周邊村民就業。

  如今,止方村村集體年收入已過百萬元。

  山鄉巨變,正在延安和安陽兩地同時發生。寶塔山下步履鏗鏘,太行山上,修渠人的錘釬聲仿佛仍在回蕩。從延安到林州,兩地干部群眾沒有止步于前輩功勞簿,沒有小進則滿,而是既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既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閃耀著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之光。

  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脈相承、歷久彌新。奮進新時代新征程,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是激勵兩地人民永遠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

  信仰為基 文旅產業掀熱潮

  一棟棟老延安特色建筑穿越時光、一排排窯洞窗欞古樸典雅、一簇簇花朵造型瑰麗多姿……秋日的金延安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分外迷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爭相在此打卡拍照。

e6545a851d7b4d05a1e05d662f8e7589_副本.jpg

  演員在陜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產業園區表演紅色歌舞劇《延安十三年》

  就在今年中秋國慶長假,這個位于延安寶塔區的旅游新地標,以百花藝術節、嫦娥奔月等一系列互動性強、趣味性濃的特色文旅活動,圈粉無數。在這里,每晚還會上演一部大型紅色沉浸式歌舞劇《延安十三年》,它以延安老城為摹本,復原了老延安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街景,“延安十三年”這段崢嶸歲月躍然游客眼前……

  “到延安去!”是一代青年的心靈呼喚和強烈愿望。如今,紅色旅游成為延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特色。以金延安景區為例,自2016年開園以來,累計接待全國各地游客1000余萬人次,僅今年就接待452.03萬人次,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在林州,美麗的太行山水也衍生為造福鄉親的紅火產業。

a4da96b1c5fe4f0fb429d64ee72e8f00_副本.jpg

  游人在林州市石板巖鎮游覽

  離止方村不遠的石板巖鎮,石橋石屋石磨盤,松濤飛瀑流水深,壯麗的太行美景吸引著全國大中專院校師生來此寫生。

  楊凱是石板巖鎮上首批嘗到寫生產業“甜頭”的人。2006年,退伍的他回到家鄉,接下父親的產業,開辦起農家樂。“剛開始,鎮上只有幾家旅社搞接待,條件差不說,還相互壓價。”楊凱一邊忙著安頓客人一邊介紹。

  “我和幾個同齡人張羅商戶們成立寫生協會,定標準、評星級,倒逼大伙兒改造設施,提升服務品質。”他說,后來政府提升改造了通往城區的路,來村里寫生旅游的人逐漸多了,全鏈條服務也更加正規。“紅旗渠能修成,靠的是團結協作;寫生產業發展到今天,還得靠團結協作。”楊凱感嘆。

  如今,石板巖鎮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美術寫生基地產業,使偏遠的山鄉變成了遠近聞名的“中國畫谷”,激活了美麗鄉村的“一池春水”,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投資者也在這里如火如荼地經營著各具特色的民宿。

  近年來,林州市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激活文旅市場,已發展成為國內外游客重要旅游目的地,“山水林州、精神之城”的城市品牌愈加閃亮。如今,林州正積極打造“紅旗渠人家”民宿品牌。全市持續培育了50個旅游民宿特色村和80個民宿集群,民宿總數達800家。今年1月—7月,林州市旅游民宿入住率持續保持在75%以上,接待游客225萬人次,實現創收11.25億元。

  是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映照出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為兩地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豐厚精神滋養。

  民生為本 城鄉面貌展新顏

  在延安,蔥蘢茂盛的“綠色波濤”會向你張開懷抱。抬頭仰望,是“藍格瑩瑩的天”;低頭俯視,是“清格凌凌的水”;閉目呼吸,是“涼格爽爽的空氣”;城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如今的延安,已經成長為一座青山綠水環抱的秀美、宜居、美麗的現代化城市。

67e86f9e73fd4e228ba52f0129df3f00_副本.jpg

  延安新區

  穿行延安城,但見四周的山全被綠色覆蓋,森林繁茂。數據顯示,延安目前全市林草濕地面積為4632.8萬畝,其中,林地面積發展到3906.1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8.07%,植被覆蓋度達81.3%,2016年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滿目蒼翠的黃土地到處涌動著綠意,老百姓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生態紅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延安有了“生動注腳”。

  “渠道網山頭,清水到處流;吃到自來水,魚在庫中游;遍地蘋果笑,森林蓋坡溝……”紅旗渠紀念館里,孩子們正跟著河南紅旗渠干部學院的講師高聲誦讀。

  那是時任縣委書記楊貴心中的藍圖,也是林縣人民的美好憧憬,如今早已成為幸福的現實。

  沉淀池內的碧水如玉帶,V形濾池內水流嘩嘩作響……站在林州市第三水廠高處,西看是白云繞頂的太行山,東望是林州全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水正是通過這里,為林州市民帶來源源不斷的優質水。今年年初,南水北調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全線完工,林州人喝上了清冽甘甜的丹江水。

  城區里湖水相依。城北有黃華河景觀公園,東有龍湖水域,南有桃園河濕地,可謂一城青山半城湖。2020年開始,林州先后投資近20億元完成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投資7500萬元對43座小型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最大限度涵養水源。僅用一年多時間,紅旗渠十二支渠、關林溝及黃華河,與洹河、桃園河等形成了水系大循環。

  從因水而困到向水而生再到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共產黨人赤誠為民的情懷始終滋潤著紅旗渠的故鄉。

  “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歲月……”林州市副市長李蕾是土生土長的林州人,家中有三代人參加過紅旗渠建設,她曾作為河南省委宣講團成員赴各地宣講紅旗渠精神。

  她說:“現在,林州人干什么事都會和修建紅旗渠比一比:有了共產黨的領導,當年紅旗渠修成了,還有什么困難我們克服不了?我們面前沒困難,困難面前有我們!”

  長渠千里,流淌的是希望,更是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的精神。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一脈相承 生生不息——從延安精神到紅旗渠精神
2023-10-26 20:35:56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

——習近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謝建曉 薛世君 丁新科 楊之甜

  金秋十月,延河之畔,延安革命紀念館巍然矗立,來自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

323b6f87ea304ac98d7424ceec840723_副本.jpg

  延安革命紀念館

  同一時間,500余公里外的太行山層林盡染、斑斕如畫。紅旗渠水在半山腰靜靜流淌。青年洞前游人如織,一群學生正在開展研學活動。安陽林州,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節。

9842bd79371c475cb9d6ec6e6c31e611_副本.jpg

  懸崖峭壁上的紅旗渠青年洞

  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兩地以同一個“安”字命名。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也同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兩座精神燈塔一脈相承、生生不息,輝耀在兩方熱土之上,滋潤著兩地人民的心田。

  奮斗為底 陜豫鄉村奔“富”路

  又是一個金秋。陽光普照,群山環抱,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蘋果園里碩果累累,村民們忙著分揀、裝箱。駐村干部張光紅說:“自從發展蘋果產業,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6df5aa08b81d49b195e76cfba9d8b4c7_副本.jpg

  南溝村山地蘋果園

  獨特的自然優勢,再加上矮化密植、智能水肥一體化現代農業技術加持,南溝村的蘋果更甘甜,老鄉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到南溝村考察時稱贊說,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仍需接續奮斗。

fde695dec8f242c9bf8b96641201adbe_副本.jpg

  止方村被綠植果木環繞

  安陽林州市黃華鎮止方村的清晨,薄霧氤氳。穿村而過的紅旗渠靜水無言,站在村中街道上遠望,林州城區的高樓依稀可見。

  沿著青石板路,止方村黨支部書記郭青松邊走邊不時與村里人打招呼。走到漢服店,他詢問最近經營情況,又叮囑開民宿的農戶一定要搞好衛生、服務。“最近還要把村里的經營戶召集起來開會,把服務提上去,止方村才能留住更多游客。”郭青松說。

  誰能想到,八九年前,這里還是一個道路“四頭堵”、污水到處流的小山村,“西山墁上的村莊”是過去人們對止方村的稱呼。這個稱呼有兩層含義,一是說村子荒僻,二是說村子窮。

  2014年,已在建筑行業闖出一片天地的郭青松,被村里老支書、老黨員邀請回村,帶領大家伙兒一起致富。他帶領群眾先從修路、拆除圈棚、開通天然氣等基礎活兒干起,打通了主干道,拓寬了渠東路,種上了綠化樹。2019年,爭取到上級資金支持的止方村,對全村進行外立面和街道全面改造,村容村貌實現大變樣。

  這并不是終點。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郭青松和村“兩委”干部決定利用村里現成的資源,分層次打造民宿。老房子保留太行民居味道,新建筑有新建筑的風格。止方村民宿發展迅速,不但實現本村居民就業,還帶動周邊村民就業。

  如今,止方村村集體年收入已過百萬元。

  山鄉巨變,正在延安和安陽兩地同時發生。寶塔山下步履鏗鏘,太行山上,修渠人的錘釬聲仿佛仍在回蕩。從延安到林州,兩地干部群眾沒有止步于前輩功勞簿,沒有小進則滿,而是既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既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閃耀著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之光。

  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脈相承、歷久彌新。奮進新時代新征程,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是激勵兩地人民永遠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

  信仰為基 文旅產業掀熱潮

  一棟棟老延安特色建筑穿越時光、一排排窯洞窗欞古樸典雅、一簇簇花朵造型瑰麗多姿……秋日的金延安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分外迷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爭相在此打卡拍照。

e6545a851d7b4d05a1e05d662f8e7589_副本.jpg

  演員在陜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產業園區表演紅色歌舞劇《延安十三年》

  就在今年中秋國慶長假,這個位于延安寶塔區的旅游新地標,以百花藝術節、嫦娥奔月等一系列互動性強、趣味性濃的特色文旅活動,圈粉無數。在這里,每晚還會上演一部大型紅色沉浸式歌舞劇《延安十三年》,它以延安老城為摹本,復原了老延安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街景,“延安十三年”這段崢嶸歲月躍然游客眼前……

  “到延安去!”是一代青年的心靈呼喚和強烈愿望。如今,紅色旅游成為延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特色。以金延安景區為例,自2016年開園以來,累計接待全國各地游客1000余萬人次,僅今年就接待452.03萬人次,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在林州,美麗的太行山水也衍生為造福鄉親的紅火產業。

a4da96b1c5fe4f0fb429d64ee72e8f00_副本.jpg

  游人在林州市石板巖鎮游覽

  離止方村不遠的石板巖鎮,石橋石屋石磨盤,松濤飛瀑流水深,壯麗的太行美景吸引著全國大中專院校師生來此寫生。

  楊凱是石板巖鎮上首批嘗到寫生產業“甜頭”的人。2006年,退伍的他回到家鄉,接下父親的產業,開辦起農家樂。“剛開始,鎮上只有幾家旅社搞接待,條件差不說,還相互壓價。”楊凱一邊忙著安頓客人一邊介紹。

  “我和幾個同齡人張羅商戶們成立寫生協會,定標準、評星級,倒逼大伙兒改造設施,提升服務品質。”他說,后來政府提升改造了通往城區的路,來村里寫生旅游的人逐漸多了,全鏈條服務也更加正規。“紅旗渠能修成,靠的是團結協作;寫生產業發展到今天,還得靠團結協作。”楊凱感嘆。

  如今,石板巖鎮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美術寫生基地產業,使偏遠的山鄉變成了遠近聞名的“中國畫谷”,激活了美麗鄉村的“一池春水”,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投資者也在這里如火如荼地經營著各具特色的民宿。

  近年來,林州市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激活文旅市場,已發展成為國內外游客重要旅游目的地,“山水林州、精神之城”的城市品牌愈加閃亮。如今,林州正積極打造“紅旗渠人家”民宿品牌。全市持續培育了50個旅游民宿特色村和80個民宿集群,民宿總數達800家。今年1月—7月,林州市旅游民宿入住率持續保持在75%以上,接待游客225萬人次,實現創收11.25億元。

  是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映照出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為兩地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豐厚精神滋養。

  民生為本 城鄉面貌展新顏

  在延安,蔥蘢茂盛的“綠色波濤”會向你張開懷抱。抬頭仰望,是“藍格瑩瑩的天”;低頭俯視,是“清格凌凌的水”;閉目呼吸,是“涼格爽爽的空氣”;城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如今的延安,已經成長為一座青山綠水環抱的秀美、宜居、美麗的現代化城市。

67e86f9e73fd4e228ba52f0129df3f00_副本.jpg

  延安新區

  穿行延安城,但見四周的山全被綠色覆蓋,森林繁茂。數據顯示,延安目前全市林草濕地面積為4632.8萬畝,其中,林地面積發展到3906.1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8.07%,植被覆蓋度達81.3%,2016年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滿目蒼翠的黃土地到處涌動著綠意,老百姓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生態紅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延安有了“生動注腳”。

  “渠道網山頭,清水到處流;吃到自來水,魚在庫中游;遍地蘋果笑,森林蓋坡溝……”紅旗渠紀念館里,孩子們正跟著河南紅旗渠干部學院的講師高聲誦讀。

  那是時任縣委書記楊貴心中的藍圖,也是林縣人民的美好憧憬,如今早已成為幸福的現實。

  沉淀池內的碧水如玉帶,V形濾池內水流嘩嘩作響……站在林州市第三水廠高處,西看是白云繞頂的太行山,東望是林州全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水正是通過這里,為林州市民帶來源源不斷的優質水。今年年初,南水北調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全線完工,林州人喝上了清冽甘甜的丹江水。

  城區里湖水相依。城北有黃華河景觀公園,東有龍湖水域,南有桃園河濕地,可謂一城青山半城湖。2020年開始,林州先后投資近20億元完成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投資7500萬元對43座小型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最大限度涵養水源。僅用一年多時間,紅旗渠十二支渠、關林溝及黃華河,與洹河、桃園河等形成了水系大循環。

  從因水而困到向水而生再到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共產黨人赤誠為民的情懷始終滋潤著紅旗渠的故鄉。

  “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歲月……”林州市副市長李蕾是土生土長的林州人,家中有三代人參加過紅旗渠建設,她曾作為河南省委宣講團成員赴各地宣講紅旗渠精神。

  她說:“現在,林州人干什么事都會和修建紅旗渠比一比:有了共產黨的領導,當年紅旗渠修成了,還有什么困難我們克服不了?我們面前沒困難,困難面前有我們!”

  長渠千里,流淌的是希望,更是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的精神。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kbd id="66666"><abbr id="66666"></abbr></kbd><samp id="66666"><tr id="66666"></tr></samp>
  • <s id="66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