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 通訊員 史源遠
“惠書記到家了?趕緊‘堵’他去!”
7月1日一大早,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龐莊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內,村民段學勇等人駕著農用車翹首等待,看到村黨支部書記惠大武后一擁而上:“大武哥,聽說你要去進大蒜?記著給俺們留一車啊。”
剛從安徽返回村里的惠大武哈哈一笑:“這消息咋沒等我到家就傳開了?我下午就上山東找貨源,等著吧!”
“跟著惠書記找門路,致富不發愁。”段學勇說,他家原來是貧困戶,2020年他在村里的宛禾香食品公司生產基地上班后才實現的脫貧。現在,他又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收入進一步增加了。
安排好村黨支部的工作后,惠大武匆匆趕往宛禾香公司,對企業負責人范祥囑咐:現在公司發展勢頭越來越好,規模擴大了,要早些把基層黨組織建立起來,讓企業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
“當初是惠書記把我們引到龐莊落戶,短短3年時間,宛禾香從賣米線的門店轉型為生產銷售齊全的企業,他功不可沒。”范祥感慨。
宛禾香食品是南陽方便包裝和麻醬米線的開創者,生產的“宛禾”米線走紅電商平臺,線上排名能夠與一些一線品牌比肩,去年銷售超過億元。目前,企業產能已提升至日產50萬袋,產品銷售遍及20多個省市。
一個位置偏遠、資源匱乏的小村莊,為何能走出“明星企業”?
“只要肯干,沒有辦不成的事。”今年51歲的惠大武說,自己曾是一名軍人,部隊錘煉的經歷凝練了他干事創業的拼勁。1995年從部隊退役返鄉后,他看到村里面貌落后,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給鄉親們找到致富的路子。
1997年,惠大武在村里辦起了第一家辣椒商行,把村民種植的辣椒銷往全國各地。隨著銷路打開,該村辣椒種植面積從當年的數百畝發展到今天近6000畝,成為龐莊村的經濟支柱和特色品牌。
惠大武是個閑不住的人。村里辣椒種植搞起來后,他又從外地引進辣椒、大蒜加工技術,發展調味品生產銷售。2008年,他牽頭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引領群眾開展訂單加工,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
從發展辣椒產業到形成調料加工產業,圍繞著特色產業鏈條的延長,惠大武創新思維、找準路子,整合村辦企業原有場地升級為食品加工車間和冷庫,讓宛禾香米線加工生產線順利落地村級產業園。該村黨支部被區里評為產業興旺發展、文明和諧的“五星”村支部。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龐莊村鄉村振興產業園已入駐了5家加工生產企業,村集體年收入超過30萬元,帶動500余名群眾穩定就業,成了遠近聞名的“產業園村”。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集體有了收入,才能為群眾辦實事、辦大事。”惠大武的話樸實有力,“現在俺們村產業興旺、村民收入有保障,群眾跟黨跟得更緊、心貼得更近!”
插圖/王偉賓
黨支部書記名片
惠大武,1972年生。從部隊退役后,他回鄉牽頭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辣椒種植銷售產業。2008年10月,龐莊村“兩委”換屆,惠大武當選村支部書記。在他的努力下,龐莊村先后興建灌溉水渠、開通客車,打造了村級產業園區,全村致富增收,龐莊村從軟弱渙散的后進村變身當地的富裕村、文明村。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 通訊員 史源遠
“惠書記到家了?趕緊‘堵’他去!”
7月1日一大早,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龐莊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內,村民段學勇等人駕著農用車翹首等待,看到村黨支部書記惠大武后一擁而上:“大武哥,聽說你要去進大蒜?記著給俺們留一車啊。”
剛從安徽返回村里的惠大武哈哈一笑:“這消息咋沒等我到家就傳開了?我下午就上山東找貨源,等著吧!”
“跟著惠書記找門路,致富不發愁。”段學勇說,他家原來是貧困戶,2020年他在村里的宛禾香食品公司生產基地上班后才實現的脫貧。現在,他又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收入進一步增加了。
安排好村黨支部的工作后,惠大武匆匆趕往宛禾香公司,對企業負責人范祥囑咐:現在公司發展勢頭越來越好,規模擴大了,要早些把基層黨組織建立起來,讓企業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
“當初是惠書記把我們引到龐莊落戶,短短3年時間,宛禾香從賣米線的門店轉型為生產銷售齊全的企業,他功不可沒。”范祥感慨。
宛禾香食品是南陽方便包裝和麻醬米線的開創者,生產的“宛禾”米線走紅電商平臺,線上排名能夠與一些一線品牌比肩,去年銷售超過億元。目前,企業產能已提升至日產50萬袋,產品銷售遍及20多個省市。
一個位置偏遠、資源匱乏的小村莊,為何能走出“明星企業”?
“只要肯干,沒有辦不成的事。”今年51歲的惠大武說,自己曾是一名軍人,部隊錘煉的經歷凝練了他干事創業的拼勁。1995年從部隊退役返鄉后,他看到村里面貌落后,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給鄉親們找到致富的路子。
1997年,惠大武在村里辦起了第一家辣椒商行,把村民種植的辣椒銷往全國各地。隨著銷路打開,該村辣椒種植面積從當年的數百畝發展到今天近6000畝,成為龐莊村的經濟支柱和特色品牌。
惠大武是個閑不住的人。村里辣椒種植搞起來后,他又從外地引進辣椒、大蒜加工技術,發展調味品生產銷售。2008年,他牽頭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引領群眾開展訂單加工,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
從發展辣椒產業到形成調料加工產業,圍繞著特色產業鏈條的延長,惠大武創新思維、找準路子,整合村辦企業原有場地升級為食品加工車間和冷庫,讓宛禾香米線加工生產線順利落地村級產業園。該村黨支部被區里評為產業興旺發展、文明和諧的“五星”村支部。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龐莊村鄉村振興產業園已入駐了5家加工生產企業,村集體年收入超過30萬元,帶動500余名群眾穩定就業,成了遠近聞名的“產業園村”。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集體有了收入,才能為群眾辦實事、辦大事。”惠大武的話樸實有力,“現在俺們村產業興旺、村民收入有保障,群眾跟黨跟得更緊、心貼得更近!”
插圖/王偉賓
黨支部書記名片
惠大武,1972年生。從部隊退役后,他回鄉牽頭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辣椒種植銷售產業。2008年10月,龐莊村“兩委”換屆,惠大武當選村支部書記。在他的努力下,龐莊村先后興建灌溉水渠、開通客車,打造了村級產業園區,全村致富增收,龐莊村從軟弱渙散的后進村變身當地的富裕村、文明村。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