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近年來,安陽一直在通過不同方式講好“中華字都”故事,傳播漢字文化之美。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覃柳笛,特約撰稿張俊軍、吳麗雅 編輯金明大
位于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一片甲骨驚天下,千年漢字貫古今”,中國文字博物館所在地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河南省最北部的“七朝古都”,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古稱殷、鄴城、相州等。這里是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被譽為“中華字都”。
2022年11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開放后,一個全新的中國文字博物館與殷墟、紅旗渠等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安陽文化體系,對提升安陽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將產生重大影響。
“中華字都”安陽正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讓殷墟甲骨文活起來、用起來、火起來。
文化地標崛起
文字歸巢閃耀3000年文明之光,文化傳承展現新時代文明碩果。3000多年以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漢字書寫形式不斷變化,但以音、形、義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至今,對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產生了巨大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陽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
中國文字博物館攜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字發展的歷程、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扮演著傳承漢字文化的守護者角色,同樣也承擔著以現代方式創新漢字文化、提升公共參與度的傳播者、引領者角色。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一組頗具殷商宮廷風韻的后現代派建筑群,是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已于2009年建成一期工程,開放有字坊、甲骨碑林主題廣場和主體館“宣文館”,主要滿足文物收藏和展示功能。
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續建工程包括東館“徽文館”和西館“博文館”,與主體館“宣文館”形成合抱之勢,俯視效果猶如漢字的“合”字。中國文字的“家”全面建成,成為主題鮮明、體系完善、規劃合理的中華文化展示窗口和國際性文字文化交流平臺。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展示部副主任王雙慶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一期基本陳列“中國文字發展史”以通史方式,對中國文字產生、發展、演變歷程進行敘述;續建工程基本陳列則是對中國文字歷史的亮點和重要節點進行生動而具體的詮釋,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構建起宏大立體的中國文字展示體系。
王雙慶介紹,續建工程展陳采用最新設計理念,針對不同展廳主題的特點,營造簡約空靈、典雅內斂、雅俗共賞的文化空間,同時合理運用先進數字技術,讓展陳融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互動性于一體。
與此同時,位于中國文字博物館東西兩側、總占地面積214畝的漢字公園,將漢字文化的多維度表達方式融入到景觀設計之中,通過特色水系、高低錯落的植物和色彩形態各異的建筑,把生態、自然、人文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漢字之源”“漢字之變”“漢字之趣”“漢字之美”“漢字之韻”“漢字力量”六個漢字文化展示園地。
自開放以來,這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和文博圈年度熱點。
中國文字博物館展出的殷墟卜甲
推動數字化
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是當前博物館發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安陽讓文字活起來的重要發力點。
安陽充分發揮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師范學院等的文博研究優勢,推進殷墟及甲骨文研究。
2023年4月,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在安陽正式上線,該小程序由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發布,通過故事性引入、游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等方式吸引公眾了解甲骨文及漢字的演變。其學術帶頭人劉永革表示,甲骨文蘊含著豐富的造字智慧和文化價值,急需將冷門的文化資源轉化成大家喜聞樂見愿意參與的普惠文化服務。
在這個實驗室內,劉永革和他的研究團隊建設了“殷契文淵”數據平臺,該平臺目前正全力推動的甲骨文數字化研究項目,將實現甲骨文物數字化采集和智能綴合,讓甲骨文物數字化永存,助力全球甲骨文數字化回歸。據報道,劉永革團隊還計劃運用三維建模等技術,將甲骨文的三維信息加入平臺,完善甲骨信息。
近幾年,中國文字博物館也在積極探索數字博物館建設的方式方法,通過數據中心建設,破解博物館文物征集、陳列展示、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發展難題,拓展博物館公共服務和社會教育空間。
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楊軍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中國文字博物館先后對40余件館藏精品文物制作了3D數據模型,并將相關數據模型通過我館網站、App等端口向社會公開,專家學者和文字文化愛好者可以自行操作觀摩。”
此外,“通用規范漢字形體演變圖譜網站”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中,楊軍輝介紹,該網站以《通用規范漢字表》為依據,從出土文獻、歷代石刻和傳世墨跡中選取典型文字標本,分字頭梳理表中每個漢字從甲骨文等古文字到規范漢字的形體演變歷程,并配以字形演變動畫視頻和通俗的文字解說,為讀者提供免費的查詢學習服務,該網站擬于2023年10月正式開通。
同時,該館正在實施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我館文物的數字化展示水平,使觀眾在數字化體驗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字文化。”楊軍輝說。
書寫社會教育答卷
社會教育的推進,使安陽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文化傳承創新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中國文字博物館十分重視漢字文化傳承工作,面向青少年主動開辟了甲骨學堂作為第二課堂,積極書寫中國漢字研學之旅的“答卷”。
5月29日,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鎮第二小學,開展“漢字精神勵少年”主題研學教育活動。甲骨學堂通過開設經典課程,開展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跳甲骨文韻律操等多種形式的互動體驗,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漢字的造字本義及發展歷程,沉浸式感受漢字的魅力。
中國文字博物館宣傳教育部主任于笑瑩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甲骨學堂長期致力于普及漢字知識、弘揚漢字文化以及青少年漢字文化教育推廣工作,開發了漢字知識類項目和樂游博物館類項目,同時,還針對中華傳統節日開發了手工活動項目。
“近年來,甲骨學堂以館藏文物為基礎,以最新研究成果為依托,研發了160多項漢字主題教育項目,在館內外舉辦漢字教育活動近1500場,吸引了近4.5萬個家庭參與活動,受到了廣大青少年學生和家長的熱情追捧。”于笑瑩說。
除甲骨學堂外,中國文字博物館還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教活動來傳播中國傳統技藝、傳統文化和漢字民俗。今年,該館的“一字千年·博物館奇妙夜”和“字韻華夏·喜樂元宵”夜游博物館春節特別活動以漢字公園夜景為環境依托,設置了文藝演出、賞花燈、猜甲骨、護照集章打卡和社教深度體驗等內容,打造了一場沉浸式博物館社教活動盛宴。
通過深入挖掘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文物以創新形式來到大眾身邊,觀眾參觀和認知體系得到重塑,更容易了解到漢字背后的文化,感知“博物館的力量”。
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甲骨文魔方
建好中國文字之家
近年來,安陽全力打造“中華字都”,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字之家。
為傳承弘揚文字文化,中國文字博物館精心打造的面向海內外的大型主題展覽《漢字》巡展已成功舉辦百余場;漢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已成功舉辦四屆,日益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的漢字藝術交流合作和成果轉化平臺。
“在新時期、新征程中,中國文字博物館將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包容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展現更大的擔當作為。”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魏文萃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殷墟考古歷經近百年依然風華正茂。安陽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殷墟宮殿宗廟區內發現大型池苑遺址,殷墟內外的道路系統、手工業作坊等正進行進一步發掘和研究;辛店遺址、陶家營遺址、邵家棚遺址等商王朝時期的族邑聚落相繼被發現……3300年前的商王朝都城“大邑商”正揭開層層面紗,越發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殷墟遺址博物館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中,預計將于今年10月28日建成開放,這里將成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等大量文物的家,其目標是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館。
安陽市105座甲骨文書屋讓書香飄滿城,37所甲骨文學校讓孩子們親近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教育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融入安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支撐“中華字都”文化體系,越來越多的文化地標在安陽崛起,從倉巷街、縣前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到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安陽殷墟考古文旅小鎮,古城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安陽的城市風貌越來越美。
由中國文字博物館、林州紅旗渠風景區、湯陰縣岳飛紀念館共同打造的“傳承紅色基因 堅守文化自信”系列活動,在國家級貧困縣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開展
“我們將深入挖掘安陽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更多安陽力量。”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近年來,安陽一直在通過不同方式講好“中華字都”故事,傳播漢字文化之美。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覃柳笛,特約撰稿張俊軍、吳麗雅 編輯金明大
位于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一片甲骨驚天下,千年漢字貫古今”,中國文字博物館所在地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河南省最北部的“七朝古都”,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古稱殷、鄴城、相州等。這里是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被譽為“中華字都”。
2022年11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開放后,一個全新的中國文字博物館與殷墟、紅旗渠等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安陽文化體系,對提升安陽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將產生重大影響。
“中華字都”安陽正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讓殷墟甲骨文活起來、用起來、火起來。
文化地標崛起
文字歸巢閃耀3000年文明之光,文化傳承展現新時代文明碩果。3000多年以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漢字書寫形式不斷變化,但以音、形、義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至今,對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產生了巨大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陽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
中國文字博物館攜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字發展的歷程、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扮演著傳承漢字文化的守護者角色,同樣也承擔著以現代方式創新漢字文化、提升公共參與度的傳播者、引領者角色。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一組頗具殷商宮廷風韻的后現代派建筑群,是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已于2009年建成一期工程,開放有字坊、甲骨碑林主題廣場和主體館“宣文館”,主要滿足文物收藏和展示功能。
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續建工程包括東館“徽文館”和西館“博文館”,與主體館“宣文館”形成合抱之勢,俯視效果猶如漢字的“合”字。中國文字的“家”全面建成,成為主題鮮明、體系完善、規劃合理的中華文化展示窗口和國際性文字文化交流平臺。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展示部副主任王雙慶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一期基本陳列“中國文字發展史”以通史方式,對中國文字產生、發展、演變歷程進行敘述;續建工程基本陳列則是對中國文字歷史的亮點和重要節點進行生動而具體的詮釋,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構建起宏大立體的中國文字展示體系。
王雙慶介紹,續建工程展陳采用最新設計理念,針對不同展廳主題的特點,營造簡約空靈、典雅內斂、雅俗共賞的文化空間,同時合理運用先進數字技術,讓展陳融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互動性于一體。
與此同時,位于中國文字博物館東西兩側、總占地面積214畝的漢字公園,將漢字文化的多維度表達方式融入到景觀設計之中,通過特色水系、高低錯落的植物和色彩形態各異的建筑,把生態、自然、人文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漢字之源”“漢字之變”“漢字之趣”“漢字之美”“漢字之韻”“漢字力量”六個漢字文化展示園地。
自開放以來,這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和文博圈年度熱點。
中國文字博物館展出的殷墟卜甲
推動數字化
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是當前博物館發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安陽讓文字活起來的重要發力點。
安陽充分發揮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師范學院等的文博研究優勢,推進殷墟及甲骨文研究。
2023年4月,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在安陽正式上線,該小程序由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發布,通過故事性引入、游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等方式吸引公眾了解甲骨文及漢字的演變。其學術帶頭人劉永革表示,甲骨文蘊含著豐富的造字智慧和文化價值,急需將冷門的文化資源轉化成大家喜聞樂見愿意參與的普惠文化服務。
在這個實驗室內,劉永革和他的研究團隊建設了“殷契文淵”數據平臺,該平臺目前正全力推動的甲骨文數字化研究項目,將實現甲骨文物數字化采集和智能綴合,讓甲骨文物數字化永存,助力全球甲骨文數字化回歸。據報道,劉永革團隊還計劃運用三維建模等技術,將甲骨文的三維信息加入平臺,完善甲骨信息。
近幾年,中國文字博物館也在積極探索數字博物館建設的方式方法,通過數據中心建設,破解博物館文物征集、陳列展示、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發展難題,拓展博物館公共服務和社會教育空間。
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楊軍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中國文字博物館先后對40余件館藏精品文物制作了3D數據模型,并將相關數據模型通過我館網站、App等端口向社會公開,專家學者和文字文化愛好者可以自行操作觀摩。”
此外,“通用規范漢字形體演變圖譜網站”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中,楊軍輝介紹,該網站以《通用規范漢字表》為依據,從出土文獻、歷代石刻和傳世墨跡中選取典型文字標本,分字頭梳理表中每個漢字從甲骨文等古文字到規范漢字的形體演變歷程,并配以字形演變動畫視頻和通俗的文字解說,為讀者提供免費的查詢學習服務,該網站擬于2023年10月正式開通。
同時,該館正在實施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我館文物的數字化展示水平,使觀眾在數字化體驗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字文化。”楊軍輝說。
書寫社會教育答卷
社會教育的推進,使安陽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文化傳承創新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中國文字博物館十分重視漢字文化傳承工作,面向青少年主動開辟了甲骨學堂作為第二課堂,積極書寫中國漢字研學之旅的“答卷”。
5月29日,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鎮第二小學,開展“漢字精神勵少年”主題研學教育活動。甲骨學堂通過開設經典課程,開展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跳甲骨文韻律操等多種形式的互動體驗,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漢字的造字本義及發展歷程,沉浸式感受漢字的魅力。
中國文字博物館宣傳教育部主任于笑瑩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甲骨學堂長期致力于普及漢字知識、弘揚漢字文化以及青少年漢字文化教育推廣工作,開發了漢字知識類項目和樂游博物館類項目,同時,還針對中華傳統節日開發了手工活動項目。
“近年來,甲骨學堂以館藏文物為基礎,以最新研究成果為依托,研發了160多項漢字主題教育項目,在館內外舉辦漢字教育活動近1500場,吸引了近4.5萬個家庭參與活動,受到了廣大青少年學生和家長的熱情追捧。”于笑瑩說。
除甲骨學堂外,中國文字博物館還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教活動來傳播中國傳統技藝、傳統文化和漢字民俗。今年,該館的“一字千年·博物館奇妙夜”和“字韻華夏·喜樂元宵”夜游博物館春節特別活動以漢字公園夜景為環境依托,設置了文藝演出、賞花燈、猜甲骨、護照集章打卡和社教深度體驗等內容,打造了一場沉浸式博物館社教活動盛宴。
通過深入挖掘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文物以創新形式來到大眾身邊,觀眾參觀和認知體系得到重塑,更容易了解到漢字背后的文化,感知“博物館的力量”。
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甲骨文魔方
建好中國文字之家
近年來,安陽全力打造“中華字都”,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字之家。
為傳承弘揚文字文化,中國文字博物館精心打造的面向海內外的大型主題展覽《漢字》巡展已成功舉辦百余場;漢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已成功舉辦四屆,日益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的漢字藝術交流合作和成果轉化平臺。
“在新時期、新征程中,中國文字博物館將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包容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展現更大的擔當作為。”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魏文萃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殷墟考古歷經近百年依然風華正茂。安陽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殷墟宮殿宗廟區內發現大型池苑遺址,殷墟內外的道路系統、手工業作坊等正進行進一步發掘和研究;辛店遺址、陶家營遺址、邵家棚遺址等商王朝時期的族邑聚落相繼被發現……3300年前的商王朝都城“大邑商”正揭開層層面紗,越發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殷墟遺址博物館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中,預計將于今年10月28日建成開放,這里將成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等大量文物的家,其目標是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館。
安陽市105座甲骨文書屋讓書香飄滿城,37所甲骨文學校讓孩子們親近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教育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融入安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支撐“中華字都”文化體系,越來越多的文化地標在安陽崛起,從倉巷街、縣前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到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安陽殷墟考古文旅小鎮,古城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安陽的城市風貌越來越美。
由中國文字博物館、林州紅旗渠風景區、湯陰縣岳飛紀念館共同打造的“傳承紅色基因 堅守文化自信”系列活動,在國家級貧困縣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開展
“我們將深入挖掘安陽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更多安陽力量。”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