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總是讓人充滿希望與活力,而駛向奮斗青春的一趟趟早班車,則是這種希望與活力的真實載體。在五一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期間,大河網推出“青春早班車”主題策劃,用鏡頭記錄那些在各類早班車上通勤的青年人,用視頻講述他們的奮斗故事。
大河網訊 一平方米有多大?可能也就一張餐桌或是一臺電視機大小……如果每天工作在這平米之間,是怎樣一種感受?
王洋,是一名氫能源公交車車長,也是一位退役軍人。今年,已經是王洋來到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第四運營公司的第五個年頭,而他的駕駛室就是一平方米,他在這一平方米的工作空間,感受著城市的脈動。
【準備】
披星戴月的堅守
清晨5點,城市還沒有蘇醒,來不及與熟睡中的孩子告別,和往常一樣,王洋就匆匆上班去了。
“我家在新密住,開車到公司大概需要50分鐘。這個時候沒有擁擠的人群,沒有川流的車輛,我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番風景。”5點起床80后的王洋已經堅持了將近五年,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這五年間的堅守,王洋卻說得輕描淡寫。
當記者問到這樣的工作時間家人是否理解時,王洋笑著說:“沒什么不理解,妻子和孩子已經習慣了,也沒聽他們抱怨過。”
“他真的有一股子軍人的韌勁,干工作認真負責。剛開車時線路不太熟,下班后他就會一個站名一個站名地去背,然后再自己開車按路線跑幾趟,了解路況。”同事說起王洋都很佩服。
一次,王洋駕駛公交車行駛至經開第三大街輔道時,遇到一位50歲左右的女士坐在左側綠化帶旁,她身邊不遠處,還有一輛電動車側翻在地。看到這位女士摔倒在路邊十分危險,王洋立即向左側靠邊把車停穩,為她遮擋后方來車。他下車幫助這位女士扶起電動車,又幫她撿起散落的物品,還不停地詢問她的身體情況,再三確認沒有大礙后才回到車上繼續行駛。“后來這個大姐拿著錦旗送到單位表示感謝,我們才知道他做了好事。”王洋的同事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的事情已經有很多次了,王洋每次都是一句“沒啥”就過去了。
打卡上班、檢查車況、擦拭玻璃、清潔車廂……早上6點半,王洋已經準時開始做出車前的準備工作。4月的天氣時暖時冷,陰晴不定。記者采訪當天,鄭州恰巧下起了蒙蒙細雨,王洋拿出之前就準備好的防滑墊,熟練地鋪在上車的臺階上。
“早班車上雖然大部分是趕著上班的年輕人,但還是有一些大爺大媽出去買菜也會坐這趟車。”王洋說,乘客的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年紀大了腿腳不便,這樣放心些。
【出發】
公交車串起人間煙火
“注意安全。”7點20分,王洋的第一趟車準時發出。記者發現,無論哪位駕駛員發車,路過的同事都會叮囑一句。
下雨讓當天的早高峰顯得更加“熱鬧”。公交車的每一站有每一站的風景,更有不停上下的人群,他們大多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在城市里努力地生活著,為城市做著不同的貢獻。
“坐公交讓人特別安心,我有時間可以聽一聽金融相關的課程,為以后的工作充充電。”因為下雨,車窗上起了一層霧氣,坐在窗邊的李女士在上面畫了一個笑臉。她告訴記者,每天坐這班公交車通勤已經成為一種肌肉記憶,現在城市的道路四通八達,交通非常便捷,家里的車成了“擺設”。
因為老人生病,做保險行業的趙先生送孩子上學乘坐了這趟早班車。從事保險行業的他正打算去拜訪客戶。“我平時都是公交車接駁地鐵通勤,這樣既方便又環保。說實話現在我們工作都比較忙,在車上我有時間就看看新聞,了解一下和職業有關的最新消息。”趙先生說,最近自己正在準備專業資格證的考試,趁著乘車的時間可以刷刷相關資訊,思考一下學習計劃。
臨近終點站上來了一位較為清瘦的年輕人,記者上前詢問時他顯得有些拘謹。“我是做計算機相關行業,今天要去客戶那里進行硬件維護。”他告訴記者,自己大學畢業之后曾在北京工作了四年,后來還是覺得回家鄉發展好,“在那里總是找不到想要的‘歸屬感’,每天的生活有些機械。”在和家人及朋友商量后,他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打拼,他說:“我想要放慢生活節奏,以自己認為舒適的方式生活,換句話說就是要為自己而活。”
【到站】
他的一見“氫”心
上午10點,第一趟早班車結束了,王洋立即投入新一輪的打掃、檢查,為下一趟車做起了準備。
“可能有人覺得我們的工作相對有些枯燥,一趟車大約兩個小時,一天至少四趟,而我的駕駛室就在這一平方,行車期間除了簡單的乘車提醒外,為了保障乘客安全是不允許和別人聊天說話的。”王洋告訴記者,身邊的朋友看他的工作總是起早貪黑,幾乎沒有節假日,有人表示不理解。
“2018年我退役后就來了公交四公司,跑的第一條線就是292路。從一般的燃料車到電池車,再到純電車,現在是最先進的氫能源車,我見證了它的四次綠色升級改造,當然這條線路也同樣見證著我在五年間的成長。”提到氫能源車,王洋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和之前的純電車比,氫能源車動力足,也不用擔心續航問題,加一次氫只需要8分鐘,續航可以達到500公里,足夠跑兩天了,而且換擋、剎車跟純電公交車一樣,特別方便,整體駕駛過程體驗很好。”王洋說。
記者了解到,河南省政府辦公廳不久前印發了《關于深入貫徹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比例達到100%(不包括應急救援車輛),氫能源城市公交車比例逐步提升。
如今,鄭州街頭的氫燃料公交車早已超過了300輛,每輛氫燃料公交車運行1萬公里可以減排二氧化碳11.8噸左右,鄭氫燃料公交在鄭州運營的4年時間里,累計減少碳排放超3萬噸,相當于種植1900000棵樹,為鄭州的綠城建設提供了助力。
“聽說這個車排出的水還可以喝呢。”乘客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知道自己每天乘坐的292路就是氫能源公交車,還專門查過有關資料,他覺得乘車感覺很好,沒有難聞的尾氣,坐起來也很舒服,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公共車輛采用氫燃料。
說起五一假期有什么計劃,王洋說:“今年的五一出去玩的人可能會比較多,我就不休息了,如果有時間就帶著孩子去周邊轉轉,在家里陪陪愛人,挺好。”每天的早班車不僅是乘客的早班車,也是王洋的早班車。在采訪最后,談起對青春的理解,王洋說,青春就是要腳踏實地地工作、生活。(記者 張磊 趙檬/文 馬紹坤/視頻 韓雨松/制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總是讓人充滿希望與活力,而駛向奮斗青春的一趟趟早班車,則是這種希望與活力的真實載體。在五一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期間,大河網推出“青春早班車”主題策劃,用鏡頭記錄那些在各類早班車上通勤的青年人,用視頻講述他們的奮斗故事。
大河網訊 一平方米有多大?可能也就一張餐桌或是一臺電視機大小……如果每天工作在這平米之間,是怎樣一種感受?
王洋,是一名氫能源公交車車長,也是一位退役軍人。今年,已經是王洋來到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第四運營公司的第五個年頭,而他的駕駛室就是一平方米,他在這一平方米的工作空間,感受著城市的脈動。
【準備】
披星戴月的堅守
清晨5點,城市還沒有蘇醒,來不及與熟睡中的孩子告別,和往常一樣,王洋就匆匆上班去了。
“我家在新密住,開車到公司大概需要50分鐘。這個時候沒有擁擠的人群,沒有川流的車輛,我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番風景。”5點起床80后的王洋已經堅持了將近五年,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這五年間的堅守,王洋卻說得輕描淡寫。
當記者問到這樣的工作時間家人是否理解時,王洋笑著說:“沒什么不理解,妻子和孩子已經習慣了,也沒聽他們抱怨過。”
“他真的有一股子軍人的韌勁,干工作認真負責。剛開車時線路不太熟,下班后他就會一個站名一個站名地去背,然后再自己開車按路線跑幾趟,了解路況。”同事說起王洋都很佩服。
一次,王洋駕駛公交車行駛至經開第三大街輔道時,遇到一位50歲左右的女士坐在左側綠化帶旁,她身邊不遠處,還有一輛電動車側翻在地。看到這位女士摔倒在路邊十分危險,王洋立即向左側靠邊把車停穩,為她遮擋后方來車。他下車幫助這位女士扶起電動車,又幫她撿起散落的物品,還不停地詢問她的身體情況,再三確認沒有大礙后才回到車上繼續行駛。“后來這個大姐拿著錦旗送到單位表示感謝,我們才知道他做了好事。”王洋的同事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的事情已經有很多次了,王洋每次都是一句“沒啥”就過去了。
打卡上班、檢查車況、擦拭玻璃、清潔車廂……早上6點半,王洋已經準時開始做出車前的準備工作。4月的天氣時暖時冷,陰晴不定。記者采訪當天,鄭州恰巧下起了蒙蒙細雨,王洋拿出之前就準備好的防滑墊,熟練地鋪在上車的臺階上。
“早班車上雖然大部分是趕著上班的年輕人,但還是有一些大爺大媽出去買菜也會坐這趟車。”王洋說,乘客的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年紀大了腿腳不便,這樣放心些。
【出發】
公交車串起人間煙火
“注意安全。”7點20分,王洋的第一趟車準時發出。記者發現,無論哪位駕駛員發車,路過的同事都會叮囑一句。
下雨讓當天的早高峰顯得更加“熱鬧”。公交車的每一站有每一站的風景,更有不停上下的人群,他們大多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在城市里努力地生活著,為城市做著不同的貢獻。
“坐公交讓人特別安心,我有時間可以聽一聽金融相關的課程,為以后的工作充充電。”因為下雨,車窗上起了一層霧氣,坐在窗邊的李女士在上面畫了一個笑臉。她告訴記者,每天坐這班公交車通勤已經成為一種肌肉記憶,現在城市的道路四通八達,交通非常便捷,家里的車成了“擺設”。
因為老人生病,做保險行業的趙先生送孩子上學乘坐了這趟早班車。從事保險行業的他正打算去拜訪客戶。“我平時都是公交車接駁地鐵通勤,這樣既方便又環保。說實話現在我們工作都比較忙,在車上我有時間就看看新聞,了解一下和職業有關的最新消息。”趙先生說,最近自己正在準備專業資格證的考試,趁著乘車的時間可以刷刷相關資訊,思考一下學習計劃。
臨近終點站上來了一位較為清瘦的年輕人,記者上前詢問時他顯得有些拘謹。“我是做計算機相關行業,今天要去客戶那里進行硬件維護。”他告訴記者,自己大學畢業之后曾在北京工作了四年,后來還是覺得回家鄉發展好,“在那里總是找不到想要的‘歸屬感’,每天的生活有些機械。”在和家人及朋友商量后,他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打拼,他說:“我想要放慢生活節奏,以自己認為舒適的方式生活,換句話說就是要為自己而活。”
【到站】
他的一見“氫”心
上午10點,第一趟早班車結束了,王洋立即投入新一輪的打掃、檢查,為下一趟車做起了準備。
“可能有人覺得我們的工作相對有些枯燥,一趟車大約兩個小時,一天至少四趟,而我的駕駛室就在這一平方,行車期間除了簡單的乘車提醒外,為了保障乘客安全是不允許和別人聊天說話的。”王洋告訴記者,身邊的朋友看他的工作總是起早貪黑,幾乎沒有節假日,有人表示不理解。
“2018年我退役后就來了公交四公司,跑的第一條線就是292路。從一般的燃料車到電池車,再到純電車,現在是最先進的氫能源車,我見證了它的四次綠色升級改造,當然這條線路也同樣見證著我在五年間的成長。”提到氫能源車,王洋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和之前的純電車比,氫能源車動力足,也不用擔心續航問題,加一次氫只需要8分鐘,續航可以達到500公里,足夠跑兩天了,而且換擋、剎車跟純電公交車一樣,特別方便,整體駕駛過程體驗很好。”王洋說。
記者了解到,河南省政府辦公廳不久前印發了《關于深入貫徹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比例達到100%(不包括應急救援車輛),氫能源城市公交車比例逐步提升。
如今,鄭州街頭的氫燃料公交車早已超過了300輛,每輛氫燃料公交車運行1萬公里可以減排二氧化碳11.8噸左右,鄭氫燃料公交在鄭州運營的4年時間里,累計減少碳排放超3萬噸,相當于種植1900000棵樹,為鄭州的綠城建設提供了助力。
“聽說這個車排出的水還可以喝呢。”乘客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知道自己每天乘坐的292路就是氫能源公交車,還專門查過有關資料,他覺得乘車感覺很好,沒有難聞的尾氣,坐起來也很舒服,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公共車輛采用氫燃料。
說起五一假期有什么計劃,王洋說:“今年的五一出去玩的人可能會比較多,我就不休息了,如果有時間就帶著孩子去周邊轉轉,在家里陪陪愛人,挺好。”每天的早班車不僅是乘客的早班車,也是王洋的早班車。在采訪最后,談起對青春的理解,王洋說,青春就是要腳踏實地地工作、生活。(記者 張磊 趙檬/文 馬紹坤/視頻 韓雨松/制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