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從實物工作量看“十大戰略”調研行丨鄉村振興戰略 一頭蒜“長”出百億產業鏈
更新時間:2023-4-25 8:45:00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杞縣五里河鎮楊大莊村收獲新蒜,蒜農喜笑顏開。

杞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的科研人員正在對大蒜進行理化檢驗。

杞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里,網絡主播在直播售賣大蒜、蒜薹等產品。

4月19日,光山縣涼亭鄉新天地合作社茶農正在采摘信陽毛尖茶。謝萬柏 攝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時碩 攝

  要抓好鄉村產業振興。立足實際做足做活“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加快發展特優產業,持續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升級,大力扶持龍頭企業,著力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摘自2023年2月13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

  □本報記者 劉曉陽

  大蒜,不僅是調味品,還能制成保健品。

  農民,既是蒜農,也是蒜商,既精耕“一畝三分地”,又放眼國內國際大市場。

  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鏈接”,就發生在大蒜之鄉杞縣。

  來看一組數據:杞縣大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70萬畝,總產量90萬噸,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位居全國縣域第一;現有各類大蒜交易市場30多個,年均交易量達200萬噸,年交易額110億元,產品遠銷中東、歐盟、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大蒜看中國,優質大蒜在杞縣。”經過數十年發展,杞縣大蒜已初步形成集種植、儲藏、加工、銷售、研發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鄉村集聚新動能,杞縣大蒜奏起“融合交響曲”。連日來,記者深入杞縣調研,探究大蒜產業背后的鄉村振興密碼。

  從20萬畝到70萬畝好土地長出優質蒜

  眼下,正是早熟大蒜上市的季節。

  走進杞縣金杞大蒜國際交易市場,一股濃濃的蒜香撲鼻而來。蒜農們正忙著把新采摘的早熟蒜分揀、裝車、運往各地。

  “杞縣大蒜口感好,品相更好。”來自北京新發地的采購商毫不吝嗇地稱贊。

  為何杞縣大蒜這么受歡迎?

  “個大、周正、皮白、味足。”杞縣大蒜行業聯合會副會長陳新奇一口氣說出8個字,進而補充,“論天時,這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論地利,土質條件好,礦物質豐富,鈣、鎂、硒含量比普通土地高2到3倍。”

  天時地利,貴在人和。

  從20世紀80年代杞縣部分村子開始種大蒜,到2000年前后大蒜種植面積約20萬畝,再到如今常年穩定在70萬畝,歷屆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蒜農齊心協力搞生產,推動杞縣大蒜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過采用“區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模式,當地大力推廣地膜覆蓋、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社會化服務等措施,大幅提升大蒜產量和品質。

  在五里河鎮楊大莊村田間地里鋪著一層薄薄的塑料膜。“可別小看這層膜,它起到了保墑保溫的作用,俺的大蒜產量明顯提升,平均畝產高達2700斤。”蒜農康英學說。

  農業保險緊跟上,吃上一顆“定心丸”。2019年至2021年,當地政府采取“貧困戶+銀行+保險公司”的模式,累計拿出1900余萬元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大蒜價格保險。2020年,大蒜市場價格較低,投保蒜農獲得了395.81元/畝的價格理賠。

  創新金融模式,規避市場風險。杞縣協調金融機構設立“種子貸”“蒜商貸”等專項貸款和“大蒜風險基金”。以“大蒜風險基金”擔保,金融機構每年至少發放貸款20億元,解決中小企業和蒜農的資金難題。

  目前,杞縣大蒜種植區域涵蓋21個鄉鎮,總面積與總產量居全國縣域第一位,輻射帶動周邊縣市種植大蒜200萬畝。2020年,杞縣大蒜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21年,杞縣大蒜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為51.56億元。

  從“小特產”到“大市場”優質蒜賣上好價錢

  大蒜種得好,還得賣得好。

  經過多年發展,杞縣大蒜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快速增長。小小一頭蒜,如何對接大市場?

  既做蒜農,又當蒜商。

  在杞縣,幾乎人人都與大蒜打交道。這里形成了以金杞大蒜國際交易市場為龍頭的交易市場30多個,有貿易企業270多家、大蒜營銷經紀人2萬多名,年均交易量達200萬噸、交易額110億元,占全國主產區交易量的1/3。

  把控品質是前提。

  2023年1月,河南省唯一的大蒜及大蒜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杞縣,實現了大蒜“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該中心補齊了大蒜產業鏈條中的檢驗檢測短板,為政府監管、外貿出口及大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杞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主任于紅光說。

  遇上蒜多價跌怎么辦?

  “建大蒜冷藏保鮮庫,把大蒜儲存起來,既可錯峰銷售,又能保證周年供應。”杞縣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魯桂芝說。

  在金杞大蒜國際交易市場,一排排連幢智能化冷庫鱗次櫛比。截至目前,杞縣已建成多個大型現代冷庫集群,年貯藏能力從2019年的50萬噸提高到如今的107萬噸。

  蒜商李鳳玲感慨:“大蒜放在冷庫里,能保存一兩年,啥時候行情好啥時候賣,就算遇上‘小年’,收入也穩得很。”

  電商新模式,開拓新空間。

  “頭茬新蒜,早上采摘、中午打包、下午發走。”杞園生鮮供應鏈有限公司主播金立娜正在直播帶貨。該公司五成大蒜銷量來自線上。

  “銷售觸‘網’,促進了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流動,產業參與者收入攀升,農戶精氣神提升。”杞園生鮮供應鏈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申鵬說。

  “拼多多大蒜交易量前10名商家中有9家杞縣經銷商,淘寶有5家。”杞縣電商辦有關負責人說,杞縣年網絡銷售大蒜最高可達11萬噸,交易額超5億元。

  說一千道一萬,群眾受益是關鍵。

  “企業+基地+農戶”“訂單生產+定價收購+全網銷售”……從產業各環節入手,多種聯農帶農模式,確保銷售有訂單、增值能分紅,帶動全縣30多萬畝無公害基地、4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

  從“論噸稱”到“論克賣”小蒜頭變身金蒜頭

  在杞縣潘安食品有限公司展廳,新鮮生蒜發酵制成的黑蒜,酸甜軟糯,是這里的“明星產品”。

  “經過60天到90天的高溫發酵,大蒜產生褐變、熟化,變成黑蒜,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是原來的數倍。”該公司銷售經理程傳龍說,從“論噸稱”到“論克賣”,從“白”到“黑”,一頭大蒜的價值躍升了5到10倍。

  程傳龍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黑蒜主要以云南獨頭蒜為原料,考慮到運輸和原料成本,公司正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研發用本地多瓣蒜做成黑蒜。

  “近年來,杞縣與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成教授工作站、大蒜研發中心、大蒜研發成果轉化基地,研制黑蒜、大蒜精油等多種深加工產品,從而實現大蒜從調味品到食品、保健品的全產業鏈生產。”魯桂芝說。

  在科技加持下,杞縣大蒜產品鏈“百花齊放”。80多家大蒜加工企業,生產脫水蒜片、蒜粉、蒜酥等10多種大蒜制品。這些產品登上東南亞、中東、歐盟、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餐桌,年出口額1000萬美元。

  一業興,百業旺。

  如今,在杞縣,以大蒜為中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2022年,杞縣大蒜產業總產值達242億元,其中,一產產值約50億元,二產產值約62億元,三產產值約130億元。

  杞縣大蒜產業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用全產業鏈思維,引領大蒜產業化發展。”魯桂芝說,“下一步,加快補鏈、延鏈、壯鏈、強鏈,促進全要素集聚、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

  行走在杞縣田間,數十萬畝新蒜即將陸續出土。期待著又一個豐收年!

  短評

  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

  □劉曉陽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河南以“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為抓手,以全產業鏈思維打造優勢特色農業,很多地方的“土特產”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念好“土”字訣。立足本土,開發好優勢鄉土資源,培育新需求、運用新技術、探索新手段,注重開發農業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等多種功能,發揮好三產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從延津小麥,到西峽香菇,再到泌陽夏南牛,有平原農區,有丘陵山區,有糧食作物,亦有經濟作物和畜禽產品,無不是立足鄉土優勢資源,選準產業發展突破口。

  打好“特”字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準路子,靠品種取勝,人有我優,靠品質爭先,人優我精,靠品牌出彩,提高附加值。延津小麥有“中國第一麥”之稱,當地在做強小麥產業時,將克明、魯花等企業品牌與延津小麥區域品牌一并進行營銷,互相支撐,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共生的完整品牌體系,為全省特色產業品牌打造提供了借鑒。

  唱好“產”字歌。通過延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形成產業集群,將過去“原汁原味”的土特產,打造成鏈條完整、業態豐富的“多汁多味”土特產。正陽以花生產業為主導,涵蓋從良種繁育、標準化種植、生產性服務、加工、倉儲、流通、休閑觀光等一二三產業的各個環節,多維度、深層次讓“土特產”增值,讓農民從全產業鏈各環節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強勁動力。

  數說2022年

  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

  ●全省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325萬噸同比增長1.9%

  ●生豬產能保持穩定存欄4260萬頭外調折合生豬2767萬頭均居全國首位

  ●蔬菜產量超7660萬噸油料產量超680萬噸

  河南名特優新農產品

  數量全國第一

  ●共計559個

  ●包括正陽花生、平輿芝麻、扶溝蔬菜、杞縣大蒜、靈寶蘋果、夏邑西瓜、西峽香菇、信陽毛尖等

  加快發展十大優勢特色農業

  ●包括優質專用小麥、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

  ●優勢特色農業產值占比57.8%

  綠色食品業加快轉型升級

  ●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109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4%

  ●預制菜產業異軍突起規模達到150億元

  ●方便酸辣粉市場份額占全國80%以上

  數據整理/劉曉陽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從實物工作量看“十大戰略”調研行丨鄉村振興戰略 一頭蒜“長”出百億產業鏈
2023-4-25 8:45:00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杞縣五里河鎮楊大莊村收獲新蒜,蒜農喜笑顏開。

杞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的科研人員正在對大蒜進行理化檢驗。

杞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里,網絡主播在直播售賣大蒜、蒜薹等產品。

4月19日,光山縣涼亭鄉新天地合作社茶農正在采摘信陽毛尖茶。謝萬柏 攝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時碩 攝

  要抓好鄉村產業振興。立足實際做足做活“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加快發展特優產業,持續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升級,大力扶持龍頭企業,著力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摘自2023年2月13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

  □本報記者 劉曉陽

  大蒜,不僅是調味品,還能制成保健品。

  農民,既是蒜農,也是蒜商,既精耕“一畝三分地”,又放眼國內國際大市場。

  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鏈接”,就發生在大蒜之鄉杞縣。

  來看一組數據:杞縣大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70萬畝,總產量90萬噸,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位居全國縣域第一;現有各類大蒜交易市場30多個,年均交易量達200萬噸,年交易額110億元,產品遠銷中東、歐盟、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大蒜看中國,優質大蒜在杞縣。”經過數十年發展,杞縣大蒜已初步形成集種植、儲藏、加工、銷售、研發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鄉村集聚新動能,杞縣大蒜奏起“融合交響曲”。連日來,記者深入杞縣調研,探究大蒜產業背后的鄉村振興密碼。

  從20萬畝到70萬畝好土地長出優質蒜

  眼下,正是早熟大蒜上市的季節。

  走進杞縣金杞大蒜國際交易市場,一股濃濃的蒜香撲鼻而來。蒜農們正忙著把新采摘的早熟蒜分揀、裝車、運往各地。

  “杞縣大蒜口感好,品相更好。”來自北京新發地的采購商毫不吝嗇地稱贊。

  為何杞縣大蒜這么受歡迎?

  “個大、周正、皮白、味足。”杞縣大蒜行業聯合會副會長陳新奇一口氣說出8個字,進而補充,“論天時,這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論地利,土質條件好,礦物質豐富,鈣、鎂、硒含量比普通土地高2到3倍。”

  天時地利,貴在人和。

  從20世紀80年代杞縣部分村子開始種大蒜,到2000年前后大蒜種植面積約20萬畝,再到如今常年穩定在70萬畝,歷屆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蒜農齊心協力搞生產,推動杞縣大蒜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過采用“區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模式,當地大力推廣地膜覆蓋、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社會化服務等措施,大幅提升大蒜產量和品質。

  在五里河鎮楊大莊村田間地里鋪著一層薄薄的塑料膜。“可別小看這層膜,它起到了保墑保溫的作用,俺的大蒜產量明顯提升,平均畝產高達2700斤。”蒜農康英學說。

  農業保險緊跟上,吃上一顆“定心丸”。2019年至2021年,當地政府采取“貧困戶+銀行+保險公司”的模式,累計拿出1900余萬元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大蒜價格保險。2020年,大蒜市場價格較低,投保蒜農獲得了395.81元/畝的價格理賠。

  創新金融模式,規避市場風險。杞縣協調金融機構設立“種子貸”“蒜商貸”等專項貸款和“大蒜風險基金”。以“大蒜風險基金”擔保,金融機構每年至少發放貸款20億元,解決中小企業和蒜農的資金難題。

  目前,杞縣大蒜種植區域涵蓋21個鄉鎮,總面積與總產量居全國縣域第一位,輻射帶動周邊縣市種植大蒜200萬畝。2020年,杞縣大蒜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21年,杞縣大蒜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為51.56億元。

  從“小特產”到“大市場”優質蒜賣上好價錢

  大蒜種得好,還得賣得好。

  經過多年發展,杞縣大蒜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快速增長。小小一頭蒜,如何對接大市場?

  既做蒜農,又當蒜商。

  在杞縣,幾乎人人都與大蒜打交道。這里形成了以金杞大蒜國際交易市場為龍頭的交易市場30多個,有貿易企業270多家、大蒜營銷經紀人2萬多名,年均交易量達200萬噸、交易額110億元,占全國主產區交易量的1/3。

  把控品質是前提。

  2023年1月,河南省唯一的大蒜及大蒜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杞縣,實現了大蒜“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該中心補齊了大蒜產業鏈條中的檢驗檢測短板,為政府監管、外貿出口及大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杞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主任于紅光說。

  遇上蒜多價跌怎么辦?

  “建大蒜冷藏保鮮庫,把大蒜儲存起來,既可錯峰銷售,又能保證周年供應。”杞縣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魯桂芝說。

  在金杞大蒜國際交易市場,一排排連幢智能化冷庫鱗次櫛比。截至目前,杞縣已建成多個大型現代冷庫集群,年貯藏能力從2019年的50萬噸提高到如今的107萬噸。

  蒜商李鳳玲感慨:“大蒜放在冷庫里,能保存一兩年,啥時候行情好啥時候賣,就算遇上‘小年’,收入也穩得很。”

  電商新模式,開拓新空間。

  “頭茬新蒜,早上采摘、中午打包、下午發走。”杞園生鮮供應鏈有限公司主播金立娜正在直播帶貨。該公司五成大蒜銷量來自線上。

  “銷售觸‘網’,促進了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流動,產業參與者收入攀升,農戶精氣神提升。”杞園生鮮供應鏈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申鵬說。

  “拼多多大蒜交易量前10名商家中有9家杞縣經銷商,淘寶有5家。”杞縣電商辦有關負責人說,杞縣年網絡銷售大蒜最高可達11萬噸,交易額超5億元。

  說一千道一萬,群眾受益是關鍵。

  “企業+基地+農戶”“訂單生產+定價收購+全網銷售”……從產業各環節入手,多種聯農帶農模式,確保銷售有訂單、增值能分紅,帶動全縣30多萬畝無公害基地、4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

  從“論噸稱”到“論克賣”小蒜頭變身金蒜頭

  在杞縣潘安食品有限公司展廳,新鮮生蒜發酵制成的黑蒜,酸甜軟糯,是這里的“明星產品”。

  “經過60天到90天的高溫發酵,大蒜產生褐變、熟化,變成黑蒜,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是原來的數倍。”該公司銷售經理程傳龍說,從“論噸稱”到“論克賣”,從“白”到“黑”,一頭大蒜的價值躍升了5到10倍。

  程傳龍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黑蒜主要以云南獨頭蒜為原料,考慮到運輸和原料成本,公司正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研發用本地多瓣蒜做成黑蒜。

  “近年來,杞縣與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成教授工作站、大蒜研發中心、大蒜研發成果轉化基地,研制黑蒜、大蒜精油等多種深加工產品,從而實現大蒜從調味品到食品、保健品的全產業鏈生產。”魯桂芝說。

  在科技加持下,杞縣大蒜產品鏈“百花齊放”。80多家大蒜加工企業,生產脫水蒜片、蒜粉、蒜酥等10多種大蒜制品。這些產品登上東南亞、中東、歐盟、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餐桌,年出口額1000萬美元。

  一業興,百業旺。

  如今,在杞縣,以大蒜為中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2022年,杞縣大蒜產業總產值達242億元,其中,一產產值約50億元,二產產值約62億元,三產產值約130億元。

  杞縣大蒜產業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用全產業鏈思維,引領大蒜產業化發展。”魯桂芝說,“下一步,加快補鏈、延鏈、壯鏈、強鏈,促進全要素集聚、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

  行走在杞縣田間,數十萬畝新蒜即將陸續出土。期待著又一個豐收年!

  短評

  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

  □劉曉陽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河南以“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為抓手,以全產業鏈思維打造優勢特色農業,很多地方的“土特產”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念好“土”字訣。立足本土,開發好優勢鄉土資源,培育新需求、運用新技術、探索新手段,注重開發農業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等多種功能,發揮好三產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從延津小麥,到西峽香菇,再到泌陽夏南牛,有平原農區,有丘陵山區,有糧食作物,亦有經濟作物和畜禽產品,無不是立足鄉土優勢資源,選準產業發展突破口。

  打好“特”字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準路子,靠品種取勝,人有我優,靠品質爭先,人優我精,靠品牌出彩,提高附加值。延津小麥有“中國第一麥”之稱,當地在做強小麥產業時,將克明、魯花等企業品牌與延津小麥區域品牌一并進行營銷,互相支撐,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共生的完整品牌體系,為全省特色產業品牌打造提供了借鑒。

  唱好“產”字歌。通過延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形成產業集群,將過去“原汁原味”的土特產,打造成鏈條完整、業態豐富的“多汁多味”土特產。正陽以花生產業為主導,涵蓋從良種繁育、標準化種植、生產性服務、加工、倉儲、流通、休閑觀光等一二三產業的各個環節,多維度、深層次讓“土特產”增值,讓農民從全產業鏈各環節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強勁動力。

  數說2022年

  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

  ●全省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325萬噸同比增長1.9%

  ●生豬產能保持穩定存欄4260萬頭外調折合生豬2767萬頭均居全國首位

  ●蔬菜產量超7660萬噸油料產量超680萬噸

  河南名特優新農產品

  數量全國第一

  ●共計559個

  ●包括正陽花生、平輿芝麻、扶溝蔬菜、杞縣大蒜、靈寶蘋果、夏邑西瓜、西峽香菇、信陽毛尖等

  加快發展十大優勢特色農業

  ●包括優質專用小麥、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

  ●優勢特色農業產值占比57.8%

  綠色食品業加快轉型升級

  ●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109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4%

  ●預制菜產業異軍突起規模達到150億元

  ●方便酸辣粉市場份額占全國80%以上

  數據整理/劉曉陽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kbd id="66666"><abbr id="66666"></abbr></kbd><samp id="66666"><tr id="66666"></tr></samp>
  • <s id="66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