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時代呼喚基層領導者更高的感性素質——追尋遠去的馬海明
更新時間:2023-3-21 20:33:44    來源:中國報道

  中國報道訊  (張洪禎 尹多多 報道 通訊員 何中興)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重渡溝,是一個鉆在伏牛山深處的小山村。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所以一直比較落后。從20世紀末開始,通過二十多年的旅游開發,現在已經成為名揚全國的縣域旅游發展典范,被稱為“重渡溝現象”。全村1706人,2019年,重渡溝景區接待游客90多萬人次,全年綜合收入5億多元。

  重要的是,隨著重渡溝村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程度也有了明顯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一個現代文明山村的崛起,輻射并帶動了全縣乃至周圍幾個縣一大片山區的生態文明迅速發展。

  第一個發現重渡溝自然美的人是馬海明。

  當然也是他第一個認識到了重渡溝的價值,并制定了一條包括以后幾十年的發展路線。也就是說,馬海明在二十年多前就已經看到了今天的重渡溝和未來的重渡溝。

  馬海明當時任潭頭鎮副鎮長。在人們都還不知道山水旅游是個什么東西的時候,他預計到幾年以后普通人的旅游會熱起來,而且會從繁華都市和名山大川逐步轉向普通的田園和山區,引導并帶領村民開始了建設重渡溝景區的艱難跋涉。

  最早認識到馬海明的價值并向外推介是個偶然的機會。當時,縣紀委準備在全縣開展廉政教育,希望將上善若水和高風亮節等水和竹子的品質用來進行廉政文化建設。邀請了畫家關俊聲、導演李天意、工藝美術家張健到以竹海和山泉聞名的重渡溝調研,三人在重渡溝見到了村民們捐資80多萬為馬海明修建的紀念園,那里有馬海明的銅像和功德碑。當然也就知道了馬海明作為一個先行者開發重渡溝的故事,還有近2萬人自發為馬海明送葬的場面,同時也得到了一本馬海明創作出版的紀實文學《情系重渡溝》。縣紀委工作人員讀完了馬海明這部約三十萬字的傾心之作后,又趕赴重渡溝做進一步的實地考察。后來,欒川縣紀委監察局就下發了在全縣紀檢監察干部中開展向馬海明學習的決定。隨后重印了2000本《情系重渡溝》,全縣紀檢監察干部每人一本。

  與此同時,李天意編了戲詞,譜成戲歌。同期,馬海明的事跡還在《新華社每日電訊》上進行了報道。

  縣紀委的同志說,馬海明做的事我做不來。不能叫更多的人知道馬海明我們良心上過不去,不能把馬海明宣傳出去我們覺得對不起他。這是時任縣紀委負責人第一次見我時說的話。欒川縣紀委為了更廣泛地宣傳馬海明,決定創作一出曲劇先在本縣范圍內演出,慢慢擴大影響。原籍洛陽孟津的作家焦景周推薦了我。我年過古稀,來日無多,已經決定不再接受“命題作文”。但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讀了馬海明那本《情系重渡溝》,忍不住還是披掛上陣了。感動我的不僅是馬海明的先進事跡,更叫我動心的是馬海明的人格魅力給我了一個獨特的藝術形象。

  在重渡溝住了一個多月,發現被馬海明感動的人很多很多。

  我住在村支書賈文獻的家庭賓館里,自然與文獻談的話最多。開發重渡溝他始終站在馬海明身邊,馬海明來重渡溝吃住都在他家。他問馬海明叫海明哥,一個村干部跟一個鄉干部叫哥,并不是有親緣或者朋情什么的,而是對勁兒。文獻經常回憶起馬海明,說著說著就傷心地哭了。他說,海明哥想開發重渡溝,其實我也不知道中不中,但他人好,他叫弄啥總覺得不好推辭,就跟著他干,給他幫忙。

  不斷有村里人到住處來找我說馬海明。早晨或傍晚散步的時候經常有人主動跟我打招呼,然后說起馬海明就沒個完。

  我采訪過好幾位全國聞名的英模人物,還沒遇到過這種情況,自始至終沒有聽到一句二話。

  洛鉬集團職工劉景文自己出資制作了紀錄片《碧水青山憶海明》。

  吳振華,秋扒鄉,早鴨石村小學校長,也寫了個馬海明和重渡溝的劇本,主動找到我,說,我看過許多寫馬海明這號人的戲,覺得馬海明有許多跟那些人不一樣的地方,想寫寫不來,我把我的材料和劇本都送給你,你肯定能寫好。

  作家焦景周,原河南省藝術研究院院長,本來推薦我寫戲后就沒有他啥事了,可是他接觸到馬海明的事跡以后跟縣上同志的心思成一個樣兒了,他說,我跟馬海明是同行也是老鄉,不寫點東西對不起他,良心上也過不去。于是他很在心地寫了電影劇本《我的綽號“馬大煽”》。馬海明非常會“發動群眾”,說話很有煽動性,重渡溝的老少爺們喜歡叫他“馬大煽”。

  賀金濤是文學愛好者,當年和馬海明是文友,主動攬下了馬海明紀念園的日常打理等雜務,當然給一些零星游客當義務講解員更是老賀之最愛。在他心目中,馬海明那簡直是個完人,能拉會唱,能寫會畫,多才多藝,悟性極高,人又特別好,他要弄啥事沒有弄不成的。老賀跟我說,你別嫌我啰嗦,我就是想叫你把我心中的馬海明寫出來,叫人們知道馬海明是個啥樣的人。

  重渡溝人家兒比較集中的地方有一棵“菩提樹”,馬海明經常在這個人們聚集的地方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動員群眾”。當年馬海明調到縣里旅游工作委的時候,李松發就站在樹下的四輪拖拉機上,從口袋里掏出自己暗地里寫下的歡送辭,大聲念了起來:是誰喚醒了這沉睡千年的大山,是誰給咱重渡溝村老百姓找了一條致富的門路?不知道他到底跑爛了多少雙鞋,也不知道他究竟流了多少斤汗……十幾條漢子把酒舉過頭頂,和著淚水一飲而盡,然后抱頭痛哭……那時的重渡溝旅游開發才初見成效,可以想知,現在的重渡溝人對馬海明的感情。

  在欒川縣曲劇團的《情系重渡溝》中演馬海明的是王群。最近又見到了他,我告訴他,欒川縣認出我的人都說你這個馬海明演得好。王群是個實在人,說,主要是欒川人喜歡馬海明。不過這回他也多轉了個彎兒,說完笑了,笑完說,主要是你把馬海明的樣兒寫出來了嘛!

  在河南豫劇院三團的《重渡溝》中演馬海明的是賈文龍。《重渡溝》得了“文華大獎”,記者采訪他的時候,理所當然地會對他成功塑造的馬海明形象要夸贊一番,賈文龍立即搶過來說,我沾了生活原型馬海明鎮長的光。我心里明白,他說的不是套話,我們的的確確覺得,因為種種原因,舞臺上的馬海明距離我們所知道的馬海明還差得很遠。賈文龍多次去重渡溝體驗生活,整個劇組甚至住在重渡溝排練近一個月,他們應該也受過跟我一樣的村民們的熏陶吧!

  我問馬海明的妻子關長榮,聽說你和馬海明結婚時你是國家正式干部,他是“合同工”,你咋看上他了?那時候“吃皇糧的”跟“農村戶口”可是天上地下呀!長榮很認真,說,他人好,有才。

  ……

  為什么這么多人真心實意地愛著他,義無反顧地追隨他,在他離世后一直無法釋懷地想念他?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牽動著大家的心,但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暗物質”,能產生這么大的能量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用人格魅力來標明這種能量?

  我們這個社會一直很重視基層領導者的忠誠度,忠于組織、忠于職守、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對基層領導者的人格魅力給予同等的重視?

  重渡溝景區自己出資建了一座規模不小規格不低的“馬海明先進事跡陳列館”。其實他們想建的是“紀念館”,但“紀念館”不大好批。正式開館前,總經理劉海峰不僅約我先睹為快地預覽了展覽,而且專門騰出一天時間給我當導游,把重渡溝景區這件馬海明的作品重新又品味了一遍。劉總滿懷深情地介紹,加上他三言兩語的感慨,使我又發現了許多以前沒有在意的東西,對一些已知的細節也又有了新的認知。

  重渡溝人認為馬海明很有學問,其實馬海明沒上過幾天學,該讀書時沒書讀,該上大學時大學停辦了。但這并不影響他成為一個人才,他喜歡學習,碰到啥書讀啥書,見啥學啥,學啥會啥,反而成就了一個通才。二十多年前的重渡溝沒有網絡,沒有大學生,馬海明就是一部百科全書,你想問啥他都能給你一個滿意的回答。其實百科全書上沒有的,他也有。比如重渡溝的風土人情,地質、土壤、植被、水質……甚至家庭生活、少兒教育、喂豬養羊、中醫中藥、疑難雜癥等等。更重要的是他都可以用對方能聽得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且他用的那個方式能很快地打動你。比如,你問他為啥想搞旅游?馬海明就會反問,人為啥想喝酒?又不解餓也不解渴的。喝了美呀!這個美就是有吃有穿了才想要的。再有幾年,富了,就想美,更美,旅游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再比如,人們問準備好了沒人來旅游咋弄?馬海明會說,柱子脫坯為啥總叫雨淋?老天爺為啥不淋老二那坯。柱子等天晴開了才去和泥,坯還搬不起來,雨就來了。老二是下雨天和泥,還不用擔水,雨一停就脫坯,后一場雨來時,他的坯就可以壘起來用草苫子蓋住了。

  把很大的道理、很深的學問、很新的思維用通俗的語言和貼切的比喻生動地講出來,別說一般人,就是普通的學者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從某種程度講,這代表著講述者對他自己研究的東西思考的深度。

  在許多新聞報道和文藝作品中,說先進人物時,總是把人家搞得苦不堪言,甚至可憐兮兮,以博得同情。但馬海明不是這樣,他主動請纓,單槍匹馬進入重渡溝,面臨許許多多難以克服的困難,但從沒有聽說他啥時愁眉苦臉。他始終滿懷信心,克服著,快樂著,享受著,享受自己一件心愛的作品的創作過程!

  我想到了風流瀟灑的毛澤東,舉重若輕的鄧小平,從沒有聽說過他們倆叫過苦說過難。我參加工作時的那個老局長,楊春獻,總聽他說,工作要是一點不難,使不上勁,有啥意思?

  我看到過一個報道,說因為缺乏資金,重渡溝景區開發之初,溝里的建設大都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簡:亭子,是幾根木頭的架子,頂著一蓬麥秸稈;親水棧道,是用山里最常見的樺櫟木砍削拼搭而成;山間步道,是散發著泥土芳香的碎石子鋪成的……又是在替馬海明叫苦哦!我知道,這些都是馬海明精心設計親自施工的,但是這種呈現并不光是馬海明因為沒錢不得已而為之,而是有一種很高的追求在里面。這種追求在景區的設計中始終是一以貫之的。

  看一看馬海明的美術作品和書法作品,讀一讀馬海明創作出版的紀實文學。

  再看看馬海明給另一個景區抱犢寨的建筑設計,整個山寨那種修舊如舊的創作思維和真實感覺,特別是那段從峰頂直通深谷的山路,依山型而蜿蜒,那些臺階和棧道都是就地取材,幾乎沒什么加工,不事雕琢,反而粗糲自然,與美麗而險峻的山石和植被渾然一體……

  還有馬海明留下的許多景點和農家賓館的設計圖,馬海明給重渡溝景區農家賓館起的那么多很民間很文化很實用的名字。

  馬海明創辦過“竹林詩社”。

  馬海明主編過《潭頭文學》。

  馬海明給民間劇團排過戲。

  馬海明為了宣傳重渡溝旅游,和著名相聲演員劉全剛合說過相聲。而且看照片上馬海明的那個位置,他應該是“逗哏”。

  ……

  我明白了,馬海明的這些設計一直有一種滲透在骨子里的樸的精神。首先這種設計與本地的原駐景物十分和諧統一,而從美學的角度看,樸才是美的本質,那么超越豪華的樸可以說就是大“豪華”,骨子里滲透著樸的精神的美就是大美了吧!既簡便又經濟,又能達到大美的效果,何樂不為呢?這些都是馬海明——一個作為最基層的行政干部的“外行”所精心創作的藝術作品!

  許多人夸馬海明接近群眾,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喜歡說他的穿著隨便,不講究,跟當地村民在一起幾乎分不出來。看了馬海明留下的那些照片,又專門向村民做了打聽,我覺得他們沒有看出其中的妙竅。馬海明的穿著表面看來,是很樸素,與重渡溝當地的村民是沒有啥區別,甚至有時還不如普通老百姓。但那身普普通通的衣著,穿在馬海明身上,卻是那樣的整潔那樣的合身那樣的得體那樣的有文化,色彩搭配也是那樣的自然和諧,即使是有的打了補丁,那針腳和補丁也統一在“和諧”之中。加上他那一雙深邃的眼睛和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儀態,在一群普通人中絕對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哦!怎么會不容易認出來呢?

  劉海峰向我介紹馬鎮長在工作上常使的“歪門兒”。他真不愧是馬海明的學生,實至名歸的“馬粉”。每介紹一種之后,還總能從理論的高度來一句精辟的評價。

  比如,一個人因為不懂,采了景區的水銹石,按規定該罰款,那人不答應,馬鎮長就說,寫個檢查算了,檢查了就不罰了。檢查寫了,印200份,要張貼,那人不干了,說,還不如罰款哩,罰吧!

  海峰說,深山區傳統文化遺存比較多,講究“要臉”和“不要臉”,重渡溝人把“臉”看得比錢重。這東西馬鎮長當然清楚,而且善于活學活用。

  再比如,馬鎮長在重渡溝開發時,弄了個很大的委員會性質的組織,把一些在地方上有聲望的和親朋多的人弄進去。碰到“釘子戶”了,就叫“關系人”們上門去做工作,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海峰說,馬鎮長說過,我們現在還沒有完成“熟人社會”的最終蛻變,這東西現在有時候可以用用。

  還有,一些掌握著權和錢的人為別的公事來縣里鄉里了,馬鎮長就找法兒搭訕,“誆”人家“順路”來重渡溝玩玩,又是打“野味”哩,又是采山珍哩!進了山他就節外生枝,介紹起“北國江南”來,竹海、山泉、果酒、民居……“馬大煽”能“煽乎”啊!只“煽”得對方“開竅”了,隨口說,這“地兒”真好,將來可以搞搞旅游嘛!那馬鎮長就抓住他了,你不支持他都不中。

  海峰說,我跟著馬鎮長辦這號事,總忍不住笑。馬鎮長說,你笑啥?笑我這是“歪門邪道”?這是毛主席的“迂回戰術”,老鄧的“黑貓白貓”!

  去看了幾家新近由農家賓館改造升級的民宿。重點是提升文化品位,提升精神的舒適度,造就更加令人心曠神怡的軟環境。為此目標,大多數家庭寧可大量縮減房間和床位,但收入卻不僅不減反而成倍增長。正是旅游旺季,又趕上學生放暑假,我這樣的“貴客”,總經理訂的房間,也需要在大廳里等前邊的旅客退房才能入住。你不能不感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是正兒八經地提高了。這種提高標志著已經站在物質生活富足層面的人們,開始向精神生活滿足的層面——主要是向審美層面搜尋了。

  劉海峰在給幾家民宿主人做了一些軟環境方面的建議之后,總喜歡說,首先你們自己要有這方面的追求和感覺,要不你怎么能體驗并滿足來客的追求和感覺?當我驚奇于他的超前思維和先進意識時,他卻說,二十多年前馬鎮長就這樣想這樣說而且準備這樣做了,遺憾的是他走的太早了,另外當時也還沒有現在這條件。

  我更加另眼看待馬海明這個藏在深山少人知的級別最低的領導者了!除了眾多成功領導者共有的諸多種人格魅力之外,我發現馬海明還有一種東西更加突出,那就是感性素質比較高。

  在“歌頌”馬海明的兩個舞臺劇的創作中,我一直希望用“先行者”來做這位先進人物的標志,我認識到的僅僅是他超前地看到了重渡溝的旅游前景,希望以此來改變村民的生活困境。現在看來,在我們整個社會物質生活逐步滿足之后,開始向更高的層面攀登的這個節點上,對于廣大的基層領導者,馬海明的這種先進的示范意義就更加非比尋常了!

  “音樂家周海宏在給中央黨校學員講感性素質的培養時說:“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物質水平提高了,卻不一定能懂得感受幸福”。“一個人想要獲得一生的幸福,不僅要擁有獲得幸福生活條件的素質,還要擁有體驗幸福感受的素質”。21世紀中國開始全面邁入了小康時代。小康時代,是感性需求全面升級的時代,小康經濟是感性經濟。因此,這個時代企業家的感性素質,對整個企業的生存發展,是生死攸關的影響”。因為企業的發展,靠產品的升級和換代。而功能性的升級和換代往往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感性品質的升級和換代才是真正的飛躍。

  劉海峰也說,我們現在的升級改造提升的都不是功能性質量,提升的都是感性質量。他又說,現在,當年馬鎮長需要卻不具備的那些條件已經逐漸具備了!

  時代變了,富裕起來的普通老百姓變了,為普通老百姓服務的基層領導者也在變,時代呼喚為普通老百姓服務的基層干部和企業家這些基層領導者們具備更高的感性素質!

  想到周海宏好像還表示過(大意),感性素質低的人幸福少,感性素質低的人成功難,感性素質低的人破壞大。我順筆調侃一句:在馬海明眼里,重渡溝旅游是他嘔心瀝血創作的一件藝術品,若有人重金賄賂他,希望改作他用,以我對他的了解,他是絕不會答應的……(全文完,作者為國家一級編劇,主要作品有:豫劇《焦裕祿》《任長霞》《村官李天成》、曲劇《牌坊村》、話劇《范蠡從商》、曲劇報告劇《情系重渡溝》等。)

  附:

  馬海明簡介

  馬海明,1997年任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副鎮長時,在普通人還不知道山水旅游是什么東西的時候,發動并帶領群眾開發重渡溝景區,歷經千辛萬苦,將昔日窮山溝變成國家4A級景區、“中國鄉村旅游示范村”“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被譽為欒川旅游的“拓荒者”、群眾致富的“領頭人”。后因工作出色被調任欒川縣旅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2011年5月7日,在欒川縣抱犢寨景區開發建設中因車禍不幸去世,終年58歲。2015年9月26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關于開展向馬海明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時代呼喚基層領導者更高的感性素質——追尋遠去的馬海明
2023-3-21 20:33:44    來源:中國報道

  中國報道訊  (張洪禎 尹多多 報道 通訊員 何中興)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重渡溝,是一個鉆在伏牛山深處的小山村。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所以一直比較落后。從20世紀末開始,通過二十多年的旅游開發,現在已經成為名揚全國的縣域旅游發展典范,被稱為“重渡溝現象”。全村1706人,2019年,重渡溝景區接待游客90多萬人次,全年綜合收入5億多元。

  重要的是,隨著重渡溝村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程度也有了明顯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一個現代文明山村的崛起,輻射并帶動了全縣乃至周圍幾個縣一大片山區的生態文明迅速發展。

  第一個發現重渡溝自然美的人是馬海明。

  當然也是他第一個認識到了重渡溝的價值,并制定了一條包括以后幾十年的發展路線。也就是說,馬海明在二十年多前就已經看到了今天的重渡溝和未來的重渡溝。

  馬海明當時任潭頭鎮副鎮長。在人們都還不知道山水旅游是個什么東西的時候,他預計到幾年以后普通人的旅游會熱起來,而且會從繁華都市和名山大川逐步轉向普通的田園和山區,引導并帶領村民開始了建設重渡溝景區的艱難跋涉。

  最早認識到馬海明的價值并向外推介是個偶然的機會。當時,縣紀委準備在全縣開展廉政教育,希望將上善若水和高風亮節等水和竹子的品質用來進行廉政文化建設。邀請了畫家關俊聲、導演李天意、工藝美術家張健到以竹海和山泉聞名的重渡溝調研,三人在重渡溝見到了村民們捐資80多萬為馬海明修建的紀念園,那里有馬海明的銅像和功德碑。當然也就知道了馬海明作為一個先行者開發重渡溝的故事,還有近2萬人自發為馬海明送葬的場面,同時也得到了一本馬海明創作出版的紀實文學《情系重渡溝》。縣紀委工作人員讀完了馬海明這部約三十萬字的傾心之作后,又趕赴重渡溝做進一步的實地考察。后來,欒川縣紀委監察局就下發了在全縣紀檢監察干部中開展向馬海明學習的決定。隨后重印了2000本《情系重渡溝》,全縣紀檢監察干部每人一本。

  與此同時,李天意編了戲詞,譜成戲歌。同期,馬海明的事跡還在《新華社每日電訊》上進行了報道。

  縣紀委的同志說,馬海明做的事我做不來。不能叫更多的人知道馬海明我們良心上過不去,不能把馬海明宣傳出去我們覺得對不起他。這是時任縣紀委負責人第一次見我時說的話。欒川縣紀委為了更廣泛地宣傳馬海明,決定創作一出曲劇先在本縣范圍內演出,慢慢擴大影響。原籍洛陽孟津的作家焦景周推薦了我。我年過古稀,來日無多,已經決定不再接受“命題作文”。但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讀了馬海明那本《情系重渡溝》,忍不住還是披掛上陣了。感動我的不僅是馬海明的先進事跡,更叫我動心的是馬海明的人格魅力給我了一個獨特的藝術形象。

  在重渡溝住了一個多月,發現被馬海明感動的人很多很多。

  我住在村支書賈文獻的家庭賓館里,自然與文獻談的話最多。開發重渡溝他始終站在馬海明身邊,馬海明來重渡溝吃住都在他家。他問馬海明叫海明哥,一個村干部跟一個鄉干部叫哥,并不是有親緣或者朋情什么的,而是對勁兒。文獻經常回憶起馬海明,說著說著就傷心地哭了。他說,海明哥想開發重渡溝,其實我也不知道中不中,但他人好,他叫弄啥總覺得不好推辭,就跟著他干,給他幫忙。

  不斷有村里人到住處來找我說馬海明。早晨或傍晚散步的時候經常有人主動跟我打招呼,然后說起馬海明就沒個完。

  我采訪過好幾位全國聞名的英模人物,還沒遇到過這種情況,自始至終沒有聽到一句二話。

  洛鉬集團職工劉景文自己出資制作了紀錄片《碧水青山憶海明》。

  吳振華,秋扒鄉,早鴨石村小學校長,也寫了個馬海明和重渡溝的劇本,主動找到我,說,我看過許多寫馬海明這號人的戲,覺得馬海明有許多跟那些人不一樣的地方,想寫寫不來,我把我的材料和劇本都送給你,你肯定能寫好。

  作家焦景周,原河南省藝術研究院院長,本來推薦我寫戲后就沒有他啥事了,可是他接觸到馬海明的事跡以后跟縣上同志的心思成一個樣兒了,他說,我跟馬海明是同行也是老鄉,不寫點東西對不起他,良心上也過不去。于是他很在心地寫了電影劇本《我的綽號“馬大煽”》。馬海明非常會“發動群眾”,說話很有煽動性,重渡溝的老少爺們喜歡叫他“馬大煽”。

  賀金濤是文學愛好者,當年和馬海明是文友,主動攬下了馬海明紀念園的日常打理等雜務,當然給一些零星游客當義務講解員更是老賀之最愛。在他心目中,馬海明那簡直是個完人,能拉會唱,能寫會畫,多才多藝,悟性極高,人又特別好,他要弄啥事沒有弄不成的。老賀跟我說,你別嫌我啰嗦,我就是想叫你把我心中的馬海明寫出來,叫人們知道馬海明是個啥樣的人。

  重渡溝人家兒比較集中的地方有一棵“菩提樹”,馬海明經常在這個人們聚集的地方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動員群眾”。當年馬海明調到縣里旅游工作委的時候,李松發就站在樹下的四輪拖拉機上,從口袋里掏出自己暗地里寫下的歡送辭,大聲念了起來:是誰喚醒了這沉睡千年的大山,是誰給咱重渡溝村老百姓找了一條致富的門路?不知道他到底跑爛了多少雙鞋,也不知道他究竟流了多少斤汗……十幾條漢子把酒舉過頭頂,和著淚水一飲而盡,然后抱頭痛哭……那時的重渡溝旅游開發才初見成效,可以想知,現在的重渡溝人對馬海明的感情。

  在欒川縣曲劇團的《情系重渡溝》中演馬海明的是王群。最近又見到了他,我告訴他,欒川縣認出我的人都說你這個馬海明演得好。王群是個實在人,說,主要是欒川人喜歡馬海明。不過這回他也多轉了個彎兒,說完笑了,笑完說,主要是你把馬海明的樣兒寫出來了嘛!

  在河南豫劇院三團的《重渡溝》中演馬海明的是賈文龍。《重渡溝》得了“文華大獎”,記者采訪他的時候,理所當然地會對他成功塑造的馬海明形象要夸贊一番,賈文龍立即搶過來說,我沾了生活原型馬海明鎮長的光。我心里明白,他說的不是套話,我們的的確確覺得,因為種種原因,舞臺上的馬海明距離我們所知道的馬海明還差得很遠。賈文龍多次去重渡溝體驗生活,整個劇組甚至住在重渡溝排練近一個月,他們應該也受過跟我一樣的村民們的熏陶吧!

  我問馬海明的妻子關長榮,聽說你和馬海明結婚時你是國家正式干部,他是“合同工”,你咋看上他了?那時候“吃皇糧的”跟“農村戶口”可是天上地下呀!長榮很認真,說,他人好,有才。

  ……

  為什么這么多人真心實意地愛著他,義無反顧地追隨他,在他離世后一直無法釋懷地想念他?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牽動著大家的心,但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暗物質”,能產生這么大的能量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用人格魅力來標明這種能量?

  我們這個社會一直很重視基層領導者的忠誠度,忠于組織、忠于職守、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對基層領導者的人格魅力給予同等的重視?

  重渡溝景區自己出資建了一座規模不小規格不低的“馬海明先進事跡陳列館”。其實他們想建的是“紀念館”,但“紀念館”不大好批。正式開館前,總經理劉海峰不僅約我先睹為快地預覽了展覽,而且專門騰出一天時間給我當導游,把重渡溝景區這件馬海明的作品重新又品味了一遍。劉總滿懷深情地介紹,加上他三言兩語的感慨,使我又發現了許多以前沒有在意的東西,對一些已知的細節也又有了新的認知。

  重渡溝人認為馬海明很有學問,其實馬海明沒上過幾天學,該讀書時沒書讀,該上大學時大學停辦了。但這并不影響他成為一個人才,他喜歡學習,碰到啥書讀啥書,見啥學啥,學啥會啥,反而成就了一個通才。二十多年前的重渡溝沒有網絡,沒有大學生,馬海明就是一部百科全書,你想問啥他都能給你一個滿意的回答。其實百科全書上沒有的,他也有。比如重渡溝的風土人情,地質、土壤、植被、水質……甚至家庭生活、少兒教育、喂豬養羊、中醫中藥、疑難雜癥等等。更重要的是他都可以用對方能聽得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且他用的那個方式能很快地打動你。比如,你問他為啥想搞旅游?馬海明就會反問,人為啥想喝酒?又不解餓也不解渴的。喝了美呀!這個美就是有吃有穿了才想要的。再有幾年,富了,就想美,更美,旅游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再比如,人們問準備好了沒人來旅游咋弄?馬海明會說,柱子脫坯為啥總叫雨淋?老天爺為啥不淋老二那坯。柱子等天晴開了才去和泥,坯還搬不起來,雨就來了。老二是下雨天和泥,還不用擔水,雨一停就脫坯,后一場雨來時,他的坯就可以壘起來用草苫子蓋住了。

  把很大的道理、很深的學問、很新的思維用通俗的語言和貼切的比喻生動地講出來,別說一般人,就是普通的學者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從某種程度講,這代表著講述者對他自己研究的東西思考的深度。

  在許多新聞報道和文藝作品中,說先進人物時,總是把人家搞得苦不堪言,甚至可憐兮兮,以博得同情。但馬海明不是這樣,他主動請纓,單槍匹馬進入重渡溝,面臨許許多多難以克服的困難,但從沒有聽說他啥時愁眉苦臉。他始終滿懷信心,克服著,快樂著,享受著,享受自己一件心愛的作品的創作過程!

  我想到了風流瀟灑的毛澤東,舉重若輕的鄧小平,從沒有聽說過他們倆叫過苦說過難。我參加工作時的那個老局長,楊春獻,總聽他說,工作要是一點不難,使不上勁,有啥意思?

  我看到過一個報道,說因為缺乏資金,重渡溝景區開發之初,溝里的建設大都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簡:亭子,是幾根木頭的架子,頂著一蓬麥秸稈;親水棧道,是用山里最常見的樺櫟木砍削拼搭而成;山間步道,是散發著泥土芳香的碎石子鋪成的……又是在替馬海明叫苦哦!我知道,這些都是馬海明精心設計親自施工的,但是這種呈現并不光是馬海明因為沒錢不得已而為之,而是有一種很高的追求在里面。這種追求在景區的設計中始終是一以貫之的。

  看一看馬海明的美術作品和書法作品,讀一讀馬海明創作出版的紀實文學。

  再看看馬海明給另一個景區抱犢寨的建筑設計,整個山寨那種修舊如舊的創作思維和真實感覺,特別是那段從峰頂直通深谷的山路,依山型而蜿蜒,那些臺階和棧道都是就地取材,幾乎沒什么加工,不事雕琢,反而粗糲自然,與美麗而險峻的山石和植被渾然一體……

  還有馬海明留下的許多景點和農家賓館的設計圖,馬海明給重渡溝景區農家賓館起的那么多很民間很文化很實用的名字。

  馬海明創辦過“竹林詩社”。

  馬海明主編過《潭頭文學》。

  馬海明給民間劇團排過戲。

  馬海明為了宣傳重渡溝旅游,和著名相聲演員劉全剛合說過相聲。而且看照片上馬海明的那個位置,他應該是“逗哏”。

  ……

  我明白了,馬海明的這些設計一直有一種滲透在骨子里的樸的精神。首先這種設計與本地的原駐景物十分和諧統一,而從美學的角度看,樸才是美的本質,那么超越豪華的樸可以說就是大“豪華”,骨子里滲透著樸的精神的美就是大美了吧!既簡便又經濟,又能達到大美的效果,何樂不為呢?這些都是馬海明——一個作為最基層的行政干部的“外行”所精心創作的藝術作品!

  許多人夸馬海明接近群眾,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喜歡說他的穿著隨便,不講究,跟當地村民在一起幾乎分不出來。看了馬海明留下的那些照片,又專門向村民做了打聽,我覺得他們沒有看出其中的妙竅。馬海明的穿著表面看來,是很樸素,與重渡溝當地的村民是沒有啥區別,甚至有時還不如普通老百姓。但那身普普通通的衣著,穿在馬海明身上,卻是那樣的整潔那樣的合身那樣的得體那樣的有文化,色彩搭配也是那樣的自然和諧,即使是有的打了補丁,那針腳和補丁也統一在“和諧”之中。加上他那一雙深邃的眼睛和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儀態,在一群普通人中絕對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哦!怎么會不容易認出來呢?

  劉海峰向我介紹馬鎮長在工作上常使的“歪門兒”。他真不愧是馬海明的學生,實至名歸的“馬粉”。每介紹一種之后,還總能從理論的高度來一句精辟的評價。

  比如,一個人因為不懂,采了景區的水銹石,按規定該罰款,那人不答應,馬鎮長就說,寫個檢查算了,檢查了就不罰了。檢查寫了,印200份,要張貼,那人不干了,說,還不如罰款哩,罰吧!

  海峰說,深山區傳統文化遺存比較多,講究“要臉”和“不要臉”,重渡溝人把“臉”看得比錢重。這東西馬鎮長當然清楚,而且善于活學活用。

  再比如,馬鎮長在重渡溝開發時,弄了個很大的委員會性質的組織,把一些在地方上有聲望的和親朋多的人弄進去。碰到“釘子戶”了,就叫“關系人”們上門去做工作,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海峰說,馬鎮長說過,我們現在還沒有完成“熟人社會”的最終蛻變,這東西現在有時候可以用用。

  還有,一些掌握著權和錢的人為別的公事來縣里鄉里了,馬鎮長就找法兒搭訕,“誆”人家“順路”來重渡溝玩玩,又是打“野味”哩,又是采山珍哩!進了山他就節外生枝,介紹起“北國江南”來,竹海、山泉、果酒、民居……“馬大煽”能“煽乎”啊!只“煽”得對方“開竅”了,隨口說,這“地兒”真好,將來可以搞搞旅游嘛!那馬鎮長就抓住他了,你不支持他都不中。

  海峰說,我跟著馬鎮長辦這號事,總忍不住笑。馬鎮長說,你笑啥?笑我這是“歪門邪道”?這是毛主席的“迂回戰術”,老鄧的“黑貓白貓”!

  去看了幾家新近由農家賓館改造升級的民宿。重點是提升文化品位,提升精神的舒適度,造就更加令人心曠神怡的軟環境。為此目標,大多數家庭寧可大量縮減房間和床位,但收入卻不僅不減反而成倍增長。正是旅游旺季,又趕上學生放暑假,我這樣的“貴客”,總經理訂的房間,也需要在大廳里等前邊的旅客退房才能入住。你不能不感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是正兒八經地提高了。這種提高標志著已經站在物質生活富足層面的人們,開始向精神生活滿足的層面——主要是向審美層面搜尋了。

  劉海峰在給幾家民宿主人做了一些軟環境方面的建議之后,總喜歡說,首先你們自己要有這方面的追求和感覺,要不你怎么能體驗并滿足來客的追求和感覺?當我驚奇于他的超前思維和先進意識時,他卻說,二十多年前馬鎮長就這樣想這樣說而且準備這樣做了,遺憾的是他走的太早了,另外當時也還沒有現在這條件。

  我更加另眼看待馬海明這個藏在深山少人知的級別最低的領導者了!除了眾多成功領導者共有的諸多種人格魅力之外,我發現馬海明還有一種東西更加突出,那就是感性素質比較高。

  在“歌頌”馬海明的兩個舞臺劇的創作中,我一直希望用“先行者”來做這位先進人物的標志,我認識到的僅僅是他超前地看到了重渡溝的旅游前景,希望以此來改變村民的生活困境。現在看來,在我們整個社會物質生活逐步滿足之后,開始向更高的層面攀登的這個節點上,對于廣大的基層領導者,馬海明的這種先進的示范意義就更加非比尋常了!

  “音樂家周海宏在給中央黨校學員講感性素質的培養時說:“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物質水平提高了,卻不一定能懂得感受幸福”。“一個人想要獲得一生的幸福,不僅要擁有獲得幸福生活條件的素質,還要擁有體驗幸福感受的素質”。21世紀中國開始全面邁入了小康時代。小康時代,是感性需求全面升級的時代,小康經濟是感性經濟。因此,這個時代企業家的感性素質,對整個企業的生存發展,是生死攸關的影響”。因為企業的發展,靠產品的升級和換代。而功能性的升級和換代往往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感性品質的升級和換代才是真正的飛躍。

  劉海峰也說,我們現在的升級改造提升的都不是功能性質量,提升的都是感性質量。他又說,現在,當年馬鎮長需要卻不具備的那些條件已經逐漸具備了!

  時代變了,富裕起來的普通老百姓變了,為普通老百姓服務的基層領導者也在變,時代呼喚為普通老百姓服務的基層干部和企業家這些基層領導者們具備更高的感性素質!

  想到周海宏好像還表示過(大意),感性素質低的人幸福少,感性素質低的人成功難,感性素質低的人破壞大。我順筆調侃一句:在馬海明眼里,重渡溝旅游是他嘔心瀝血創作的一件藝術品,若有人重金賄賂他,希望改作他用,以我對他的了解,他是絕不會答應的……(全文完,作者為國家一級編劇,主要作品有:豫劇《焦裕祿》《任長霞》《村官李天成》、曲劇《牌坊村》、話劇《范蠡從商》、曲劇報告劇《情系重渡溝》等。)

  附:

  馬海明簡介

  馬海明,1997年任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副鎮長時,在普通人還不知道山水旅游是什么東西的時候,發動并帶領群眾開發重渡溝景區,歷經千辛萬苦,將昔日窮山溝變成國家4A級景區、“中國鄉村旅游示范村”“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被譽為欒川旅游的“拓荒者”、群眾致富的“領頭人”。后因工作出色被調任欒川縣旅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2011年5月7日,在欒川縣抱犢寨景區開發建設中因車禍不幸去世,終年58歲。2015年9月26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關于開展向馬海明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kbd id="66666"><abbr id="66666"></abbr></kbd><samp id="66666"><tr id="66666"></tr></samp>
  • <s id="66666"></s>